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属于典型的农村家庭,虽然林父没读过多少书,但对大儿子的教育还是要严一些。
经常教育说“男人要有担当”“说出去的话就要做到”。
所以林怀远答应了林淇,回到学校就动了起来,找同学东拼西凑地借了好几本。
到家后就直奔妹妹的房间,把各种书一股脑地倒了出来:“二妹,我找同学借了这些,有初一的还有初二的。”
林母刚做好饭正准备招呼孩子们,看到大儿子这番举动问他要做什么。
林怀远便说林淇想看书,他去找同学借了一些回来。
“小琪又不读书,拿这个来干什么?”林妈妈听完直皱眉头,“家里不是有书吗?还出去借?这么多书,得值多少钱啊?你赶紧给人还回去。”
林妈妈说话的时候转头看了二女儿一眼。
现在家里那么多活等着做,林淇都不上学了还看什么书?
林母的这一眼带着责怪,像是把林淇吓到了,抿着嘴唇不敢说话。
“妈,咱家哪有多的书啊?”林怀远说,“我以前的教材给三妹了,现在她天天都背着呢。”
而且林晚秋不喜欢别人动她东西。
“妈,我的病就快好了,明天就好了。”林淇赶紧从床上起来,鞋都没穿就站到林母面前,着急道,“我捡别的时间看,不会耽误家里事儿的。”
其实林怀远对于林淇想看书也不是很理解,今天也是有意想当着母亲的面来说这事儿。
可现在林淇这么一说,他看着就不是滋味了。
“借都借回来了,就这样吧。”林父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屋外,“家里还有些干货,明天老大拿一些给你同学家送过去。等晚秋读完初一空出来了,再给人还回去。”
一家之主发了话,其他人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天,林淇下床开始干活。
她在自己的时空里也是苦着长大的人,有了最近几日的休整,又有系统的帮助。
林淇虽然还是原身那副骨瘦如柴的身体,但是身体底子却还是个健康的人。
一早到山上割草,回家又喂鸡和兔子,忙完比平时省了不少时间。
系统:【你做这些还挺有模有样的。】
林淇:【原身其实非常聪明,她太瘦了,所有做所有事儿都能找到巧劲。现在换了我来,做这些只会是更轻松】
系统:【教材你也拿到了,时间你也有了。接下来呢?】
林淇:【当然是想让自己回复读书。】
河村不大,但是离镇子近,所有条件比其他村子要好一些。
这一年村里还有知青,林淇现在没有办法直接回到学校。
能帮她的或许就只有这些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
中午林淇热好饭,用篮子提着给父母送到地里去。
之前的“追衣服”事件经过了几天的发酵,都以为林淇差点被河水冲走,回家后还大病了一场。
“你们家二丫头没事儿了?”有人问林母,“这病才刚好就来帮忙了,你也是舍得。”
“这孩子平时话不多,可真懂事。”旁的人也夸赞道,“我家但凡有一个能这么勤快,我睡觉都能乐醒。”
“胡婶子,你家是三个儿子,当然没有做家务的。”林母笑了笑,“你家可都是挣工分。”
“哎,你这话说得怎么有点偏呢?”胡婶挑眉道,“你家老三不也是女孩子吗?她怎么都不做家务?”
“就是。那天我看她在河边洗衣服,拿着棒槌一顿乱锤。”有人附和道,“洗衣服这种姑娘家最基本的事她都没学会。”
此时的农村都是集体劳动,虽然到地里干活的多数是夫妻,但是也有各家刚成年的闺女和小子,平日里干活都是男女分开。
这女人要聊出了火药味,谁都拦不住。
“我们家老三出生那年大旱,什么吃的都没有,身子一直不好。”林母拿出一直以来理由,“现在家家都困难,你们难道在家也算谁出的力多些吗?”
“林家的,你这话就别当着孩子的面说了。”梅婶子也站了出来,“你家老三就是长得矮了点,结结实实地看着一点不弱。你看看你家二丫头,瘦成什么样了?”
