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中华最为出名的十大谋士,就不得不提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李斯。

    大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参与了新的制度决策的制定。

    李斯最主要的成就,有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等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秦的帝业,有一半是李斯的功劳。

    但不能否认的是,李斯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

    在李斯的身上既有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原则,又有一种对权力和功名的极度热衷。

    也正因为如此矛盾复杂,以致于李斯最后的结局很是凄惨。

    李斯的出发点可以说是直接的,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

    因此想学习帝王之术,以此获得名利和地位。

    李斯没有掩饰自己对功名的追求,反而觉得人生在世就应该积极追求功名利禄。

    对李斯作为人臣来说,不能单凭简单的好与坏就给李斯定性。

    从李斯为官几十年,能够从底层爬到极其显赫的地位,可见李斯的能力。

    李斯虽然热衷于名利,但是起码在他为官期间,将皇帝交付给他的事,都办得很出色。

    李斯是秦国帝业的构建者,为后世治理国家,建立新的制度树立了模本。

    “战国末年,李斯生于楚国上蔡县。”

    “年轻时,李斯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拜荀子为师。”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在稷下学宫学成之后,认为楚王不值得自己侍奉。”

    “纵观六国国势衰弱之后,于是意图进入秦国。”

    “临行前,李斯向荀子告辞。”

    “并告知荀子现在嬴政想要吞并天下,正是自己施展拳脚的机会,之后西行去往秦国。”

    “秦庄襄王三年,李斯到达秦国,请求担任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

    “吕不韦非常欣赏李斯,保举李斯为郎官,因此李斯得到游说嬴政的机会。”

    “李斯上书嬴政嬴政时,抓住了嬴政想吞并天下的想法,并以此为中心向嬴政分析了天下大势。”

    “同时李斯引秦穆公雄霸天下的事例,建议嬴政抓住统一天下的机会吞并六国,完成大一统。”

    “之后,嬴政委任李斯为长史,听从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珍宝前去各国进行游说。”

    “对各诸侯国的名士实行收买政策,收买不成便将其击杀,以此离间诸侯国君臣之间的关系。”

    “而后嬴政派遣秦国良将出兵攻打六国,并委任李斯为客卿。”

    “嬴政准备统一六国之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到秦国做间谍,后被发觉。”

    “秦国王公大臣建议嬴政驱逐客卿,而李斯也在驱逐名单之中。”

    “李斯听闻后,向嬴政上书,即后世著名的《谏逐客书》。”

    “文中劝谏嬴政不应重物而轻人,驱逐客卿会导致人才流入他国,使得敌对国家实力更加强盛,对秦国实现大一统而言是极大的阻碍。”

    “嬴政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李斯:没想到我后面犯了大错,也能获得中华十大谋士的荣誉称号。

    一想到自己原先历史上悲惨的结局,他就唏嘘不已。

    不过好在始皇陛下重新给了他戴罪立功的机会,这才没有斩杀赵高的时候一并将他处死了。

    回想起自己来到秦国一步步爬上来的艰辛过程,他仿佛历历在目。

    他还记得来到秦国之后,很快就得到丞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郎官。

    有了接近陛下的机会,他向陛下阐述天下局势来获得重用。

    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

    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

    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

    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

    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那时陛下还听取他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对于六国,他提出了先灭韩、再图谋他国的吞并顺序。

    正是因为他的一番慷慨陈词说到陛下心坎上了,这才得以被陛下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史。

    他劝陛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

    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

    正当陛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国鼓动修建水渠。

    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国的东进。

    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

    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想要刺探秦国的情报。

    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陛下下了逐客令,他也在被逐之列。

    后来,他给陛下写了一封信《谏逐客书》,劝谏陛下不要逐客。

    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

    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国和魏国,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

    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

    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

    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

    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在他陈述利弊之后,陛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

    而他仍然受到重用,那时还被封为廷尉。

    “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于公元前年统一六国。”

