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阳谋
不得不说,朱仪这个捧哏的功力还是很到位的,至少,作为被捧的对象,朱祁镇感到很是受用。
这番话不仅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而且还给了他继续说下去的台阶,于是,朱祁镇微微颔首,道。
“整饬吏治是好事,但是须知,任何事情都有代价,皇帝如此严厉的对待朝中大臣,如今的朝中,只怕除了怕之外,还有怨!”
话至此处,朱祁镇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情绪微微有些异常,但是很快就平复下来,继续道。
“朝中的这些大臣,最擅长的便是蛰伏待机,皇帝如今不顾物议,光凭一腔热血,便斩掉了这么多的朝中人脉牵连,那么留下来的这些大臣,就算明着不说,可到底心里必定有所不满,这种不满平时看不出来,但是,在这种大事上,却必然会体现出来。”
这番话一出,朱仪却是微微皱眉,思索了一阵,他开口道。
“陛下,恕臣直言,皇上整饬朝堂,固然会让大臣们心怀不满,可是,您刚刚也说了,如今群臣对皇上,先是怕,然后才是怨,既是如此,那么,群臣又岂敢违逆圣意呢?”
于是,朱祁镇脸上的笑意更浓,仿佛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道。
“所以,这就是皇帝犯的第二个错误!”
朱祁镇抬手竖起两根手指,口气变得越发自信。
“福建窝案!”
“当初,朱鉴对朕说起这桩案子的时候,曾经疑心这是皇帝要刻意将他调出京师之举,朕也有所疑惑,但是,毕竟勾结倭寇,兹事体大,所以,到最后朕还是觉得,这仅仅只是皇帝需要一个重臣出去整顿福建官场而已。”
“只是,如今看来,皇帝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布局开海了,福建官场污浊,多数人都和倭寇有所牵连,所以皇帝的想法是,先整顿福建官场,然后再议开海之事。”
“这……有什么不对吗?”
朱仪心里已经隐隐有所明悟,但是,面上仍旧是一副疑惑的样子,开口问道。
见此状况,朱祁镇摇了摇头,道。
“当然不对,所以朕说,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仅凭一腔热血做事,朱仪,朕问你,若要开海,谁人得利最大?”
“这……”
朱仪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道。
“当然是沿海一带的百姓和商人,海禁一开,他们便可借此获利。”
“不错,正是如此。”
朱祁镇颔首道。
“此前朱鉴也曾将此案的一些情况说给朕听,如今沿海一带的这些假倭,大多都和当地的士绅有所牵连,而这些士绅的背后,有不少朝廷官员,有些在京中,有些在地方,当然,福建是最多的,一旦开海,假倭便可变成正经的商人,和他们有所牵连的官员,也不再是通敌之罪,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支持开海的。”
闻听此言,朱仪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恍然大悟,接着道。
“可是现在,福建窝案,再加上大军剿倭,已经将当地的士绅,还有和这些假倭跟走私商人有牵连的官员,都抓了个干净,朝中或许还有些人,但现在这个局面,他们必然不敢再有任何的举动,所以说,是皇上自己,把这些原本能够支持开海的人,一手给葬送掉了!”
眼瞧着朱仪终于明白过来了,朱祁镇面上笑意微收,道。
“便是如此,海禁是祖制,想要开海,朝中反对之人本就众多,现如今,皇帝自己把开海的助力全都抓了起来,你说,他这事情还能办成吗?”
细细的将前后思索了一番,朱仪道。
“陛下圣明,如此看来,皇上这次,确实要做,外来人想要进入道这个体系当中,难度非常大。
没瞧见,当初代王府刚到漳州的时候,都遭到了打砸吗?这就是这些人抱团的体现之一,
而现在,这帮人在大军的清剿下,被一扫而空,连带着整个福建的官场,都空了大半,这种状况之下,一旦开海,就势必要有新的势力来填补当地的空缺。
如果说,没有外力干涉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最终获得利益的人,仍然是随后再度成长起来的,新的本地士绅,但是,如今太上皇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这段真空期内,利用勋贵强大的财力和权势,强占先机,咬下最肥的那块肉。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朝廷已经占据了主导权的情况下,剩下的到底是勋贵还是文臣,还是士绅来瓜分的问题。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推动开海,而且,要真正的起到大作用,这样在事后分割利益的时候,才能有底气,不会被皇帝给糊弄过去。
如果说这件事情做成了的话,那么一则勋贵开了财源,会感谢朱仪,二则,太上皇一党能够借此机会积蓄更大的实力。
有钱好办事,这话不是说说而已,要在朝堂上发展势力,不论是收买笼络人心,还是帮人解决难事,如果有银钱开道,不说无往不利,至少也能解决九成以上。
更重要的是,借勋贵的名义来从事贸易,皇帝那边,就无法把控,南宫到底通过开海,得到了多少的财富,又用这些财富,在暗中笼络了多少人。
这,就是太上皇一直在等的变数!
甚至于,如果说没有朱仪存在的话,或许便是那个,能够改变最终结局的变数!
而这一招最妙的就是,皇帝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否则的话,如果勋贵们也竭力阻止开海,那么,这桩事情,恐怕就真的要泡汤了。
所以事实就是,这是在赌皇帝到底有没有这个自信,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这个变数!
