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内一片萧瑟之景,戚知鸢坐在不远处的亭子中,手里捧着暖手炉,不知在想些什么。
曾经,这里种满了母后最喜欢的花木,那时候盛夏之时,繁花盛开,御花园仿若花中仙境。
好景不长,母后去世,这御花园的花木被下令铲除殆尽,昔日的繁华盛景随着景安皇后的消逝,仿佛在这宫中从未出现过。
十年了,戚知鸢始终想不明白,为何在这安国皇宫里,母后成了不可言说的存在。
而她戚知鸢,身为安国嫡公主,却莫名被父皇厌弃,丢置永宁宫整整十年。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是否与母后之死有关?
蓦然间,戚知鸢看到了不远处的枯草,心中想起了之前听到的,曾有妃嫔私下议论母后,但第二天此人就被父皇贬去冷宫,当夜便自缢。
或许,母后的离世并非意外,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阴谋。
“公主,湘妃娘娘有请。”苑心说道。
戚知鸢闻言起身,整理了自己的衣裙,“走吧。”
#
暮色将近,城外官道上,几匹骏马疾驰而过,带起阵阵黄土,路两边的枯草也被黄土掩盖着,远远看着毫无生机。
几人停下脚步,领头的男人驱马来到山上,看着不远处的京城,神色晦暗不明。
“王爷,还有半个时辰便可抵达京城。”侍卫上前禀报。
男子身姿挺拔站在前方,一袭黑衣显得他格外神秘,片刻后,他开口说道:“传令,加紧赶路。”
“遵令!”
戚知鸢从湘妃宫中出来后便红了眼睛,苑心看着自家公主的神情,也不知该如何安慰,湘妃娘娘是这宫中为数不多的好人了,对公主也多加照拂。
戚知鸢双眼失神地走在宫中的小路上,脑海里满是刚才见到湘妃的情景,没想到湘妃竟染了如此重病。
自从被父皇变相拘禁在永宁宫后,起初戚知鸢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顶着嫡公主的名头,但她却未得该有的封号。
宫中净是些墙头草,就算她戚知鸢是安国唯一的嫡系又如何。
还好,后来有湘妃的打点,她在永宁宫过的也算安稳平静。湘妃对她一直很好,在戚知鸢的记忆里,湘妃是一个温柔和顺的人,脸上总是带着微微笑意。
可这次戚知鸢从她脸上看到的只有病痛折磨,面色苍白,神情忧伤,就像是母后去世前那般。
“公主殿下,陛下传召。”
王公公的话将戚知鸢从回忆中拉回来,戚知鸢看着面前的王福,又想到自己的猜测,莫名地轻笑一声。
“走吧。”
乾安殿内药味弥漫,戚知鸢刚走到殿门处便听到里面隐约的说话声,“王公公,本宫先在外等候。”
戚知鸢刚要转身离开,却听到殿门传来一声嘶哑:“进来。”
戚知鸢轻舒一口气,抬步走进去,殿内药味弥漫,比三日前浓了许多,她缓步走到屏风处,行礼问安。
屏风后,武端帝戚厉瑞倚靠在床榻上,尽管面前几人看不到他,但他还是尽力维持着坐正,仿佛是要维护住他身为帝王的尊严。
“鸢儿来了,先起来。”
戚厉瑞一改前几日的冷漠暴戾,反而对戚知鸢十分慈爱温和,好像戚知鸢是他最疼爱的公主。
戚知鸢没有答话,只是起身站在了一侧,抬头不经意看到了旁边的男子,只见他一身黑衣,高大挺拔,一看就是武将模样。
顺着男子的一袭黑衣,戚知鸢看到了他的脸,他长着一张清冷斯文的脸,五官周正,眼神冷然,面容清俊。若不是他给人一种肃杀之感,她觉得此人必定是个拿笔写诗的文人。
正在戚知鸢走神之际,她忽然察觉到背后发凉,待回过神来,她和男子刚好对上了眼神。
戚厉瑞看着两人对视,昏黄无光的眼睛里满是算计,“爱卿,这是孤的嫡长公主戚知鸢。”
男子收回目光,对着戚知鸢行礼:“臣定安王谢慕南,参见公主殿下。”
戚知鸢觉得哪里不对劲,但看着眼下情景却也想不出来,只得回了句:“定安王不必多礼。”
谢慕南似是不经意间瞥了面前女子一眼,又想到之前陛下之前的暗示,心中了然,随即向床榻上的武端帝戚厉瑞躬身行礼。
“臣先告退。”
殿内重归安静,戚知鸢低眉不语,戚厉瑞盯着她,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你去见湘妃了?”戚厉瑞似是不经意间问道。
戚知鸢闻言一惊,她刚见过湘妃,此事没有几人知道。没想到父皇缠绵病榻,却仍对宫中之事了如指掌。
思及此,戚知鸢沉思片刻,低声回道:“湘妃娘娘病重,因此才找儿臣一叙。”
戚厉瑞浑浊的眼睛泛起一片阴翳,继续问道:“只是叙旧?”
