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露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中化用李商隐的诗意,而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这首七绝可让人一睹一代天才晏殊的文彩。

    而且纵观整个历史,有才华有实力还能善终的大臣着实不多,晏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北宋有这样一名太平宰相,他5岁被称为神童。”

    “14岁就破格参加殿试,受皇帝器重。”

    “在官场,他是两朝元老。”

    “在文坛,他是北宋祖师爷级别的人物。”

    “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韩琦等著名文人都是他学生。”

    “这个人就是有北宋第一富贵闲人之称的晏殊。”

    “和同时期仕途坎坷的同僚不同,晏殊的一生十分顺畅,被人誉为词人里的盛世宰相,宰相里的天下文宗。”

    “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藏在他的行为里。”

    “而晏殊能在风云诡谲的北宋圈内混得风生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深知该如何为人处世。”

    “14岁时,晏殊被地方官员以神童的身份举荐到中央,和全国几千名考生一起参加殿试。”

    “虽然年龄小,但是晏殊丝毫不畏惧。”

    “在考场上神情自若,很快就完成了答卷,让宋真宗赞叹不已。”

    “又过了几天,到了复试的日子,拿到题目的晏殊赫然发现自己曾经遇到过。”

    “或许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大呼幸运,顺水推舟完成考试。”

    “但晏殊却并没有,他起身走到宋真宗面前,诚恳地告知这道题曾经做过,请他换一个题目考查。”

    “宋真宗一听,龙颜大悦,觉得晏殊不仅才华出众,人品更是一流。”

    “于是授予其秘书省正字,让其在秘阁内读书深造。”

    “从此,晏殊正式踏入官场,开始了一生的沉浮之旅。”

    “而正是他的正直,在他的官场生涯上给了自己很多的助力。”

    “当时,北宋恰逢太平盛世,官员们大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市井酒楼大多大设帷幕方便达官贵人饮酒赏乐。”

    “晏殊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去,干脆叫上几个好友讲习诗书,闭门不出。”

    “皇上得知,觉得他这个人很不一样,人品正直,不沉溺于声色犬马。”

    “当时正好要为太子选讲官,于是皇上力排众议,一定要钦点晏殊做太子的讲官。”

    “晏殊在得知事情真相后,如实上奏,表明自己是因为没有钱所以才不去的。”

    “如果有钱,也会和其他官员一样吃喝玩乐。”

    欧阳修:无可奈何花落去,始终错过花开时的赏花人晏殊。

    晏殊出生在江西临川,父亲晏固是一名抚州手力节级,按照职位仅仅是一个官府差役。

    对于一个以清贵闻名的词人来说,他的家世并不显赫。

    虽然出身卑微,但是晏殊自身实力却很强,不仅天资聪颖,而且读书还用功刻苦。

    五岁就已声名远播,七岁时做的诗歌已经远近闻名,到了十三岁时更是文采斐然。

    随后,晏殊以神童之名被张知白推举入朝,殿试文章写完后。

    当朝皇帝宋真宗十分高兴,钦点晏殊为进士,嘱咐一代大儒陈彭年务必把晏殊培养成人才。

    有了皇帝和大学者的培养和栽培,晏殊14岁就被提拔为秘书省正字。

    晏殊学识渊博,办事干练,宋真宗每次遇到疑难之事,经常写在小纸条上征询晏殊的意见。

    而晏殊的建议也多次获得宋真宗的采纳,成为了宋真宗的左膀右臂。

    然而在官场上有所起色,在家庭中却痛失亲人。

    作为一个以仕途平顺著称的词人,家庭的变故会体现在他的词作上,但是他却从来没有。

    晏殊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的精髓。

    晏殊一生写过许多诗词,却没有一首是为逝去追悼创作。

    晏殊本人似乎其实并不是个很淡定的人,他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

    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

    而他又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成为了他的女婿。

    晏殊为宋朝举荐了不少人才,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儿子晏几道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

    在他做宰相兼枢密使时,皇上提拔他的女婿富弼为枢密副使。

    晏殊为了避嫌请求辞去兼职,但皇帝认为没必要,因为他相信晏殊。

    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可见晏殊在当时的口碑之好。

    晏殊的为官,虽不能说无为,用心却也实确并不在进取开创上。

    晏殊的天性中有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是很多的官员都不具备的,那就是非常的忠厚,非常的诚实。

    作为神童和少年进士,晏殊极具才华,他对朝政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他做事从不强出风头,而是低调踏实,时时处处以朝廷为重。

    他一生不会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更不会欺瞒皇上,居功自傲。

    可以说,晏殊的一身气力都用在了维持上,因此不喜欢被任何外力打破这辛苦经营的平衡。

    悲观主义的人往往难舍对眼前的眷恋,为事为词,均是如此。

    因此晏殊的诗词虽然天然浅白,但是并不浮夸。

    “没想到皇上却更加觉得他做人很实诚、认真,反而更加器重他。”