    “秦王嬴政被尊称为始皇帝,李斯被委任为丞相。”

    “之后推平各郡县城墙,销毁各郡县武器,并废除分封制。”

    “两年后,秦始皇嬴政在咸阳宫摆设酒席招待群臣。”

    “齐人淳于越等人认为取消分封制弊大于利,李斯反对并上书秦始皇。”

    “李斯认为诸子百家众多学派,意图通过批评君主的方法,来为自己博得声名。”

    “并带领下层群众百姓一起来诽谤朝廷指令,应严加禁止。”

    “于是,李斯请求秦始皇将《诗》《书》以及百家著作清除干净。”

    “诏令下达三十天之后,不服诏令者判处黥刑,并罚作筑城苦役。”

    “而后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没收了《诗》《书》以及百家所有著作,以便使百姓无法借用书籍内容批评当朝。”

    “这一事件,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

    “李斯同时开始参与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辅助修建离宫别馆。”

    “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四处巡视,平定了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叛乱,其中也有李斯的参与。”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李斯认为国家治理应根据现实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

    “而不应从古人出发,要求国家需要有统一的思想。”

    “于是李斯主张思想上禁止异说,统一思想,建议秦始皇焚书。”

    “李斯不仅主张一切以法行事,依法治国,而且认为法治当严,主张严刑峻法。”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同,同一个字往往有几种不同的写法。”

    “文字的差异,对于推行中央政府颁布的政策法令和文化的传播、经验的交流都是极大的障碍。”

    “于是李斯奉秦始皇的命令,主持统一文字的工作。”

    “李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整理出一种笔划较战国时期简便,写法一致的文字。”

    “并自己动手,写成范本,颁行全国,称为小篆,废除了其它异体字。”

    嬴政:焚书事件是李斯鼓动朕的,不过好在朕将一些珍贵书籍保存了下来。

    自从他统一天下后,淳于越以儒家的立场来看待秦朝的政治,同他的思想和行动是格格不入的。

    这令他大为不满,于是把淳于越交给丞相李斯处理。

    李斯不赞同淳于越的看法,向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觉得李斯的观点非常合胃口。

    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

    三代时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

    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

    现如今的情况和以前完全不同,要是遵循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必然会搅乱民心。

    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

    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他始皇帝的权威。

    李斯把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他觉得有理,这才下令焚书。

    凡是秦记以外的史书,不是朝廷所典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他现如今已经明白先秦许多文献古籍被烧掉,这对中华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不过他倒也没有焚毁全部的禁书,将一部分禁书收藏在稷下学宫。

    至于已经焚毁的那一部分先秦古籍,他可以组织人手开展恢复工作。

    “嬴政统一六国之后,朝廷中的大臣们对于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存在很大争执。”

    “以丞相为首的多数大臣认为可以实行分封制,授予各地贵族世袭的诸侯名份,让诸侯王来镇守疆土。”

    “而李斯则认为周实行分封制,后期却天下大乱。”

    “诸侯王之间互相倾轧,不听号令,最终周王室灭亡,因此分封制不可取。”

    “李斯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赞同李斯的意见,于是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

    “这些郡县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

    “从此,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就在中华历史上沿袭下来。”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度量衡制度。”

    “秦统一后,不同的制度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于是,李斯向始皇帝上书建议统一度量衡。”() ()

    “然后李斯便以秦国原有的度量衡为标准,并在商鞅曾颁布的标准器上再次改进,制成统一后的标准器发布全国,而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则一律被禁止使用。”

    “李斯统一的度量衡长度以寸、尺、丈为单位,采用十进制。”

    “体积容量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

    “重量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度量衡标准确定之后,李斯又建立了关于度量衡的制度法规,以此在国内推广度量衡的标准。”

    刘邦: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周统一以后,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

    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

    取消分封制,实施郡县制度,天下才得以安宁。

    秦始皇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见。

    于是,秦始皇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

    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他也正因为认识到了郡县制度的重要性,建立汉朝后才延续秦始皇的郡县制。