“是。”戚知鸢回道。
殿内只有武端帝和戚知鸢,但氛围有些僵持紧张,片刻后,戚厉瑞说道:“刚才的人你可还有印象?”
戚知鸢摇摇头,她对谢慕南没什么记忆,这十年间,她连永宁宫都没出过,怎会和谢慕南有交集。
“谢慕南出身定安王府,他承袭其父谢居正的爵位,又在战场上立了功,可谓是我安国栋梁之才。”戚厉瑞说道。
戚知鸢越听越觉得怪异,她抬眸看去,前面的屏风早在谢慕南离开后便撤了下去。透过隐约的月影纱,她看到父皇似是失了气力一般,瘫靠在一边。
“父皇为何与儿臣说这个?”
“之前是父皇没有为你安排好婚事,你年满十八,早该定下了。”
戚知鸢有些不敢置信,她眼底泛红,垂眸不语,并未应下戚厉瑞的话。
她以前渴望父皇的疼惜,却始终得到的是失望。
“孤有意为你和定安王赐婚。”戚厉瑞最后说道。
戚知鸢美眸泛红,深吸一口气,看着前面的父皇,心中还存有最后一丝希望,“父皇当真觉得谢慕南是可托付终生之人,才定下这赐婚?”
“你这是何意?!”戚厉瑞怒极厉声斥道,“难道孤会害你?”
戚知鸢悄悄捏紧手中帕子,轻声回道:“父皇,如今殿内只有我们,父皇还有什么顾虑的呢?儿臣只想知道父皇的真实想法。”
戚厉瑞察觉到她的目光,抬了一口气,尽力坐正,端起身为一国皇帝和父亲的威严,“谢慕南骁勇善战,文武双全,忠心为国。你嫁给他,定会是个好归宿。”
“父皇!”
戚知鸢哀声喊道,“若是儿臣不愿呢?”
“您口口声声说着谢慕南忠心,若您真的相信他,又何必将儿臣嫁给他?”
“本朝自太宗起,无论家世如何显贵,成为驸马后便不可担负要职。您以公主下嫁来逼谢慕南交出手中权力,可曾为儿臣想过,若他因此迁怒于我,儿臣余生又该如何?”
戚厉瑞眼神冷冽,灰白的脸上显得有些阴鸷,“孤会给你嫡长公主的身份,赐你封号,让你风光下嫁,谢氏绝不敢轻视。”
“至于其他的,你不用多想,安心备嫁。”
“父皇对儿臣十年不闻不问,如今倒是挂念起儿臣的婚事来。”戚知鸢说着,重新冷静下来,又成为那个清冷漠然的戚知鸢。
戚厉瑞听出了她言语中的嘲讽之意,顿时面色发白,紧接着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你不是一直想知道你母后的死因吗?听话嫁到定安王府,孤会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戚知鸢心中微微发怒,心中对父亲的最后孺慕之情已然消失。
这就是她的父皇,以自己结发妻子的死因作为逼迫女儿的筹码,何其可笑!
戚知鸢没有理会戚厉瑞的话,转身离去,身后传来戚厉瑞的怒斥声:“大胆!你若是不嫁,孤让你去和亲!”
“放肆!”
