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清晨,伴随着长江潮起潮落,七月十六如期而至。

    与往常一般,百姓们各自在晨钟作响后起居工作,不同的是,今日的街头多了许多早起的贡生。

    往日在内城都很难看到几个的贡生,如今却成群结队的前往外城,而他们的目标,则是坐落在城南的大教场。

    花费两个时辰的时间,许多贡生如期而至,而摆在他们面前的,便是坐在高台上的皇帝、太孙,及一个他们并不熟悉的少年人。

    “真多啊……”

    高台上,身着绯色圆领袍的朱高煦俯瞰台下上万贡生,心里不免有几分渴望。

    在遭遇元末战乱后的洪武朝,百姓识字率可以说极为低下,而上万懂文识字的贡生代表着什么,朱高煦比任何人都明白。

    这上万贡生,不论丢到哪朝哪代,甚至丢到后世,那也是极有才学之人。

    如果能将他们施展于一省之地,恐怕能极大促进当地的人文教育。

    “咚——”

    在朱高煦遐想的时候,大教场的鼓声将他拉回了现实,而朱元璋也站了起来。

    他走到高台前,站着对上万贡生一字一句开口道:“耕稼,衣食之源,民生之所资。”

    “如今天下各地时有旱涝,不可不备……”

    朱元璋一边说,高台下的百余名力士异口同声传话,这群人都是经过训练之人,读得懂唇语,能将朱元璋的原话传达到大教场上所有贡生的耳内。

    因为有着这样的人,朱元璋才可以放心继续说下去:

    “我每令有司修治水利,而有司不以时奉行,致令民受其患。”

    “今日,遣汝等往各郡县,集吏民乘农隙相度其宜。”

    “凡陂塘湖堰,可储蓄以备干旱宣泄、以防霖潦的,皆宜因其地势修治,勿妄兴工役掊克吾民。”

    朱元璋说完,此话由力士传达,而后大教场上的诸多躬身便先后躬身作揖高呼:“万岁。”

    在朱元璋身后,此刻的朱高煦略微张着嘴,脸上有几分错愕。

    他没曾想到,朱元璋居然将上万贡生派往地方,只为让他们帮助地方百姓修建陂塘湖堰等水利工程。

    这样的做法,在许多人看来是极大的浪费,但朱高煦却很清楚,如果朱元璋再不这么做,北方和南方只会越来越分割。

    他从前身的记忆里能看到北方的情况,由于红巾军和元军交战地区主要在北方,因此除山东、山西以外的各省基础建设几乎为零。

    即便是富户,南北差距也是极大的。

    前身记忆里有一件事,朱高煦记得很清楚。

    当时北平河间府要修一条十二里的水渠,按道理来说,只需要富户出钱粮,官府派官差,派遣民间出徭役就可以修建起来。

    这样一条水渠如果建设好了,河间府四万余亩耕地都能受益。

    然而,就是这样一笔钱粮,整个河间府的富户都凑不出来,衙门只能去燕王府找他那便宜老爹拿钱。

    相比较之下,江南一带若是修一条十余里的水渠,根本不用劳烦县中富户,仅乡镇富户就能集资修建,而田间贫农也因此受益,将这些富户称为“善人”。

    这样的事情对比,足以能够看出南北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只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大。

    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的帮助不言而喻,如果朱元璋将这上万贡生派往北方,再派钱粮修建水渠,那北方上千万百姓都能受益,慢慢的将南北差距缩小。

    同样,这上万贡生如果留在南方建设,那南方的整体实力也将会更上一层楼。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由看了看左右,望着那群他不认识的文官,他颇为感慨:

    “这种受益的事情,居然无一人敢站出来为江南分一杯羹,看来我这爷爷确实将他们杀怕了……”

    朱高煦感慨之余,不由将目光投向了前方的朱元璋,而朱元璋也在说完一切后开口“平身”,继而转身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王工部、郁户部!”

    “臣在……”

    朱元璋坐下后唤出两人,朱高煦也借机打量起了二人。

    已经在武英殿陪同理政许久的他,自然认识站出来的这两位文官。

    工部尚书王儁,户部尚书郁新,这两人是此次贡生下放的重要主事人。

    这其中,王儁只是走走过场,因为如今的他年六十有五,想来致仕也就是这两年。

    反倒是一旁四十来岁的郁新,颇让朱高煦在意。

    郁新如今四十有八,是去年上任的户部尚书,也是早年在户部为皇家管理内帑的理政人才。

    明初户部官员一直是贪腐的重灾区,但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这样的现象将会从郁新上任后终结。

