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是一个最为开放和繁盛的朝代。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甚至,武则天的女皇时期,都让世人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向往。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有如此雄才大略的皇帝,她的子女也一定会有一番传奇的经历。

    “太平公主年幼时常常去探望外祖母荣国夫人,一次她的侍女随行时被她的表兄贺兰敏之玷污。”

    “这件事情使得武则天非常忿怒,尤其是因为贺兰敏之之前曾经玷污过一名准太子妃。”

    “武则天最终决定取消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并将其流放,中途处以死刑。”

    “公元670年,荣国夫人去世。”

    “太平公主为武则天给外祖母尽孝,出家当了道士,起道号太平。”

    “虽然号称出家,但她大部分时间住在宫中。”

    “太平公主十二三岁时,吐蕃方面派出使者要求娶走太平公主。”

    “武则天不愿让太平公主远嫁吐蕃,便为她修建了太平观。”

    “让太平公主进入观内出家受戒,以此拒绝吐蕃。”

    “公元681年,太平公主16岁时,嫁给了唐高宗的嫡亲外甥薛绍。”

    “武则天因薛绍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曾想让薛绍休妻。”

    “但有人告诉她萧氏出身为兰陵萧氏,她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计划称帝,宗室成员开始密谋造反。”

    “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薛绍,但薛绍本人并没有参与。”

    “武则天下令处死薛顗,将薛绍杖责一百,最终薛绍饿死在狱中。”

    “这一年,太平公主刚满25岁,她最小的儿子才刚刚出生不久。”

    “事后,为了安慰女儿,武则天打破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太平公主的封号加到了一千二百户。”

    “薛绍去世不久后,武则天开始为太平公主另选驸马。”

    “武承嗣成为驸马的第一人选,他是武则天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爽的儿子。”

    “太平公主不愿意嫁给武承嗣,在婚礼即将举行时逃婚。”

    “公元690年,太平公主改嫁给了武攸暨。”

    “在此之前,武则天为了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

    “不久之后,武则天正式登基成为皇帝。”

    “太平公主和武攸暨之间,共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太平公主不仅大肆包养男宠还与朝臣通奸。”

    “不久后,武则天的第一任男宠薛怀义因与武则天赌气烧掉了明堂。”

    “太平公主派人去薛怀义那里假传圣旨,说武则天宣他到瑶光殿相会。”

    “同时又派自己的心腹乳母张夫人率领壮士到瑶光殿埋伏起来,最后将薛怀义处死。”

    “随后,太平公主将她中意的男宠张昌宗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张昌宗又将他的哥哥张易之引荐给武则天,太平公主因此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

    “此外,太平公主又参与扳倒了酷吏来俊臣。”

    “来俊臣原本帮助武则天纠察谋反案,但武则天统治日渐稳定后。”

    “他因为缺乏谋反嫌疑人,罗织罪名诬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

    “又想诬告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衙禁卫军一同谋反,希望借此窃取国家权力。”

    “武则天早已洞察他的企图,并没有被骗。”

    “但她的侄子武承嗣却认为来俊臣的行为令人不安,于是就决定借助太平公主的权力来打压来俊臣。”

    “太平公主签署了控告来俊臣的上书,之后私下找武则天沟通,最终来俊臣被处死。”

    “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她商议政事。”

    “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

    “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的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避免未来的政治斗争,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

    “武则天还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掌握权力。”

    “虽然太平公主是武家儿媳,但她政治上一直支持李家。”

    马皇后: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好在没有把皇位传给太平公主。

    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代女皇,她的上位是因为她的丈夫。

    李治本就患有头痛症,一开始武则天只是帮着李治批奏折。

    后来权力逐步渗透到每个角落,渐渐地掌握了实权。

    其实,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心里已经感觉有些对不住李家了。

    武则天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左右为难。

    之所以左右为难,是因为选谁为接班人,都有对她不利的地方。

    无论是儿子还是娘家的侄儿,都不是她的最佳选择。

    不过,如果武则天选太平公主当继承人的话,她一定不会左右为难。

    但是武则天之所以最后没有传位于太平公主,原因有两个。

    其一,朝廷势力支持。

    唐朝看上去是君主专政,实则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结果。

    太平公主政治地位薄弱,无力支撑朝政。

    其二,唐朝虽然很开放,但是依然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

    对女性的歧视还是非常严重的,朝廷官员几乎全是男性。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有历史的偶然性,太平公主学不来。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太平公主骨子里是支持李家的。

