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的事情暂时先这样吧,这里还有几封奏报,你也一并看一下吧。”皇帝说道。
张晓接过来这几份奏报仔细看了起来,大抵涉及两件事,一件事是朝鲜,言及朝鲜虽有朝廷驻军,朝鲜国弱,民变不断;第二件事讲的就是西南的杨应龙了,说杨应龙杨应龙野心勃勃。朝廷正在选派精兵良将赶赴西南,但杨应龙丝毫没有悔改之心,反而负隅顽抗。
这可都不是什么好处理的问题,张晓只能是一边看着奏章,一边紧张思考着。
“陛下,朝鲜之事,臣请在朝鲜常设经略,在朝鲜常设军官团,在朝鲜驻军特别是驻扎海军,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让朝鲜国把济州岛让给大明。”
“济州岛?”皇帝看了看这个地方,若有所思。
“陈矩,这济州岛你可熟悉?”皇帝看向了陈矩。
“陛下,这济州岛乃是元廷养马之地,当年元廷在济州岛上曾养了数万战马。后来元廷覆灭,济州岛也归了大明管辖,当时朝廷还把济州岛作为流放犯人之地。后来朝鲜国向大明称臣纳款,多次上表请求大明把济州岛还给朝鲜,因为济州岛原先也是高丽国治下,是被元廷割了出去,朝鲜当时还许诺,把济州岛还给他们以后,他们也会上贡战马。当时太祖皇帝也是考虑济州岛实在是太过偏远,朝鲜国想要,也就给他们了。”陈矩说道。
“张晓,既然是先帝让出去的大岛,那也就是让了出去。如今要是强行又把济州岛拿了回来,那不是让朝鲜离心吗?我大明疆土广阔,也不差这一座岛。要说收回来拿战马的话,眼下朝廷其实也不算很缺战马,除了进贡、互市得来的战马,靠着大明自己的马场也有不少马匹。就是在这京郊,也有马场,何必又要为了一个马场向朝鲜索要土地呢,如果真缺马匹,完全可以再往济州岛再派官员,负责养马之事就好了啊。”皇帝说道。
“陛下,此事也没有这么简单。若是以前就算了,可是如今世界海权渐起,大明国土守卫绝不只是守在海岸之上,海上的岛屿也是关键。济州岛在岛屿之中也算是比较大的了,离朝鲜和日本都不算远。只要大明能牢牢占据济州岛,那么倭国就不会再敢轻举妄动。如果倭国敢轻举妄动,我军也可以以济州岛为前沿基地,直接登陆倭国。”
“至于朝鲜,虽然一直以来甚为恭顺,但是我们的大军进入朝鲜以后,也是常常缺乏军资。随着大军撤回,我军的屯田也基本还给了朝鲜人。如果没有济州岛屯兵屯粮,要是哪天朝鲜又被人打上门了,又要费尽心思筹兵备粮,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所以不如让朝鲜就把济州岛,如果说朝鲜那边说土地不好割让的话,也可以采用租借的方式,租个几十年。岛上的居民想留在岛上的,或者是想前往大明的,或者是想到上岸到王京的,都可以来去自由。”张晓给出了自己的谋划。
“这济州岛之事,事涉重大,朕已知晓,容后再议吧。你现在接着说说,这军官团是何意?驻军特别是那个驻海军又是一个什么章程?”皇帝问道。
“陛下,朝鲜军队经此一役,算是彻底垮了。虽然后面也有操练新军,但是以臣观之,要是倭人再度入寇,也是会被打的落花流水。至于海军,同样也是如此,没有大明水师的协助,根本就不是倭国水师的对手,就算当时算是力挽狂澜的李舜臣,也就只能在海边打打伏击袭扰。毕竟成功的海军是要夺取制海权的,单靠游击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光靠眼下在朝鲜的几千戚家军,还是远远不足,朝廷除了要在朝鲜常设经略以外,为了帮助朝鲜重组军队,还要派出一支军官团,军官团要派遣大明得力的中上层军官,各类兵种都要齐备,也要带上各位军官的我得力家丁团,军官团的首领也可以挂上总兵之称,必要时候也可以派遣总督总揽朝鲜军政。”
