这一夜,常逾彻夜未眠,文青山在一旁陪着,鼾声如雷,同样点着灯未曾歇息的,还有倪孜!
翌日一早,秦岭轻装简行,包裹也就枕头一般大,躺在常逾的门外翘着二郎腿,一副欠债要钱的模样。
倪孜出来的时候没瞧见,险些绊了个跟头,文青山听见响动赶紧出来看见门口的秦岭还以为开饭了,赶紧揉揉眼睛:“什么伙食啊!”
秦岭使了个眼色,示意早饭在楼下,陪了常逾一夜的文青山早就饥肠辘辘,反正倪孜和秦岭也都来了,他也不用保护常逾了,直接跑下去准备开饭。
秦岭拎着自己的行李,丢在常逾的面前的桌子上,靠在窗边:“别想了,有这功夫抓紧收拾行李,咱俩都出城了!”
常逾看着他,就在嘴边的几个字还是没有宣之于口,如今再问去哪儿就显着欲盖弥彰了。
要说秦岭非要从常逾身上挑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那一定就是常逾这种瞻前顾后的犹豫了,秦岭掐着腰像就那么等着常逾的决议:“别犹豫了,有什么可想的呢?这个世上的选择题哪有对错啊,你又怎么知道和你在一起,无论做什么,我都是欢喜的呢?!”
倪孜和秦岭都清楚的知道,常逾不会弃百姓于不顾,离开是迟早的事,既然是迟早的事,犹豫只会让边境的百姓的苦难增受更多,倪孜将收拾好的行礼放到桌案上:“干粮快马已经给你们俩备好了,下去吃一口,就抓紧回去吧!”
常逾看着倪孜,眼中尽是担心:“可你们……”
倪孜还是一如既往的稳重娴静:“先是担心长宁,接着又担心我们,接下来又要担心谁呢?你放心吧,不是还有田伯和青山吗?边城的百姓比我们更需要你!我们不过是比你晚到几日罢了!”
二人策马,峰回路转一路向北,怀揣着少年的赤城,和兼济天下的责任,他们再次在一人的快乐和千万人的生死里选择了后者……
常逾不知道这么做是对是错,好像他答应秦岭的每一件事他都没有做到,而秦岭的江湖也从不止在江湖……
阿恙,我不论黑白,不辩对错,不观清浊,我只守己心,所有人的眼中,常逾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是自从遇到了秦岭,常逾变的鲜活了起来,会笑会哭,当然,现在也会生气了……
秦岭的目标远大于天,也近在咫尺,人人心中的武侠梦英雄梦也只有他们知道里面的不容易,一将功成万骨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是累累白骨,血流成河,只是这一次他要为了百姓主动出击了!
常逾和秦岭夜以继日的回到了长安城,直抵皇宫,那个天下至尊的地方,是天下苍生的活路,朝堂上唇枪舌剑,只有宁王和凤安老将军等人在向着皇帝说话。
秦岭腿脚稍快,去了趟寒盛楼,将唐衍准备好的证物确认后,在宫门前等着常逾,将证据交给了他。
秦岭:“要我跟你进去吗?”
常逾从秦岭手中接过官帽,笑着摇摇头,否决了秦岭的建议。
秦岭:“我就在这等你!”
这句话的意义或许对于别人,只是忠诚,可对于常逾,便是守护的意义,若常逾出了事,秦岭会挥剑直指,灭了这座城!
常逾将官帽带好,转身的瞬间,嘴角的笑意也全然消失,改革之后,之前滥用职权压榨百姓从中得利的官员已经不再,可改革变法,改的是朝中制度,变的是律法之规,可他改变不了朝臣固有的观念和想法。
常逾喝声入朝,带着皇帝的希望和边境百姓的生机:“臣齐氏弟逾请求面圣!”
常逾提前给皇帝递了消息,可皇帝在看见他的时候依旧很意外,意外的不是他回来,而且他回来的如此之快。
皇帝压制着心中的欢喜,让小胜子将人请进来。
常逾觐见的瞬间,整个朝堂都安静了许多,曾经有人有多庆幸常逾离京,现在就有多害怕,即便改革是大势所趋,可众人心里都明白,所谓的大势所趋不过是常逾的一盘棋罢了。
常逾掠袍屈膝:“臣弟有事禀奏!”
