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3
云诗不敢也不能追出去。
那是负担了多少的背影,她应该从在那栋漂亮房子遇见他开始就想起来的。
一个无法承担手术费用的人,却提前不知多久买了一双并不便宜的运动鞋。
终于伺机送给了她。
云诗开始思考,晏礼究竟是不是没钱做手术。
还是说?
一个有些令人丧气的念头在云诗的心头滑过——
他从一开始就没想做手术。
想到这儿,云诗能明显感到那些被自己亲手贴封条的记忆就像是渐渐化冻的冰河,已经出现了裂缝。
第二天下午云诗才再次出门,在门口蹉跎了很久才狠下心拿出那双运动鞋穿上。
尺码刚好,晏礼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
她一边叹着男人的深不可测,一边戴上耳机。
戴耳机才不是为了听歌,只是用来装聋的道具罢了。
直到走到鱼溪边,她才发现今天的鱼溪好像有点不一样,她继续沿着鱼溪向下走,发现每一处水桥头都变得不一样了,直到鱼溪汇入梁秋河。
都被安装上了栏杆。
大脑霎时变得空白,云诗放开所有禁锢自己的思绪,任由双脚跑向那栋漂亮房子。
跑得太快,那被刷得平整的粉墙在下午有些刺眼的阳光下晃得她眼睛发酸。
酸得想流泪。
她跑到门前,平复着呼吸,手已经抬起准备敲门。
这才想起来自己太鲁莽了,晏礼不在这儿怎么办?
她急忙从门口后退几步。
“小诗?”
这个称呼让她刚刚才平复的呼吸霎时又绷紧。
很久没出现过的称呼了。
“怎么了?云诗。”让她心率飙升的始作俑者一下子又改变了称呼。
她回身,看到晏礼穿着一身深灰色直筒羊毛大衣,离她近极了。
明明不是冰天雪地,有两个人却在某一刻站成了雪人。
云诗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为什么总是做好事不留名?”
“还有,你是钱太多了不够花吗?栏杆说安装就安装?”
连珠炮似的发问,不但没有让晏礼被吓退,反而让他弯起了笑眼。
“只要你知道是我就够了。”
说完这话,男人的笑意更盛。
云诗正想再说他几句时,从不远处梁秋河桥头上俯冲下来一个急吼吼的人。
叫喊着:“晏礼哥!晏礼哥!咱们村小溪的栏杆是你和村委会建议安装的吗?”
村委会?
弄懂一切的云诗瞬间想找个地缝把自己头朝下埋了,这样免得被人看到她羞红的脸。
暂时找不到地缝,云诗准备先让自己躲进围巾。
自己怎么会以为晏礼做这事儿是为了自己。
七年没见了,自己的眼力见没长多少,自信倒是多了很多。
“声音小点,天亦。还有,那条小溪叫鱼溪,你又忘了是不是?”
云诗听到最后一句,心脏又猛地一颤。
晏礼并没发现云诗的异常,接着说:
“我把你介绍给一个人。”
急吼吼的小子还是急吼吼的,站在那儿有些不安,“好的哥。”
晏礼转向云诗,“云诗,这是邵天亦,村里的大学生干部。”然后他才悠然地转向邵天亦,“天亦,这是云诗,服装设计师。”
邵天亦慢慢收拢自己叉得太开的双腿,向云诗笑。
云诗没想到晏礼知道她的职业,心下诧异一瞬,然后伸出一只手,“你好,邵天亦,我是云诗。”
邵天亦微微弯下腰,“你好,云诗……姐?”
“我看不出你的年龄,”他挠挠头,“就当作是尊称吧。”
云诗微微颔首,也笑了。
邵天亦暗自琢磨,他能不知道云诗吗?
