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过后,徐岑到长生殿请见建兴帝。
纱帐低垂,徐岑躬身立在帐后。
建兴帝例行问了两句,“早朝听到徐卿咳嗽。近来正是春夏交替,爱卿要多注意惜福养身,皇后在内廷也常挂念你。”
徐岑受宠若惊,忙跪下,“谢圣人垂询,谢皇后殿下挂怀。臣这是旧疾,过些日子便无妨了。”
建兴帝命李秉德扶他起来。
徐岑拒受,“臣今日来,是为请罪,还请圣人容臣跪奏,否则臣寝食难安。”
建兴帝见他执拗,便由他去了。
“此事说来,有些难以启齿。臣之女徐瑶,温婉端庄,得皇后喜爱,常被皇后留居于内廷。小女本为庶女,其母虽门第不高,但熟读诗书,很有才情。小女在其母身边长大,也通诗书,识礼节。所以常被皇后娘娘召进宫陪伴公主。小女资质粗陋,臣知她无福侍奉太子,故而从未想过高攀只吩咐她在宫中好生陪伴寿康殿下。”
“那日她从宫里回来,神色有异,臣也不敢深问。后来才听说宫里传出的流言,实在不堪。小女虽不才,但断断不是那等轻浮不自重的女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臣请圣人明察,若是小女的不是,臣定会惩治她,但若另有隐情,臣恳请圣人主持公道!”
徐邈言辞恳切,情到深处,眼眶微红。
他便是认定,建兴帝不会把此事闹得人尽皆知,毕竟太子此事做得也不厚道,有失君子之风。
建兴帝是不会为了徐瑶,损害太子的美名,故而不会大肆去查,一个庶女的名节,甚至不值得建兴帝找太子来问询。
这件事建兴帝也有耳闻,传言是这女子引诱太子未果,反被太子揪住把柄。
建兴帝知道徐岑未必真想为他的女儿证明清白,不过是为了在御前卖可怜,好让他女儿至少能留在东宫。
“放肆!”
帝王沉声表露的不悦,足以震吓臣民,徐岑伏在地上,不敢再开口。
“太子身份贵重,难不成还来与你辩黑白?”
“臣不敢。”
建兴帝面色稍缓,思索片刻,除了太子妃之位,多一个女人少一个女人,对于太子来说实在无关紧要。而徐岑特地为其女求告,他也不想让徐岑太难看,否则只会伤了皇后和太子的颜面。
“皇后看重徐瑶,常找她来陪伴公主,必然有她过人之处。既然事已至此,就让徐瑶留在东宫吧。”
徐岑目的已经达到,便再无话可说:“谢圣人。”
待徐岑退下后,李秉德躬身回禀:“臣着人打听过,确实是徐瑶先引诱太子殿下。看情形,殿下似乎很是反感徐瑶。”
“徐岑想要他女儿留在东宫,便留罢!皇后辛苦栽培徐瑶,虽然她自己不争气,辜负了皇后,但朕总不好太拂皇后的面子。太子既然厌恶徐瑶,便不会给她过高的名分,想必徐岑也知道这一点。就让太子去处理罢。”
“圣人英明。”
他想起最近因为身子倦怠,几日没有见太子和月奴了,“你去把太子召来。”
李秉德忙应声去办。
建兴帝接连几日在退朝后都不肯出长生殿,沈宴忧心忡忡,曾命太医去请脉问诊,可是都被建兴帝给拒了。
今日天气晴好,微风和煦,宫苑中的花都已争相盛开。沈宴正要去长生殿请建兴帝游园,见内侍省的少监前来奏禀。
沈宴问:“少监可知是为何事?”
“早朝散后,左相在长生殿面见过圣上。”
沈宴一听便知召见他所谓何事。
沈宴来到长生殿,见建兴帝立在窗前,便行礼问安。
建兴帝直直地责问他,“此事闹得满宫议论纷纷,实在难看,不像你素日的作风。你若不想娶徐瑶为太子妃,也不必用这种法子,没的脏了自己的手。你素日雅重端方,为何这般沉不住气,为个阿猫阿狗的玩意儿,损害自己的名声实在不值当!”