    太平公主支持李家的想法,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

    但是,从后来她参与诛杀韦后、上官婉儿等活动,以及对武家的参与打击来看。

    可以确定,太平公主是认定自己是李家的人,并不是武家的人。

    如果将来让她当了皇帝,她说不定会把武家江山,改为李家江山。

    这样的话,武则天的愿望就没办法实现了。

    第二,太平公主存在李显和李旦这两个威胁。

    太平公主有执政能力,但是和武则天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如果她当皇帝,她各方面优势都不在,而且还有李显李旦存在。

    这两个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就算他们想善罢甘休,也有不少大臣会拥戴他们闹事。

    除非武则天把这两个儿子杀掉,但是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综合种种考虑。

    武则天最后还是没有把皇位传给太平公主,而是还给了李家。

    虽然太平公主也很能干,武则天也非常喜欢太平公主。

    但武则天怕一旦将皇位传给太平公主,天下人不服气,到时候天下又会大乱,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老百姓。

    “公元701年,张昌宗和张易之的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招致武李两家的反感。”

    “次年,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联合上书,请求封赏武则天最宠爱的张昌宗为王。”

    “当时,武则天已经率领朝廷从洛阳回到李唐旧都长安。”

    “武则天拒绝了这个请求,改封二张为国公。”

    “公元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

    “二人因此被下狱,二张和太平公主以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了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

    “由于太平公主参与诛杀二张兄弟,她因功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公元707年,安乐公主要求唐中宗立她为皇太女,同时武三思父子掌权,引起太子李重俊的不满。”

    “七月,李重俊谋反,杀死了武三思父子。”

    “但在进攻皇宫时被随从杀死,政变失败。”

    “之后,唐中宗想要彻查与政变相关的人。”

    “安乐公主和兵部尚书借此机会想要对太平公主和李旦进行陷害,诬告他们与李重俊勾结。”

    “然而,主审官在审讯中向李显流泪进谏。”

    “为太平公主和李旦鸣不平,二人得以幸免于难。”

    “之后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各自拉帮结派,相互诽谤。”

    “公元710年,燕钦融面见唐中宗,状告韦皇后干预朝政,安乐公主谋逆反。”

    “燕钦融出殿后不久,便被韦皇后的死党、宰相宗楚客派人杀死在殿前。”

    “同年六月,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由韦皇后主持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但不久后,宗楚客率领宰相一同上表。”

    “请求韦皇后临朝主持政事,免去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的职务。”

    “7月,太平公主参与了李旦之子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韦皇后的党羽和支持皇太子李重茂的人。”

    “最终,太平公主成功将相王李旦拥立为新的皇帝,太平公主也因此晋封万户。”

    “李旦常和太平公主商讨朝廷大政方针,还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

    “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都会询问是否与太平公主商议过。”

    “凡是太平公主想要做的事情,李旦都会全力支持。”

    “太平公主的权威和地位超过了李旦皇帝,因此对她趋炎附势的人不胜枚举。”

    “官员们的升迁或降任都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话之间决定,而那些通过太平公主的推荐获得要职的士人更是不计其数。”

    “太平公主的财产,包括田地和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和其他地方。”

    “她的珍宝和器物收购的足迹遍及岭南和巴蜀地区,为她收购珍品,派运物品的人络绎不绝。”

    “此外,太平公主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模仿宫廷的排场。”

    “在衣着、食品或住房方面,都展现出皇家的奢华和气派。”

    “李旦上位后,李隆基因有功被封为太子。”

    “起初,太平公主并未太在意太子李隆基,认为他还很年轻,没有成熟的能力。”

    “但是不久之后,太平公主认为李隆基比较睿智沉着,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势。”

    “因此,太平公主开始打算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让自己能够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

    “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不应被立为太子。”

    “公元710年,李旦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不要听信任何的流言蜚语。”

    “而太平公主在这个时候却经常派人去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是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告给李旦。”

    “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她的耳目,这让李隆基感到十分不安。”

    王安石:在权力面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从合作走向反目是早已注定的。

    世人皆知唐朝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从自己亲生儿子手里夺来了权力。

    对待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是倾尽全力培养,希望女儿能够和自己一样。

    却没想到自己去世以后,皇位还是回到了李氏家族的手里。

    这一切都是因为李隆基,这个太平公主的亲侄子。

    当初唐中宗李显退位以后,李显的皇后韦氏并没有离开李显。

    反而是不离不弃,毅然决然的陪同丈夫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终于等到了李显称帝,但是韦氏并不满足于继续做皇后。

