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黄河水道来帮助大军运输物资,大军的行径速度快了何止一倍。不过月余,众人便来到了京畿之地,嵩山脚下。

    此时军中的河东兵马已经被卢植下令返回原籍,洛阳本地五校兵马也都回了洛阳周遭,而剩下的刘备这几支客军凑在一起差不多也有三四万人了。

    这些兵马肯定不能都带进城的,卢植便在嵩山角寻了一处地界命刘备等人率军扎营,他们三个中郎将先行进了洛阳给朝廷上报军功战果。待得一切筹备妥当,再叫刘备等几个主帅和主将入城受赏和庆功。

    于是众人便在此扎营,等待着卢植通报。转眼三日便过,城内依然没有消息到达。刘备这几日与众兄弟切磋武艺喝酒聊天,时间长了也是稍感无聊。毕竟来到这方世界后马不停蹄地遇到了一堆事情没有丝毫停歇,此时一下子闲下来,却是让其多少有些不适应。

    就这样,日子到了第四日。天还未亮,每日睡眠充足闲出屁来的刘备便早早醒来。在军营空地上耍了一套剑法,看着远处还被笼罩在月色之中的巍峨嵩山,刘备却是突然起了兴致,想去游览一番这汉时山水。

    见众兄弟还未起身,刘备便也不舍得叨扰,独自拿了干粮水囊,对守夜小兵吩咐一声后便向那平地而起的华夏祖峰而去。

    刘备武艺不俗,身形迅捷,天色方才微微见白便以攀至山耀。这年头嵩山远没有后世那人工雕琢的痕迹,一草一木皆是天生地成。钟灵毓秀,这般风景却是让刘备一时间沉醉其中。

    良辰美景好时光,刘备这这一路杀伐所积攒的抑气此时却是尽数释出,心中一股浩然之气骤生。望着那缓缓升起的朝阳照耀群峰,刘备福至心灵,一首后世流传不广但其颇为喜欢的诗词脱口而出:

    “峻极位何崇,方知造化功。

    降灵逢圣主,望幸表维嵩。

    隐映连青壁,嵯峨向碧空。

    象车因叶瑞,龙驾愿升中。

    万岁声长在,千岩气转雄。

    东都歌盛事,西笑伫皇风。”

    此句收录于全唐诗,连著者都有所争议,但文风却是颇为潇洒大气,同时暗含着作者对圣明君主降世,以重塑大唐国风的期待。只是可惜,那却是个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代,也不知作者晚年复看这首诗时是何心情。

    就在刘备莫名感慨之时,其身后却是传来一声叫好声:

    “好诗!虽然韵曲格调与时下颇为迥异,但却是新颖上口,文采斐然啊。就是可惜这诗中所求的圣主了,嵩山依在,明主难寻啊。”

    哟?这是指着当今皇帝鼻子骂啊,倒是个潇洒人物。刘备好奇回头,却是看到一个打扮古怪的青年。

    说他打扮古怪,盖因此人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穿着儒者袍服,却将下摆袖子挽起缠绑,露出农人才穿的麻裤和草鞋。头顶发髻也是系得歪斜,一手拿着面糙磨铜镜,一手拿着根漆木长杖。

    青年此时登山,却未用那长杖杵地,而是握着一头将其平举着。漆杖另一头却镶着根铜卡尺,就是网传王莽发明并将其视为王莽是穿越者证据的那玩意儿。

    实际上这东西压根就不是王莽发明的,这种卡尺早在夏商之际便已经于中国出现了,说是穿越者发明的却是过于看轻了古人的智慧。

    见这青年这般打扮,刘备一时间倒是好奇起来。笑着问道:

    “茂才,这天刚亮,你不在屋里赶紧就着光读书,跑这荒山野岭来做甚?还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来,也不怕衰了阳气,被那大虫山精叼了去。”

    青年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道:

    “怕那玩意儿做甚,这天底下骂的人多了去了,那大虫要叼,怕是轮个几百年都轮不上我。”

    这倒是个妙人,刘备听其所回,也是不禁莞尔。见书生没带水粮,便接了水囊递过去道:() ()

    “你这书生倒是心大,独自一人跑着荒山野岭诽谤朝廷。不过骂两句就得了,还拿着这铜镜杖尺做甚?莫非还想在这做个法,行那厌胜之术?”