“陆军可以练出来,海军就难了,所以干脆就在朝鲜驻扎水师好了。只要大明的水师驻扎在朝鲜,就没有其他国家敢打朝鲜的主意。当然为了方便指挥,也可以向朝鲜要求,将驻扎在朝鲜的大明水师和朝鲜水师联合组一个联军指挥部,搞一个联合舰队。”张晓解释说。
“按你这么说的话,那这朝鲜与我大明的省有何区别了?朝鲜国君怕不会轻易答应吧?”皇帝有些犹豫。
“陛下,朝鲜乃我朝忠顺藩属,如果朝鲜的军队能打,也就不用我大明的天兵千里迢迢过去救援了。如今海权兴起,大明的敌人从海上来的概率越来越大,朝鲜的位置只会是越来越重要,也就愈发依赖大明的保护。想必朝鲜经历了倭人入寇,也是能理解这一番苦心的。”
“如果按你的建议,这朝鲜经略,还有这驻朝的军官团团长,这驻军的水师将领,又该派遣何人?”皇帝问道。
“一切都看陛下的圣裁,臣下见识浅陋,不敢随意举贤,一是确实有避嫌的必要,二则也确实想不出合适之人。”张晓解答说。
“那朝鲜之事今日就说到这吧,这杨应龙之事,你又有何想法?”皇帝问道。
“陛下,若是杨应龙要反,他若是往其他方向,无非是多占了几个山沟沟,于大局影响不大。朝廷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杨应龙孤注一掷,大举入寇巴蜀之地,这样的话对于朝廷震动就大了。所以臣之前已有提议,巴蜀之地,必须要有精锐之师坐镇,最好是精锐骑兵坐镇,比如拜所部。在杨应龙附近的城池,也要做好警戒,防止杨应龙在朝廷大军到来之前狗急跳墙,血洗城池。”
“你接着说。”皇帝示意说。
“陛下,所谓恩威并施,对杨应龙要强硬到底,对于其他忠诚于朝廷的土司,则要有所,改土归流不妨可以稍微缓缓,也注意多褒奖如奢香夫人、瓦氏夫人这样忠诚于朝廷的土司,甚至前朝故事,如主动归顺大隋的冼氏夫人也可以大力褒扬。与此同时,也要举出那些反例,比如起兵造反导致全家灭绝、族人流离的故事也说出来。这样正例反例都有,对于西南各地的其他土司也起了一个震慑和教育之用。对于那些不屈服于杨应龙,甚至是主动向朝廷报信的土司,朝廷也要多多抚慰,以免他们在绝望之下反而投向了杨应龙。”() ()
“你这提的几条,倒是还有一些意思。”
“多谢陛下。陛下,臣还有一条建议,眼下在陆地之上,还是以骑兵为重,但是我大明地形多样,特别是西南之地,多山多河,骑兵不一定很好施展。在西南之地,应该编练一支专门的山地营。人数不必太多,但是要足够精锐,能够以一当十,这山地营其实就可以用刘将军的亲兵为基干组建。在朝鲜之时,刘将军就带领着自己的亲信部从,在朝鲜的山间小路疾行,最后一举烧掉了倭国大军的粮仓,刘将军还有他的亲卫,还是很擅长山地作战的。”
“朕记下了。”皇帝不置可否。
张晓告退。
皇帝看向了陈矩:“没听说这刘与张晓有什么交情啊,可是张晓倒是如此举荐刘,这刘一向是贪图钱财肆意劫掠,多有杀良冒功之举,都不知道逼反了几家土司。要不然凭着他立下的战功,老早就该是总兵了。就是因为屡次丢官去职,所以援助朝鲜之时,才是一个副总兵,就这还是破格给的。好不容易从朝鲜立功了,现在吏部那边又是跟朕说了,刘还贿赂京官,觉得朝廷给的四川总兵官还不够大,还要再封大一点的官。也不知道刘是不是给张晓也送了重礼,怎么张晓其他人不举荐,偏偏举荐他?难不成就是因为他刘就是不可替代的大才?”
