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安明轩是否可以回来”来的更早的,是战败的消息。

    这时候距离粮草补给队伍出发已经过去十八日,但祁赫和顾十安还没有到达天堑关。

    从传来的消息判断,他们只是行程延误,没有遭遇别的危机——尤宜嘉和祁赫也一直有联络,采取了特殊的加密手法,只有他们两人能够看懂。

    但是这延误的几天,不知怎么被宁国那边得知,派人在天堑关城墙脚下大肆宣扬嘲讽,天堑关士气消减。

    之后宁国发起攻击,安国战败。

    幸而赵学博紧急安排撤退,城池得以保住,将士伤亡也得以遏止。

    尤宜嘉知道,这还是顾十安的计策。

    就连粮草未达这件事,八成也是他和宁国早就通过书信的。为的就是出其不备,消磨安国军队士气。

    这时,余慕荷也来信了。

    她信中表明,她并没有送余家人回河西老家,而是在半道上兵分两路,一路由孙若风带领,前往河西,另外一路,则是余老太医带上家族之中有些本事的后生,秘密前往天堑关。

    尤宜嘉和赵千凝心中不免担忧,却也为余慕荷感到自豪,并且暗自希望,他们都不要出事。

    与此同时,科举考试临近尾声。

    白文从考场之中出来,回到何记商号,如往常一般参与经营,只是私下里,他联系了几位这段时间内他觉得有些真才实学的学子,喝酒吃茶,谈天论地。

    有关于“逆王遗孤”的消息已经从千居县向内扩散,只是人传人到底还是有些慢,现下还没有到达京城。

    尤宜嘉担忧顾十安再有动作,便让白文在学子们醉酒之后将这个消息悄悄说了出来。

    学子们正值敏感时期,自然不会将此消息大肆宣扬,私下议论却避免不了。

    尤宜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她要这消息经由学子之口,传进被顾十安笼络走的那位未来的榜眼或是探花口中,以此来辖制顾十安的手段。

    五天后的晌午,白文告诉尤宜嘉,已经有人在他们之中施以威压,暗示大家不要再议论此事,问尤宜嘉接下来怎么做。

    尤宜嘉道:“你不要再说了,当做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尽量撇清自己和这事情的关系。”

    白文点头。

    尤宜嘉思忖一下,问道:“你觉得自己考得怎么样?”

    她读书时,最不喜欢别人问自己成绩。所以自从白文出考场,她一直克制住没有问。

    现在距离放榜日已经不剩几天,尤宜嘉想自己还是问一下为好。

    白文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担心说得太绝对会白欢喜一场,便对尤宜嘉说:“我是用尽全力作答的。”

    尤宜嘉噎了下。

    这个答案真的最好用,而且绝对不出错。

    但不管怎么样,尤宜嘉还是把后面的安排和他说了。

    “若你中了,我想你在殿试之上,诉说你文家冤情。”尤宜嘉说:“若是你遗憾收场,我有两个想法。一是你前往大理寺鸣冤,二是你寻找中了的学子,将自身遭遇说给他们,拜托他们帮你的忙。”

    白文怔然瞬间。

    即便过去许久,再一听到和家中惨事相关的话,他还是忍不住害怕,甚至于身体都在发抖。

    但他现在已经学会很好地恢复情绪,闭了闭眼睛,他对尤宜嘉说:“好。”

    又问:“之后的安排呢?”

    尤宜嘉说:“我会找人在大殿之上助你,一定将你这个案子交给大理寺办理,让他在天下人之间都掀起风波,不再像之前那样,被轻轻放下,最终杳无音讯。”

    白文登时对着尤宜嘉跪下,完全是毫无预兆的行为,他对着尤宜嘉一叩首,“多谢小姐大恩!”

    尤宜嘉心神震颤瞬间,久久无法平静。

    五天后,边关消息传来——

    大捷。

    消息称,安明无带队偷袭敌营,烧了敌方一半粮草,又潜行至敌方将领营帐,将其斩杀。与此同时,赵学博自外发起攻击,同安明无里应外合,狠挫了敌方锐气之后扬长而去。

    不仅如此,粮草也已经送达。

    一切都是很好的发展,振奋人心,让人欢喜。

    可是,何记商号之内,没人能高兴得起来。

    因为消息之中又说,祁连丰,是真的死了。

    ——安明无潜入敌方将领营帐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询问祁连丰的消息,最终得到一个答案。

    在他们将祁连丰虏走的那天,就动手将人杀了。

    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那把刀终于落下,将所有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好像,也可以说是早有预兆。

    尤宜嘉心中百感交杂。

    其实她同祁连丰交际不多,但能感觉到,他身上有凛然正气,性格也洒脱恣意,但并没有总是突破规矩,滥用自己相府公子的身份,行苟且不公之事。

    他还是那个和安明月青梅竹马的人,是尤宜嘉喜欢的那种情意平淡却温润长久让人每每品味便会回甘许久的故事的主人公之一。

    可是现在,他死了。

    他死在异国他乡,死得无声无息。

    无人可以为他敛骨。

    但尤宜嘉感伤的不仅仅只有这些。

    战争之中,有无数个祁连丰。

    他们同样死在异国他乡,无声无息,无人敛骨。

    尤宜嘉想到他们的家人,在心中默默做了一个决定。

    随之而来的,是她更复杂的心情。

    她想起赵千凝那天夜里的那句话——人活着,就是为了受罪的吗?

