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楸工作的地方有个体育中心,一旦有演唱会,体育中心门口的那条路人满为患。这天下班路上,正逢有人开演唱会,进地铁的路都被堵了一阵。
和徐晓达约好的时间已经过了,张楸还在地铁上,和徐晓达打了招呼后,张楸晚了近二十分钟才到约定地点,让她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张忻也在。
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怀旧但又不十分自在的聚会方式,相互认识的三人,打过招呼后,相顾无言地坐了一会儿。大学时期时常能看到一起走在清江边上,此时,三人坐的位置正好面朝清江,看着请将上亮起的灯火,以及此起彼伏的游客声,油然而生一种今昔是何年之感。
徐晓达在张楸来之前和张忻说了他在阜阳市看到了吴妈妈和余婉玲的事。一反常态,张忻这次主动提起了吴妈妈的事:“楸楸,你问她了吗,她为什么骗你说回家了?”
张楸回道:“或许我不该问她,自那之后,她一直看起来心事重重。”
张忻冷笑,“怕是怕你知道了更不该知道的事。”
“姐,什么是我更不该知道的事。”张楸问道。
张忻自知失言,“这些事都不关你的事。她就算过错再多,这些年也总算照顾你一场。”
徐晓达没有漏看张忻脸上的神色变化,追问道:“我们有说起过你之前和她吵架的事,当时是因为什么呢?”
张忻看了徐晓达一眼,欲言又止,手指击打了桌面几下,说道:“点菜吧,我饿了。”
这是一家西式餐厅,晚上有套餐,三人各自点了一份套餐。
吃了片刻,张忻先打破了沉默,“那时候,清江晚上的灯光好像没有这么亮,游客也没有这么多。”
徐晓达也说道:“就连清江对面的建筑,当年也没有那么高,那么多。”
张楸想起大学时期,室友说过的一件趣事。室友的父亲在十来岁的时候来清江市,听闻清江市的建筑都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如果戴着帽子仰头看高楼,帽子是会掉下来的。室友父亲到了清江边,看着清江对面的高楼,帽子也没有掉下去,他有些失望。
徐晓达听完笑道:“如果说帽子要掉,就算现在,也应该到清江对面的高楼下仰着头看才有这样的效果。”
三人就“帽子会不会掉”的话题讨论了一阵,才说起徐晓达离职的事。
张忻问道:“在闵氏工作不开心吗?”
“其实闵氏的工资待遇都还不错。”
“那你为什么走?”说完,张忻的目光故意移到了张楸身上。
徐晓达摇头,“这是我个人做出的选择。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总以为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进入社会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个打工人。”
“既然闵氏工资待遇都不错,打工人为什么要走?”张忻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她今晚很执着。
张楸感受到了张忻的咄咄逼人,帮忙说道:“姐,世界上好的公司千千万万。”
徐晓达低头笑了笑,他的金鱼眼笑起来总像是闪着光芒,而这个光芒今天有些刺痛了张忻,张忻有些许后悔今晚自己要求来这里。
张楸见徐晓达和张忻没再说话,遂谈起了另一个话题,“晓达,接下来是想休息下吗?”
“说实话没想好。我有在看一些机会,但也想去欧洲看看。”
张忻说道:“这不像你。大学时候,你想去的是埃及、非洲这种地方。”
徐晓达倒也不在意今晚张忻有些刻意的针对,“大学毕业那年我去了埃及,还去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里的那个酒店住过一晚。”
张忻原本放在桌上的双手往后缩了缩,脸上浮起似笑非笑的表情。那时候,张忻曾答应徐晓达和他一起去埃及毕业旅行。看来徐晓达还是去了,但张忻爽约了,她明白为何此时徐晓达说起了这件事。
而张楸并不知道这其中原委,只道:“姐,你还记得吗,我们小时候还看过和尼罗河有关的漫画。”
张忻没有回答张楸的话,眼睛注视着不远处的清江,似是想要倾听清江被游船带起的水花的声音。
张楸从小就习惯了张忻会在讲话的中间出神,拿着吸管喝了几口饮料,双眼也望着清江,这个他们从小就熟悉的地方,间或和徐晓达聊几句欧洲好玩的地方,说到意大利的时候,张忻忽然也接起了话:“夏天去意大利未免也太热,那里没有空调。”
“但是夏天去欧洲大概才能感受到欧洲的美丽,我每次去欧洲都是冬天,有些地方光秃秃地只剩下建筑。”张楸说道。
张忻回头,看着张楸说道:“闵孝陵喜欢冬天去旅行,因为冬天人少。”
突如其来的和闵孝陵有关的话题让张楸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张忻又说道:“我也就知道这么一件事,以前听他二叔提过一次。”
张楸“哦”了一声,又拿起吸管喝果汁,并未想在这个话题上深究。
徐晓达转而问张忻:“那你觉得夏天去哪里旅行比较好呢?”