皇帝抬手:“念!”
常逾起身:“臣弟奏,青阳郡主勾结外邦,运送火药送往东瀛,至使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臣弟请奏,斩杀奸佞青阳,护我边境子民!”
证物被小胜子呈给皇帝,其实皇帝和宁王已经知道了,但这么多此一举,还是给朝臣们看的!
常逾算是给皇帝面子了,言语中一句都不曾透露青阳郡主女儿之事,也没有提及耶律大雨在其中的作用,给了几方面子,却将压力都扛在了自己身上!
皇帝在看了所有的证物之后,气的拍案,青阳郡主往来的书信以及其女伪造的通关文牒悉数落在众人脚下,众人看后在不可置信中逐渐清醒···
“这青阳郡主若真的勾结北辽,处死其也是罪有应得,只是主战一事,是不是有些冒进啊!”
朝堂里有人不想开战,可又不敢直接否决常逾,便想用这样的法子劝阻。
常逾:“不是主战,而且护国,东瀛岛国的兵力不如我军强盛,可接连几战,我军不曾占一点上风,全拜这火药所赐,我朝心有怜悯仁义可施,可东瀛却不曾想过我国子民的性命!难道如此,我们还要以退为守吗?”
王太师:“我朝改制还在收尾,这个时候开战怕是会有贼人混入其中啊!老臣以为广施恩德方为仁,尽其始终可为义!”
常逾:“改制的目的是为了朝臣时时刻刻想的是百姓为先,而不是利益自身的,收国之赋税,饱自身之囊,改革翻制不是为了他们越来越大的私心,而且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初心!敢问大人,你满口的仁义道德,到底值几斤几两?如果诸位敢打包票说我所言非实,在或者有本事能敌御东瀛的进攻,那便治我今日扰乱朝堂之罪!”
“这、这……”
常逾此话一出,哪里还有人敢上前反驳,毕竟这么大的罪过,满门的性命都搭上也不够还的。
常逾指着那些反对的人,就像是当年先帝在世,他指辩朝堂时一样,不过这一次他指责的不是罪人,是那些固化的观念。
常逾:“诸位明知大辽对我朝图谋不轨,依旧放纵其自由,那与冷眼旁观的加害者有何区别?!”
李彦青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出来为常逾说话,不是因为他有多信任常逾,而是相信他的能力,且朝堂上下都知道他李彦青是常逾的人,这个时候也正是他表决心的时候:“鞭子不打到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如果今日是我等住在蓬莱,诸位是否还会像今日这般袖手旁观?”
齐友臣:“没错,我读得了圣贤书,却管不了这窗外事。心生怜悯是我,袖手旁观也是我。我共情,却无能为力。臣请奏,拿下东瀛,扩土开疆,了聊民意!”
齐太傅的幼孙在这场改革变法里,算是最大的赢家了,齐太傅在当年的那场变故中大受打击,痴疯了数十年,在没有家主的情况下,齐友臣成了齐家的支柱,如果说这场变法是他的幸运,其实也不如说,是他一直等待的一个机会!
吴凤杰:“臣、附议!”
朝堂上僵持不下,皇帝却心意已决,圣旨墨书,决定了太多人的命运,皇帝只是在人选上一直纠结。
常逾和秦岭回到萧王府时,只有当初留下的几个侍卫在,两个人相互看了一眼。
常逾不想委屈秦岭:“要不要、出去吃?”
秦岭:“不行,我困死了要,反正我刚刚在珺娘那顺了点,要不你也跟我凑合凑合?”
秦岭从包袱里掏出一个盒子,一副请求夸奖的模样,常逾嘴角也终于上扬,和秦岭在一起是冷粥也吃过,苦药也吃过,这会子有点心,那已经是极好的了。
秦岭困的要死,在府里打盹儿睡觉,却没发现常逾这一日的行踪,比皇帝都忙。
常逾来找唐衍,唐衍并不意外,只是唐衍所来的目的,倒是让唐衍不太理解了,茶送到唇边,唐衍还是想确认一下:“殿下确定要这么做?!”