    看到了自己的婆婆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武则天第二。

    加上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整天迷恋权力,想让父皇废黜皇太子,立自己做皇太女。

    李显本就是个懦弱的人,即使妻子和女儿对自己的权力表现出了强烈的欲望,甚至想让自己消失。

    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什么也没看见。

    韦氏母女将手慢慢伸到了朝堂内外,感受到了权力的美妙滋味。

    知道李显才是她们称帝的最大阻碍,竟然下毒杀死了李显。

    韦氏以为李氏子孙会依旧和武则天时期忍气吞声,不敢吭气。

    却没想到,这也侵犯了太平公主的利益。

    李隆基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和太平公主合作,想要一起扳倒韦氏。

    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权力给到了韦氏,未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肯定再也进不了权力中枢。

    两人都是聪明有能力的人,李隆基也用自己优秀的人际关系和说服能力,说动了御林军首领。

    最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下达了发动政变的指令。

    这场战争以李隆基的胜利告终,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登上了皇位。

    李旦知道这一切都是李隆基的功劳,所以封李隆基为太子,虽然李隆基仅仅只是李旦的庶子。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合作在政变胜利之后就崩塌了,两人争锋相对。

    李旦夹在儿子和妹妹之间,来回和稀泥,希望两人不要这么敌对,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

    太平公主为了能拉李隆基下马,甚至提出血统论。

    因为李隆基是庶出,皇位应该有嫡长子李成器继承。

    但是李旦没有答应,每每看到请求改立太子的奏章,都当做没有看见。

    太平公主一看这个办法不奏效,又另外想了一个,编造出星象法。

    趁着星象变化,告诉李旦帝星有变。

    哪成想李旦理解错误,以为是老天爷给了提示想让李隆基继位,反而让李隆基得到了好处。

    太平公主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李隆基顺利继承帝位。

    李隆基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果断的对太平公主出手。

    因为太平公主做的太过,这让李隆基大为恼怒,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

    李旦一看自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反而加剧了自己妹妹的倒台。

    这让他感到心灰意冷,把权力全部移交给了李隆基,自己躲在宫里安享晚年了。

    从此唐朝的皇权才算真正的集中在皇帝身上,再也没有人故意扰乱朝政了。

    李隆基这两次政变的胜利,足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个聪明的皇帝。

    前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人合作的时候相互信任,后期对付太平公主的时候也非常果断,可以看出其确实有能力。

    “公元711年,太平公主与益州长史等人结成朋党,计划攻击太子李隆基。”

    “她派人邀请韦安石到她的家中,但是被韦安石拒绝。”

    “某天,李旦私下召见韦安石,请他留意李隆基与朝廷内文武百官的关系。”

    “韦安石说李隆基受文武百官的支持,而之前有关太子的流言都是太平公主散布的,并在唐睿宗面前夸赞李隆基。”

    “太平公主在帘子后面偷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之后太平公主便传播各种谣言攻击韦安石,甚至想逮捕他,但没有成功。”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拦住宰相,含蓄地表示应该改立皇太子。”

    “宰相宋璟称太子有功于天下,是宗庙社稷之主,拒绝了太平公主的请求。”

    “公元711年,唐睿宗打算传位给太子,依附太平公主的御史进言劝阻才作罢。”

    “不久后,太子请求将太子之位让给宋王李成器,被唐睿宗拒绝。”

    “太子随后又请求将太平公主召回京师,太平公主这才回京。”

    “回京后,太平公主参与朝臣的任用事宜。”

    “公元712年,蒲州刺史主动投靠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举荐他当刑部尚书。”

    “同年秋,太平公主指使一位懂得天文历法的人对李旦进言,称彗星的出现表明除旧布新。”

    “这是皇太子即将登基为新皇帝的征兆,但李旦听后却说应当将皇位传给有德行的人来避免灾祸。”

    “太平公主和她的同党极力反对,并认为这样做是不可行的。”

    “但李旦不听,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公元713年,在李隆基即位后不久。”

    “太平公主开始借助太上皇唐睿宗的势力,专擅朝政。”

    “她与李隆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七位宰相中有五位是她的门徒,朝中的文臣武将也有一半以上依附于她。”

    “太平公主与左羽林大将军、知右羽林将军、中书舍人等人一起密谋废掉唐玄宗。”

    “此外,太平公主还与宫女元氏合谋,计划将毒药掺入李隆基所服用的天麻粉中。”

    “在太平公主谋划毒杀李隆基的时候,王琚认为形势紧迫劝谏李隆基采取行动。”

    “尚书从东都洛阳派人给李隆基送来了一把佩刀,以请求玄宗及早决断,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

    “荆州长史也入朝奏事劝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而李隆基担心惊动太上皇而迟疑不决。”

    “荆州长史又劝李隆基以江山社稷为重,并建议他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然后再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李隆基十分赞同,便任命他为吏部侍郎。”

    “公元713年,魏知古向李隆基告发太平公主已经发动叛乱。”