“云诗姐”这样的称呼也不过是为了显得不那么亲昵以求堵住晏礼的嘴罢了。
和晏礼说了几句村里的事儿后,邵天亦就又忙不迭地走了,还是一副着急的样子。
晏礼目送他走了几步才又和云诗对视。
这下云诗底气明显没有那么足了,她手摸摸围巾,脚踢踢台阶。
晏礼在她看不见的地方笑了,忍着笑意开口:
“云诗,虽然是我和村委会提的建议,但这建议最开始就是为了你。”
云诗这下顿住了手里的所有的动作,她望向晏礼的那双眼。
晏礼还在平静地说着,“昨天你和余叔说话的时候我就一直想了。”
云诗没再接着回应他,她用有些故意的语调,看了看顶头的太阳,“今天还挺热的,我不想戴围巾了,送你了。”
她手脚麻利地把自己的白色粗针围巾解下,见晏礼并没有伸手要拿的意思。
云诗深吸一口气,一不做二不休,她一个箭步上了台阶,站得和晏礼齐平,把围巾往他脖子上一围。
“走了。怪热的。”
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快速跑走了。
身后的人在原地站了很久才有些僵硬地推开了房子的门。
晚上云诗对着外公一顿大夸饭多么好吃,结果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夸奖绝非虚言:
她久违地吃撑了。
在北城的日子,自己总是念着时间不够,每餐饭都是应付。
或者振振有词地说“吃垃圾食品能收获快乐”,然后大口吃下油腻的东西。
最后要么让肠胃独自承受,要么让健胃消食片来帮忙。
还是家乡的饭最好吃。
云诗下了定论。
帮着洗完了碗,云诗和老人说出去转转。
顺着鱼溪走上小桥,走到小溪对面。
接下来的路即使过了七年对她来说依旧烂熟于心。
那是去往晏礼家的路。
至于为什么双脚自动地就这么走过去了,云诗也不知道。
可能是运动鞋认买家。
走上这条熟悉的路,那些温暖的记忆就争先恐后地从裂缝里“咕嘟咕嘟”冒头:
小时候她总是手里塞得满满的去晏礼家,再手里塞得满满的回外婆家。
外婆会带新鲜蔬菜给晏礼,晏礼会塞自己做的小玩意儿让云诗带回家。
那时候他的手艺就这么好了。
云诗并没注意到,自己嘴角的笑意自然漫起。
雕刻得格外有神的木头雀儿、色彩斑斓的小风筝、针脚格外整齐的小香包……
并不是什么多珍贵的东西,但小云诗每次走在这条路上总觉得是神圣的,是荣耀的。
可是,等她长大了再走到晏礼家这里,却发现这栋房子和周围的全然不同。
墙面和蓝染小院一样,被他粉刷得很干净。院子也是,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门口也种着小花,看上去清新极了。
甚至让云诗在湿冷的冬夜感到了一丝春风。
可她突然觉得晏礼家好像缺了点什么。
她远远地站在山坡上,看着这栋房子。
晏礼正好开门出来,可能是刚刚做完家务事,他在白色衬衣外面套着一件水蓝色的毛衣马甲,手里什么也没拿,只是看着地上,也不清楚在看什么。
不觉得冷吗?
云诗腹诽。
他就这样站在门口,近乎是一动不动,像是遁入了什么奇异世界一样,双目无神。
蓝色的马甲让他在白墙前显得更加落寞。
到底缺了点什么呢?
云诗仔细地拿晏礼家和外婆家做对比,一样整洁的庭院,一样白净的墙面,一样的清新。
月光照进晏礼的院子,但好像并没照在他身上。
!
她终于想起来被遗忘很久的小晏礼,那是当时才两岁的她唯一记得的事:
一个阳光很刺眼的冬日,是几号云诗已经记不清了。
她和外婆在房子外的长椅上坐着晒太阳,看见老村长爷爷领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满手冻疮,头发长长的,遮住了眼睛,亦步亦趋地跟在老村长爷爷身后,跟着村长爷爷和她们打招呼。
云诗只觉得这个小哥哥眼睛真大,即使被头发遮住,也能让小时候的她感到惊讶。
但是,她怎么不记得小哥哥的眼里有什么感情?
好像是空洞的。
想到这儿,她接着往晏礼家走,下山的路有些陡,并不是特别好走,但看着站在门口的晏礼,她想她终于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了。
晏礼缺什么?
缺家人。
好缺好缺,对他来说近乎是试图久旱逢甘霖,试图沙漠找绿洲。
近乎是奢求,是幻梦。
因为老村长爷爷五年后就去世了,晏礼独守着这座大大的房子,显得小小的他更小了,像是要被埋葬在尘埃里,孤寂得就算此刻即刻死去也无人在意一般。
这个比喻句真是荒诞。
她一边暗自骂自己一边走。
终于快走到这栋房子的门前,她也终于明白了小哥哥那时的失落来自何处——
曾经的家人、这次的家人都不会永远陪伴着他。
这下子,她终于走到晏礼家门口。
她明白了。
之前那个荒诞的比喻句早就不可能存在了。
因为她在意他。
知道自己想法的云诗并不惊讶,七年来的感情对她来说只是被冻结,永远不会消失。
更何况,晏礼这样的人,本应该就是会被大家认可的。
那么他对自己呢?