“陛下,内臣无能,确实没有查到刘向张晓送礼的消息,甚至在朝鲜之时,张晓与刘也没有多说几句话,只是官面上寒暄客套,当时刘对张晓也很不客气,私下还抱怨说张晓只跟李氏父子好。”陈矩说道。
“哦?也就是说,张晓还真的没有收刘的礼,和刘也谈不上什么交情,就是看刘能打,所以就举荐了?”
“目前看确实是如此。”
“既是如此,陈矩可以差人查勘刘的亲兵营,看看他的那些亲兵是不是真的很有能耐。要是确有能耐,征讨杨应龙,刘也可以为大将。”
“内臣遵旨。”
回到家里的张晓,也是长舒了一口气。虽然身心俱疲,但是因为太过亢奋的缘故,根本没有太多困意。张晓索性把自己的回答大致复盘一下,确认了应该没有出了什么特别烂的主意,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是暂时放了下来。
不过,张晓安静著书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张晓就收到了一个从未出现的拜帖,但是那个名字张晓可是太过熟悉了,那就是原时空在萨尔浒之战之中惨败的杨镐。
主厅上,宾主已经分坐完毕。
“张詹事,某乃辽东参政杨镐,眼下正在朝廷叙功,吏部看了我的履历,问我有没有意愿去经略朝鲜,我直接就同意了。”杨镐说道。
“那就祝贺杨经略了。”
“吏部还没有正式下文呢。”
“朝鲜一地,可没有几位官员愿意前往,特别又是在那边长期任职。杨经略如今如此爽利答应去朝鲜,怕是没什么人会来和杨经略你来抢了。”
“张詹事你已是天子近臣,当时朝鲜还在和倭国大战,你也毅然决然出使朝鲜。如今倭国已然胆寒,朝鲜国内无非是一些平民暴动,又何足挂齿。”
“也不是这么说,打仗的时候有打仗的难处,但是不打仗也不是天下就此太平了,眼下朝鲜百废待兴,但是朝鲜君臣也不是非常体恤民生,所以导致国内此起彼伏的骚乱,甚至有不少朝鲜新募的士兵悄悄逃离军中,一些人甚至已经开始和民人暴动在了一起。你要是去经略朝鲜,也是非常危险的。”
“确实如此,张詹事,我要是真的到了朝鲜,要如何做,才能把事办了,让陛下满意,也能让朝鲜君臣满意?”杨镐问道。
在原时空里,虽然杨镐在萨尔浒那一场耻辱性的大败之中,被永远钉上了耻辱柱。不过看一个人,毕竟还是要辩证地看,要客观分析,杨镐在经略朝鲜的时候,还是办的不错,能得到朝鲜人的怀念,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把朝鲜从灭亡边缘救回来的李如松,也没有得到朝鲜如此大的尊重。说明杨镐还是有一些手段的。
“杨经略,朝鲜那边我也去过了,不过当时的情形又和现在的情形不一样。当时一切为了打胜仗,所以当时说话做事也比较直接,可能朝鲜的君臣意见也比较大。现在朝鲜处于重建的阶段,好些工作就需要朝鲜的全力配合,这就需要和朝鲜君臣多打交道,不能太过摆起天朝上国天使的架子。”张晓想了一下说道。
“张詹事,我听闻常设朝鲜经略是您的主张,朝廷想必应该是想在朝鲜一些举措吧,我这里是不是也要和朝鲜君臣做好解释一番。”
“这些都是未定之事,所以我现在也不太好讲。不过既然是杨经略问起,我也可以说说一二,主要还是帮助朝鲜重组军队,大明天兵也要亲自驻扎,和朝鲜军队一起协防朝鲜,确保京师的海陆安全。如今女真建州部兴起,朝鲜的军力又是大大衰落。只要把朝鲜重新武装起来,女真各部要有什么异动,也要有所掂量。朝鲜搞得好了,以后辽东军需补给也能多一个渠道。所以经略朝鲜,绝不只是为了扬天朝之威,也是为了确保大明的安全。”张晓解释说。