戚知鸢置若罔闻,并未介意武端帝的咆哮怒骂,自顾自离开乾安宫。
一路上,戚知鸢有些失神地走在御花园内,一旁的苑心满是担忧,但身为奴婢的她无计可施,只有留在公主身边,好好照顾公主。
“苑心,你亲自去景国公府一趟,就说我想念悦溪了,请她来宫里一叙。”
事情已然发展到如此地步,她必须要为自己谋求一条出路。她无意争权夺宠,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既然永宁宫的安稳日子被打破,她定会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去处,以便日后悠闲度日,再也不理这些是是非非。
只是,这更好的去处,绝对不会是定安王府。
#
定安王府内,谢慕南刚从皇宫回来,行至书房前,传话小厮说谢夫人请他过去。
谢慕南走进屋内,看到坐在小榻上的母亲,上前恭敬问安:“母亲。”
“起来吧,我儿此行可有受伤?”谢夫人林时月问道,“来,坐我旁边。”
谢慕南坐在一边,看着母亲乌黑墨发里夹杂着数根白发,苍白的面容,听到她时不时的咳嗽声,谢慕南心中酸涩不已。
母亲是将门女子,想当年随父亲出征,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自从父亲战死沙场,她身子也垮了,整日汤药不离身。
想到这里,谢慕南想起父亲战死的情景,心中怒火难消,他在父亲灵位前发过誓,定要找出真凶为父亲报仇。
“陛下传召所谓何事?”谢夫人问道。
谢慕南回过神来,想起在陛下寝殿见到的人,神情一顿,轻声说着:“陛下要将公主下嫁给儿子。”
“公主?呵,我们这陛下到底是对定安王府不放心,你这才刚回来,陛下就想着用公主绑住你。”
“是哪位公主?”
“景安皇后之女,嫡公主戚知鸢。”
谢夫人愣了一下,转头看着自己儿子,“你如今手握大权,陛下必然不放心你。前几日派你去督导堤坝修建,便是在给你下马威,灭你的威风。”
“陛下沉迷丹药,欲修仙道,以致耽搁朝政。如今朝廷一片混乱,你虽为陛下稳定了朝堂,但陛下也因此对你越发疑心防备。”
“这下嫁嫡公主一事,福祸相依。”
谢慕南俊眉微挑,面上似是毫不在意,眼底却是一片寒凉,“母亲,儿子还未应下这桩婚事。”
谢夫人摇头叹息,这桩婚事可不是他们定安王府能轻易推拒的。
片刻后,谢夫人轻拍了拍谢慕南的肩膀,半是无奈半是心酸地说:“明日你入宫,去应下这桩婚事。”
谢慕南神情冷然,骤然起身看着母亲,眼中满是不解:“母亲,儿子不想娶嫡公主。”
“你必须娶。”
“按照陛下的性情,这话既然说出来了,公主必须嫁。你若不接下这赐婚,只怕这位公主的下场不会好过。”
“更何况,这位久居深宫的嫡公主突然被陛下请出来,其中的原因也与你有关。更何况,嫡公主的母后,已故景安皇后于我有恩,于定安王府有恩。”
“当年,我入宫之时被太后刁难,在烈日下罚跪,当时我还怀着你,是景安皇后为我解围,这才保住了我们母子。”
“如今景安皇后的女儿遇上大难,此事还与你脱不了关系,我们应当报答昔日旧恩。现在想来,堂堂安国嫡公主十年未曾露面,想必是陛下下了禁令,她在宫中的日子也不好过。”
“既如此,不如应下这桩婚事。一来,你借公主下嫁之名平息流言蜚语,暂避锋芒:二来,嫡公主未必想久留宫中,她也可借此脱离皇宫。”
“我们定安王府不会限制与她,权衡利弊之下,这桩婚事对两方皆有利。”
谢夫人话及此,停了停,紧接着说道:“你如今在朝中威望过盛,在民间也颇有贤名,单凭这两点就足够陛下忌惮。”
谢慕南坐在一旁,静静听着母亲为他分析局势。他早就明白自己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人贪念他的权势,妄图借此覆灭定安王府。
而陛下从未相信过他,不然也不会下令让容妃的父亲,一个户部尚书同他分庭抗礼。
不过,区区一个户部尚书,谅他罗茂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谢慕南起身向母亲行礼,面色如常,眉眼冷峻,“是,儿子明白了。”
曾经,这里种满了母后最喜欢的花木,那时候盛夏之时,繁花盛开,御花园仿若花中仙境。
好景不长,母后去世,这御花园的花木被下令铲除殆尽,昔日的繁华盛景随着景安皇后的消逝,仿佛在这宫中从未出现过。
十年了,戚知鸢始终想不明白,为何在这安国皇宫里,母后成了不可言说的存在。
而她戚知鸢,身为安国嫡公主,却莫名被父皇厌弃,丢置永宁宫整整十年。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是否与母后之死有关?