    “李隆基得知消息后,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等人决定率先下手诛除太平公主势力。”

    “太上皇唐睿宗听闻事变发生,登上了承天门的门楼。”

    “郭元振告诉他,这只是皇帝为了诛除逆党而做出的决策,并未发生其他重大事件。”

    “李隆基也随后来到门楼上,李旦颁布了一项诏令。”

    “以窦怀贞等人的罪行为由,下令大赦天下,但其亲属和同党却不在其中。”

    “薛稷被关押在万年县狱,并被判处死刑。”

    “太平公主在事变后逃入山寺,匿藏三天后才现身。”

    “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将太平公主赐死于自己的府邸,数十人包括她的儿子以及党羽一并被处决。”

    苏轼:虽然太平公主具有很强的政治野心和政治能力,但是她不可能像武则天一样成为一代女皇。

    太平公主就算手握滔天权势,操纵天子废立,但是还是当不了女皇。

    这要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历史背景,思想局限,武则天对太平的感情,以及太平自身的能力来看。

    首先,从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身份对比来看,太平公主比不上武则天。

    从出身来看,太平公主的出身确实比武则天高贵得多。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出身高贵并不是什么优势。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就不属于自己家了,而是夫家的了。

    放在太平公主和武则天身上,就是说一个是皇家的媳妇,一个是皇家的女儿。

    在父权盛行的制度下,只听说有妻子照顾丈夫,母亲照顾儿子。

    没听过有妹妹照顾兄长,嫁出去的女儿照顾父亲的。

    所以,武则天在身份这方面,比太平公主有利得多。

    前期,武则天控制权力的时候。

    在外人看来,武则天是辅佐唐高宗。

    而在唐高宗过世后,是因为儿子不争气。

    所以,武则天才暂时替他掌管权力。

    哪怕武则天最终把儿子踢下皇位,人们也只会说是因为儿子不争气。

    所以,在伦理道德方面,并不会太过苛责她。

    然而,太平公主就被动得多了,她有权力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大唐的公主。

    但是,正是因为她是大唐的公主。

    所以,她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帝王。

    毕竟,从常理来说。

    严格意义上,一旦出嫁她就不是皇家的人了。

    可以说,女儿是毫无继承权的。

    有些人家没有儿子,宁可从兄弟族人中过继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家业,也不能给女儿女婿外孙。

    所以,武则天不可能传位给太平公主。

    所以,哪怕太平公主确实是力挽狂澜,稳定了动荡的李唐王朝。

    但是,一旦政局稳定,她就没有理由再插手皇家的政局了。

    其次,从政治实力来看,太平公主远远不如武则天。

    在唐高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

    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她都培养了自己的势力。

    在数十年的皇后生涯中,她靠着唐高宗的信任,为自己培养了一波又一波的实力派新人。

    并且,她出台的各项政策,让百姓看到了成效。

    武则天上位,虽然得到了一些老牌势力的排挤和讽刺。

    但是,对她而言,并没有太大损失。

    百姓从来不会在意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是谁,他们只在乎当权者的政策对自己是否有利。

    武则天的政策对他们有利,所以他们自然也就支持武则天了。

    然而,太平公主虽然在武则天早期就开始参政,并因此掌握了不小权力。

    但是,她的政治高潮是从唐睿宗上台之后开始的。

    从唐睿宗执政的两年,再加上当太上皇的一年,满打满算不过三年。

    在这三年里,太平公主的权力看起来十分强大。

    但是,她掌控的官员却十分有限。

    也因此,李隆基杀掉了跟随太平公主的人之后,她就无力反抗了。

    并且,对于百姓而言。

    无论是太平公主掌权,还是李隆基掌权都无所谓,他们并不在意这些。

    最后,从敌人的实力来看,太平公主面临的敌人实力远远超过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要面对的敌人是她的两个儿子。

    在他们面前,武则天有一个天然优势,就是母亲这一身份。

    对她而言,儿子听她的是遵循了孝道,不听她的就是不孝。

    武则天两个儿子的政治天赋,与武则天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

    所以,武则天称帝在世人看来。

    虽然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也是合乎情理的。

    只要她最后把政权还给李唐血脉,别人也就无话可说。

    然而,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的最终政治敌人是她的侄子李隆基。

    虽然,姑妈也是长辈。

    但是,她对侄子的权威,却不及母亲对儿子的权威。

    即使承认侄子应该孝顺姑妈,但是在皇权面前,李隆基怎么可能会心慈手软呢!

    在名分上,传统伦理决定了武则天对儿子有绝对的威望,而太平公主对侄子则没有名分上的优势。

    再说,李隆基的政治天赋比太平公主还是要高一点的。

    所以,太平公主上不了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