沈宴苦笑,“臣确实冒进了,本来倒是想了法子,悄无声息地就能处理了徐瑶。可是没想到她这样大胆轻浮,臣实在厌恶她。”
他自幼便聪慧稳重,极有治国理政的天赋,建兴帝素来信任他。男子有些许风流韵事,倒算不了什么,为个女子斥责他,实在犯不上。
“罢了!就当是给他们点教训。徐家为皇太子的母族,已经是荣耀已极,你阿娘还想再壮大徐家。日日召徐家的一对儿女入宫,那个徐邈,风评不好,她自己的女儿舍不得给他糟蹋,转而去祸害月奴,月奴才多大!”
建兴帝越说越愤恨,“打量旁人都是傻子,看不穿她的企图?朕敬重她,见她素来对月奴关怀备至,以为她真当月奴是亲生,不曾想,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前,她还是不把月奴当回事,真是令朕失望!”
建兴帝心中早已有隐忧,在见过徐岑后,越发不安。
“太子,你可知月奴生母顾氏的来历。”
“臣略有耳闻。”
建兴帝好似陷入沉痛的回忆,眉头紧紧皱起,“顾氏其实是朕的表妹。当年出事时,她还小,顾家人丁并不兴旺,嫡支不过一子一女,朕便想着留她一命。”
“今日的徐家,就好似当年的顾家。当年先帝逼我下手,便是怕外戚强盛,非社稷之福。如今的徐家,虽没有顾氏那样的赫赫军功,但野心可不小。”
沈宴肃然,“孩儿会警惕,请阿爷放心。”
“朕知道,这些年来,徐岑在朝堂上,有时与你意见相左,惹你不快,朕也知道,徐岑私下里的一些事,但顾忌你和后族的颜面,朕始终对徐家格外优容,况且你如今虽参与朝政,但还是需要有徐家这样的家族全力协助你。”
听到此话,沈宴心里又凉了三分,看来阿爷要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动徐家分毫。
又是为了他好!可是他根本不稀罕这门外戚!
他对徐家的厌恶就如同对母后的厌恶一样。
既然阿爷心中也对徐家有所忌惮,为何还要一再纵容徐岑及其党羽,难道真要等到朝廷被徐家搅得乌烟瘴气,等到徐家坐大到难以约束才肯动手么?
沈宴心中气闷,却也只得低头应诺,“是!臣知晓了。”
建兴帝拍拍他的肩膀,欣慰地笑着,继续说:“你一直不曾让朕失望过。有些事,只有自己当了父亲才会真正明白,你只要知道,朕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朕有几日没见着月奴了。她来了两次,朕都让她回去了。今日天气好,太子同朕一道去瞧瞧她罢。”
那日太子走后,就命太医署的太医令来为沈宓诊治。
可是沈宓怕扎针,怕药苦,非得张淑妃哄着逼着才肯吃,一旦没有大人在跟前,底下人哪里管的住她,于是故态重萌,病也反反复复。
这些本也算不上什么大病,不过是几年前一场大病留下的病根而已。
是在沈宓八岁的那年春天,那时她和沈宁还很要好。
尽管父兄都很偏爱沈宓,但是沈宁却甚少埋怨这种不公。因为相比这些,沈宁觉得拥有一个漂亮乖巧的,整日粘在身后叫姐姐的小妹妹,才更让人欢喜。
沈宁常带她去北苑的小山坡上玩耍,而那时正是春夏之交,她却不慎因此得了风寒,大病一场。
那时沈宓时常生病,太医顾念她年纪小,不敢下猛药,所以一直反反复复总不见好。建兴帝很担忧,整日训斥太医,可以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日渐虚弱。
一日,沈宓身体好些了,哭闹着要去看北苑里的花。其实她想去找沈宁,北苑的小山坡几乎可以算是她俩秘密的小天地。