云诗说不清。
晏礼给她的感觉像是一口深井,无论是什么石子儿掉进去,都将在井旁的人看不见的地方微微荡起涟漪,很快归于平静。
他柔和地对待每一个他生命中遇见的人。
她在想自己会不会也只是井旁的过路人。
云诗顺道想起白天晏礼叫自己的那个称呼。
“小诗”。
自己的微信名叫“一首小诗”,当时只是觉得顺口。
现在才想到,这么叫过自己的人只有晏礼。
甚至晏礼后来也不再叫她这个名字。
在她有一天从初中回来哭丧着脸说班里也有个姑娘叫“小诗”之后。
晏礼之后改叫她“小云诗”。
但是,奇怪的是,在云诗上高中之后的某一天,晏礼突然就只叫她全名了。
云诗只在第一次听到觉得有些不自在,后面也就接受了。
虽然不知道晏礼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至少云诗最喜欢“小诗”这个亲昵的称呼。
云诗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晏礼手里拿着一盒东西走到门口,就这么突然地和云诗打了照面。
晏礼没拿着东西的那只手一瞬间抓紧了马甲下摆,眼神虽然仍旧清澈,眼睫却微微垂下,试图避开云诗的对视。
她还是第一次见晏礼这么慌乱。
两人的世界里瞬间只剩下杂乱的呼吸声。
云诗下意识想弄清晏礼慌乱的来源,她环视一周,最终低头看那一盒物件。
月光明明该是清冷的,此时照到云诗的却带上了温度。
那是一盒“孤品”。
准确来说,对于云诗是孤品,对于晏礼却是废品。
盒子里有几只没有雕成型的木头雀儿,几只没做完的风筝,针脚歪歪扭扭的小香包。
还有很多被锯歪的木条,被钉歪的钉子。
云诗确信,少时晏礼看似随意塞给她的那些成品小玩意其实是经过千难万险才来到她怀里的。
就像晏礼本人一样——
从废品开始蜕变,是孤品更是精品。
云诗想——
少时小晏礼的孤僻冷淡的就像这一盒不够完美的孤品,在今天这个足够儒雅温柔的男人身上彻彻底底地消失了。
云诗的记忆冰河彻底开始塌陷,就是从这一晚开始。
荔秋镇的春天还早。
可是,怎么好像对于某些人来说,明明已经快了?
那是负担了多少的背影,她应该从在那栋漂亮房子遇见他开始就想起来的。
一个无法承担手术费用的人,却提前不知多久买了一双并不便宜的运动鞋。
终于伺机送给了她。
云诗开始思考,晏礼究竟是不是没钱做手术。
还是说?
一个有些令人丧气的念头在云诗的心头滑过——
他从一开始就没想做手术。
想到这儿,云诗能明显感到那些被自己亲手贴封条的记忆就像是渐渐化冻的冰河,已经出现了裂缝。
第二天下午云诗才再次出门,在门口蹉跎了很久才狠下心拿出那双运动鞋穿上。
尺码刚好,晏礼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
她一边叹着男人的深不可测,一边戴上耳机。
戴耳机才不是为了听歌,只是用来装聋的道具罢了。
直到走到鱼溪边,她才发现今天的鱼溪好像有点不一样,她继续沿着鱼溪向下走,发现每一处水桥头都变得不一样了,直到鱼溪汇入梁秋河。
都被安装上了栏杆。
大脑霎时变得空白,云诗放开所有禁锢自己的思绪,任由双脚跑向那栋漂亮房子。
跑得太快,那被刷得平整的粉墙在下午有些刺眼的阳光下晃得她眼睛发酸。
酸得想流泪。
她跑到门前,平复着呼吸,手已经抬起准备敲门。
这才想起来自己太鲁莽了,晏礼不在这儿怎么办?
她急忙从门口后退几步。
“小诗?”
这个称呼让她刚刚才平复的呼吸霎时又绷紧。
很久没出现过的称呼了。
“怎么了?云诗。”让她心率飙升的始作俑者一下子又改变了称呼。
她回身,看到晏礼穿着一身深灰色直筒羊毛大衣,离她近极了。
明明不是冰天雪地,有两个人却在某一刻站成了雪人。
云诗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为什么总是做好事不留名?”
“还有,你是钱太多了不够花吗?栏杆说安装就安装?”
连珠炮似的发问,不但没有让晏礼被吓退,反而让他弯起了笑眼。
“只要你知道是我就够了。”
说完这话,男人的笑意更盛。
云诗正想再说他几句时,从不远处梁秋河桥头上俯冲下来一个急吼吼的人。
叫喊着:“晏礼哥!晏礼哥!咱们村小溪的栏杆是你和村委会建议安装的吗?”