    书生也不嫌弃,借过水囊猛灌一口道:

    “厌胜之术?行之难测,效之难寻,有何可做的。小爷我这是在丈量太阳。”

    “丈量太阳?”

    量刘备是穿越者,听到这话一时间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倒不是说对这位青年人的科学精神有所鄙夷,而是华夏这时候已经算过太阳直径了啊。

    “茂才,你这一看书就没读全。《周髀算经》曾言——

    ‘即取竹空径一寸。长八尺。捕影而视之。空正掩日。而日应空之孔。由此观之。率八十寸。而得径一寸。故以句为首。以髀为股。从髀至日下六万里。而髀无影。从此以上至日。则八万里。以率率之。八十里得径一里。十万里得径千二百五十里。故曰。日晷径。千二百五十里’

    你看这记载得清清楚楚,哪还需要你这样在山上爬上爬下的?”

    当然了,张衡这算法误差大得过于离谱,差了得有五百倍。但思路是对的,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沿着这个算法推进更有利于数学的发展。置于更正,那是后世观测设备更新后的事,现在公布准确答案也没法子去验证,刘备也就不拔苗助长了。

    年轻人听刘备居然能如此轻易地将《周髀算经》的内容说出,却是面露微笑道:

    “哈哈,看来兄台也是同道中人啊。不过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凡事光看书哪能真的明白道理?

    而且测量太阳大小的事已经办完了,我这次主要是想解答一个千古疑难。”

    “什么疑难?”

    “《列子·汤问》所载:两小儿辩日,问孔子日出日中孰近,孔子不能决也。

    你看,连孔夫子都搞不明白的事,我若是能解答,那岂不是证明我比孔子更聪明?”

    哦,原来是这事啊。刘备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对这青年旺盛的求知欲感到敬佩。

    科学的发展,就起源于这一个个的好奇。汉至东晋这个时段,是华夏科学与哲学经历了东周的启蒙后蓬勃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几何计算,还是物理现象,亦或是各种哲思辩论都在这个时间段留下了无数让后世考古学家惊叹的成果。

    可惜因为五胡乱华,这些辉煌的知识并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最终后人也只能在古墓里和典籍的只言片语中一窥那个时代的浪漫。

    想到这里,刘备对眼前的青年莫名的起了一丝呵护之心。毕竟这可是华夏科学萌芽的种子,谁知道能给后世留下多么精彩的遗产呢?于是刘备好奇道:

    “那你研究出什么没?”

    “研究出了一点。”

    青年举起那漆棍对准太阳,调整卡尺后又将铜镜放在杆尾,一边调整角度一边默算距离道:

    “根据我的观察,这太阳早上看起来大,主要是因为有山做对,使得让人不由得将其看大了几分,事实上这都是一厢情愿的错觉罢了。而到了中午太阳升于高空,周遭除了白云无物可比,所以显得小。

    不过还是有点不对。虽然咱们把早上的太阳估得太大了,但实测下来,我还是发现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早上的太阳确实要大上一点。而且为啥午时太阳更热呢?这一点我怎么都想不明白。”

    居然能自己研究出可视物对比误差?刘备心想这青年果真是聪明绝顶。不过古人毕竟认知有限,要想搞明白太阳远近冷热问题,却是没这个研究条件。想到这里,刘备开始在脑海里思索起来自己初中所学的知识。

章节目录

千古群雄闯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星落乾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落乾坤并收藏千古群雄闯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