沈宓有自己的小心思,知道不能说去见姐姐,否则张淑妃定会用姐姐何时都能见到,大不了将她请来便是这种借口来搪塞她。
可是沈宓在一次半梦半醒间,听见阿爷同阿娘说,她这次之所以久病不愈,是因为后宫阴盛阳衰所致,所以除阿娘外,不许女子随意探望。她醒来看到,殿中果然都换成了黄门,所以她知道姐姐不会来。
因而她不说去见沈宁,只吵着说要去北苑看木芙蓉。众人给她裹得严严实实,抱去了北苑。沈宓看见沈宁果然在小山坡上,便要自己下来同她玩耍。
许是张淑妃见沈宓精神好了几分,心里也觉得建兴帝阴盛阳衰之论未必是真,于是放任沈宓同寿康公主玩耍。
只是一个晃神,张淑妃转头看见沈宓时,便眼睁睁看到她从山坡上翻滚下来。
说是小山坡,却也有一座大殿高,上面长着草木,还布有石头。
这是张淑妃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可怕的时刻,她眼睁睁地看见沈宓是如何翻滚下来,树枝划过她娇嫩的皮肤,留下斑斑血痕,她纤弱的身子磕在坚硬的石头上时,凄惨地发出尖叫。张淑妃脑袋嗡嗡地炸开,喉咙里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聂升眼疾手快,扑将过去抱住沈宓,张淑妃疾奔至沈宓身旁,看见她头脸以及手臂青紫出血,两眼紧闭,脸色发白,颤巍巍地伸手去探她呼吸,已然是出气多,进气少。
张淑妃几乎要昏死过去,心肝肉似的养大的孩子,转眼间竟然要死了,这简直比挖她的心还痛。
她跌跌撞撞地抱着沈宓往兰崇殿跑,聂升最先回过神来,跑去找太医。
后来,沈宓足足养了大半年,身子才见好。
关于她重病时的那段记忆,她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来。
她是听身边的侍女讲的,她滚落下来时,周围只有沈宁一人。大家虽然不敢明说是沈宁推了她,可是私下都这样想。这话之后被传到圣人那里。
圣人大发雷霆,狠狠责罚了沈宁,只说她没有看护好幼妹,并斥责了皇后。皇后那么刚强的一个女子,竟掩面而泣,声称自己没有管教好女儿,愿日日给沈宓抄经祈福。
便是从那时起,沈宓便很少看见沈宁,偶尔见了她,她那淡淡的、礼貌的疏离,让沈宓渐渐灰了心。
沈宓的身体也从那时落下病根。
沈宓正闹着脾气,不肯吃药,直嚷着自己没病。
她面前跪了一地的宫人,脸上都带着苦苦哀求的神色。
张淑妃和太子都极关心坤和公主每日是否按时用药,可她如此不配合,让他们这群宫人左右为难,还得好言好语地劝着。他们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
建兴帝和太子远远就听到里面鸡飞狗跳,神色都很不悦,没有命人通禀。
进殿就看见宫人跪了一地,沈宓趴在床上抽泣。
宫人看见建兴帝,面色惶恐。
好在皇帝没有怪罪,只是吩咐再熬一碗。
建兴帝坐在床边,面色微沉,问:“好端端地又发什么脾气!何苦为难他们。”
那药奇苦,气味又异常难闻,简直要苦到五脏六腑。她每次喝下,大半又会呕出来,折腾的她痛苦不堪。
她泣道:“我本来好好的,为什么要给我请太医!阿娘和哥哥都逼我喝那种黑黢黢的汤,我不想喝,我没病!”
真是不识好歹!
沈宴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都已经立夏了,你整天裹成粽子,手一天到晚还是冰凉,这不该吃药么?”
