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君会晤,这等事情在春秋时代并不少见,只是随着列国之间争霸战争日渐频繁,礼崩乐坏,在国君会盟上所闹出的乱子可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宋襄公被楚人挟持,差点死于非命。
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也被曹沫劫持过,还被逼无奈的归还此前吞并的鲁国的城邑土地!
所以, 允常也担心庆忌可能在会盟之时对自己不利。
即便不杀死或扣留允常,将后者羞辱一番,这种事情相信庆忌是干得出来的。
大司寇鹿鸣沉吟片刻,道:“大王,还请安心。臣观吴王庆忌为人,行事坦荡荡,有大丈夫之风,何苦难为大王,以坠自身之名望?”
“再者说,季蔻公主现在是吴国的王后,庆忌是大王你的女婿,于情于理,庆忌都不应使大王难堪。”
“是故,以臣之见,大王便宜行事即可,无需过分忧虑,如杞人忧天耳!”
听到这话,允常的心下稍安,只是依旧有些犹疑不定。
对此,大司马石买有着不同的见解。
“大王,大司寇之见,请恕臣不敢苟同!”
石买作揖道:“庆忌,乃一代不世出之雄主。”
“从其以雷霆之势,起兵回国夺位, 平公子光之乱, 连败越楚两国,又在国内厉行变法改革, 种种大事来看,庆忌所图非小,且侵略成性!”
“他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一般,有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野望!”
顿了顿,石买继而沉声道:“然,庆忌何以实现这一野望?唯灭越并楚,成昔日霸楚之势而不可为之。”
“越吴相邻,两国又是世仇,血海深仇不可消弭!”
“现在庆忌邀会大王于御儿江,臣唯恐庆忌对大王不利,便是不杀大王,可能也将劫持大王,胁迫越国,使我越国发生内乱。”
“嘶!”
闻言,允常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庆忌当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劫持寡人?”
允常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石买则是掷地有声的道:“庆忌既然有霸主之志, 便能行非寻常之事,不可以常理度之。”
“而今,吴楚两国已然弭兵,互修盟好,数年之内不会再战。吴国邻近诸国中,庆忌所虑者,唯有吾越国!”
“是故,难保庆忌不会对越国下手,以卑鄙手段胁迫大王你就范。”
允常一听这话,额头上不自觉的渗出一些冷汗,心中越想,越觉着庆忌极有可能干得出这等背信弃义,毫无下限的事情。
“大司马,既如此,寡人当如何是好?”
允常询问道。
“回禀大王,庆忌既然已经邀约,大王若不赴会,极有可能为吴人以借口,挥师伐越,或让大王名声扫地,以为大王惧怕庆忌,以为越国惧怕吴国。”
“所以,御儿江之会,大王当走一遭。只是在此之前,大王还需有万全之策!”
“是何全策?”
石买胸有成竹的道:“大王应先下手为强。庆忌于我越国而言,始终是一大祸害!”
“若不除之,越国何安?”
听说石买打算除掉庆忌,在场的越王允常与鹿鸣都不禁吓了一跳,为之瞠目结舌。
“大司马此言差矣!”
鹿鸣忙不迭的反驳道:“庆忌乃敌国雄主,确不利于吾越国,然则一国之君,如何说杀便杀?更何况,还是万人之敌的庆忌?”
“且不说,此事能否成功,若失败,届时恼羞成怒的庆忌,极有可能令我越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到时候,大王与越国何以自处?”
“大司寇所言,大缪也!”
石买恨声道:“大事未行,汝怎知成败与否?庆忌若薨,则吴国必然大乱,何不利于我大越国?”
“哼!大司马,汝这是误国误民之言!庆忌岂是那般好行刺的?”
“你!”
对于鹿鸣的看法,允常认为言之有理。
庆忌有万夫不当之勇,以一敌百都不在话下,一般的刺客岂能近得了他的身?
“大司马,若是行刺庆忌,汝可有谋划?”