蓦然间,戚知鸢看到了不远处的枯草,心中想起了之前听到的,曾有妃嫔私下议论母后,但第二天此人就被父皇贬去冷宫,当夜便自缢。
或许,母后的离世并非意外,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阴谋。
“公主,湘妃娘娘有请。”苑心说道。
戚知鸢闻言起身,整理了自己的衣裙,“走吧。”
#
暮色将近,城外官道上,几匹骏马疾驰而过,带起阵阵黄土,路两边的枯草也被黄土掩盖着,远远看着毫无生机。
几人停下脚步,领头的男人驱马来到山上,看着不远处的京城,神色晦暗不明。
“王爷,还有半个时辰便可抵达京城。”侍卫上前禀报。
男子身姿挺拔站在前方,一袭黑衣显得他格外神秘,片刻后,他开口说道:“传令,加紧赶路。”
“遵令!”
戚知鸢从湘妃宫中出来后便红了眼睛,苑心看着自家公主的神情,也不知该如何安慰,湘妃娘娘是这宫中为数不多的好人了,对公主也多加照拂。
戚知鸢双眼失神地走在宫中的小路上,脑海里满是刚才见到湘妃的情景,没想到湘妃竟染了如此重病。
自从被父皇变相拘禁在永宁宫后,起初戚知鸢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顶着嫡公主的名头,但她却未得该有的封号。
宫中净是些墙头草,就算她戚知鸢是安国唯一的嫡系又如何。
还好,后来有湘妃的打点,她在永宁宫过的也算安稳平静。湘妃对她一直很好,在戚知鸢的记忆里,湘妃是一个温柔和顺的人,脸上总是带着微微笑意。
可这次戚知鸢从她脸上看到的只有病痛折磨,面色苍白,神情忧伤,就像是母后去世前那般。
“公主殿下,陛下传召。”
王公公的话将戚知鸢从回忆中拉回来,戚知鸢看着面前的王福,又想到自己的猜测,莫名地轻笑一声。
“走吧。”
乾安殿内药味弥漫,戚知鸢刚走到殿门处便听到里面隐约的说话声,“王公公,本宫先在外等候。”
戚知鸢刚要转身离开,却听到殿门传来一声嘶哑:“进来。”
戚知鸢轻舒一口气,抬步走进去,殿内药味弥漫,比三日前浓了许多,她缓步走到屏风处,行礼问安。
屏风后,武端帝戚厉瑞倚靠在床榻上,尽管面前几人看不到他,但他还是尽力维持着坐正,仿佛是要维护住他身为帝王的尊严。
“鸢儿来了,先起来。”
戚厉瑞一改前几日的冷漠暴戾,反而对戚知鸢十分慈爱温和,好像戚知鸢是他最疼爱的公主。
戚知鸢没有答话,只是起身站在了一侧,抬头不经意看到了旁边的男子,只见他一身黑衣,高大挺拔,一看就是武将模样。
顺着男子的一袭黑衣,戚知鸢看到了他的脸,他长着一张清冷斯文的脸,五官周正,眼神冷然,面容清俊。若不是他给人一种肃杀之感,她觉得此人必定是个拿笔写诗的文人。
正在戚知鸢走神之际,她忽然察觉到背后发凉,待回过神来,她和男子刚好对上了眼神。
戚厉瑞看着两人对视,昏黄无光的眼睛里满是算计,“爱卿,这是孤的嫡长公主戚知鸢。”
男子收回目光,对着戚知鸢行礼:“臣定安王谢慕南,参见公主殿下。”
戚知鸢觉得哪里不对劲,但看着眼下情景却也想不出来,只得回了句:“定安王不必多礼。”
谢慕南似是不经意间瞥了面前女子一眼,又想到之前陛下之前的暗示,心中了然,随即向床榻上的武端帝戚厉瑞躬身行礼。
“臣先告退。”
殿内重归安静,戚知鸢低眉不语,戚厉瑞盯着她,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你去见湘妃了?”戚厉瑞似是不经意间问道。
戚知鸢闻言一惊,她刚见过湘妃,此事没有几人知道。没想到父皇缠绵病榻,却仍对宫中之事了如指掌。
思及此,戚知鸢沉思片刻,低声回道:“湘妃娘娘病重,因此才找儿臣一叙。”
戚厉瑞浑浊的眼睛泛起一片阴翳,继续问道:“只是叙旧?”