    但不管怎样,她们还是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安明月,并且在她伤心的时候,给出一句两句没有什么大用处的安慰。

    这件事是赵千凝去做的。

    她带上含烟,进了宫。

    她们到的时候,安明月没有在自己宫中,而是在庆安宫,和谢听兰在一起。

    赵千凝便又随着引路的宫人去了庆安宫。

    安明月独自待在一间僻静的屋子之中,谢听兰远远站在门外守着,眉目微蹙,面容却平静。

    见赵千凝过来,谢听兰转身看着她,“她刚刚哭过,现在在擦眼泪。”

    赵千凝瞥见谢听兰左肩布料处的湿润,心中明白了。

    正要说些什么,房门从里面被人拉开,眼睛红肿的安明月走了出来。

    她微微笑了一下,很绚烂明媚的笑容,却让人感觉无比心疼。

    “现在,我可以安心挑选驸马了。”安明月还是笑着,声音哑而模糊,“我没有不甘心。”

    赵千凝低低道:“明月……”

    “不用安慰我。”安明月打断她的话,说:“成大事者,不能总是需要别人安慰。”

    赵千凝却没有管,一力走到她面前,轻轻抱了一下她,“可你是我朋友,是我在意的人。我想安慰你。”

    微停顿一下,她又说:“如果慕荷和宜嘉现在在这里,她们一定也会这么做的。”

    安明月眼眶一酸,随后又是一热,她哽咽道:“你们这样的话,我又想哭了。”

    “那就哭吧。”谢听兰说:“你有哭的权力,这是我们谁都不能剥夺的。”

    “如果我哭了,我会变得软弱……”安明月已经快要坚持不住,“我怕我会变得不理智。”

    “我们相信你心中会有正确的选择。”谢听兰说:“我们也一直在你身边。”

    安明月于是闭上眼睛,两行泪珠倏然滚落。

    谢书前来禀报,附在谢听兰耳边低声道:“三皇子来了。”

    谢听兰眉目一凛,对赵千凝和安明月道:“你们先在这里说话,我有点事情去处理一下。”

    随后她带着谢书离开。

    “母后。”三皇子见到谢听兰,伏地行了膝礼。

    自从昭仁帝颁下圣旨,三皇子认谢听兰为母以后,他就更加殷勤,每日都来请安,郑重而且端庄,很拿这件事当做一件大事来做得样子。

    谢听兰同他客气,如往常一样对待他,只是在说话间,多出几分亲近。

    三皇子并未在她这里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可在昭仁帝那边,却因为他这些举动,得到了许多次嘉奖,也得到昭仁帝许多目光。

    于是三皇子更加殷切。

    谢听兰伸手扶他,将他拉起来,让他坐下,笑着说:“说了多少次了,你来母后这里,不用这么做。”

    三皇子心思本就不单纯,故作认真道:“儿子对待母亲,我只怕这样不够呢。”

    谢听兰心里还担心着安明月,没有素日里陪他继续做戏的念头,便笑了一下,随他去了。

    三皇子这次过来,是接了昭仁帝的任务来的。他打开手边的一个匣子,里面是一对金制牡丹步摇。

    三皇子将这东西呈到谢听兰眼前,笑着说:“儿子来之前去御书房见了一趟父皇,父皇听说我要来向母后请安,特意把这步摇交给儿子,让我给您带过来。”

    谢听兰心下不喜,但没有表现出来,让谢书将东西接过去收好,违心地对三皇子道:“我很喜欢。”

    三皇子当即喜悦起来,随后又做出为难的表情,叹了一声,说:“这话如果是母后亲自说给父皇听的,他定然开心至极。”

    谢听兰笑了一下,没有应答,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往唇边送去。

    三皇子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发展,也不在意,完全没有一点觉得不舒适的意思,直接往下将话题延伸下去。

    “儿子有句话憋在心里许久了,每次想说,都担心引起母后伤心事,于是就又放回心里。可是今天,儿子瞧着母后心情不错……”他讨好地同谢听兰道:“不知道母后能不能给儿子这样一个机会?”

    谢听兰饮茶的动作滞住,垂眸不动声色瞥了三皇子一眼,之后将杯中剩余的茶一饮而尽。

    她将茶杯放回桌子上,撩起眼皮随意地看了三皇子一眼,“你说吧。”

章节目录

我,cp乱炖的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月倾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倾温并收藏我,cp乱炖的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