这是阳谋,而对于这么一桩阳谋,最终的结果,自然是……
不得不说,朱仪这个捧哏的功力还是很到位的,至少,作为被捧的对象,朱祁镇感到很是受用。
这番话不仅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而且还给了他继续说下去的台阶,于是,朱祁镇微微颔首,道。
“整饬吏治是好事,但是须知,任何事情都有代价,皇帝如此严厉的对待朝中大臣,如今的朝中,只怕除了怕之外,还有怨!”
话至此处,朱祁镇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情绪微微有些异常,但是很快就平复下来,继续道。
“朝中的这些大臣,最擅长的便是蛰伏待机,皇帝如今不顾物议,光凭一腔热血,便斩掉了这么多的朝中人脉牵连,那么留下来的这些大臣,就算明着不说,可到底心里必定有所不满,这种不满平时看不出来,但是,在这种大事上,却必然会体现出来。”
这番话一出,朱仪却是微微皱眉,思索了一阵,他开口道。
“陛下,恕臣直言,皇上整饬朝堂,固然会让大臣们心怀不满,可是,您刚刚也说了,如今群臣对皇上,先是怕,然后才是怨,既是如此,那么,群臣又岂敢违逆圣意呢?”
于是,朱祁镇脸上的笑意更浓,仿佛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道。
“所以,这就是皇帝犯的第二个错误!”
朱祁镇抬手竖起两根手指,口气变得越发自信。
“福建窝案!”
“当初,朱鉴对朕说起这桩案子的时候,曾经疑心这是皇帝要刻意将他调出京师之举,朕也有所疑惑,但是,毕竟勾结倭寇,兹事体大,所以,到最后朕还是觉得,这仅仅只是皇帝需要一个重臣出去整顿福建官场而已。”
“只是,如今看来,皇帝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布局开海了,福建官场污浊,多数人都和倭寇有所牵连,所以皇帝的想法是,先整顿福建官场,然后再议开海之事。”
“这……有什么不对吗?”
朱仪心里已经隐隐有所明悟,但是,面上仍旧是一副疑惑的样子,开口问道。
见此状况,朱祁镇摇了摇头,道。
“当然不对,所以朕说,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仅凭一腔热血做事,朱仪,朕问你,若要开海,谁人得利最大?”
“这……”
朱仪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道。
“当然是沿海一带的百姓和商人,海禁一开,他们便可借此获利。”
“不错,正是如此。”
朱祁镇颔首道。
“此前朱鉴也曾将此案的一些情况说给朕听,如今沿海一带的这些假倭,大多都和当地的士绅有所牵连,而这些士绅的背后,有不少朝廷官员,有些在京中,有些在地方,当然,福建是最多的,一旦开海,假倭便可变成正经的商人,和他们有所牵连的官员,也不再是通敌之罪,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支持开海的。”
闻听此言,朱仪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恍然大悟,接着道。
“可是现在,福建窝案,再加上大军剿倭,已经将当地的士绅,还有和这些假倭跟走私商人有牵连的官员,都抓了个干净,朝中或许还有些人,但现在这个局面,他们必然不敢再有任何的举动,所以说,是皇上自己,把这些原本能够支持开海的人,一手给葬送掉了!”
眼瞧着朱仪终于明白过来了,朱祁镇面上笑意微收,道。
“便是如此,海禁是祖制,想要开海,朝中反对之人本就众多,现如今,皇帝自己把开海的助力全都抓了起来,你说,他这事情还能办成吗?”
细细的将前后思索了一番,朱仪道。
“陛下圣明,如此看来,皇上这次,确实要做,外来人想要进入道这个体系当中,难度非常大。
没瞧见,当初代王府刚到漳州的时候,都遭到了打砸吗?这就是这些人抱团的体现之一,
而现在,这帮人在大军的清剿下,被一扫而空,连带着整个福建的官场,都空了大半,这种状况之下,一旦开海,就势必要有新的势力来填补当地的空缺。
如果说,没有外力干涉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最终获得利益的人,仍然是随后再度成长起来的,新的本地士绅,但是,如今太上皇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这段真空期内,利用勋贵强大的财力和权势,强占先机,咬下最肥的那块肉。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朝廷已经占据了主导权的情况下,剩下的到底是勋贵还是文臣,还是士绅来瓜分的问题。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推动开海,而且,要真正的起到大作用,这样在事后分割利益的时候,才能有底气,不会被皇帝给糊弄过去。
如果说这件事情做成了的话,那么一则勋贵开了财源,会感谢朱仪,二则,太上皇一党能够借此机会积蓄更大的实力。
有钱好办事,这话不是说说而已,要在朝堂上发展势力,不论是收买笼络人心,还是帮人解决难事,如果有银钱开道,不说无往不利,至少也能解决九成以上。
更重要的是,借勋贵的名义来从事贸易,皇帝那边,就无法把控,南宫到底通过开海,得到了多少的财富,又用这些财富,在暗中笼络了多少人。
这,就是太上皇一直在等的变数!
甚至于,如果说没有朱仪存在的话,或许便是那个,能够改变最终结局的变数!
而这一招最妙的就是,皇帝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否则的话,如果勋贵们也竭力阻止开海,那么,这桩事情,恐怕就真的要泡汤了。
所以事实就是,这是在赌皇帝到底有没有这个自信,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这个变数!
这是阳谋,而对于这么一桩阳谋,最终的结果,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