常逾:“是!”
唐衍无奈的叹气:“我可以帮殿下,但若二爷发现,我也会独善其身!”
常逾也没奢望秦岭能原谅他,此行一路生死难料,与其死在战场上,还是让他回到沧澜好一点,毕竟那里才是他的家。
常逾:“好,能瞒一时是一时吧!我已经给沧澜的秦掌门递了消息,他会在半路接应的!”
常逾转身欲走,可唐衍觉得,常逾应该还有事找他:“萧王殿下,只是为了此事来找我的?”
常逾起身,脊骨挺拔,他知道唐衍说的是什么,他只希望唐衍能做好眼前的事,让秦岭回到沧澜,剩下的战争,不输于他,也不属于唐衍!
常逾和皇帝等人在太极殿商议出征的事宜,此事好像早有筹备,所以不管是兵部还是户部,都在第一时间拿出了自己可以支持的一切,秦岭坐在太极殿在吃着御赐的糕点,这天底下能得皇帝恩赐,还能坐在太极殿门口吃的,估计就这一份了。
小胜子端了杯茶给他,秦岭不爱茶,可看见是他拿过来的,也不好挑拣,只是茶水入口,一股子清甜回荡在味蕾之上。
小胜子看着秦岭明亮的眼睛,笑道:“这是柚子茶,我见公子喜吃甜食,便私自做主,给公子拿了这茶!”
秦岭觉得他这眼色可是绝了,称赞的道谢。
小胜子坐在秦岭身边:“是我该谢谢公子,如今我困顿在这宫里,许多事许多人都变了,也不知道自己坚持的是对是错!”
秦岭苦笑:“如果十年以前你问我,我会说你尽管善良,上天自会衡量,可现在,只能说尽情当下了!”
小胜子:“我知道,是二爷您去跑的这一趟,替我安葬了母亲立了碑,还安顿了我的幼弟!”
秦岭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小胜子也是个可怜人,最重要的是他为人不错,秦岭指着太极殿里常逾的身影说道:“钱呢,是里面那位掏的,要记人情,记他头上,我就是跑了个脚!”
秦岭现在根本不在意什么人情,反正他都是要死的人了,倒不如让这些人将恩情记在常逾头上,这样一来,就算他死了,至少也多一些助力。
小胜子:“殿下的情我会记着的,可二爷的情,至死相忘,我这辈子有运气,但运气来的都不是时候,如今的我尽不了孝了,只能守着一头,尽忠了!”
秦岭看着小胜子的春风得意里带着些命运的苦涩,也觉得世事难料,曾经的文弱书生博古论今,如今的御前总管左右逢源,唏嘘二字怎能了却啊!
常逾和秦岭出来的时候已经深夜了,皇帝本想留他们宿在宫里的,可常逾知道秦岭不喜拘束,特请皇帝允准他们回去,只是回去的路上被人拦了座驾。
秦岭不认识眼前人,这朝中的人除了常逾,他是一个都不想认识,只是因为眼前人不会武功,秦岭这才没有拔剑。
常逾也掀开帘帐,看着眼前花发素衣的老人,尊敬的道了声:“王大人!”
王大人在朝堂上是激励反对主战的,皇帝也派人去说和了数次,可结果显然都不尽人意,常逾不知道此人在这个时候拦着他们做什么,可王大人是凤安老将军推举的新任宰辅,他不主战,皇帝也不好直接驳了他的面子,毕竟他和凤安老将军的面子都是挂着钩的!
常逾对此人也算是有些听闻,当年位至正三品,因为族人借着他的旗号掠夺不义之财,还险些闹出人命,王大人一气之下,亲自签署了斩首的族人的文书,然后毅然决然的辞官了,不说别的,就冲着这个大义灭亲的举动,常逾对他就是尊重的。
王大人躬身:“老臣有事请萧王殿下商议,烦请萧王殿下入府一叙!”