建兴帝给她理好凌乱的衣裳,又握了握她的手,果然冰凉,知道这是之前留下的病根,要仔细调理。
“你兄长自然是为了你好,不要不识好歹。夏天都快到了,你的手还那么凉,要仔细调理。”
又吩咐宫人,“好好侍奉公主按时用药,侍奉的不好,朕会重罚你们。若侍奉的好,朕自然会嘉奖你们。”
宫人低头应是。
“不吃药病怎么能好。难不成要朕每日来督着你喝。”
沈宓摇摇头,知道自己赖不掉了,只能委委屈屈地说:“儿以后会按时用药。”
药煎好后,建兴帝看着她喝下去,喝下之后,又吐出来大半,很是心疼。但是也没有办法,还是命人又灌进去半碗。
建兴帝待了片刻,细细询问嘱咐了她许多事,又告诫了宫人,才离开。
她是建兴帝最小的孩子,自幼身子不太好,他为此操碎了心。满腔慈父情怀都尽付她一人,为此还特地学民间的说法,给她取贱名月奴,以免阎王带走她。
建兴帝满腹心事地离开。
本以为来了,父女两个可以趁着这宫花烂漫的时节,去赏花游玩。谁知看见她这样受罪,心里不是滋味,却是再不忍相见了。
沈宴挥手,满宫的人便如潮水般退去。
他看着她,眼里绵绵密密写满了关怀,问:“以后我来看着你服药。”
她嘴巴一撇,又落下几滴眼泪来,知道自己逃不掉,边哭边说话,言语含糊不清,“就是……有些怕冷,我多穿一些……就是,你非要逼我喝药,你根本不知道那药有多恶心。”
他擦去那几滴泪花,将她搂在怀里,心里一时酸涩无比,“就当是为了我,你要好好的。我要你陪着我,长长久久地陪着我。”
她皱了皱眉,非要戳他心窝,“那我以后嫁人了呢?”
“那你就常常进宫来看我。天家亲情寡薄,你走了,这里就剩我自己,我一个人茕茕孑立,我会很难受。”
想想,又补充:“以后你就算是有喜欢的人,你也不要把我忘了。”
她不再说话,也没有再问他父母都尚在,难道他们都不能给他家的感觉,只是郑重地点点头。
纱帐低垂,徐岑躬身立在帐后。
建兴帝例行问了两句,“早朝听到徐卿咳嗽。近来正是春夏交替,爱卿要多注意惜福养身,皇后在内廷也常挂念你。”
徐岑受宠若惊,忙跪下,“谢圣人垂询,谢皇后殿下挂怀。臣这是旧疾,过些日子便无妨了。”
建兴帝命李秉德扶他起来。
徐岑拒受,“臣今日来,是为请罪,还请圣人容臣跪奏,否则臣寝食难安。”
建兴帝见他执拗,便由他去了。
“此事说来,有些难以启齿。臣之女徐瑶,温婉端庄,得皇后喜爱,常被皇后留居于内廷。小女本为庶女,其母虽门第不高,但熟读诗书,很有才情。小女在其母身边长大,也通诗书,识礼节。所以常被皇后娘娘召进宫陪伴公主。小女资质粗陋,臣知她无福侍奉太子,故而从未想过高攀只吩咐她在宫中好生陪伴寿康殿下。”
“那日她从宫里回来,神色有异,臣也不敢深问。后来才听说宫里传出的流言,实在不堪。小女虽不才,但断断不是那等轻浮不自重的女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臣请圣人明察,若是小女的不是,臣定会惩治她,但若另有隐情,臣恳请圣人主持公道!”
徐邈言辞恳切,情到深处,眼眶微红。
他便是认定,建兴帝不会把此事闹得人尽皆知,毕竟太子此事做得也不厚道,有失君子之风。
建兴帝是不会为了徐瑶,损害太子的美名,故而不会大肆去查,一个庶女的名节,甚至不值得建兴帝找太子来问询。
这件事建兴帝也有耳闻,传言是这女子引诱太子未果,反被太子揪住把柄。
建兴帝知道徐岑未必真想为他的女儿证明清白,不过是为了在御前卖可怜,好让他女儿至少能留在东宫。
“放肆!”