    郁新在任期间,将洪武后期的财政梳理完善,一连在任十三年,将户部治理的井井有条,让这段时间先后上位的三位皇帝,都没有担心过钱粮的问题。

    由于才干过甚,他去世的时候,朱棣甚至觉得没有人能代替他而痛哭流涕。

    如果不是郁新带出了夏原吉,恐怕朱棣很难在之后实现南征北战,外下西洋的壮举。

    “可惜我用不了……”

    望着郁新,朱高煦有些羡慕老朱。

    他虽然数学不错,也善于理财,但他总不能左手打仗,右手理政,两只脚还踩着财政。

    因此,他必须要找一个能帮他稳固后方,善于理财的人。

    只可惜,他所看上的三个能臣,都已经被老朱授予高位,如今的他也只能望洋兴叹。

    “拨发钱粮,派各府县徭役随从贡生修建陂塘湖堰,不得有误。”

    坐在位上,朱元璋对郁新二人下了旨意,二人也不假思索的五拜三叩,以此表示接旨。

    瞧着他们,朱高煦倒是很好奇,这上万贡生能给大明朝带来多少陂塘湖堰。

    “咚…咚…咚……”

    时间匆匆,眨眼之间一个时辰便已经过去。

    那大教场上的贡生们,各自领着两个兵卒充当护卫,将户部准备好的印信包裹带走。

    那包裹之中除了印信外,还有针对贡生跋涉各地的十贯路费钱。

    带着这包裹和两名护卫,上万贡生开始奔赴天下,而他们这一走,也就代表朱高煦今日在宫里的事情结束了。

    “摆驾!”

    随身太监高声唱礼,朱元璋也起身走下了高台,不过这次朱允炆和朱高煦没有紧随而去,而是相互作揖:

    “煦弟可曾收到了礼物?”

    朱允炆笑的真情切意,朱高煦则是连忙躬身回礼。

    昨日他解决完朱高燧的事情回家后,便发现家门口候着一队人马,肩挑手扛的带来了五箱东西。

    说实话,当朱高煦得知这些东西是朱允炆送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朱允炆这家伙该不是也穿越了吧”。

    这样的怀疑,在他将五箱东西收回家里,并一一打开后达到了顶点。

    五箱箱子里,分别放有缎二十匹,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昂贵的素缎、暗花缎、织金缎、两色缎、织金妆花缎、云缎。

    其次还有绢类,如云绢、云熟绢、妆花绢、织金绢、织金妆花绢、遍地金女裙绢等二十匹。

    之后还有罗、绸、绒、锦等八十匹,合计一百二十匹高级料子。

    与这些料子相比,最后那一箱的二百贯钱反而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六十匹料子,若是都放出去卖,能到朱高煦手上的钱,恐怕不少于千贯。

    这前后一合计,那便是一千二百贯钱。

    哪怕日后朱高煦及冠当了郡王,也需要他不吃不喝两年半的俸禄,才能存下这么些钱。

    朱允炆突然送这样的厚礼给自己,朱高煦会怀疑他穿越了也不奇怪。

    只是从今天看来,这朱允炆看样子并没有改变,显然是自己多想了。

    不过,一想到家里那堆东西,朱高煦还是心有余悸的推脱道:

    “大兄送的东西太过华贵,小子如何能消受得起……”

    “呵呵,留着用也不碍事。”朱允炆听出了朱高煦的想法,连忙将他搀扶起来,不给他再开口的机会,便笑道:

    “武英殿内还有政务,我便先随皇爷爷去理政了。”

    “弟弟好生去国公府学本事,日后好为我大明戍边。”

    说罢,朱允炆便松开了朱高煦的手,头也不回的跟随已经远去的朱元璋,只留下了朱高煦一个人。

    朱高煦见他离开,转身瞧着他的背影一脸疑惑。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六个字出现在了他的脑中,但一想到自己的身份,他倒是也坦然了。

    “眼下他即便想利用我,也利用不得甚东西,我自己吓唬自己作甚。”

    拉扯袖子,朱高煦放平心态,说实话他也不舍得把那堆东西还回去。

    那堆东西若是日后变卖来养军,可买得粮食四千石,亦或明甲二百余套,用处多了去了。

    要是老朱问起,那自己再还回去便是。

    不过想来以老朱的情报,恐怕这些东西刚出东宫,他就知道了去处,今日既然没有提醒自己,想来是并未放在心上。

    放平了心态,朱高煦便走下了高台,乘骑赤驩往颖国公府赶去。

    他倒是想再见杨展和王瑄,不过一想到昨日已经见过了面,便没有留下寒暄。() ()

    “驾!”

