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在打开互市的过程当中,付出了很多艰辛。铫
但是,在皇店和户部的联合主持下,通过这两年互市流入大明的财富,实实在在的让大明的国力恢复的很快。
不说别的,至少国库充裕了很多,再也不用搞什么胡椒苏木折俸了,朝廷在很多大事不停不简的情况下,也没有向地方加税,甚至于,在匠户改制之后,许多的匠户因此获得了更多的钱粮。
当然,草原上很少出产粮食,但是,度过了平稳期之后,朱祁钰已经开始鼓励皇庄接受各部使用牛羊来进行交易了,这些牛羊虽然不能用于耕种,可被运到内地之后,却也会比低于市价的方式再卖出去,这样以来,皇庄的利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却让京畿附近的牛羊价格变得异常稳定。
最近一段时间,朱祁钰甚至在考虑,要不要开辟一些草场,专门用来饲养这些牛羊。
除了和鞑靼的普通互市之外,还有便是和瓦剌的茶马互市,虽然说,瓦剌偶尔偷奸耍滑,会用一些劣马以次充好,但是,毕竟无碍大局,有了这些马匹,像是大同,宣府这些边镇,骑兵的规模便也可进一步开始扩大。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最重要的是,并不需要加征苛捐杂税,也不需要加派徭役,朝廷有了银子,才能办更多的事,地方有了灾情,也才有蠲免税赋的底气。
如果说,前世隆庆开关后的状况,只是让朱祁钰开始思考商贾的问题的话,那么,互市起到的巨大作用,则是让他真正认识到了商贾的用处。铫
重农抑商并没有错,但是,这不代表商业对于国家来说只有坏处,关键要看,用在什么地方。
互市当然好,但是,却有一个重大的缺陷。
那就是,只能由皇店来进行!
皇店垄断了互市的贸易,但是,这其中有诸多不便,譬如说,皇店的各种物资,都是从京畿购买,然后起运至边境进行交易,贸易所获的马匹可以就地编入官军,但是多余的还是要运回内地,至于牛羊等物,也同样要运回再行售卖。
这个过程十分麻烦,而且,需要消耗不小的人力物力,但是,无论是朱祁钰还是沈翼,对此都并没有觉得不妥。
要知道,如果单纯从成本出发,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在边境开设榷场,皇店直接购入,然后将交换来的物资当地售卖,或者从户部的角度出发,更进一步,开放民间贸易,只需设置专门的交易地点,然后设员榷税便可。
皇店所交的税,比诸内地,已经是很高了,但是,扛不住互市的暴利,一旦开放民间贸易,设置更高的税率,也必定是能够吸引一大批商人的。铫
而且,皇店毕竟规模有限,很多的小部落是没有机会加入到互市当中来的,如果扩大规模,允许民间商人入场,朝廷在互市上的岁入翻上一倍,都不成什么问题。
但是,不行!
尽管对贸易的想法有所改变,但是,朱祁钰仍旧十分清醒,并没有被这大笔大笔的进帐蒙蔽了眼睛。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户部沈尚书的用处了,这位大司徒虽然贪财,但是,对互市的利弊,认知的还是很清楚的。
互市开通之后,他曾经多次提醒过朱祁钰,保持现有的规模和频率即可,不可继续扩大。
至于其中原因,十分复杂,说白了,互市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
虽然现如今大明和草原的确是互市关系,但是,这本质上是一种朝贡贸易,是以各部落对大明宣誓臣服为基础的,一旦开放民间贸易,这一点就会被打破。铫
与此同时,互市本身属于一种羁縻手段,相较其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调节草原的局势。
除此之外,民间的口子一旦放开,哪怕仅仅只是在边境设置榷场,由皇店居中控制,商贾内部交易,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边境走私,本就屡禁不止,唯一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严禁未得许可的民间商人到边境行商。
这一点,朱祁钰一直非常警惕,所以说,很多时候,人的智慧来自于经验。
前世的时候,俺答封贡,互市重开,便已经让朱祁钰见识到了,朝廷对民间贸易不加控制,是什么样的后果。
要知道,那个时候,朝廷还并非是完全放开了贸易,但即便是在重重禁令之下,还是有无数民间商人蜂拥到边境各处,其中甚至有铤而走险,大规模的售卖军械的行径。
所以,这个口子绝不能开,互市一定要由皇店来掌控,即便是对于各边镇内的商贾贸易,也要予以严格的盘查和控制。铫
当然,朱祁钰并没有天真到,皇店一定不会出岔子,利欲熏心之辈总是有的。
但是,皇店作为天家产业,他要查办起来方便的很,更重要的是,不会像民间那样的分散,即便出了问题,也很容易纠察恢复。
所以说,边境的贸易不便,也只能不便,皇店每次都要如此大费周章,运来运去,也不得不如此。
这本质上,是不符合逐利的出发点的,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也只能维持现状。
然而,泰西诸国,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大明和草原各部之间的互市困难重重,相互防备,是因为两者之间相近接壤,草原苦寒,所以二者天然之间敌对,且容易发生战争,所以不得不做诸多准备。
可泰西诸国和大明之间,相隔茫茫大洋,至少目前来看,并不存在对抗的关系,泰西诸国,没有能力远渡重洋来犯大明,大明也同样没有能力攻伐对方,路途太远,光是后勤供应这一条,便可将一切心思掐灭。铫
正因于此,若是同泰西诸国开始互市,那么,便不必再由皇店来操控一切,而能够开放民间商贾出海,朝廷可仿效前宋设市舶司以榷税,增补国库之用。
当然,想要达成这一点,非常的困难!