张晓接过来这几份奏报仔细看了起来,大抵涉及两件事,一件事是朝鲜,言及朝鲜虽有朝廷驻军,朝鲜国弱,民变不断;第二件事讲的就是西南的杨应龙了,说杨应龙杨应龙野心勃勃。朝廷正在选派精兵良将赶赴西南,但杨应龙丝毫没有悔改之心,反而负隅顽抗。
这可都不是什么好处理的问题,张晓只能是一边看着奏章,一边紧张思考着。
“陛下,朝鲜之事,臣请在朝鲜常设经略,在朝鲜常设军官团,在朝鲜驻军特别是驻扎海军,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让朝鲜国把济州岛让给大明。”
“济州岛?”皇帝看了看这个地方,若有所思。
“陈矩,这济州岛你可熟悉?”皇帝看向了陈矩。
“陛下,这济州岛乃是元廷养马之地,当年元廷在济州岛上曾养了数万战马。后来元廷覆灭,济州岛也归了大明管辖,当时朝廷还把济州岛作为流放犯人之地。后来朝鲜国向大明称臣纳款,多次上表请求大明把济州岛还给朝鲜,因为济州岛原先也是高丽国治下,是被元廷割了出去,朝鲜当时还许诺,把济州岛还给他们以后,他们也会上贡战马。当时太祖皇帝也是考虑济州岛实在是太过偏远,朝鲜国想要,也就给他们了。”陈矩说道。
“张晓,既然是先帝让出去的大岛,那也就是让了出去。如今要是强行又把济州岛拿了回来,那不是让朝鲜离心吗?我大明疆土广阔,也不差这一座岛。要说收回来拿战马的话,眼下朝廷其实也不算很缺战马,除了进贡、互市得来的战马,靠着大明自己的马场也有不少马匹。就是在这京郊,也有马场,何必又要为了一个马场向朝鲜索要土地呢,如果真缺马匹,完全可以再往济州岛再派官员,负责养马之事就好了啊。”皇帝说道。
“陛下,此事也没有这么简单。若是以前就算了,可是如今世界海权渐起,大明国土守卫绝不只是守在海岸之上,海上的岛屿也是关键。济州岛在岛屿之中也算是比较大的了,离朝鲜和日本都不算远。只要大明能牢牢占据济州岛,那么倭国就不会再敢轻举妄动。如果倭国敢轻举妄动,我军也可以以济州岛为前沿基地,直接登陆倭国。”
“至于朝鲜,虽然一直以来甚为恭顺,但是我们的大军进入朝鲜以后,也是常常缺乏军资。随着大军撤回,我军的屯田也基本还给了朝鲜人。如果没有济州岛屯兵屯粮,要是哪天朝鲜又被人打上门了,又要费尽心思筹兵备粮,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所以不如让朝鲜就把济州岛,如果说朝鲜那边说土地不好割让的话,也可以采用租借的方式,租个几十年。岛上的居民想留在岛上的,或者是想前往大明的,或者是想到上岸到王京的,都可以来去自由。”张晓给出了自己的谋划。
“这济州岛之事,事涉重大,朕已知晓,容后再议吧。你现在接着说说,这军官团是何意?驻军特别是那个驻海军又是一个什么章程?”皇帝问道。
“陛下,朝鲜军队经此一役,算是彻底垮了。虽然后面也有操练新军,但是以臣观之,要是倭人再度入寇,也是会被打的落花流水。至于海军,同样也是如此,没有大明水师的协助,根本就不是倭国水师的对手,就算当时算是力挽狂澜的李舜臣,也就只能在海边打打伏击袭扰。毕竟成功的海军是要夺取制海权的,单靠游击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光靠眼下在朝鲜的几千戚家军,还是远远不足,朝廷除了要在朝鲜常设经略以外,为了帮助朝鲜重组军队,还要派出一支军官团,军官团要派遣大明得力的中上层军官,各类兵种都要齐备,也要带上各位军官的我得力家丁团,军官团的首领也可以挂上总兵之称,必要时候也可以派遣总督总揽朝鲜军政。”