翌日一早,秦岭轻装简行,包裹也就枕头一般大,躺在常逾的门外翘着二郎腿,一副欠债要钱的模样。
倪孜出来的时候没瞧见,险些绊了个跟头,文青山听见响动赶紧出来看见门口的秦岭还以为开饭了,赶紧揉揉眼睛:“什么伙食啊!”
秦岭使了个眼色,示意早饭在楼下,陪了常逾一夜的文青山早就饥肠辘辘,反正倪孜和秦岭也都来了,他也不用保护常逾了,直接跑下去准备开饭。
秦岭拎着自己的行李,丢在常逾的面前的桌子上,靠在窗边:“别想了,有这功夫抓紧收拾行李,咱俩都出城了!”
常逾看着他,就在嘴边的几个字还是没有宣之于口,如今再问去哪儿就显着欲盖弥彰了。
要说秦岭非要从常逾身上挑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那一定就是常逾这种瞻前顾后的犹豫了,秦岭掐着腰像就那么等着常逾的决议:“别犹豫了,有什么可想的呢?这个世上的选择题哪有对错啊,你又怎么知道和你在一起,无论做什么,我都是欢喜的呢?!”
倪孜和秦岭都清楚的知道,常逾不会弃百姓于不顾,离开是迟早的事,既然是迟早的事,犹豫只会让边境的百姓的苦难增受更多,倪孜将收拾好的行礼放到桌案上:“干粮快马已经给你们俩备好了,下去吃一口,就抓紧回去吧!”
常逾看着倪孜,眼中尽是担心:“可你们……”
倪孜还是一如既往的稳重娴静:“先是担心长宁,接着又担心我们,接下来又要担心谁呢?你放心吧,不是还有田伯和青山吗?边城的百姓比我们更需要你!我们不过是比你晚到几日罢了!”
二人策马,峰回路转一路向北,怀揣着少年的赤城,和兼济天下的责任,他们再次在一人的快乐和千万人的生死里选择了后者……
常逾不知道这么做是对是错,好像他答应秦岭的每一件事他都没有做到,而秦岭的江湖也从不止在江湖……
阿恙,我不论黑白,不辩对错,不观清浊,我只守己心,所有人的眼中,常逾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是自从遇到了秦岭,常逾变的鲜活了起来,会笑会哭,当然,现在也会生气了……
秦岭的目标远大于天,也近在咫尺,人人心中的武侠梦英雄梦也只有他们知道里面的不容易,一将功成万骨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是累累白骨,血流成河,只是这一次他要为了百姓主动出击了!
常逾和秦岭夜以继日的回到了长安城,直抵皇宫,那个天下至尊的地方,是天下苍生的活路,朝堂上唇枪舌剑,只有宁王和凤安老将军等人在向着皇帝说话。
秦岭腿脚稍快,去了趟寒盛楼,将唐衍准备好的证物确认后,在宫门前等着常逾,将证据交给了他。
秦岭:“要我跟你进去吗?”
常逾从秦岭手中接过官帽,笑着摇摇头,否决了秦岭的建议。
秦岭:“我就在这等你!”
这句话的意义或许对于别人,只是忠诚,可对于常逾,便是守护的意义,若常逾出了事,秦岭会挥剑直指,灭了这座城!
常逾将官帽带好,转身的瞬间,嘴角的笑意也全然消失,改革之后,之前滥用职权压榨百姓从中得利的官员已经不再,可改革变法,改的是朝中制度,变的是律法之规,可他改变不了朝臣固有的观念和想法。
常逾喝声入朝,带着皇帝的希望和边境百姓的生机:“臣齐氏弟逾请求面圣!”
常逾提前给皇帝递了消息,可皇帝在看见他的时候依旧很意外,意外的不是他回来,而且他回来的如此之快。
皇帝压制着心中的欢喜,让小胜子将人请进来。
常逾觐见的瞬间,整个朝堂都安静了许多,曾经有人有多庆幸常逾离京,现在就有多害怕,即便改革是大势所趋,可众人心里都明白,所谓的大势所趋不过是常逾的一盘棋罢了。
常逾掠袍屈膝:“臣弟有事禀奏!”