首当其冲的,便是朝廷一贯重农抑商的国政,朱祁钰能够有这样的认识,源自于他看惯百年兴衰的眼光,但是,对于朝中诸多大臣来说,他们并无这样的认识,所以,如果要开放民间商贾出海,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对。
而且,连理由都是现成的,太祖皇帝立下的海禁政策,就是最好的武器,这是祖制,轻易违背不得。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就是实际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倭寇,东南倭患频生,这是阻碍民间商贸的最大问题,朝廷虽然有备倭军,但是倭寇本就分散,难以抓捕,而且一入茫茫大海,谁也难以寻到踪迹,剿之不绝,这个问题若不解决,想要打开海贸,亦是困难重重。
不过,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的办,不可操之过急,眼下是第一步,自然得要迈稳了。
看着眼前庞大的舆图,朱祁钰指了指里头的许多只有名字,但是并无地形山脉记述的地方,道。铫
“漳州府临近海域,代王叔此次移藩后,头一桩事,便是替朕派遣船队,探明舆图之上各处所记是否详实,完善这副舆图。”
这话的口气平静,但是,却带着淡淡的命令口吻,显然,并不是在和朱仕壥商议。
闻听此言,这位代王爷却是一脸的苦色,道。
“陛下明鉴,臣活了半辈子,连海都没见过,就算是有心替陛下探明,也力有不足啊,何况,臣对航海之事一窍不通,这……”
“不懂航海之事无妨,可以现学。”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人将地上的舆图重新卷起来收好,道。
“这副舆图,王叔出宫的时候可以带走,除此之外,钦天监内的海图,航线等,朕都会命人誊录一份交给王叔,另外,离京之前,王叔可去一趟兵部,将兵部留存的郑和下西洋的记述也带走一份,待到了漳州府,可以慢慢看。”铫
啊这……
朱仕壥愣了一下,旋即,脸色却变得更加踌躇,道。
“陛下,这些海图记述,都是朝廷机密,臣岂敢随意带出京城,再者说,先时三宝太监下西洋,船队庞大,且皆配备军械官兵,臣纵有陛下旨意,又何敢组建如此船队?此诚朝廷方可为之事,臣不敢越权,亦无力完成,故而,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话倒是说的没错,严格意义上来说,海图航线,都属于军机秘密,不然的话,也不会被归于兵部管辖。
这种东西,可不能皇帝说给自己就真的接着,不然的话,稍有不慎,便是大祸。
藩王地位崇高,但是,一旦涉及到军政方面,却必须要慎之又慎。
便是不谈倭患,光说是这海上的诸多暗礁,海难,艰险难测,想要保证最大的生还率,最好的办法,就是组建庞大的船队。铫
当初郑和下西洋便是如此,太宗年间,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都至少超过两万七千人,其中有超过两万人,都是官军。
这等规模的船队出海,每次仍然会有不少折损,他区区一个代王,难不成能组建出更大规模的船队吗?
就算是能,他也不敢啊!