村委会?
弄懂一切的云诗瞬间想找个地缝把自己头朝下埋了,这样免得被人看到她羞红的脸。
暂时找不到地缝,云诗准备先让自己躲进围巾。
自己怎么会以为晏礼做这事儿是为了自己。
七年没见了,自己的眼力见没长多少,自信倒是多了很多。
“声音小点,天亦。还有,那条小溪叫鱼溪,你又忘了是不是?”
云诗听到最后一句,心脏又猛地一颤。
晏礼并没发现云诗的异常,接着说:
“我把你介绍给一个人。”
急吼吼的小子还是急吼吼的,站在那儿有些不安,“好的哥。”
晏礼转向云诗,“云诗,这是邵天亦,村里的大学生干部。”然后他才悠然地转向邵天亦,“天亦,这是云诗,服装设计师。”
邵天亦慢慢收拢自己叉得太开的双腿,向云诗笑。
云诗没想到晏礼知道她的职业,心下诧异一瞬,然后伸出一只手,“你好,邵天亦,我是云诗。”
邵天亦微微弯下腰,“你好,云诗……姐?”
“我看不出你的年龄,”他挠挠头,“就当作是尊称吧。”
云诗微微颔首,也笑了。
邵天亦暗自琢磨,他能不知道云诗吗?
“云诗姐”这样的称呼也不过是为了显得不那么亲昵以求堵住晏礼的嘴罢了。
和晏礼说了几句村里的事儿后,邵天亦就又忙不迭地走了,还是一副着急的样子。
晏礼目送他走了几步才又和云诗对视。
这下云诗底气明显没有那么足了,她手摸摸围巾,脚踢踢台阶。
晏礼在她看不见的地方笑了,忍着笑意开口:
“云诗,虽然是我和村委会提的建议,但这建议最开始就是为了你。”
云诗这下顿住了手里的所有的动作,她望向晏礼的那双眼。
晏礼还在平静地说着,“昨天你和余叔说话的时候我就一直想了。”
云诗没再接着回应他,她用有些故意的语调,看了看顶头的太阳,“今天还挺热的,我不想戴围巾了,送你了。”
她手脚麻利地把自己的白色粗针围巾解下,见晏礼并没有伸手要拿的意思。
云诗深吸一口气,一不做二不休,她一个箭步上了台阶,站得和晏礼齐平,把围巾往他脖子上一围。
“走了。怪热的。”
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快速跑走了。
身后的人在原地站了很久才有些僵硬地推开了房子的门。
晚上云诗对着外公一顿大夸饭多么好吃,结果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夸奖绝非虚言:
她久违地吃撑了。
在北城的日子,自己总是念着时间不够,每餐饭都是应付。
或者振振有词地说“吃垃圾食品能收获快乐”,然后大口吃下油腻的东西。
最后要么让肠胃独自承受,要么让健胃消食片来帮忙。
还是家乡的饭最好吃。
云诗下了定论。
帮着洗完了碗,云诗和老人说出去转转。
顺着鱼溪走上小桥,走到小溪对面。
接下来的路即使过了七年对她来说依旧烂熟于心。
那是去往晏礼家的路。
至于为什么双脚自动地就这么走过去了,云诗也不知道。
可能是运动鞋认买家。
走上这条熟悉的路,那些温暖的记忆就争先恐后地从裂缝里“咕嘟咕嘟”冒头:
小时候她总是手里塞得满满的去晏礼家,再手里塞得满满的回外婆家。
外婆会带新鲜蔬菜给晏礼,晏礼会塞自己做的小玩意儿让云诗带回家。
那时候他的手艺就这么好了。
云诗并没注意到,自己嘴角的笑意自然漫起。
雕刻得格外有神的木头雀儿、色彩斑斓的小风筝、针脚格外整齐的小香包……
并不是什么多珍贵的东西,但小云诗每次走在这条路上总觉得是神圣的,是荣耀的。
可是,等她长大了再走到晏礼家这里,却发现这栋房子和周围的全然不同。
墙面和蓝染小院一样,被他粉刷得很干净。院子也是,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门口也种着小花,看上去清新极了。
甚至让云诗在湿冷的冬夜感到了一丝春风。
可她突然觉得晏礼家好像缺了点什么。
她远远地站在山坡上,看着这栋房子。
晏礼正好开门出来,可能是刚刚做完家务事,他在白色衬衣外面套着一件水蓝色的毛衣马甲,手里什么也没拿,只是看着地上,也不清楚在看什么。
不觉得冷吗?