    “战国时代,各国已经普遍开始使用金属货币。”

    “但长期的分裂割据导致各国货币的大小、样式、重量都不相同,单位也存在差异,极大地制约了当时商业的发展和各国间的经济交流。”

    “秦统一后,李斯向秦始皇建议废除原来六国流通的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秦货币。”

    “嬴政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命令以秦币取代天下之币,并令李斯全权负责此事。”

    “在李斯的主持下,秦帝国发布了一系列的货币改革方案,废除各国曾发行的旧货币。”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黄金和铜钱两种货币,同时规定货币的单位和兑换率。”

    “还规定了秦半两的形制,将货币制造权收归国家,以国家信誉保证货币的流通。”

    “李斯统一货币促进了秦国的经济交流和商贸发展,同时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此后历朝历代的货币制度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马车的大小不一,车道也宽窄不同,没有明确标准。”

    “秦统一后,李斯向始皇帝建议。”

    “全国上下,车辆要有相同的宽度,对应的还要修建相同宽度的道路。”

    “统一了标准,才会使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之后嬴政便将此事交给李斯去全权办理。”

    “李斯将车辆的轮距一律改为六尺,这便是车同轨。”

    “除此之外拆除了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的同时,还修筑了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以及由咸阳向北延伸,全长约九百千米的直道,以此来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

    “这些驰道、直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

    刘彻: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的思想。

    李斯重新受到秦始皇嬴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继续辅佐秦始皇。

    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李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斯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

    李斯在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

    但是李斯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

    后来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也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

    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李斯以法治国的理念,哪怕到了他们大汉朝也在沿用。

    尽管他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看似以儒家治理国家,可实际上是内法外儒罢了。

    “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出游巡视会稽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都跟随始皇一同前往。”

    “始皇长子扶苏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监督军队,小儿子胡亥跟随出游。”

    “同年,秦始皇巡视到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时病倒,行至沙丘病情加重。”

    “秦始皇令赵高代笔写诏书赐给公子扶苏,命扶苏回咸阳,由蒙恬管理军队。”

    “诏书还未交给使者时,秦始皇便驾崩了。”

    “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巡视时驾崩,而又未正式确立太子,驾崩之事需要保密。”

    “他们将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保温又通风干爽的车子中,奏禀国事和饮食进献依旧如常。”

    “车中宦官假借皇帝之名,在车中批复百官上奏的事。”

    “赵高扣下秦始皇生前写给公子扶苏的诏书,想让胡亥继位为皇帝。”

    “并劝说胡亥,诈称秦始皇遗诏命杀掉扶苏。”

    “之后代替胡亥与丞相李斯商议,告知李斯诏书还未送出,自己欲让胡亥继位。”

    “李斯认为为人臣子不该谈论这些事,并不同意。”

    “但之后被赵高以世代功名引诱,听从了赵高的计谋,废公子扶苏,立胡亥为新帝。”

    李世民:以沙丘之变为界,李斯经历了辉煌与苍凉,他的悲剧也在沙丘之变那一刻铸成。

    在秦始皇时期,李斯和赵高就是嬴政下面的两大红人,两大宠臣。

    赵高是嬴政的眼睛和耳朵,是嬴政所信任的人。

    而李斯则是秦始皇所欣赏的人,是嬴政的手和脚,是大秦帝国的丞相,能执行嬴政所确定的方针与政令。

    基于不同的定位,所以在嬴政时期,李斯所能获得的支持是远大于赵高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秦始皇驾崩于沙丘之际,根本就没有能力掌控局面的赵高这才向李斯伸出了橄榄枝。