皇帝抬手:“念!”
常逾起身:“臣弟奏,青阳郡主勾结外邦,运送火药送往东瀛,至使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臣弟请奏,斩杀奸佞青阳,护我边境子民!”
证物被小胜子呈给皇帝,其实皇帝和宁王已经知道了,但这么多此一举,还是给朝臣们看的!
常逾算是给皇帝面子了,言语中一句都不曾透露青阳郡主女儿之事,也没有提及耶律大雨在其中的作用,给了几方面子,却将压力都扛在了自己身上!
皇帝在看了所有的证物之后,气的拍案,青阳郡主往来的书信以及其女伪造的通关文牒悉数落在众人脚下,众人看后在不可置信中逐渐清醒···
“这青阳郡主若真的勾结北辽,处死其也是罪有应得,只是主战一事,是不是有些冒进啊!”
朝堂里有人不想开战,可又不敢直接否决常逾,便想用这样的法子劝阻。
常逾:“不是主战,而且护国,东瀛岛国的兵力不如我军强盛,可接连几战,我军不曾占一点上风,全拜这火药所赐,我朝心有怜悯仁义可施,可东瀛却不曾想过我国子民的性命!难道如此,我们还要以退为守吗?”
王太师:“我朝改制还在收尾,这个时候开战怕是会有贼人混入其中啊!老臣以为广施恩德方为仁,尽其始终可为义!”
常逾:“改制的目的是为了朝臣时时刻刻想的是百姓为先,而不是利益自身的,收国之赋税,饱自身之囊,改革翻制不是为了他们越来越大的私心,而且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初心!敢问大人,你满口的仁义道德,到底值几斤几两?如果诸位敢打包票说我所言非实,在或者有本事能敌御东瀛的进攻,那便治我今日扰乱朝堂之罪!”
“这、这……”
常逾此话一出,哪里还有人敢上前反驳,毕竟这么大的罪过,满门的性命都搭上也不够还的。
常逾指着那些反对的人,就像是当年先帝在世,他指辩朝堂时一样,不过这一次他指责的不是罪人,是那些固化的观念。
常逾:“诸位明知大辽对我朝图谋不轨,依旧放纵其自由,那与冷眼旁观的加害者有何区别?!”
李彦青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出来为常逾说话,不是因为他有多信任常逾,而是相信他的能力,且朝堂上下都知道他李彦青是常逾的人,这个时候也正是他表决心的时候:“鞭子不打到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如果今日是我等住在蓬莱,诸位是否还会像今日这般袖手旁观?”
齐友臣:“没错,我读得了圣贤书,却管不了这窗外事。心生怜悯是我,袖手旁观也是我。我共情,却无能为力。臣请奏,拿下东瀛,扩土开疆,了聊民意!”
齐太傅的幼孙在这场改革变法里,算是最大的赢家了,齐太傅在当年的那场变故中大受打击,痴疯了数十年,在没有家主的情况下,齐友臣成了齐家的支柱,如果说这场变法是他的幸运,其实也不如说,是他一直等待的一个机会!
吴凤杰:“臣、附议!”
朝堂上僵持不下,皇帝却心意已决,圣旨墨书,决定了太多人的命运,皇帝只是在人选上一直纠结。
常逾和秦岭回到萧王府时,只有当初留下的几个侍卫在,两个人相互看了一眼。
常逾不想委屈秦岭:“要不要、出去吃?”
秦岭:“不行,我困死了要,反正我刚刚在珺娘那顺了点,要不你也跟我凑合凑合?”
秦岭从包袱里掏出一个盒子,一副请求夸奖的模样,常逾嘴角也终于上扬,和秦岭在一起是冷粥也吃过,苦药也吃过,这会子有点心,那已经是极好的了。
秦岭困的要死,在府里打盹儿睡觉,却没发现常逾这一日的行踪,比皇帝都忙。
常逾来找唐衍,唐衍并不意外,只是唐衍所来的目的,倒是让唐衍不太理解了,茶送到唇边,唐衍还是想确认一下:“殿下确定要这么做?!”