    少年纵马往北,只是半个时辰他便走正阳门回了内城,向着颖国公府赶路而去。

    只是两刻钟,他便来到了颖国公府,不过此时颖国公府内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

    他来到府内,与马夫共同为赤驩卸鞍时,那马夫也小心的看了一眼四周,随后对朱高煦提醒道:“殿下,今日国公心情不太好。”

    “嗯?”听到马夫的话,朱高煦愣了愣,下意识看向了演武场的方向。

    片刻后,当他为赤驩添了草料和水后,他便往自己看书的倒座房走去。

    这一路上所有国公府的护卫都低着头,小心翼翼的办事,生怕惹到不高兴的傅友德。

    对此朱高煦很是疑惑,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由的想找傅忠问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可惜他都走进了倒座房,却还是没有看到傅忠的身影。

    无奈,他只能尽量平复心情,拿起傅友德的藏书继续翻阅了起来。

    只是不管他如何看,心里总有一种不安感,就好像要发生什么事情一样。

    “早说了让小妹不要帮忙传话,可她偏偏要帮忙!”

    “别说了,你想让别人听到不成?先想想应该怎么做吧!”

    颖国公府后院,伴随着一道气急败坏的声音响起,傅忠的声音也紧随而后跟上。

    声音从傅友德的书房内传出,而此刻的书房内,傅友德正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在他身前,傅忠还能坐在左首椅子上,但他的小儿子傅让却在来回渡步,显然因为某些事情而被气得不轻。

    三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晋王府的人又找了上门,不过这次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并没有直接派人来,而是派傅友德的小女儿,晋世子妃傅氏的贴身丫鬟来传话。

    传话的内容并不多,无非就是晋王朱棡想要知道傅友德到底能不能支持他。

    晋王争嫡这件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而他之所以敢这么做,便是因为在“蓝玉案”中,朱棡亲手解决了盘踞在山西的蓝玉党勋贵及武官。

    事后,朱元璋又将这些人的兵马都交予了朱棡节制,导致眼下朱棡的兵权远大于制衡他的朱棣、朱权。

    有了兵权后,朱棡便让已经成年的晋世子朱济熺一直赖在南京城,不断在朱元璋身边增加存在感,显然不把朱允炆放在眼里。

    正因为他的种种做法,朱允炆才会敌视他,而老朱夹在中间也是尤为难做。

    他不可能杀了朱棡一脉,因为那是他的儿孙,但他更不可能放任朱棡不管。

    朱棡之所以认为自己能控制山西兵马,说白了也是全赖姻亲傅友德久镇山西,山西沿边二十余万兵马皆识傅友德。

    如果傅友德现在点头支持朱棡,那朱棡就能抓住朱元璋不会杀他的这个缺点,同时在山西、江南摇旗争储了。

    朱元璋活着,他不敢做别的,但如果朱元璋驾崩了,那他可要和南京的好大侄聊聊皇位的问题了。

    他的想法,朱元璋明白,朱允炆明白,傅友德更明白。

    正因为朱棡争储的举动,让眼下的傅友德落入窘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傅友德能有什么办法?

    朱元璋不会杀自己儿子,但他能斩了自己儿子依仗的人。

    傅友德,就是朱棡依仗的人。

    “这件事情还是得和陛下说,如果不说,那我们就真的……”

    傅忠坐在位置上,语气沉重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他没敢说完整,因为那样有点不太吉利。

    “我现在就去找陛下!”

    一旁的傅让听了,立马就准备去宫里找朱元璋,但不等他走出书房,就听到了身后传来的声音。

    “慢!”傅友德打断了傅让的举动,傅让则是不解的回头:

    “爹,这件事情办晚了,我们一家可就……”

    “我知道!”傅友德再次打断了傅让,痛苦着闭上双眼:

    “你这话说出去,你小妹的性命就难保了……”

    “……”听到傅友德的话,傅让与傅忠的脸色立马难看了起来。

    是啊,皇帝不会杀自己的儿孙,但没有血缘且没有子嗣的自家小妹又该如何?

    她可是知道一切,并且还当了传声筒的人,她不死,谁敢保证她下次不会继续传话?