“陆军可以练出来,海军就难了,所以干脆就在朝鲜驻扎水师好了。只要大明的水师驻扎在朝鲜,就没有其他国家敢打朝鲜的主意。当然为了方便指挥,也可以向朝鲜要求,将驻扎在朝鲜的大明水师和朝鲜水师联合组一个联军指挥部,搞一个联合舰队。”张晓解释说。
“按你这么说的话,那这朝鲜与我大明的省有何区别了?朝鲜国君怕不会轻易答应吧?”皇帝有些犹豫。
“陛下,朝鲜乃我朝忠顺藩属,如果朝鲜的军队能打,也就不用我大明的天兵千里迢迢过去救援了。如今海权兴起,大明的敌人从海上来的概率越来越大,朝鲜的位置只会是越来越重要,也就愈发依赖大明的保护。想必朝鲜经历了倭人入寇,也是能理解这一番苦心的。”
“如果按你的建议,这朝鲜经略,还有这驻朝的军官团团长,这驻军的水师将领,又该派遣何人?”皇帝问道。
“一切都看陛下的圣裁,臣下见识浅陋,不敢随意举贤,一是确实有避嫌的必要,二则也确实想不出合适之人。”张晓解答说。
“那朝鲜之事今日就说到这吧,这杨应龙之事,你又有何想法?”皇帝问道。
“陛下,若是杨应龙要反,他若是往其他方向,无非是多占了几个山沟沟,于大局影响不大。朝廷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杨应龙孤注一掷,大举入寇巴蜀之地,这样的话对于朝廷震动就大了。所以臣之前已有提议,巴蜀之地,必须要有精锐之师坐镇,最好是精锐骑兵坐镇,比如拜所部。在杨应龙附近的城池,也要做好警戒,防止杨应龙在朝廷大军到来之前狗急跳墙,血洗城池。”
“你接着说。”皇帝示意说。
“陛下,所谓恩威并施,对杨应龙要强硬到底,对于其他忠诚于朝廷的土司,则要有所,改土归流不妨可以稍微缓缓,也注意多褒奖如奢香夫人、瓦氏夫人这样忠诚于朝廷的土司,甚至前朝故事,如主动归顺大隋的冼氏夫人也可以大力褒扬。与此同时,也要举出那些反例,比如起兵造反导致全家灭绝、族人流离的故事也说出来。这样正例反例都有,对于西南各地的其他土司也起了一个震慑和教育之用。对于那些不屈服于杨应龙,甚至是主动向朝廷报信的土司,朝廷也要多多抚慰,以免他们在绝望之下反而投向了杨应龙。”() ()
“你这提的几条,倒是还有一些意思。”
“多谢陛下。陛下,臣还有一条建议,眼下在陆地之上,还是以骑兵为重,但是我大明地形多样,特别是西南之地,多山多河,骑兵不一定很好施展。在西南之地,应该编练一支专门的山地营。人数不必太多,但是要足够精锐,能够以一当十,这山地营其实就可以用刘将军的亲兵为基干组建。在朝鲜之时,刘将军就带领着自己的亲信部从,在朝鲜的山间小路疾行,最后一举烧掉了倭国大军的粮仓,刘将军还有他的亲卫,还是很擅长山地作战的。”
“朕记下了。”皇帝不置可否。
张晓告退。
皇帝看向了陈矩:“没听说这刘与张晓有什么交情啊,可是张晓倒是如此举荐刘,这刘一向是贪图钱财肆意劫掠,多有杀良冒功之举,都不知道逼反了几家土司。要不然凭着他立下的战功,老早就该是总兵了。就是因为屡次丢官去职,所以援助朝鲜之时,才是一个副总兵,就这还是破格给的。好不容易从朝鲜立功了,现在吏部那边又是跟朕说了,刘还贿赂京官,觉得朝廷给的四川总兵官还不够大,还要再封大一点的官。也不知道刘是不是给张晓也送了重礼,怎么张晓其他人不举荐,偏偏举荐他?难不成就是因为他刘就是不可替代的大才?”