“我现在不想去任何地方旅行。”
三人的相聚在张忻颇为僵硬的一句回答下宣告结束。这场相聚和以往有万般的相似,也有万般的不同,但终究再也回不到过去。三人等红灯过马路时,张楸竟是想到了之前张忻提过的《半生缘》,里面有句台词就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指示灯由红转绿,张忻竟是转身往反方向追了几步,而后又在清江边的一家酒店门口停了下来。这家酒店在清江边历史悠久,和历史悠久同样知名的是住宿费用的昂贵。
“姐,怎么了?”张楸和徐晓达也来到她旁边。
张忻盯着右手边酒店入口处的两个背影,跟张楸说道:“你有没有觉得,进去的人背影有些熟悉。”
张楸往里张望,只看到后面一个人也转过身来,她似乎感受到有人在看她。
转过身的人是王抒,她表情有些讶然,还未来记得开口,就被里面有些模糊的身影叫了进去。
“你认识她?”张楸问道。
“楸楸,你进去看看。”张忻催促道。
“看什么?”张楸被张忻说得一头雾水,张忻应该不认识王抒。
徐晓达劝道:“可能是认错人了,我们先走吧,在酒店门口站着挡住了过路人。”
“算了,我们走吧。”张忻虽然说要走,但是眼睛一直盯着酒店入口处好一会儿没有移开。
门里出来一个人,是王抒。她先是对张楸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又问道:“你们是在这里等人吗?”
“不是。”张忻立即回道,语气不太礼貌。
王抒倒是好涵养,脸上笑容满面,“我干妈说你们很像故人,不介意的话,一起喝个茶?”
张楸待要拒绝,张忻拦在了她前面,跟王抒说道:“你我并不认识,更谈不上一起喝个茶。抱歉,刚刚认错人了,我们走了。”
说完,张忻拽拉了一把张楸,张楸一个趔趄没有站稳,幸好徐晓达伸手扶稳了张楸,“楸楸,你没事吧?”徐晓达关切地问道。
张楸没什么事,王抒倒是饶有兴致着看着徐晓达和张楸,而张忻,在看到徐晓达伸手后,把目光移向了别处。
这场插曲过后,三人重又往红绿灯的方向走,走到路口,又是被红灯拦住了去路。等红灯的间隙,张忻问张楸:“刚刚那个人你认识?”
“算是认识吧。”张楸想,如果还说不认识王抒,也太过违心。
“楸楸,她长得有些像你。”张忻说这句话的声音很轻很轻。
“姐,你说什么?”马路上人来人往,张楸没听到刚刚张忻说的话。
张忻提高了声音,“楸楸,你和徐晓达以后还是少见面吧。”说完,张忻对着徐晓达一笑,“我想这是最好的吧。”
徐晓达直视着前方的红灯,在红灯转绿的瞬间,他也笑了笑,“走吧,绿灯了。”
张楸走在他们两人的后面,他们之间的距离隔着一个人那么宽。以前张楸也经常走在他们身后,那时候张忻也高傲地仰着头,徐晓达总是时不时想逗逗她,而如今,两个各看一方。想到张忻的话,张楸心里一紧,有些明白了张忻的意有所知。
“我明白了姐姐为什么会想到《半生缘》,或许是姐姐想多了,但会不会也是我自己想少了。”张楸在电话里和闵孝陵谈起今晚的遭遇,“我总想着,我们认识很久了,他是姐姐以前的男朋友。上大学时,他追求我姐姐,一旦我姐姐不理他,他就会来找我帮忙给我姐姐递东西。有时候,他也会当着姐姐的面玩笑说我是妹妹。”
“在这件事上,我赞同你姐姐的说法,你确实不应该和他多见面。”
“孝陵,你也觉得不是姐姐想多了吗?”