要知道,这种规模的船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支军队,各地的藩王,如今连正规的护卫都没有,真要是搞出这么一支船队来,他怕是在漳州府王府都没建好呢,就得卷铺盖去凤阳蹲着了。
此处没有旁人,自然也不需要打那么多的哑谜。
何况,这位一向唯唯诺诺的代王爷,好不容易这么硬气的说话一次,自然是有不得不说的理由。
朱祁钰看着朱仕壥的脸色,便知道他在犹豫什么。铫
不过,他却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脸色愈发温和的开口道。
”代王叔这话言重了,朕又没说要再起郑和下西洋之事,以如今国库的状况,就算是朕答应,那户部的沈尚书,也不会答应啊。”
“朕就是想知道这舆图到底是否为真,据那传教士所言,泰西诸国,还有这舆图上的亚墨利加等处,有不少我大明未有之风物,若能带回一些,也是好的。”
“王叔若是担忧钱粮,朕回头便下旨,将代王府岁禄增至万石,具以本色支取。”
“除此之外,朕再给王叔找些当初曾随郑和出海过的船手,南京前几年造过一些海船,王叔也可带走,到漳州府后,王叔只需再招募些好手,组起三五百人的船队,便可出海,倒也不必闹得向郑和下西洋那般阵仗。”
这话一出,一旁的朱徽煣顿时眨了眨眼睛。
天子这次,出手可真是大方啊!铫
要知道,岁禄万石,这可不是一般的恩宠。
在此之前,因为代王朱桂的种种恶行,代藩的岁禄被一减再减,即便是后来仁宗又加回来不少,但是,也只有六千石,而且,还是米钞折半支取。
这回天子不仅给加了回来,而且准以本色支取,这里外里的,跟加了六千石也没差多少了。
尤其是在如今,朝廷诸臣明显有意要整饬宗藩的情况下,给代藩加禄,必然是要受到来自朝堂上的压力的。
不过,难度降低,条件变好,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看着代王隐隐有些动心的模样,朱徽煣在一旁暗暗叹了口气,随即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为国效力本就是当为之事,岂可以此同陛下邀赏?何况,船队出海,三五百人虽然不少,可毕竟东南倭寇频繁,若遇倭寇聚集,恐难应付,可若是船队数量过多,又实难成行,故而,臣也觉得,此事还是朝廷来做为好。”铫
这一番话,顿时让还有些心动的朱仕壥息了声,岁禄万石当然诱人,但是,这不是没有代价的,天子给了恩典,就得把事情办好,不然的话,这到手的岁禄,怕是最后会变成烫手的山芋。
朱祁钰坐在上首,目光落在朱徽煣的身上,不由轻轻摇了摇头,果然,论心思机敏,还得是他这位岷王叔祖。
这番话落在代王耳中,是在提醒他有多大能耐拿多大的好处。
但是落在朱祁钰的耳中,却很明显,是岷王看穿了自己刚刚的打算……
.
但是,在皇店和户部的联合主持下,通过这两年互市流入大明的财富,实实在在的让大明的国力恢复的很快。
不说别的,至少国库充裕了很多,再也不用搞什么胡椒苏木折俸了,朝廷在很多大事不停不简的情况下,也没有向地方加税,甚至于,在匠户改制之后,许多的匠户因此获得了更多的钱粮。
当然,草原上很少出产粮食,但是,度过了平稳期之后,朱祁钰已经开始鼓励皇庄接受各部使用牛羊来进行交易了,这些牛羊虽然不能用于耕种,可被运到内地之后,却也会比低于市价的方式再卖出去,这样以来,皇庄的利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却让京畿附近的牛羊价格变得异常稳定。
最近一段时间,朱祁钰甚至在考虑,要不要开辟一些草场,专门用来饲养这些牛羊。
除了和鞑靼的普通互市之外,还有便是和瓦剌的茶马互市,虽然说,瓦剌偶尔偷奸耍滑,会用一些劣马以次充好,但是,毕竟无碍大局,有了这些马匹,像是大同,宣府这些边镇,骑兵的规模便也可进一步开始扩大。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最重要的是,并不需要加征苛捐杂税,也不需要加派徭役,朝廷有了银子,才能办更多的事,地方有了灾情,也才有蠲免税赋的底气。
如果说,前世隆庆开关后的状况,只是让朱祁钰开始思考商贾的问题的话,那么,互市起到的巨大作用,则是让他真正认识到了商贾的用处。铫
重农抑商并没有错,但是,这不代表商业对于国家来说只有坏处,关键要看,用在什么地方。
互市当然好,但是,却有一个重大的缺陷。
那就是,只能由皇店来进行!