“她是体质就那样,吃什么都不长肉。”
“那你家三丫头刚好相反,吃不了多少就长肉呗?”
四周立刻传来隐隐的笑声,林妈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知道大家最近在说他们夫妻俩偏心。
可两个女儿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就算她是更喜欢活泼的老三,可不能说她对林淇不好呀。
这生病还给做了白面馒头吃呢!
“听说你们晚秋成绩挺好的。”有人出声打了圆场,“以后要是考上了中专,还能留在城里工作呢。”
林母点点头,说到小女儿终于有了笑容:“上次考试拿的班级第二。”
那个时候的高考还没回复,一个中专毕业是要分配工作的。
“留在城里工作算什么?要嫁到城里去,你们两口子可是能享福了。”梅婶子说,“就是不知道城里人洗不洗衣服。怕不是还要让她未来婆婆给她洗吧?”
众人又是一阵调笑。
林母的脸色不太好看,可说话的是大队长的媳妇儿,她也不能计较。只能假装没听到。
下午劳动完回家,林父林妈回家就看到二女儿在厨房里忙活。
淘好的米已经下锅了,案台上是摘好的菜,就等林妈妈炒两个热菜就能开饭。
夫妻二人没看到林淇。
“二丫头去哪儿了?”林父看了眼院子,没有其他人影便小声道,“听说你们中午吵架了?”
“没有!就是争了几句。”林母叹了口气,“我瞧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偏心,可是,”林母顿了顿,“别家不都这样吗?谁能做就多做一点,而且林淇自己也没说苦。”
林父听了半天,才叹了口气:“以后让老大和晚秋也帮着做事。”
“老大男孩子力气大,倒是也能帮一些。”林母有些犹豫,“可是晚秋都没做过什么,那天洗完衣服,拿筷子手都在抖……”
“洗衣服做饭一样不会,这样的姑娘放在哪儿都不招人待见。”林父不是不心疼,但是更不愿看到别人指指点点,“以后她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上学就在家学做饭,你不许帮她!”
******
家里有人分担了家务,林淇的时间算是解放出来不少。
这个时候国家的教育制度还不完善,各地使用的教材也都不同,但这对于林淇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怎么使用她的知识。
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村里的知青。
这样既能解释她是如何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会了新的知识,或许还能有办法去参加学校的考试。
想好办法,林淇说干就干。
各个村里都有从大城市来的知青,他们大多都读过书,知道许多村里人不知道的东西。
所以这天晚饭过后,林淇独自一人敲响了村北面知青宿舍的门。
开门的女知青看着门外站着一个小姑娘,手里还提着一只兔子,着实把她们吓了一跳。
“小妹妹,你找谁啊?”女知青李雪问她,“还是你迷路了?”
“姐姐,你可以教我读书吗?我没有钱,但是我有这个。”林淇把兔子往前一递,“山上还有野鸡,我还能给你们逮野鸡。”
“小妹妹,这兔子是你捉住的呀?”有人问。
林淇点点头。
“可是你这么小又这么瘦,怎么抓到的啊?”
“我会做陷阱。”林淇把兔子塞给其中一人,又从自己的布兜里拿出一袋干蘑菇,“这些也是我在山上捡的,所有的我都试过了,没有毒。”
“那你还会什么?”有人顿时来了兴趣。
“我还会做吃的。你们要是需要我,我可以帮忙。”
那个时候农村缺吃,这帮知青虽然已经学会了思想上的苦中作乐。可身体对于食物的渴望也很真实。
几个青年男女把林淇让进了屋子,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都同意了。
“你只要有时间就来找我们。”李雪摸了摸林淇的肩膀,小姑娘的瘦弱程度超出了她的想象,“但是捉山鸡这样的力气活,你把这两个哥哥教会就行了。”
“谢谢雪姐姐,我知道山上哪里可以捉得到,保证让你们都吃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淇先在家忙活家务,但只要有时间了就往知青宿舍跑。
时间一长,大伙都知道林家二丫头跟着城里来的知青在学习。
不仅学语文数学,甚至还学会不少俄语。
夜里,林淇冲完凉回到屋里,她和林晚秋住一间,两人分睡在一张床的两头。
“姐,听说今天又有个知青回城了?”林晚秋问。
林淇“嗯”了一声。
“他家是哪儿的呀?”林晚秋又问,“我看县里来车接的,他走的时候也没拿啥东西。”
林淇又“嗯”了一声。
林晚秋其实想问二姐今天回来时布兜装的是什么,看着鼓鼓的。听说知青走的时候都会给大家留礼物,二姐是不是也收到了。
二姐不提,她就越想知道。
难道要她去悄悄翻二姐的箱子吗?