“楸,你或许觉得他仍然当你是妹妹,但他是不是还这么想,我想或许不是。我相信你和他的交往是坦荡的。”
张楸叹了口气,“如果你们都是这么觉得的,那我想,我和晓达之后也不太会见面了。”
“听着好像有些失落。”
“谈不上失落,更多是感慨。”因为各种原因,友谊时常伴随着走散。
和徐晓达约好的时间已经过了,张楸还在地铁上,和徐晓达打了招呼后,张楸晚了近二十分钟才到约定地点,让她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张忻也在。
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怀旧但又不十分自在的聚会方式,相互认识的三人,打过招呼后,相顾无言地坐了一会儿。大学时期时常能看到一起走在清江边上,此时,三人坐的位置正好面朝清江,看着请将上亮起的灯火,以及此起彼伏的游客声,油然而生一种今昔是何年之感。
徐晓达在张楸来之前和张忻说了他在阜阳市看到了吴妈妈和余婉玲的事。一反常态,张忻这次主动提起了吴妈妈的事:“楸楸,你问她了吗,她为什么骗你说回家了?”
张楸回道:“或许我不该问她,自那之后,她一直看起来心事重重。”
张忻冷笑,“怕是怕你知道了更不该知道的事。”
“姐,什么是我更不该知道的事。”张楸问道。
张忻自知失言,“这些事都不关你的事。她就算过错再多,这些年也总算照顾你一场。”
徐晓达没有漏看张忻脸上的神色变化,追问道:“我们有说起过你之前和她吵架的事,当时是因为什么呢?”
张忻看了徐晓达一眼,欲言又止,手指击打了桌面几下,说道:“点菜吧,我饿了。”
这是一家西式餐厅,晚上有套餐,三人各自点了一份套餐。
吃了片刻,张忻先打破了沉默,“那时候,清江晚上的灯光好像没有这么亮,游客也没有这么多。”
徐晓达也说道:“就连清江对面的建筑,当年也没有那么高,那么多。”
张楸想起大学时期,室友说过的一件趣事。室友的父亲在十来岁的时候来清江市,听闻清江市的建筑都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如果戴着帽子仰头看高楼,帽子是会掉下来的。室友父亲到了清江边,看着清江对面的高楼,帽子也没有掉下去,他有些失望。
徐晓达听完笑道:“如果说帽子要掉,就算现在,也应该到清江对面的高楼下仰着头看才有这样的效果。”
三人就“帽子会不会掉”的话题讨论了一阵,才说起徐晓达离职的事。
张忻问道:“在闵氏工作不开心吗?”
“其实闵氏的工资待遇都还不错。”
“那你为什么走?”说完,张忻的目光故意移到了张楸身上。
徐晓达摇头,“这是我个人做出的选择。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总以为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进入社会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个打工人。”
“既然闵氏工资待遇都不错,打工人为什么要走?”张忻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她今晚很执着。
张楸感受到了张忻的咄咄逼人,帮忙说道:“姐,世界上好的公司千千万万。”
徐晓达低头笑了笑,他的金鱼眼笑起来总像是闪着光芒,而这个光芒今天有些刺痛了张忻,张忻有些许后悔今晚自己要求来这里。
张楸见徐晓达和张忻没再说话,遂谈起了另一个话题,“晓达,接下来是想休息下吗?”
“说实话没想好。我有在看一些机会,但也想去欧洲看看。”
张忻说道:“这不像你。大学时候,你想去的是埃及、非洲这种地方。”
徐晓达倒也不在意今晚张忻有些刻意的针对,“大学毕业那年我去了埃及,还去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里的那个酒店住过一晚。”
张忻原本放在桌上的双手往后缩了缩,脸上浮起似笑非笑的表情。那时候,张忻曾答应徐晓达和他一起去埃及毕业旅行。看来徐晓达还是去了,但张忻爽约了,她明白为何此时徐晓达说起了这件事。
而张楸并不知道这其中原委,只道:“姐,你还记得吗,我们小时候还看过和尼罗河有关的漫画。”
张忻没有回答张楸的话,眼睛注视着不远处的清江,似是想要倾听清江被游船带起的水花的声音。
张楸从小就习惯了张忻会在讲话的中间出神,拿着吸管喝了几口饮料,双眼也望着清江,这个他们从小就熟悉的地方,间或和徐晓达聊几句欧洲好玩的地方,说到意大利的时候,张忻忽然也接起了话:“夏天去意大利未免也太热,那里没有空调。”
“但是夏天去欧洲大概才能感受到欧洲的美丽,我每次去欧洲都是冬天,有些地方光秃秃地只剩下建筑。”张楸说道。
张忻回头,看着张楸说道:“闵孝陵喜欢冬天去旅行,因为冬天人少。”
突如其来的和闵孝陵有关的话题让张楸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张忻又说道:“我也就知道这么一件事,以前听他二叔提过一次。”
张楸“哦”了一声,又拿起吸管喝果汁,并未想在这个话题上深究。
徐晓达转而问张忻:“那你觉得夏天去哪里旅行比较好呢?”