皇店垄断了互市的贸易,但是,这其中有诸多不便,譬如说,皇店的各种物资,都是从京畿购买,然后起运至边境进行交易,贸易所获的马匹可以就地编入官军,但是多余的还是要运回内地,至于牛羊等物,也同样要运回再行售卖。
这个过程十分麻烦,而且,需要消耗不小的人力物力,但是,无论是朱祁钰还是沈翼,对此都并没有觉得不妥。
要知道,如果单纯从成本出发,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在边境开设榷场,皇店直接购入,然后将交换来的物资当地售卖,或者从户部的角度出发,更进一步,开放民间贸易,只需设置专门的交易地点,然后设员榷税便可。
皇店所交的税,比诸内地,已经是很高了,但是,扛不住互市的暴利,一旦开放民间贸易,设置更高的税率,也必定是能够吸引一大批商人的。铫
而且,皇店毕竟规模有限,很多的小部落是没有机会加入到互市当中来的,如果扩大规模,允许民间商人入场,朝廷在互市上的岁入翻上一倍,都不成什么问题。
但是,不行!
尽管对贸易的想法有所改变,但是,朱祁钰仍旧十分清醒,并没有被这大笔大笔的进帐蒙蔽了眼睛。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户部沈尚书的用处了,这位大司徒虽然贪财,但是,对互市的利弊,认知的还是很清楚的。
互市开通之后,他曾经多次提醒过朱祁钰,保持现有的规模和频率即可,不可继续扩大。
至于其中原因,十分复杂,说白了,互市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
虽然现如今大明和草原的确是互市关系,但是,这本质上是一种朝贡贸易,是以各部落对大明宣誓臣服为基础的,一旦开放民间贸易,这一点就会被打破。铫
与此同时,互市本身属于一种羁縻手段,相较其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调节草原的局势。
除此之外,民间的口子一旦放开,哪怕仅仅只是在边境设置榷场,由皇店居中控制,商贾内部交易,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边境走私,本就屡禁不止,唯一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严禁未得许可的民间商人到边境行商。
这一点,朱祁钰一直非常警惕,所以说,很多时候,人的智慧来自于经验。
前世的时候,俺答封贡,互市重开,便已经让朱祁钰见识到了,朝廷对民间贸易不加控制,是什么样的后果。
要知道,那个时候,朝廷还并非是完全放开了贸易,但即便是在重重禁令之下,还是有无数民间商人蜂拥到边境各处,其中甚至有铤而走险,大规模的售卖军械的行径。
所以,这个口子绝不能开,互市一定要由皇店来掌控,即便是对于各边镇内的商贾贸易,也要予以严格的盘查和控制。铫
当然,朱祁钰并没有天真到,皇店一定不会出岔子,利欲熏心之辈总是有的。
但是,皇店作为天家产业,他要查办起来方便的很,更重要的是,不会像民间那样的分散,即便出了问题,也很容易纠察恢复。
所以说,边境的贸易不便,也只能不便,皇店每次都要如此大费周章,运来运去,也不得不如此。
这本质上,是不符合逐利的出发点的,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也只能维持现状。
然而,泰西诸国,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大明和草原各部之间的互市困难重重,相互防备,是因为两者之间相近接壤,草原苦寒,所以二者天然之间敌对,且容易发生战争,所以不得不做诸多准备。
可泰西诸国和大明之间,相隔茫茫大洋,至少目前来看,并不存在对抗的关系,泰西诸国,没有能力远渡重洋来犯大明,大明也同样没有能力攻伐对方,路途太远,光是后勤供应这一条,便可将一切心思掐灭。铫
正因于此,若是同泰西诸国开始互市,那么,便不必再由皇店来操控一切,而能够开放民间商贾出海,朝廷可仿效前宋设市舶司以榷税,增补国库之用。
当然,想要达成这一点,非常的困难!