帝王沉声表露的不悦,足以震吓臣民,徐岑伏在地上,不敢再开口。
“太子身份贵重,难不成还来与你辩黑白?”
“臣不敢。”
建兴帝面色稍缓,思索片刻,除了太子妃之位,多一个女人少一个女人,对于太子来说实在无关紧要。而徐岑特地为其女求告,他也不想让徐岑太难看,否则只会伤了皇后和太子的颜面。
“皇后看重徐瑶,常找她来陪伴公主,必然有她过人之处。既然事已至此,就让徐瑶留在东宫吧。”
徐岑目的已经达到,便再无话可说:“谢圣人。”
待徐岑退下后,李秉德躬身回禀:“臣着人打听过,确实是徐瑶先引诱太子殿下。看情形,殿下似乎很是反感徐瑶。”
“徐岑想要他女儿留在东宫,便留罢!皇后辛苦栽培徐瑶,虽然她自己不争气,辜负了皇后,但朕总不好太拂皇后的面子。太子既然厌恶徐瑶,便不会给她过高的名分,想必徐岑也知道这一点。就让太子去处理罢。”
“圣人英明。”
他想起最近因为身子倦怠,几日没有见太子和月奴了,“你去把太子召来。”
李秉德忙应声去办。
建兴帝接连几日在退朝后都不肯出长生殿,沈宴忧心忡忡,曾命太医去请脉问诊,可是都被建兴帝给拒了。
今日天气晴好,微风和煦,宫苑中的花都已争相盛开。沈宴正要去长生殿请建兴帝游园,见内侍省的少监前来奏禀。
沈宴问:“少监可知是为何事?”
“早朝散后,左相在长生殿面见过圣上。”
沈宴一听便知召见他所谓何事。
沈宴来到长生殿,见建兴帝立在窗前,便行礼问安。
建兴帝直直地责问他,“此事闹得满宫议论纷纷,实在难看,不像你素日的作风。你若不想娶徐瑶为太子妃,也不必用这种法子,没的脏了自己的手。你素日雅重端方,为何这般沉不住气,为个阿猫阿狗的玩意儿,损害自己的名声实在不值当!”
沈宴苦笑,“臣确实冒进了,本来倒是想了法子,悄无声息地就能处理了徐瑶。可是没想到她这样大胆轻浮,臣实在厌恶她。”
他自幼便聪慧稳重,极有治国理政的天赋,建兴帝素来信任他。男子有些许风流韵事,倒算不了什么,为个女子斥责他,实在犯不上。
“罢了!就当是给他们点教训。徐家为皇太子的母族,已经是荣耀已极,你阿娘还想再壮大徐家。日日召徐家的一对儿女入宫,那个徐邈,风评不好,她自己的女儿舍不得给他糟蹋,转而去祸害月奴,月奴才多大!”
建兴帝越说越愤恨,“打量旁人都是傻子,看不穿她的企图?朕敬重她,见她素来对月奴关怀备至,以为她真当月奴是亲生,不曾想,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前,她还是不把月奴当回事,真是令朕失望!”
建兴帝心中早已有隐忧,在见过徐岑后,越发不安。
“太子,你可知月奴生母顾氏的来历。”
“臣略有耳闻。”
建兴帝好似陷入沉痛的回忆,眉头紧紧皱起,“顾氏其实是朕的表妹。当年出事时,她还小,顾家人丁并不兴旺,嫡支不过一子一女,朕便想着留她一命。”
“今日的徐家,就好似当年的顾家。当年先帝逼我下手,便是怕外戚强盛,非社稷之福。如今的徐家,虽没有顾氏那样的赫赫军功,但野心可不小。”
沈宴肃然,“孩儿会警惕,请阿爷放心。”
“朕知道,这些年来,徐岑在朝堂上,有时与你意见相左,惹你不快,朕也知道,徐岑私下里的一些事,但顾忌你和后族的颜面,朕始终对徐家格外优容,况且你如今虽参与朝政,但还是需要有徐家这样的家族全力协助你。”
听到此话,沈宴心里又凉了三分,看来阿爷要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动徐家分毫。
又是为了他好!可是他根本不稀罕这门外戚!