“二姐?”
又过了一会儿,林晚秋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可她连喊了两声都没有人回应。坐起身朝着床尾探去,发现林淇已经睡着了。
算了,明天她只是看一看,又不会拿二姐的东西。
这样应该无所谓吧?
第二天是周日,林怀远和林晚秋不用早起上课,所以会起得比平日晚。但林淇依旧是天刚亮就背上背篓上了山。
林晚秋听着屋外的动静,确定没人后立刻翻身起床,奔向了林淇的木箱子。
这一打开可是把林晚秋给惊到了。
除了有书和本子之外,还有好看的头绳和发卡,甚至还有几个雕刻的木偶和一枚胸针。而最最吸引她的是一支黑色钢笔。
林晚秋轻轻拿起钢笔,在手里感受了一下钢笔的重量和冰冷的手感。
这个钢笔这么沉,感觉比老师用的那支还好。
之前母亲一直不同意给她买钢笔就是因为太贵,可是二姐从哪里得来的呢?
她拧开了笔盖,墨水独特的清香味味道钻进了她的鼻子。
对了,肯定是那些知青走的时候送给她的。
想到这里,林晚秋立刻觉得委屈了起来。
如果早知道那些知青走的时候会送礼物,那她也可以去向知青学习啊。
家里明明是自己在读书,可林淇收到了这么棒的礼物居然自己私藏起来,二姐怎么能这么自私?
哎,如果这支钢笔能给自己就好了。
经常教育说“男人要有担当”“说出去的话就要做到”。
所以林怀远答应了林淇,回到学校就动了起来,找同学东拼西凑地借了好几本。
到家后就直奔妹妹的房间,把各种书一股脑地倒了出来:“二妹,我找同学借了这些,有初一的还有初二的。”
林母刚做好饭正准备招呼孩子们,看到大儿子这番举动问他要做什么。
林怀远便说林淇想看书,他去找同学借了一些回来。
“小琪又不读书,拿这个来干什么?”林妈妈听完直皱眉头,“家里不是有书吗?还出去借?这么多书,得值多少钱啊?你赶紧给人还回去。”
林妈妈说话的时候转头看了二女儿一眼。
现在家里那么多活等着做,林淇都不上学了还看什么书?