“陛下,内臣无能,确实没有查到刘向张晓送礼的消息,甚至在朝鲜之时,张晓与刘也没有多说几句话,只是官面上寒暄客套,当时刘对张晓也很不客气,私下还抱怨说张晓只跟李氏父子好。”陈矩说道。
“哦?也就是说,张晓还真的没有收刘的礼,和刘也谈不上什么交情,就是看刘能打,所以就举荐了?”
“目前看确实是如此。”
“既是如此,陈矩可以差人查勘刘的亲兵营,看看他的那些亲兵是不是真的很有能耐。要是确有能耐,征讨杨应龙,刘也可以为大将。”
“内臣遵旨。”
回到家里的张晓,也是长舒了一口气。虽然身心俱疲,但是因为太过亢奋的缘故,根本没有太多困意。张晓索性把自己的回答大致复盘一下,确认了应该没有出了什么特别烂的主意,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是暂时放了下来。
不过,张晓安静著书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张晓就收到了一个从未出现的拜帖,但是那个名字张晓可是太过熟悉了,那就是原时空在萨尔浒之战之中惨败的杨镐。
主厅上,宾主已经分坐完毕。
“张詹事,某乃辽东参政杨镐,眼下正在朝廷叙功,吏部看了我的履历,问我有没有意愿去经略朝鲜,我直接就同意了。”杨镐说道。
“那就祝贺杨经略了。”
“吏部还没有正式下文呢。”
“朝鲜一地,可没有几位官员愿意前往,特别又是在那边长期任职。杨经略如今如此爽利答应去朝鲜,怕是没什么人会来和杨经略你来抢了。”
“张詹事你已是天子近臣,当时朝鲜还在和倭国大战,你也毅然决然出使朝鲜。如今倭国已然胆寒,朝鲜国内无非是一些平民暴动,又何足挂齿。”
“也不是这么说,打仗的时候有打仗的难处,但是不打仗也不是天下就此太平了,眼下朝鲜百废待兴,但是朝鲜君臣也不是非常体恤民生,所以导致国内此起彼伏的骚乱,甚至有不少朝鲜新募的士兵悄悄逃离军中,一些人甚至已经开始和民人暴动在了一起。你要是去经略朝鲜,也是非常危险的。”
“确实如此,张詹事,我要是真的到了朝鲜,要如何做,才能把事办了,让陛下满意,也能让朝鲜君臣满意?”杨镐问道。
在原时空里,虽然杨镐在萨尔浒那一场耻辱性的大败之中,被永远钉上了耻辱柱。不过看一个人,毕竟还是要辩证地看,要客观分析,杨镐在经略朝鲜的时候,还是办的不错,能得到朝鲜人的怀念,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把朝鲜从灭亡边缘救回来的李如松,也没有得到朝鲜如此大的尊重。说明杨镐还是有一些手段的。
“杨经略,朝鲜那边我也去过了,不过当时的情形又和现在的情形不一样。当时一切为了打胜仗,所以当时说话做事也比较直接,可能朝鲜的君臣意见也比较大。现在朝鲜处于重建的阶段,好些工作就需要朝鲜的全力配合,这就需要和朝鲜君臣多打交道,不能太过摆起天朝上国天使的架子。”张晓想了一下说道。
“张詹事,我听闻常设朝鲜经略是您的主张,朝廷想必应该是想在朝鲜一些举措吧,我这里是不是也要和朝鲜君臣做好解释一番。”
“这些都是未定之事,所以我现在也不太好讲。不过既然是杨经略问起,我也可以说说一二,主要还是帮助朝鲜重组军队,大明天兵也要亲自驻扎,和朝鲜军队一起协防朝鲜,确保京师的海陆安全。如今女真建州部兴起,朝鲜的军力又是大大衰落。只要把朝鲜重新武装起来,女真各部要有什么异动,也要有所掂量。朝鲜搞得好了,以后辽东军需补给也能多一个渠道。所以经略朝鲜,绝不只是为了扬天朝之威,也是为了确保大明的安全。”张晓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