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翌日,在庆忌的授意下,以邓析为首的吴国南方船队,就正式扬帆起航,奔赴南洋开辟出新的航线,即海上丝绸之路。

    偌大的船队,浩浩荡荡,一共有大大小小的海船、木舟三百多条,船队人数五千。

    这其中,身强力壮的士卒就超过四千人,基本上都在船上充当水手的任务。

    还有一部分是士子,一部分是商贾。

    海船上承载着大量的货物,瓷器、丝绸、茶叶等作为中原的土特产应有尽有。

    以物易物的话,其实庆忌是看不上的。

    南洋的土特产,包括象牙、犀牛、玳冒、珍珠等,其实在岭南六郡也有,吴国自己都有,又何必舍近求远?

    吴国的一众公卿大夫也都深表不解。

    五千人的浩大商队,其中有四千人都是士兵,战斗力不俗的士兵。

    大王的用意何在?

    这是去做生意,还是去打仗的?

    庆忌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公之于众。

    不过,他已经在暗地里授意邓析,随时都可以开战,将一部分年轻力壮的南洋人抢过来,充当吴国的奴隶……

    要钱?

    还是要人?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庆忌这一回让南方的船队出航,除了要在真正意义上打通南部的丝绸之路上,更大的意义,是在于加强吴国在南洋的影响力,为吴国日后殖民南洋做足充分的准备。

    就跟明朝的永乐时期一样,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派郑和下西洋。

    并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创下七下西洋的壮举!

    当时的明朝以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供皇室贵族享用的珠宝、香料、药材等。

    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为中原与海外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那七次航程的意义之重大,可谓是空前绝后。

    其规模只大,航程之远,所到国家之多,更是让世人叹然!

    而历史上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

    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华夏人迁徒到南洋各岛定居,成为华侨。

    华侨从本土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同当地土着一起,开发丛林,开采矿山,培育橡胶。

    当然,庆忌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因为不管是干什么事情,总要量力而为!

    吴国现阶段移民海外,统治南洋,估计是不可能的。

    但是庆忌未尝不可掠夺南洋的人口和财富,以壮大自身。

    ……

    送走了邓析的下南洋船队之后,庆忌又等来了孙武、伍子胥率领的大军,源源不断的赶到番禺。

    还有已经在岭南西北一带,击退滇人、百濮进犯的孙俪,也都率领军队,赶来番禺跟庆忌会合。

    吴国驻扎在番禺、龙川等南海郡各地的兵马,俨然已经超过十二万人。

    这无疑是让岭南六郡的各个百越小国、部族最为胆战心惊的。

    庆忌骤然派遣那么多兵马进入岭南,究竟意欲何为?

    在番禺城的府衙当中,庆忌将孙武、孙俪、伍子胥、伯噽四个人都召集到这里,升帐议事。

    府衙之外,尽是披坚执锐的宿卫。

    他们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以确定隔墙无耳,没有任何外人能听到吴国君臣所商议的事情。

    庆忌坐在台阶之上,正襟危坐,环视一周后,看着在座的四个国之肱骨,缓声道:“二三子,寡人欲取缔岭南六郡境内所有的小国、部族,速战速决,卿等何以教寡人?”

    这是庆忌这一次南巡的最大目的。

    实际上,吴国派遣了这么多的兵马进入南海郡,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猜到庆忌的用意何在了。

    作为吴国的镇南大将军,加大都督衔的孙俪,常年驻守于南疆,她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岭南六郡,了解当地百越人的情况。

    所以,庆忌这一发问,孙俪当即站起身,朝着庆忌行礼道:“大王,臣妾以为,若要迅速肃清岭南之地的叛乱,彻底混一吴国,还应剿抚并重。”

    “我吴国入主岭南,设置六郡,迄今为止,已有五六年之久。”

    “得益于大王的仁德,吴国惠泽百越,当地黎庶开辟了大量的荒地,非以刀耕火种,而以农耕、渔猎为生。”

    “百越人对我吴国有着一定的向心力,每年的叛乱都日趋减少。”

    顿了一下,孙俪又道:“故而,大王应分清主次,对待各地的百越小国、部族一一剿抚,而非以雷霆之势,荡涤岭南。”

    “……”

    对于孙俪的这一主张,包括庆忌在内,所有人都深表认同。

    吴国的文化,实际上与百越是十分相近的。

    说到底,吴国的前身“勾吴”,在之前跟越国一样,还是百越的一部分。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越人是用木棉、芭蕉、竹子等植物纤维织布的发明者。

    在饮食方面,越人“饭稻羹鱼”,是栽种稻谷(早稻、水稻)的先行者。

    在交通方面,越人是舟船的初创者。

    在居住方面,百越部落是“干栏式”住房的创造者。

    昔日,庆忌的祖先,岐山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儿子泰伯和仲雍为让父王实现灭商的愿望。

    将王位继承权主动让给弟弟季历,带着亲族来到来到还是蛮荒之地的扬州一带,建立勾吴(即句吴)王国。

    泰伯、仲雍“断发文身”,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并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于是上千小部族,自愿归附于泰伯。

    值得一提的是,周人是农耕技术一流的部族。

    周人的先祖后稷“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任命他为“农师”。

    相传泰伯在梅里一带“复制”周人原来的创业经验,大兴水利,发展农业,“穿浍渎以备旱涝”。

    就是开挖沟渠、陂塘,以灌既、排涝。

    泰伯还改进农耕方法,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令当地农业生产有了飞跃性发展。

    生产技术的大幅度改进,促进当地经济空前发展,泰伯遂营造城池、房屋,提升吴地文明形态。

    经过了数百年的进化,吴国的文化已经偏向于中原,但自始至终,还在兼容并蓄着南方越人的一些文化。

章节目录

重生之吴霸春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重生之吴霸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