林母的这一眼带着责怪,像是把林淇吓到了,抿着嘴唇不敢说话。
“妈,咱家哪有多的书啊?”林怀远说,“我以前的教材给三妹了,现在她天天都背着呢。”
而且林晚秋不喜欢别人动她东西。
“妈,我的病就快好了,明天就好了。”林淇赶紧从床上起来,鞋都没穿就站到林母面前,着急道,“我捡别的时间看,不会耽误家里事儿的。”
其实林怀远对于林淇想看书也不是很理解,今天也是有意想当着母亲的面来说这事儿。
可现在林淇这么一说,他看着就不是滋味了。
“借都借回来了,就这样吧。”林父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屋外,“家里还有些干货,明天老大拿一些给你同学家送过去。等晚秋读完初一空出来了,再给人还回去。”
一家之主发了话,其他人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天,林淇下床开始干活。
她在自己的时空里也是苦着长大的人,有了最近几日的休整,又有系统的帮助。
林淇虽然还是原身那副骨瘦如柴的身体,但是身体底子却还是个健康的人。
一早到山上割草,回家又喂鸡和兔子,忙完比平时省了不少时间。
系统:【你做这些还挺有模有样的。】
林淇:【原身其实非常聪明,她太瘦了,所有做所有事儿都能找到巧劲。现在换了我来,做这些只会是更轻松】
系统:【教材你也拿到了,时间你也有了。接下来呢?】
林淇:【当然是想让自己回复读书。】
河村不大,但是离镇子近,所有条件比其他村子要好一些。
这一年村里还有知青,林淇现在没有办法直接回到学校。
能帮她的或许就只有这些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
中午林淇热好饭,用篮子提着给父母送到地里去。
之前的“追衣服”事件经过了几天的发酵,都以为林淇差点被河水冲走,回家后还大病了一场。
“你们家二丫头没事儿了?”有人问林母,“这病才刚好就来帮忙了,你也是舍得。”
“这孩子平时话不多,可真懂事。”旁的人也夸赞道,“我家但凡有一个能这么勤快,我睡觉都能乐醒。”
“胡婶子,你家是三个儿子,当然没有做家务的。”林母笑了笑,“你家可都是挣工分。”
“哎,你这话说得怎么有点偏呢?”胡婶挑眉道,“你家老三不也是女孩子吗?她怎么都不做家务?”
“就是。那天我看她在河边洗衣服,拿着棒槌一顿乱锤。”有人附和道,“洗衣服这种姑娘家最基本的事她都没学会。”
此时的农村都是集体劳动,虽然到地里干活的多数是夫妻,但是也有各家刚成年的闺女和小子,平日里干活都是男女分开。
这女人要聊出了火药味,谁都拦不住。
“我们家老三出生那年大旱,什么吃的都没有,身子一直不好。”林母拿出一直以来理由,“现在家家都困难,你们难道在家也算谁出的力多些吗?”
“林家的,你这话就别当着孩子的面说了。”梅婶子也站了出来,“你家老三就是长得矮了点,结结实实地看着一点不弱。你看看你家二丫头,瘦成什么样了?”
“她是体质就那样,吃什么都不长肉。”
“那你家三丫头刚好相反,吃不了多少就长肉呗?”
四周立刻传来隐隐的笑声,林妈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知道大家最近在说他们夫妻俩偏心。
可两个女儿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就算她是更喜欢活泼的老三,可不能说她对林淇不好呀。
这生病还给做了白面馒头吃呢!
“听说你们晚秋成绩挺好的。”有人出声打了圆场,“以后要是考上了中专,还能留在城里工作呢。”
林母点点头,说到小女儿终于有了笑容:“上次考试拿的班级第二。”
那个时候的高考还没回复,一个中专毕业是要分配工作的。
“留在城里工作算什么?要嫁到城里去,你们两口子可是能享福了。”梅婶子说,“就是不知道城里人洗不洗衣服。怕不是还要让她未来婆婆给她洗吧?”
众人又是一阵调笑。
林母的脸色不太好看,可说话的是大队长的媳妇儿,她也不能计较。只能假装没听到。
下午劳动完回家,林父林妈回家就看到二女儿在厨房里忙活。
淘好的米已经下锅了,案台上是摘好的菜,就等林妈妈炒两个热菜就能开饭。
夫妻二人没看到林淇。
“二丫头去哪儿了?”林父看了眼院子,没有其他人影便小声道,“听说你们中午吵架了?”
“没有!就是争了几句。”林母叹了口气,“我瞧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偏心,可是,”林母顿了顿,“别家不都这样吗?谁能做就多做一点,而且林淇自己也没说苦。”
林父听了半天,才叹了口气:“以后让老大和晚秋也帮着做事。”
“老大男孩子力气大,倒是也能帮一些。”林母有些犹豫,“可是晚秋都没做过什么,那天洗完衣服,拿筷子手都在抖……”
“洗衣服做饭一样不会,这样的姑娘放在哪儿都不招人待见。”林父不是不心疼,但是更不愿看到别人指指点点,“以后她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上学就在家学做饭,你不许帮她!”