他对徐家的厌恶就如同对母后的厌恶一样。
既然阿爷心中也对徐家有所忌惮,为何还要一再纵容徐岑及其党羽,难道真要等到朝廷被徐家搅得乌烟瘴气,等到徐家坐大到难以约束才肯动手么?
沈宴心中气闷,却也只得低头应诺,“是!臣知晓了。”
建兴帝拍拍他的肩膀,欣慰地笑着,继续说:“你一直不曾让朕失望过。有些事,只有自己当了父亲才会真正明白,你只要知道,朕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朕有几日没见着月奴了。她来了两次,朕都让她回去了。今日天气好,太子同朕一道去瞧瞧她罢。”
那日太子走后,就命太医署的太医令来为沈宓诊治。
可是沈宓怕扎针,怕药苦,非得张淑妃哄着逼着才肯吃,一旦没有大人在跟前,底下人哪里管的住她,于是故态重萌,病也反反复复。
这些本也算不上什么大病,不过是几年前一场大病留下的病根而已。
是在沈宓八岁的那年春天,那时她和沈宁还很要好。
尽管父兄都很偏爱沈宓,但是沈宁却甚少埋怨这种不公。因为相比这些,沈宁觉得拥有一个漂亮乖巧的,整日粘在身后叫姐姐的小妹妹,才更让人欢喜。
沈宁常带她去北苑的小山坡上玩耍,而那时正是春夏之交,她却不慎因此得了风寒,大病一场。
那时沈宓时常生病,太医顾念她年纪小,不敢下猛药,所以一直反反复复总不见好。建兴帝很担忧,整日训斥太医,可以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日渐虚弱。
一日,沈宓身体好些了,哭闹着要去看北苑里的花。其实她想去找沈宁,北苑的小山坡几乎可以算是她俩秘密的小天地。
沈宓有自己的小心思,知道不能说去见姐姐,否则张淑妃定会用姐姐何时都能见到,大不了将她请来便是这种借口来搪塞她。
可是沈宓在一次半梦半醒间,听见阿爷同阿娘说,她这次之所以久病不愈,是因为后宫阴盛阳衰所致,所以除阿娘外,不许女子随意探望。她醒来看到,殿中果然都换成了黄门,所以她知道姐姐不会来。
因而她不说去见沈宁,只吵着说要去北苑看木芙蓉。众人给她裹得严严实实,抱去了北苑。沈宓看见沈宁果然在小山坡上,便要自己下来同她玩耍。
许是张淑妃见沈宓精神好了几分,心里也觉得建兴帝阴盛阳衰之论未必是真,于是放任沈宓同寿康公主玩耍。
只是一个晃神,张淑妃转头看见沈宓时,便眼睁睁看到她从山坡上翻滚下来。
说是小山坡,却也有一座大殿高,上面长着草木,还布有石头。
这是张淑妃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可怕的时刻,她眼睁睁地看见沈宓是如何翻滚下来,树枝划过她娇嫩的皮肤,留下斑斑血痕,她纤弱的身子磕在坚硬的石头上时,凄惨地发出尖叫。张淑妃脑袋嗡嗡地炸开,喉咙里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聂升眼疾手快,扑将过去抱住沈宓,张淑妃疾奔至沈宓身旁,看见她头脸以及手臂青紫出血,两眼紧闭,脸色发白,颤巍巍地伸手去探她呼吸,已然是出气多,进气少。
张淑妃几乎要昏死过去,心肝肉似的养大的孩子,转眼间竟然要死了,这简直比挖她的心还痛。
她跌跌撞撞地抱着沈宓往兰崇殿跑,聂升最先回过神来,跑去找太医。
后来,沈宓足足养了大半年,身子才见好。
关于她重病时的那段记忆,她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来。