    “为人正直不是七窍玲珑心,而是光明磊落胆,是严谨认真,是品德高尚。”

    “正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一个正直的人,言而有信、敢作敢当,往往让人安心并相信值得他们深交。”

    “要做就做一个正直的人,在复杂的世界中混得风生水起。”

    “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宋仁宗赵祯登基为帝。”

    “当时宰相利用认为仁宗年少没有势力支撑,心中萌生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大权的想法。”

    “朝中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敢真正出来阻拦。”

    “只有晏殊站出来,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

    “晏殊建议仁宗的嫡母刘太后可以垂帘听政,以更好地辅佐幼帝。”

    “大臣们纷纷赞成,丁谓和曹利用知道自己这时候如果逆着来,就真的名不正言不顺了,只能作罢。”

    “晏殊的这一举动帮助幼帝和刘太后渡过难关,得到了皇上和太后的好感。”

    “晏殊头脑清晰,做事不仅有勇,更加有谋,懂得辨是非,明形势。”

    “后来,晏殊因故被人弹劾,贬出京城。”

    “他便开始在当地大兴土木,兴建学校,培育人才。”

    “他所创建的应天书院更是一跃而成为与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的宋初四大书院。”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在他的培育和点拨下纷纷进入官场为国效力,后来给予了晏殊很大的帮助。”

    “谨慎缜密、平和低调,他一生的政治经历也确实没有出现大风大浪。”

    “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和低调的人,面对威胁时有勇有谋、敢于亮剑、捍卫皇权、护国安危。”

    “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坚定做好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育才兴邦。”

    “做人做事,要先把握全局趋势,有条不紊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据记载,晏殊在有一次曾被太监误宣进入禁宫内。”

    范仲淹:晏殊一个人的命运,藏在他的行为里。

    晏殊是世人眼中的幸运儿,一生顺遂,无波无澜。

    且身居高位,好友众多,有着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人生。

    晏殊自幼聪颖好学,五岁就能做诗,当地人称他神童。

    几年后他被时任江南按抚的张知白以神童的身份推荐入京参加考试。

    他的诚实与才华让宋真宗十分欣赏,赐同进士出身,留秘阁读书深造。

    父亲去世,他曾回老家服丧,但丧期未满就被召回任职。

    晏殊的仕途可谓一步十级的攀升,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无论他身居何位,身处何地。他都一如既往地淡然平和,但是在这清淡之中却总透着一丝深深的寂寥。

    大家只看到晏殊人前风光无限,百事顺心,好似世间一切好运都降临到他的头上。

    可有几人能看到,他一步步走来,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朝堂上的晏殊虽然身居高位,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宋真宗经常向他征求意见,每次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

    而他每次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送真宗,不敢有一丝疏忽。

    常言说,伴君如伴虎,所有荣辱沉浮都在那个至尊之人的一念之间。

    深谙为官之道的晏殊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时刻保持着警惕,保持着清醒,也时刻有着莫名的孤独与寂寞。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世间没有几个人能以本心示人。

    更何况,能保持一生平安富贵的晏殊,他又怎可能随心随性畅行人间。

    表面上的云淡风轻,内心里的沉重隐忧,让他的诗词永远在淡然中充斥着缥缈的轻愁。

    晏殊的心是寂寥的,晏殊的情也是寂寥的。

    他一生曾有三位正妻,但都非长寿之人,一个个皆因病先他而去,徒留自己空对白头。

    晏殊虽做了整整五十年的高官,家中也蓄养着歌姬、舞姬,可是他却从未流传出任何风流韵事。

    但他一定也有着内心深处眷恋的红颜知己,否则他不会有那么多的缠绵相思。

    据说晏殊在一次与欧阳修喝酒时,欧阳修请来一位歌女助兴,这位歌女名叫张采萍。

    谈论诗词时,晏殊意外地发现,她与他竟然在很多观点上出奇地一致,这让他有了一种如遇知音之感。

    可是他们终究只是萍水相逢,短暂相逢后是一世别离。

    晏殊再没见到过她,可那份相思却住进了他的心里。

    他只能将这份情融进诗词里,祭奠那份纯真的感情。

    晏殊一生平稳,顺风顺水,病逝后宋仁宗还亲自前去祭奠。

    “当时宋真宗病重卧床不起,命人拿出一纸文书给晏殊,里面是除拜一些大臣的诏令。”

    “晏殊表示自己是外臣,这件事应该由内臣主管,自己不敢僭越。”

    “真宗点头同意,于是召来翰林学士。”

    “第二天早晨,宣麻发往宫外,皇帝诏令中的内容和昨日见到的大相径庭,晏殊深感惊骇。”

    “但因为对大局影响不大,也就没有向外人说,一直把这件事深埋心中。”

    “晏殊深知官场规则,所以多年来行事一直很圆融,既不讨好也不针对,是难得的平和宰相。”

    “晏殊除了在事上表现出圆融,在对待人方面也十分圆融。”

    “晏殊有位学生叫黎简,两人是同乡。”

    “一年夏天,晏殊回乡探亲,众多官员上门拜访,但黎简没有来。”

    “侄子不满,对晏殊说黎简因为叔叔你的提携得到重用。”

    “现在你回家了,他竟然都不来拜访,实在是太过分了!”