“是。”戚知鸢回道。
殿内只有武端帝和戚知鸢,但氛围有些僵持紧张,片刻后,戚厉瑞说道:“刚才的人你可还有印象?”
戚知鸢摇摇头,她对谢慕南没什么记忆,这十年间,她连永宁宫都没出过,怎会和谢慕南有交集。
“谢慕南出身定安王府,他承袭其父谢居正的爵位,又在战场上立了功,可谓是我安国栋梁之才。”戚厉瑞说道。
戚知鸢越听越觉得怪异,她抬眸看去,前面的屏风早在谢慕南离开后便撤了下去。透过隐约的月影纱,她看到父皇似是失了气力一般,瘫靠在一边。
“父皇为何与儿臣说这个?”
“之前是父皇没有为你安排好婚事,你年满十八,早该定下了。”
戚知鸢有些不敢置信,她眼底泛红,垂眸不语,并未应下戚厉瑞的话。
她以前渴望父皇的疼惜,却始终得到的是失望。
“孤有意为你和定安王赐婚。”戚厉瑞最后说道。
戚知鸢美眸泛红,深吸一口气,看着前面的父皇,心中还存有最后一丝希望,“父皇当真觉得谢慕南是可托付终生之人,才定下这赐婚?”
“你这是何意?!”戚厉瑞怒极厉声斥道,“难道孤会害你?”
戚知鸢悄悄捏紧手中帕子,轻声回道:“父皇,如今殿内只有我们,父皇还有什么顾虑的呢?儿臣只想知道父皇的真实想法。”
戚厉瑞察觉到她的目光,抬了一口气,尽力坐正,端起身为一国皇帝和父亲的威严,“谢慕南骁勇善战,文武双全,忠心为国。你嫁给他,定会是个好归宿。”
“父皇!”
戚知鸢哀声喊道,“若是儿臣不愿呢?”
“您口口声声说着谢慕南忠心,若您真的相信他,又何必将儿臣嫁给他?”
“本朝自太宗起,无论家世如何显贵,成为驸马后便不可担负要职。您以公主下嫁来逼谢慕南交出手中权力,可曾为儿臣想过,若他因此迁怒于我,儿臣余生又该如何?”
戚厉瑞眼神冷冽,灰白的脸上显得有些阴鸷,“孤会给你嫡长公主的身份,赐你封号,让你风光下嫁,谢氏绝不敢轻视。”
“至于其他的,你不用多想,安心备嫁。”
“父皇对儿臣十年不闻不问,如今倒是挂念起儿臣的婚事来。”戚知鸢说着,重新冷静下来,又成为那个清冷漠然的戚知鸢。
戚厉瑞听出了她言语中的嘲讽之意,顿时面色发白,紧接着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你不是一直想知道你母后的死因吗?听话嫁到定安王府,孤会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戚知鸢心中微微发怒,心中对父亲的最后孺慕之情已然消失。
这就是她的父皇,以自己结发妻子的死因作为逼迫女儿的筹码,何其可笑!
戚知鸢没有理会戚厉瑞的话,转身离去,身后传来戚厉瑞的怒斥声:“大胆!你若是不嫁,孤让你去和亲!”
“放肆!”