她是听身边的侍女讲的,她滚落下来时,周围只有沈宁一人。大家虽然不敢明说是沈宁推了她,可是私下都这样想。这话之后被传到圣人那里。
圣人大发雷霆,狠狠责罚了沈宁,只说她没有看护好幼妹,并斥责了皇后。皇后那么刚强的一个女子,竟掩面而泣,声称自己没有管教好女儿,愿日日给沈宓抄经祈福。
便是从那时起,沈宓便很少看见沈宁,偶尔见了她,她那淡淡的、礼貌的疏离,让沈宓渐渐灰了心。
沈宓的身体也从那时落下病根。
沈宓正闹着脾气,不肯吃药,直嚷着自己没病。
她面前跪了一地的宫人,脸上都带着苦苦哀求的神色。
张淑妃和太子都极关心坤和公主每日是否按时用药,可她如此不配合,让他们这群宫人左右为难,还得好言好语地劝着。他们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
建兴帝和太子远远就听到里面鸡飞狗跳,神色都很不悦,没有命人通禀。
进殿就看见宫人跪了一地,沈宓趴在床上抽泣。
宫人看见建兴帝,面色惶恐。
好在皇帝没有怪罪,只是吩咐再熬一碗。
建兴帝坐在床边,面色微沉,问:“好端端地又发什么脾气!何苦为难他们。”
那药奇苦,气味又异常难闻,简直要苦到五脏六腑。她每次喝下,大半又会呕出来,折腾的她痛苦不堪。
她泣道:“我本来好好的,为什么要给我请太医!阿娘和哥哥都逼我喝那种黑黢黢的汤,我不想喝,我没病!”
真是不识好歹!
沈宴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都已经立夏了,你整天裹成粽子,手一天到晚还是冰凉,这不该吃药么?”
建兴帝给她理好凌乱的衣裳,又握了握她的手,果然冰凉,知道这是之前留下的病根,要仔细调理。
“你兄长自然是为了你好,不要不识好歹。夏天都快到了,你的手还那么凉,要仔细调理。”
又吩咐宫人,“好好侍奉公主按时用药,侍奉的不好,朕会重罚你们。若侍奉的好,朕自然会嘉奖你们。”
宫人低头应是。
“不吃药病怎么能好。难不成要朕每日来督着你喝。”
沈宓摇摇头,知道自己赖不掉了,只能委委屈屈地说:“儿以后会按时用药。”
药煎好后,建兴帝看着她喝下去,喝下之后,又吐出来大半,很是心疼。但是也没有办法,还是命人又灌进去半碗。
建兴帝待了片刻,细细询问嘱咐了她许多事,又告诫了宫人,才离开。
她是建兴帝最小的孩子,自幼身子不太好,他为此操碎了心。满腔慈父情怀都尽付她一人,为此还特地学民间的说法,给她取贱名月奴,以免阎王带走她。
建兴帝满腹心事地离开。
本以为来了,父女两个可以趁着这宫花烂漫的时节,去赏花游玩。谁知看见她这样受罪,心里不是滋味,却是再不忍相见了。
沈宴挥手,满宫的人便如潮水般退去。
他看着她,眼里绵绵密密写满了关怀,问:“以后我来看着你服药。”
她嘴巴一撇,又落下几滴眼泪来,知道自己逃不掉,边哭边说话,言语含糊不清,“就是……有些怕冷,我多穿一些……就是,你非要逼我喝药,你根本不知道那药有多恶心。”
他擦去那几滴泪花,将她搂在怀里,心里一时酸涩无比,“就当是为了我,你要好好的。我要你陪着我,长长久久地陪着我。”
她皱了皱眉,非要戳他心窝,“那我以后嫁人了呢?”
“那你就常常进宫来看我。天家亲情寡薄,你走了,这里就剩我自己,我一个人茕茕孑立,我会很难受。”
想想,又补充:“以后你就算是有喜欢的人,你也不要把我忘了。”
她不再说话,也没有再问他父母都尚在,难道他们都不能给他家的感觉,只是郑重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