云诗腹诽。
他就这样站在门口,近乎是一动不动,像是遁入了什么奇异世界一样,双目无神。
蓝色的马甲让他在白墙前显得更加落寞。
到底缺了点什么呢?
云诗仔细地拿晏礼家和外婆家做对比,一样整洁的庭院,一样白净的墙面,一样的清新。
月光照进晏礼的院子,但好像并没照在他身上。
!
她终于想起来被遗忘很久的小晏礼,那是当时才两岁的她唯一记得的事:
一个阳光很刺眼的冬日,是几号云诗已经记不清了。
她和外婆在房子外的长椅上坐着晒太阳,看见老村长爷爷领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满手冻疮,头发长长的,遮住了眼睛,亦步亦趋地跟在老村长爷爷身后,跟着村长爷爷和她们打招呼。
云诗只觉得这个小哥哥眼睛真大,即使被头发遮住,也能让小时候的她感到惊讶。
但是,她怎么不记得小哥哥的眼里有什么感情?
好像是空洞的。
想到这儿,她接着往晏礼家走,下山的路有些陡,并不是特别好走,但看着站在门口的晏礼,她想她终于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了。
晏礼缺什么?
缺家人。
好缺好缺,对他来说近乎是试图久旱逢甘霖,试图沙漠找绿洲。
近乎是奢求,是幻梦。
因为老村长爷爷五年后就去世了,晏礼独守着这座大大的房子,显得小小的他更小了,像是要被埋葬在尘埃里,孤寂得就算此刻即刻死去也无人在意一般。
这个比喻句真是荒诞。
她一边暗自骂自己一边走。
终于快走到这栋房子的门前,她也终于明白了小哥哥那时的失落来自何处——
曾经的家人、这次的家人都不会永远陪伴着他。
这下子,她终于走到晏礼家门口。
她明白了。
之前那个荒诞的比喻句早就不可能存在了。
因为她在意他。
知道自己想法的云诗并不惊讶,七年来的感情对她来说只是被冻结,永远不会消失。
更何况,晏礼这样的人,本应该就是会被大家认可的。
那么他对自己呢?
云诗说不清。
晏礼给她的感觉像是一口深井,无论是什么石子儿掉进去,都将在井旁的人看不见的地方微微荡起涟漪,很快归于平静。
他柔和地对待每一个他生命中遇见的人。
她在想自己会不会也只是井旁的过路人。
云诗顺道想起白天晏礼叫自己的那个称呼。
“小诗”。
自己的微信名叫“一首小诗”,当时只是觉得顺口。
现在才想到,这么叫过自己的人只有晏礼。
甚至晏礼后来也不再叫她这个名字。
在她有一天从初中回来哭丧着脸说班里也有个姑娘叫“小诗”之后。
晏礼之后改叫她“小云诗”。
但是,奇怪的是,在云诗上高中之后的某一天,晏礼突然就只叫她全名了。
云诗只在第一次听到觉得有些不自在,后面也就接受了。
虽然不知道晏礼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至少云诗最喜欢“小诗”这个亲昵的称呼。
云诗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晏礼手里拿着一盒东西走到门口,就这么突然地和云诗打了照面。
晏礼没拿着东西的那只手一瞬间抓紧了马甲下摆,眼神虽然仍旧清澈,眼睫却微微垂下,试图避开云诗的对视。
她还是第一次见晏礼这么慌乱。
两人的世界里瞬间只剩下杂乱的呼吸声。
云诗下意识想弄清晏礼慌乱的来源,她环视一周,最终低头看那一盒物件。
月光明明该是清冷的,此时照到云诗的却带上了温度。
那是一盒“孤品”。
准确来说,对于云诗是孤品,对于晏礼却是废品。
盒子里有几只没有雕成型的木头雀儿,几只没做完的风筝,针脚歪歪扭扭的小香包。
还有很多被锯歪的木条,被钉歪的钉子。
云诗确信,少时晏礼看似随意塞给她的那些成品小玩意其实是经过千难万险才来到她怀里的。
就像晏礼本人一样——
从废品开始蜕变,是孤品更是精品。
云诗想——
少时小晏礼的孤僻冷淡的就像这一盒不够完美的孤品,在今天这个足够儒雅温柔的男人身上彻彻底底地消失了。
云诗的记忆冰河彻底开始塌陷,就是从这一晚开始。
荔秋镇的春天还早。
可是,怎么好像对于某些人来说,明明已经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