    赵高将李斯拉下水,并一起发动了沙丘之变,赐死了扶苏和蒙恬。

    将秦始皇所布下的大局全部敲碎,当然同时也将大秦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境。

    当李斯被赵高拉下水并肩站在一起了的时候,李斯的智商已经没有了,他凄惨的历史结局也就注定了。

    赵高一手策划的沙丘之变,完全是出于私心,是为了防止扶苏接班之后,再也没自己什么事了。

    不可能成为扶苏身边的红人,所以赵高选择了假传遗诏赐死扶苏以及其靠山蒙恬。

    而李斯在历经简单的徘徊之后也站在了赵高一边,也完全是为了捍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担心自己的一切会被蒙氏家族所替代。

    由此可见,当私心占据了上风的时候,人的智商会下降,会很容易挖坑坑自己。

    当秦二世即位之后,李斯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地位不再像嬴政时代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这种感觉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雄才伟略的秦始皇欣赏李斯的才华,所以才给予了李斯大量的支持。

    这样李斯才能一展才华做点实事,但是秦二世却偏偏只是一个纨绔子弟。

    赵高原本就是秦二世的启蒙老师,所以到了秦二世时期,赵高与李斯之间的地位一定会发生变化。

    秦二世信任赵高,赵高懂如何引导秦二世去及时行乐。

    但是李斯则依然还沉浸于秦始皇时期,依然还相信自己是帝国丞相,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公元前年,秦二世胡亥继位后。”

    “重新更改修订法律,法令刑罚愈发残酷。”

    “一年后,秦二世又兴建阿房宫,继续修筑驰道,征收的赋税也越来越重。”

    “百姓深受其扰,之后,陈胜吴广起义。”

    “李斯曾多次找机会进言,而胡亥并不接受,反而因自己作乐被打扰而责备李斯。”

    “李斯之子李由任三川郡郡守,但难以阻挡起义军入侵。”

    “秦国将领章邯击败了吴广等人的军队并将其驱逐出三川地区,然后派使者轮番去三川调查,并谴责李斯身居三公之位却令盗贼猖狂到这种地步。”

    “李斯担忧自己的爵位与俸禄,便上书迎合讨好胡亥,肯定胡亥的苛政。”

    “之后李斯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徭役。”

    “赵高趁机向胡亥诬陷李斯权利可比皇帝,意图谋反,胡亥心生忌惮。”

    “后李斯弹劾赵高,但胡亥不信任李斯,将其关入狱中查办。”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但全被赵高扣留。”

    “之后赵高对李斯严加惩处,编造李斯之子李由参与谋反的罪状。”

    “并询问李斯密谋造反的情状,将李斯的宾客和李氏家族全部逮捕。”

    “最终李斯屈打成招,在供词上伏法认罪。”

    “秦二世继位第二年,李斯被处以极刑,后在咸阳的集市上被腰斩,夷灭三族。”

    朱元璋:李斯此人,感动其大才,悲叹其结局。

    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统六国,荡平海内。

    一方面源于其雄才伟略,另一方面更依靠于手下的能人异士。

    而在众多能人异士中,李斯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李斯的才能不可否认,大秦帝国的建立,其有不世之功。

    李斯凭借自己的能力,才华一步步走进三公九卿之列。

    先是为吕不韦《吕氏春秋》编纂,后与少年嬴政相识,一篇《谏逐客令》挽救了秦国的危局,也使自己成为嬴政的重要心腹。

    李斯的理事能力之强、书法之精以及囊括海内外的韬略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以功绩论英雄的秦国,其从长吏到廷尉再到左丞相,足见其丰功伟业。

    这样的李斯,又怎会不叫人钦佩呢?

    然而,李斯的私心之重又足以断送其一世英名。

    为了自己的私利,竟在秦始皇去世之后。

    与赵高、胡亥合谋,篡改遗诏,杀扶苏、害忠良。

    使始皇帝去世的一年内,皇室成员凋零,三公九卿死伤殆尽。

    更是致使百年严苛的秦国律法形同虚设,大秦帝国顿时狼烟四起,大厦将倾。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这句话形容李斯也更加贴切。

    秦国的一统天下离不开李斯的不世之功,而秦国的迅速灭亡也有李斯的推波助澜。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