“我现在不想去任何地方旅行。”
三人的相聚在张忻颇为僵硬的一句回答下宣告结束。这场相聚和以往有万般的相似,也有万般的不同,但终究再也回不到过去。三人等红灯过马路时,张楸竟是想到了之前张忻提过的《半生缘》,里面有句台词就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指示灯由红转绿,张忻竟是转身往反方向追了几步,而后又在清江边的一家酒店门口停了下来。这家酒店在清江边历史悠久,和历史悠久同样知名的是住宿费用的昂贵。
“姐,怎么了?”张楸和徐晓达也来到她旁边。
张忻盯着右手边酒店入口处的两个背影,跟张楸说道:“你有没有觉得,进去的人背影有些熟悉。”
张楸往里张望,只看到后面一个人也转过身来,她似乎感受到有人在看她。
转过身的人是王抒,她表情有些讶然,还未来记得开口,就被里面有些模糊的身影叫了进去。
“你认识她?”张楸问道。
“楸楸,你进去看看。”张忻催促道。
“看什么?”张楸被张忻说得一头雾水,张忻应该不认识王抒。
徐晓达劝道:“可能是认错人了,我们先走吧,在酒店门口站着挡住了过路人。”
“算了,我们走吧。”张忻虽然说要走,但是眼睛一直盯着酒店入口处好一会儿没有移开。
门里出来一个人,是王抒。她先是对张楸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又问道:“你们是在这里等人吗?”
“不是。”张忻立即回道,语气不太礼貌。
王抒倒是好涵养,脸上笑容满面,“我干妈说你们很像故人,不介意的话,一起喝个茶?”
张楸待要拒绝,张忻拦在了她前面,跟王抒说道:“你我并不认识,更谈不上一起喝个茶。抱歉,刚刚认错人了,我们走了。”
说完,张忻拽拉了一把张楸,张楸一个趔趄没有站稳,幸好徐晓达伸手扶稳了张楸,“楸楸,你没事吧?”徐晓达关切地问道。
张楸没什么事,王抒倒是饶有兴致着看着徐晓达和张楸,而张忻,在看到徐晓达伸手后,把目光移向了别处。
这场插曲过后,三人重又往红绿灯的方向走,走到路口,又是被红灯拦住了去路。等红灯的间隙,张忻问张楸:“刚刚那个人你认识?”
“算是认识吧。”张楸想,如果还说不认识王抒,也太过违心。
“楸楸,她长得有些像你。”张忻说这句话的声音很轻很轻。
“姐,你说什么?”马路上人来人往,张楸没听到刚刚张忻说的话。
张忻提高了声音,“楸楸,你和徐晓达以后还是少见面吧。”说完,张忻对着徐晓达一笑,“我想这是最好的吧。”
徐晓达直视着前方的红灯,在红灯转绿的瞬间,他也笑了笑,“走吧,绿灯了。”
张楸走在他们两人的后面,他们之间的距离隔着一个人那么宽。以前张楸也经常走在他们身后,那时候张忻也高傲地仰着头,徐晓达总是时不时想逗逗她,而如今,两个各看一方。想到张忻的话,张楸心里一紧,有些明白了张忻的意有所知。
“我明白了姐姐为什么会想到《半生缘》,或许是姐姐想多了,但会不会也是我自己想少了。”张楸在电话里和闵孝陵谈起今晚的遭遇,“我总想着,我们认识很久了,他是姐姐以前的男朋友。上大学时,他追求我姐姐,一旦我姐姐不理他,他就会来找我帮忙给我姐姐递东西。有时候,他也会当着姐姐的面玩笑说我是妹妹。”
“在这件事上,我赞同你姐姐的说法,你确实不应该和他多见面。”
“孝陵,你也觉得不是姐姐想多了吗?”
“楸,你或许觉得他仍然当你是妹妹,但他是不是还这么想,我想或许不是。我相信你和他的交往是坦荡的。”
张楸叹了口气,“如果你们都是这么觉得的,那我想,我和晓达之后也不太会见面了。”
“听着好像有些失落。”
“谈不上失落,更多是感慨。”因为各种原因,友谊时常伴随着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