******
家里有人分担了家务,林淇的时间算是解放出来不少。
这个时候国家的教育制度还不完善,各地使用的教材也都不同,但这对于林淇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怎么使用她的知识。
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村里的知青。
这样既能解释她是如何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会了新的知识,或许还能有办法去参加学校的考试。
想好办法,林淇说干就干。
各个村里都有从大城市来的知青,他们大多都读过书,知道许多村里人不知道的东西。
所以这天晚饭过后,林淇独自一人敲响了村北面知青宿舍的门。
开门的女知青看着门外站着一个小姑娘,手里还提着一只兔子,着实把她们吓了一跳。
“小妹妹,你找谁啊?”女知青李雪问她,“还是你迷路了?”
“姐姐,你可以教我读书吗?我没有钱,但是我有这个。”林淇把兔子往前一递,“山上还有野鸡,我还能给你们逮野鸡。”
“小妹妹,这兔子是你捉住的呀?”有人问。
林淇点点头。
“可是你这么小又这么瘦,怎么抓到的啊?”
“我会做陷阱。”林淇把兔子塞给其中一人,又从自己的布兜里拿出一袋干蘑菇,“这些也是我在山上捡的,所有的我都试过了,没有毒。”
“那你还会什么?”有人顿时来了兴趣。
“我还会做吃的。你们要是需要我,我可以帮忙。”
那个时候农村缺吃,这帮知青虽然已经学会了思想上的苦中作乐。可身体对于食物的渴望也很真实。
几个青年男女把林淇让进了屋子,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都同意了。
“你只要有时间就来找我们。”李雪摸了摸林淇的肩膀,小姑娘的瘦弱程度超出了她的想象,“但是捉山鸡这样的力气活,你把这两个哥哥教会就行了。”
“谢谢雪姐姐,我知道山上哪里可以捉得到,保证让你们都吃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淇先在家忙活家务,但只要有时间了就往知青宿舍跑。
时间一长,大伙都知道林家二丫头跟着城里来的知青在学习。
不仅学语文数学,甚至还学会不少俄语。
夜里,林淇冲完凉回到屋里,她和林晚秋住一间,两人分睡在一张床的两头。
“姐,听说今天又有个知青回城了?”林晚秋问。
林淇“嗯”了一声。
“他家是哪儿的呀?”林晚秋又问,“我看县里来车接的,他走的时候也没拿啥东西。”
林淇又“嗯”了一声。
林晚秋其实想问二姐今天回来时布兜装的是什么,看着鼓鼓的。听说知青走的时候都会给大家留礼物,二姐是不是也收到了。
二姐不提,她就越想知道。
难道要她去悄悄翻二姐的箱子吗?
“二姐?”
又过了一会儿,林晚秋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可她连喊了两声都没有人回应。坐起身朝着床尾探去,发现林淇已经睡着了。
算了,明天她只是看一看,又不会拿二姐的东西。
这样应该无所谓吧?
第二天是周日,林怀远和林晚秋不用早起上课,所以会起得比平日晚。但林淇依旧是天刚亮就背上背篓上了山。
林晚秋听着屋外的动静,确定没人后立刻翻身起床,奔向了林淇的木箱子。
这一打开可是把林晚秋给惊到了。
除了有书和本子之外,还有好看的头绳和发卡,甚至还有几个雕刻的木偶和一枚胸针。而最最吸引她的是一支黑色钢笔。
林晚秋轻轻拿起钢笔,在手里感受了一下钢笔的重量和冰冷的手感。
这个钢笔这么沉,感觉比老师用的那支还好。
之前母亲一直不同意给她买钢笔就是因为太贵,可是二姐从哪里得来的呢?
她拧开了笔盖,墨水独特的清香味味道钻进了她的鼻子。
对了,肯定是那些知青走的时候送给她的。
想到这里,林晚秋立刻觉得委屈了起来。
如果早知道那些知青走的时候会送礼物,那她也可以去向知青学习啊。
家里明明是自己在读书,可林淇收到了这么棒的礼物居然自己私藏起来,二姐怎么能这么自私?
哎,如果这支钢笔能给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