常逾:“是!”
唐衍无奈的叹气:“我可以帮殿下,但若二爷发现,我也会独善其身!”
常逾也没奢望秦岭能原谅他,此行一路生死难料,与其死在战场上,还是让他回到沧澜好一点,毕竟那里才是他的家。
常逾:“好,能瞒一时是一时吧!我已经给沧澜的秦掌门递了消息,他会在半路接应的!”
常逾转身欲走,可唐衍觉得,常逾应该还有事找他:“萧王殿下,只是为了此事来找我的?”
常逾起身,脊骨挺拔,他知道唐衍说的是什么,他只希望唐衍能做好眼前的事,让秦岭回到沧澜,剩下的战争,不输于他,也不属于唐衍!
常逾和皇帝等人在太极殿商议出征的事宜,此事好像早有筹备,所以不管是兵部还是户部,都在第一时间拿出了自己可以支持的一切,秦岭坐在太极殿在吃着御赐的糕点,这天底下能得皇帝恩赐,还能坐在太极殿门口吃的,估计就这一份了。
小胜子端了杯茶给他,秦岭不爱茶,可看见是他拿过来的,也不好挑拣,只是茶水入口,一股子清甜回荡在味蕾之上。
小胜子看着秦岭明亮的眼睛,笑道:“这是柚子茶,我见公子喜吃甜食,便私自做主,给公子拿了这茶!”
秦岭觉得他这眼色可是绝了,称赞的道谢。
小胜子坐在秦岭身边:“是我该谢谢公子,如今我困顿在这宫里,许多事许多人都变了,也不知道自己坚持的是对是错!”
秦岭苦笑:“如果十年以前你问我,我会说你尽管善良,上天自会衡量,可现在,只能说尽情当下了!”
小胜子:“我知道,是二爷您去跑的这一趟,替我安葬了母亲立了碑,还安顿了我的幼弟!”
秦岭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小胜子也是个可怜人,最重要的是他为人不错,秦岭指着太极殿里常逾的身影说道:“钱呢,是里面那位掏的,要记人情,记他头上,我就是跑了个脚!”
秦岭现在根本不在意什么人情,反正他都是要死的人了,倒不如让这些人将恩情记在常逾头上,这样一来,就算他死了,至少也多一些助力。
小胜子:“殿下的情我会记着的,可二爷的情,至死相忘,我这辈子有运气,但运气来的都不是时候,如今的我尽不了孝了,只能守着一头,尽忠了!”
秦岭看着小胜子的春风得意里带着些命运的苦涩,也觉得世事难料,曾经的文弱书生博古论今,如今的御前总管左右逢源,唏嘘二字怎能了却啊!
常逾和秦岭出来的时候已经深夜了,皇帝本想留他们宿在宫里的,可常逾知道秦岭不喜拘束,特请皇帝允准他们回去,只是回去的路上被人拦了座驾。
秦岭不认识眼前人,这朝中的人除了常逾,他是一个都不想认识,只是因为眼前人不会武功,秦岭这才没有拔剑。
常逾也掀开帘帐,看着眼前花发素衣的老人,尊敬的道了声:“王大人!”
王大人在朝堂上是激励反对主战的,皇帝也派人去说和了数次,可结果显然都不尽人意,常逾不知道此人在这个时候拦着他们做什么,可王大人是凤安老将军推举的新任宰辅,他不主战,皇帝也不好直接驳了他的面子,毕竟他和凤安老将军的面子都是挂着钩的!
常逾对此人也算是有些听闻,当年位至正三品,因为族人借着他的旗号掠夺不义之财,还险些闹出人命,王大人一气之下,亲自签署了斩首的族人的文书,然后毅然决然的辞官了,不说别的,就冲着这个大义灭亲的举动,常逾对他就是尊重的。
王大人躬身:“老臣有事请萧王殿下商议,烦请萧王殿下入府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