    “那要怎么办……”傅让浑身力气仿佛被抽走般,走了几步后瘫软坐在了傅忠身旁。

    瞧着他的模样,傅友德沉吟数秒,随后抬头看向窗外:“让前院那小子去说,但需要他改改话……”

    “让高煦去说?”傅忠攥紧了拳头,脸上露出担心:

    “高煦虽然近来与我们亲近,但燕晋失睦已久,难保他不会为了打击晋府而将此事添油加醋。”

    “那小子不是那样的人。”傅友德给出了笃定的答案,并招呼傅让:“算算时间他也该到了,你去前院叫他过来。”

    “我?”傅让脸色难看,但还是在叹了一口气后起身走出了书房。

    傅友德这样的安排让傅忠很是忐忑,尽管这段日子他与朱高煦相处的很不错,但他还是不敢将这种关乎性命的事情交到他手上。

    只是相较于他,傅友德便有信心多了。

    “父亲……”傅忠冷静许久,而后忍不住开口道:

    “我们都能被小妹联系,那永平侯和定远侯……”

    “……”听到儿子的话,傅友德脸上没有太多表情,或许他早就想到了自己的那两位朋友。

    永平侯谢成,其长女为晋王朱棡的正妃,如果晋王争储成功,他能获得的利益可比现在的地位要大,更进一步获封国公也不一定。

    至于定远侯王弼,这位廓清湖湘闽浙,削平幽燕关中,先入川南滇西,扫尽鱼儿之海的开国猛将,同样与老朱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楚王朱桢是他的女婿,云南、山西等地兵马都与他相识相交。

    他们二人与傅友德如果响应朱棡,那即便是朱元璋也会感到头痛,不过也仅仅只是头痛。

    朱元璋能对付他们,可不代表朱允炆能对付他们。

    “先等三殿下来了再说,我尚在,陛下定不会对他们下手。”

    傅友德心里清楚得很,朱元璋如果真的要他死,那肯定会突然下旨赐死,亦或者暗示他,绝不会先杀王弼和谢成来打草惊蛇。

    “父亲……”看着傅友德那苍老的脸,傅忠忍不住说道:

    “您好歹为陛下打下了这么大的江山,况且您年近七旬,陛下何故……”

    傅忠的话没能说下去,因为傅友德抬手打断了他。

    虽然老迈,但傅友德思绪还是很清楚,他叹了一口气:

    “有的事情,并不是他想做,而是他不得不这么做,换了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会做这样的事情,要怪就怪我当年贪图皇家姻亲,以为这样能让子孙享福,谁又能想到呢……”

    经过这段时间教导朱高煦时的反思,傅友德已经从一开始从一味责怪朱元璋到了渐渐理解他的程度。

    如今的他并不怪朱元璋,只是眼下的局势放在这里,他们这群老臣的年纪都与朱元璋相差不大,身体还比朱元璋本人健朗。

    那龙椅上的人即便不是朱元璋,换了旁人,恐怕也容不得底下的开国勋臣与藩王勾搭,更何况这个藩王自先太子薨后,还无时无刻的都像一只开屏的孔雀,向四方展示着自己那颗想要争储的心。

    “先太子若是不薨,唉……”

    傅忠长叹了一口气,似乎觉得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朱标已经薨了两年,所有的事情都成了定局。

    或许从朱棡给他们送来消息的时候,他们的下场就已经决定了。

    想到这里,傅忠鼻头一酸,跪在傅友德面前,五拜三叩。

    他长跪不起,以头触地,双目含着泪,沙哑开口:“若是陛下真的要您死,小子也绝不苟活!”

    “荒谬!”傅友德听着这话来气,起身踹了傅忠一脚。

    傅忠也没想到自家父亲会踹自己,一时间愣在了原地,只是抬头与高大的傅友德对视。

    傅友德瞪着双眼,配合那大胡子,好似一只山虎般,给傅忠带来了极大的压迫感。

    “我没有那种不成器的儿子,傅家的子弟,要么寿终正寝,要么就给我死在马背上!”

    傅友德的话很是牵强,因为眼下的他都无法保证自己是寿终正寝。

    似乎是想到了这一点,傅友德一下子泄了气,坐回位置上后,脸上有几分难堪。

    傅忠也在片刻后回过神来,缓缓起身整理了衣服,随后抬手作揖,对自家父亲深深鞠了一躬。

    瞧他这模样,傅友德也消了气,双目看着书房门口,似乎在等待朱高煦的到来,同时也好似临终嘱托一般对傅忠交代:

    “如果陛下真的要走那一步,你们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

    “你的身份与燕府那小子,怎么说也都能保全府一命,你们都不会有事的。”

    “高煦?”傅忠愣了愣,他想过自己驸马的身份能保自己一条命,但万万没想到朱高煦是他们全府的救星。

    他忍不住转过身,向书房门口看去。

    恰好,此时朱高煦正一头雾水的被傅让领着走进了书房的院子,与傅友德、傅忠二人目光相对……

章节目录

靖难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靖难攻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