首当其冲的,便是朝廷一贯重农抑商的国政,朱祁钰能够有这样的认识,源自于他看惯百年兴衰的眼光,但是,对于朝中诸多大臣来说,他们并无这样的认识,所以,如果要开放民间商贾出海,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对。
而且,连理由都是现成的,太祖皇帝立下的海禁政策,就是最好的武器,这是祖制,轻易违背不得。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就是实际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倭寇,东南倭患频生,这是阻碍民间商贸的最大问题,朝廷虽然有备倭军,但是倭寇本就分散,难以抓捕,而且一入茫茫大海,谁也难以寻到踪迹,剿之不绝,这个问题若不解决,想要打开海贸,亦是困难重重。
不过,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的办,不可操之过急,眼下是第一步,自然得要迈稳了。
看着眼前庞大的舆图,朱祁钰指了指里头的许多只有名字,但是并无地形山脉记述的地方,道。铫
“漳州府临近海域,代王叔此次移藩后,头一桩事,便是替朕派遣船队,探明舆图之上各处所记是否详实,完善这副舆图。”
这话的口气平静,但是,却带着淡淡的命令口吻,显然,并不是在和朱仕壥商议。
闻听此言,这位代王爷却是一脸的苦色,道。
“陛下明鉴,臣活了半辈子,连海都没见过,就算是有心替陛下探明,也力有不足啊,何况,臣对航海之事一窍不通,这……”
“不懂航海之事无妨,可以现学。”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人将地上的舆图重新卷起来收好,道。
“这副舆图,王叔出宫的时候可以带走,除此之外,钦天监内的海图,航线等,朕都会命人誊录一份交给王叔,另外,离京之前,王叔可去一趟兵部,将兵部留存的郑和下西洋的记述也带走一份,待到了漳州府,可以慢慢看。”铫
啊这……
朱仕壥愣了一下,旋即,脸色却变得更加踌躇,道。
“陛下,这些海图记述,都是朝廷机密,臣岂敢随意带出京城,再者说,先时三宝太监下西洋,船队庞大,且皆配备军械官兵,臣纵有陛下旨意,又何敢组建如此船队?此诚朝廷方可为之事,臣不敢越权,亦无力完成,故而,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话倒是说的没错,严格意义上来说,海图航线,都属于军机秘密,不然的话,也不会被归于兵部管辖。
这种东西,可不能皇帝说给自己就真的接着,不然的话,稍有不慎,便是大祸。
藩王地位崇高,但是,一旦涉及到军政方面,却必须要慎之又慎。
便是不谈倭患,光说是这海上的诸多暗礁,海难,艰险难测,想要保证最大的生还率,最好的办法,就是组建庞大的船队。铫
当初郑和下西洋便是如此,太宗年间,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都至少超过两万七千人,其中有超过两万人,都是官军。
这等规模的船队出海,每次仍然会有不少折损,他区区一个代王,难不成能组建出更大规模的船队吗?
就算是能,他也不敢啊!
要知道,这种规模的船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支军队,各地的藩王,如今连正规的护卫都没有,真要是搞出这么一支船队来,他怕是在漳州府王府都没建好呢,就得卷铺盖去凤阳蹲着了。
此处没有旁人,自然也不需要打那么多的哑谜。
何况,这位一向唯唯诺诺的代王爷,好不容易这么硬气的说话一次,自然是有不得不说的理由。
朱祁钰看着朱仕壥的脸色,便知道他在犹豫什么。铫
不过,他却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脸色愈发温和的开口道。
”代王叔这话言重了,朕又没说要再起郑和下西洋之事,以如今国库的状况,就算是朕答应,那户部的沈尚书,也不会答应啊。”
“朕就是想知道这舆图到底是否为真,据那传教士所言,泰西诸国,还有这舆图上的亚墨利加等处,有不少我大明未有之风物,若能带回一些,也是好的。”
“王叔若是担忧钱粮,朕回头便下旨,将代王府岁禄增至万石,具以本色支取。”
“除此之外,朕再给王叔找些当初曾随郑和出海过的船手,南京前几年造过一些海船,王叔也可带走,到漳州府后,王叔只需再招募些好手,组起三五百人的船队,便可出海,倒也不必闹得向郑和下西洋那般阵仗。”
这话一出,一旁的朱徽煣顿时眨了眨眼睛。
天子这次,出手可真是大方啊!铫
要知道,岁禄万石,这可不是一般的恩宠。
在此之前,因为代王朱桂的种种恶行,代藩的岁禄被一减再减,即便是后来仁宗又加回来不少,但是,也只有六千石,而且,还是米钞折半支取。
这回天子不仅给加了回来,而且准以本色支取,这里外里的,跟加了六千石也没差多少了。
尤其是在如今,朝廷诸臣明显有意要整饬宗藩的情况下,给代藩加禄,必然是要受到来自朝堂上的压力的。
不过,难度降低,条件变好,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看着代王隐隐有些动心的模样,朱徽煣在一旁暗暗叹了口气,随即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为国效力本就是当为之事,岂可以此同陛下邀赏?何况,船队出海,三五百人虽然不少,可毕竟东南倭寇频繁,若遇倭寇聚集,恐难应付,可若是船队数量过多,又实难成行,故而,臣也觉得,此事还是朝廷来做为好。”铫
这一番话,顿时让还有些心动的朱仕壥息了声,岁禄万石当然诱人,但是,这不是没有代价的,天子给了恩典,就得把事情办好,不然的话,这到手的岁禄,怕是最后会变成烫手的山芋。
朱祁钰坐在上首,目光落在朱徽煣的身上,不由轻轻摇了摇头,果然,论心思机敏,还得是他这位岷王叔祖。
这番话落在代王耳中,是在提醒他有多大能耐拿多大的好处。
但是落在朱祁钰的耳中,却很明显,是岷王看穿了自己刚刚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