    “晏殊听完,笑着解释你不了解黎简,他不来实际上是为了避嫌。”

    “他来反倒会让人觉得我在拉帮结派、私结党羽。”

    “而且现在有蝗灾,他把自己工作做好,不也是给我添光吗?”

    “侄子听完深感佩服,不再多说。”

    “晏殊待人待事十分巧妙,让世人看到他灵活变通的一面。”

    “精通圆融之道的晏殊可以说是上不得罪于人,中不嫉妒于人,下不失信于人,终身都在得饶人处且饶人。”

    “成大事有好运的人,都是行事圆融的人,既不锋芒不露又不八面玲珑。”

    “除了考虑自己的利益,也会考虑他人得失,从而打开人际关系的大门。”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藏在他的行为里。”

    “为人可靠,多做贡献,我们才能收获信任,拥有真心朋友。”

    “做事有谋,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拥有良师益友,走向平稳人生。”

    “行事圆融,体贴他人,我们才能拥有豁达朋友,走向幸福人生。”

    “愿你也能如晏殊这般,开启一生圆满、一世有福的人生。”

    苏轼:晏殊的爱情词情意绵绵,写尽了离愁别恨之苦,寥寥数语意境凄美。

    晏殊十四岁时与一千多人一起参加了殿试,受到宋真宗赞赏,赐同进士出身。

    从此平步青云,之后又屡次升迁,至礼部侍郎、刑部侍郎。

    大家都认为晏殊运气太好,小小年纪就扶摇直上,成为朝廷重臣。

    可是有谁知道,晏殊在这变幻莫测的宦海中,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宋真宗对晏殊十分器重,很多事情都与他探讨。

    真宗每次向他征求意见的时候,都是用小字将内容写在小纸片上。

    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装在一起呈给宋真宗。

    可是,即使如此谨慎小心之人,也难躲朝堂中的风雨侵袭。

    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因赵祯年少,由太后刘娥垂帘听政。

    刘太后对晏殊也十分认可,再次升迁,成为当朝宰执之一。

    晏殊跟随宋仁宗巡视玉清昭应宫,着急出发,却看到自己的随从正慢慢腾腾地来送手板。

    晏殊忍不住火冒三丈,接过手板顺手一甩,当场敲掉了随从的几颗门牙。

    这一下被人抓到了把柄,弹劾他的奏章一封接一封,他也理所当然地被外放出京。

    起初,朝廷让他出知宣州。

    可能皇帝与太后顾念旧情,旨意未出就又改任距京城较近的应天府。

    一般被贬文人,都会留下无数首凄婉哀怨的诗词,以发泄心中的愤怨。

    而晏殊则凭着一股超出常人的自制力,没有像他人一样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而是收拾心情,努力适应新的生活。

    正因为晏殊的这种心态,虽是贬谪外放,他却依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应天府任上短短两年时间里,他致力兴办教育,扩大应天府书院规模。

    为了兴学,他将范仲淹邀来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他们意气相投、交往融洽,常常在一起以月助兴,以诗下酒,好不潇洒快乐。

    两年后的晏殊再度回到朝堂,正式成为宰相,又一次立于云端之上,平稳地过了十几年。

    然而,世事怎容他如此顺遂,一篇墓铭,又将他推上风口浪尖。

    那一年,李宸妃去世,晏殊受命写墓铭。

    这个墓铭十分棘手,因为李宸妃虽是宋仁宗亲生母亲。

    可仁宗一出生就由刘太后抚养,真相隐瞒了这么多年。

    晏殊怎敢轻易揭开,只好隐晦地写了几句,这就为之后的贬谪埋下了隐患。

    刘太后驾崩,仁宗的身世就被人挑明,晏殊就成了他出气的最佳人选,再次被贬出京。

    人到中年,再没有年轻时的无所畏惧,他的诗中也有了一丝压抑。

    他依然努力地掩藏着心情,只是借用别人的故事,倾诉着自己的伤心。

    同一个理由,在十年后,又一次让晏殊被贬,外放到颍州。

    此时的晏殊已经年过花甲,没有了年轻时的希冀,也没有了中年的怨怼,反而多了一份旷达和苍凉。

    或许,宦海沉浮几十载,让他已经看透了一切。

    这次的外放几乎占据了他整个的晚年生活,直到晏殊病重才回京医治。

    仁宗对他仍以宰相的规格相待,不日晏殊病逝,仁宗特为他辍朝两日。

    纵观晏殊一生,看似平顺,实则波涛汹涌。

    所有人前的风平浪静,都是他在人后的咬牙坚持。

    晏殊用一生的咬牙坚持,换来别人眼中的云淡风轻。

    不要羡慕他有多么幸运,有谁知道他背后的艰辛。(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