戚知鸢置若罔闻,并未介意武端帝的咆哮怒骂,自顾自离开乾安宫。
一路上,戚知鸢有些失神地走在御花园内,一旁的苑心满是担忧,但身为奴婢的她无计可施,只有留在公主身边,好好照顾公主。
“苑心,你亲自去景国公府一趟,就说我想念悦溪了,请她来宫里一叙。”
事情已然发展到如此地步,她必须要为自己谋求一条出路。她无意争权夺宠,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既然永宁宫的安稳日子被打破,她定会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去处,以便日后悠闲度日,再也不理这些是是非非。
只是,这更好的去处,绝对不会是定安王府。
#
定安王府内,谢慕南刚从皇宫回来,行至书房前,传话小厮说谢夫人请他过去。
谢慕南走进屋内,看到坐在小榻上的母亲,上前恭敬问安:“母亲。”
“起来吧,我儿此行可有受伤?”谢夫人林时月问道,“来,坐我旁边。”
谢慕南坐在一边,看着母亲乌黑墨发里夹杂着数根白发,苍白的面容,听到她时不时的咳嗽声,谢慕南心中酸涩不已。
母亲是将门女子,想当年随父亲出征,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自从父亲战死沙场,她身子也垮了,整日汤药不离身。
想到这里,谢慕南想起父亲战死的情景,心中怒火难消,他在父亲灵位前发过誓,定要找出真凶为父亲报仇。
“陛下传召所谓何事?”谢夫人问道。
谢慕南回过神来,想起在陛下寝殿见到的人,神情一顿,轻声说着:“陛下要将公主下嫁给儿子。”
“公主?呵,我们这陛下到底是对定安王府不放心,你这才刚回来,陛下就想着用公主绑住你。”
“是哪位公主?”
“景安皇后之女,嫡公主戚知鸢。”
谢夫人愣了一下,转头看着自己儿子,“你如今手握大权,陛下必然不放心你。前几日派你去督导堤坝修建,便是在给你下马威,灭你的威风。”
“陛下沉迷丹药,欲修仙道,以致耽搁朝政。如今朝廷一片混乱,你虽为陛下稳定了朝堂,但陛下也因此对你越发疑心防备。”
“这下嫁嫡公主一事,福祸相依。”
谢慕南俊眉微挑,面上似是毫不在意,眼底却是一片寒凉,“母亲,儿子还未应下这桩婚事。”
谢夫人摇头叹息,这桩婚事可不是他们定安王府能轻易推拒的。
片刻后,谢夫人轻拍了拍谢慕南的肩膀,半是无奈半是心酸地说:“明日你入宫,去应下这桩婚事。”
谢慕南神情冷然,骤然起身看着母亲,眼中满是不解:“母亲,儿子不想娶嫡公主。”
“你必须娶。”
“按照陛下的性情,这话既然说出来了,公主必须嫁。你若不接下这赐婚,只怕这位公主的下场不会好过。”
“更何况,这位久居深宫的嫡公主突然被陛下请出来,其中的原因也与你有关。更何况,嫡公主的母后,已故景安皇后于我有恩,于定安王府有恩。”
“当年,我入宫之时被太后刁难,在烈日下罚跪,当时我还怀着你,是景安皇后为我解围,这才保住了我们母子。”
“如今景安皇后的女儿遇上大难,此事还与你脱不了关系,我们应当报答昔日旧恩。现在想来,堂堂安国嫡公主十年未曾露面,想必是陛下下了禁令,她在宫中的日子也不好过。”
“既如此,不如应下这桩婚事。一来,你借公主下嫁之名平息流言蜚语,暂避锋芒:二来,嫡公主未必想久留宫中,她也可借此脱离皇宫。”
“我们定安王府不会限制与她,权衡利弊之下,这桩婚事对两方皆有利。”
谢夫人话及此,停了停,紧接着说道:“你如今在朝中威望过盛,在民间也颇有贤名,单凭这两点就足够陛下忌惮。”
谢慕南坐在一旁,静静听着母亲为他分析局势。他早就明白自己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人贪念他的权势,妄图借此覆灭定安王府。
而陛下从未相信过他,不然也不会下令让容妃的父亲,一个户部尚书同他分庭抗礼。
不过,区区一个户部尚书,谅他罗茂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谢慕南起身向母亲行礼,面色如常,眉眼冷峻,“是,儿子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