允常又试探性的询问道。
“这……”
石买的脸色颇为尴尬,显然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刺杀计划。
见此,允常权当石买是一时失言,不以为意。
允常虽谈不上一代雄主,但好歹是守土开疆之君,一些胆魄还是具备的。
所以,允常旋即脸色一正,道:“寡人决意,与庆忌会于御儿江。”
“若庆忌当真对寡人不利,劫持或谋害寡人,还请二三子拥立太子鸠浅(勾践)继位,如辅佐寡人一般辅佐鸠浅!”
“大王……”
对于强势的庆忌,强势的吴国,允常只能选择默默承受。
小不忍则乱大谋!
毕竟,吴强越弱的形势,难以逆转。
去年,越国还趁着吴楚两军鏖战于鸩兹之际,接纳叛乱的阖闾,甚至是趁火打劫的挥师伐吴。
庆忌若是以此问责于允常,羞辱允常,甚至是劫持允常,允常都只能被迫接受。
但,允常绝不能容忍庆忌以自己胁迫越国!
所以他不得不做好周全的准备,一旦庆忌对自己不利,勾践即刻继位,以对抗心怀叵测的吴国。
……
就在允常君臣商议着如何应对南下的庆忌的时候,后者也在同孙武、范蠡、伍子胥三人说起此番御儿江之会的事。
向来足智多谋的吴都县令伍子胥首先道:“大王,防人之心不可无。吴越御儿江之会,越人极有可能从中使坏,谋害大王也!”
“何以见得?”
“吴强而越弱,非时日或越国自身变革所能消弭。而今我吴国又推行新法,国力蒸蒸日上,势必越国追之莫及,直至完全碾压!”
伍子胥朝着庆忌作揖道:“因此,允常绝不能放任吴国继续壮大,以兵马侵扰,又唯恐吴国报复,其未尝不可兵行险招,以求谋害大王而令吴国新法受阻,陷入内乱矣!”
庆忌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颇为认同伍子胥的这一看法。
换位思考一下,庆忌若是允常,未尝不能孤注一掷的选择刺杀的方式,以最简单粗暴的法子,以此为突破口,破坏吴国继续壮大的势头!
最典型的就是宋襄公被楚人挟持,差点死于非命。
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也被曹沫劫持过,还被逼无奈的归还此前吞并的鲁国的城邑土地!
所以, 允常也担心庆忌可能在会盟之时对自己不利。
即便不杀死或扣留允常,将后者羞辱一番,这种事情相信庆忌是干得出来的。
大司寇鹿鸣沉吟片刻,道:“大王,还请安心。臣观吴王庆忌为人,行事坦荡荡,有大丈夫之风,何苦难为大王,以坠自身之名望?”
“再者说,季蔻公主现在是吴国的王后,庆忌是大王你的女婿,于情于理,庆忌都不应使大王难堪。”
“是故,以臣之见,大王便宜行事即可,无需过分忧虑,如杞人忧天耳!”
听到这话,允常的心下稍安,只是依旧有些犹疑不定。
对此,大司马石买有着不同的见解。
“大王,大司寇之见,请恕臣不敢苟同!”
石买作揖道:“庆忌,乃一代不世出之雄主。”
“从其以雷霆之势,起兵回国夺位, 平公子光之乱, 连败越楚两国,又在国内厉行变法改革, 种种大事来看,庆忌所图非小,且侵略成性!”
“他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一般,有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野望!”
顿了顿,石买继而沉声道:“然,庆忌何以实现这一野望?唯灭越并楚,成昔日霸楚之势而不可为之。”
“越吴相邻,两国又是世仇,血海深仇不可消弭!”
“现在庆忌邀会大王于御儿江,臣唯恐庆忌对大王不利,便是不杀大王,可能也将劫持大王,胁迫越国,使我越国发生内乱。”
“嘶!”
闻言,允常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庆忌当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劫持寡人?”
允常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石买则是掷地有声的道:“庆忌既然有霸主之志, 便能行非寻常之事,不可以常理度之。”
“而今,吴楚两国已然弭兵,互修盟好,数年之内不会再战。吴国邻近诸国中,庆忌所虑者,唯有吾越国!”
“是故,难保庆忌不会对越国下手,以卑鄙手段胁迫大王你就范。”
允常一听这话,额头上不自觉的渗出一些冷汗,心中越想,越觉着庆忌极有可能干得出这等背信弃义,毫无下限的事情。
“大司马,既如此,寡人当如何是好?”
允常询问道。
“回禀大王,庆忌既然已经邀约,大王若不赴会,极有可能为吴人以借口,挥师伐越,或让大王名声扫地,以为大王惧怕庆忌,以为越国惧怕吴国。”
“所以,御儿江之会,大王当走一遭。只是在此之前,大王还需有万全之策!”
“是何全策?”
石买胸有成竹的道:“大王应先下手为强。庆忌于我越国而言,始终是一大祸害!”
“若不除之,越国何安?”
听说石买打算除掉庆忌,在场的越王允常与鹿鸣都不禁吓了一跳,为之瞠目结舌。
“大司马此言差矣!”
鹿鸣忙不迭的反驳道:“庆忌乃敌国雄主,确不利于吾越国,然则一国之君,如何说杀便杀?更何况,还是万人之敌的庆忌?”
“且不说,此事能否成功,若失败,届时恼羞成怒的庆忌,极有可能令我越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到时候,大王与越国何以自处?”
“大司寇所言,大缪也!”
石买恨声道:“大事未行,汝怎知成败与否?庆忌若薨,则吴国必然大乱,何不利于我大越国?”
“哼!大司马,汝这是误国误民之言!庆忌岂是那般好行刺的?”
“你!”
对于鹿鸣的看法,允常认为言之有理。
庆忌有万夫不当之勇,以一敌百都不在话下,一般的刺客岂能近得了他的身?
“大司马,若是行刺庆忌,汝可有谋划?”
允常又试探性的询问道。
“这……”
石买的脸色颇为尴尬,显然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刺杀计划。
见此,允常权当石买是一时失言,不以为意。
允常虽谈不上一代雄主,但好歹是守土开疆之君,一些胆魄还是具备的。
所以,允常旋即脸色一正,道:“寡人决意,与庆忌会于御儿江。”
“若庆忌当真对寡人不利,劫持或谋害寡人,还请二三子拥立太子鸠浅(勾践)继位,如辅佐寡人一般辅佐鸠浅!”
“大王……”
对于强势的庆忌,强势的吴国,允常只能选择默默承受。
小不忍则乱大谋!
毕竟,吴强越弱的形势,难以逆转。
去年,越国还趁着吴楚两军鏖战于鸩兹之际,接纳叛乱的阖闾,甚至是趁火打劫的挥师伐吴。
庆忌若是以此问责于允常,羞辱允常,甚至是劫持允常,允常都只能被迫接受。
但,允常绝不能容忍庆忌以自己胁迫越国!
所以他不得不做好周全的准备,一旦庆忌对自己不利,勾践即刻继位,以对抗心怀叵测的吴国。
……
就在允常君臣商议着如何应对南下的庆忌的时候,后者也在同孙武、范蠡、伍子胥三人说起此番御儿江之会的事。
向来足智多谋的吴都县令伍子胥首先道:“大王,防人之心不可无。吴越御儿江之会,越人极有可能从中使坏,谋害大王也!”
“何以见得?”
“吴强而越弱,非时日或越国自身变革所能消弭。而今我吴国又推行新法,国力蒸蒸日上,势必越国追之莫及,直至完全碾压!”
伍子胥朝着庆忌作揖道:“因此,允常绝不能放任吴国继续壮大,以兵马侵扰,又唯恐吴国报复,其未尝不可兵行险招,以求谋害大王而令吴国新法受阻,陷入内乱矣!”
庆忌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颇为认同伍子胥的这一看法。
换位思考一下,庆忌若是允常,未尝不能孤注一掷的选择刺杀的方式,以最简单粗暴的法子,以此为突破口,破坏吴国继续壮大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