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筹交错后,便是正事。
吃完饭,熊槐遣散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大臣,仅召集了景舍、田忌、屈匄三位重臣。
“庄蹻,说说西军构划吧。还有西禁军的军务。”熊槐端坐于主位上,向庄蹻问道。
庄蹻便上前将自己思索许久的军队编制说了出来。
“西禁军共五万四千士卒整,宛城封君农奴者两千整,宛城封君戍守甲士者五千整,武关投降之秦军者四千整,宛城地流民一万二千整,国人三万一千整;戍守甲士体格健壮,最为骁勇善战,故而末将欲将其五千人组为健锐摧锋营;农奴两千体格最差,但是感恩于大王之恩,士气高昂,赴战之心最为坚决,末将欲以此两千人为破阵死士营;流民多为山野之民,平时上山狩猎多,善射,故而末将将其编组为控鹤破风营;国民众,且士气高,故而末将将其编组为虎捷陷阵营。”
“四千降军呢?”一旁思考的田忌问道。
“末将想将其打散分入各军。”庄蹻回答道,“若聚集,恐会生乱。”
“寡人记得东禁军那儿还关着两万秦魏降军?”熊槐忽的问道。
屈匄颔首:“一共两万三千人。”
“此事寡人自有打算,你先留着吧。接着说。”
“行军阵型为:两千破阵死士营分为四阵,每阵五百人,战阵之中用以冲乱敌军阵型之用;虎捷陷阵营为主力,分为六十二阵,战阵视不同情况而进行编组;控鹤破风营一万一千人分为控鹤破风左卫营、控鹤破风右卫营,各五千五百人,二十二阵,每阵五百人。”
随后庄蹻又详细介绍了西禁军的战斗编制。
在经过熊槐的指点后,当然,熊槐也是想要效仿唐军,西禁军的战斗编制基本单位将要(现在还没改变)队:每阵十队,队人,下分卫(分队),每卫人,卫长人,下编个人战斗小组,队长由资深卫长担任。
基本战斗单位——队的战斗队形,不同于以往。过去的进攻队形一般为方阵,而熊槐和庄蹻的设想则为锥形之阵,即近似近代三角队形的楔队形,其具体排列方式为:
最前面的是队头,在前引战。队头后面站执主旗一人,主旗之后两个人,站立在左右,分别执左右战旗。两名战旗手之后则是战兵,分别设立五行,战旗之后左右平均站立。第一行战锋七个人,第二行战锋八个人,第三行战锋九个人,第四行战锋十个人第五行战锋十一个人,横列鼎开(前后列错开,后列士兵正对前列两名士兵的中间),分布为列。队副一个人站在最后,手执长刀,看到有不敢冲锋或者怯战畏敌的人当场斩杀。
“锥形者,所以冲坚毁锐也”,在熊槐看来,这种锥形阵极具侵略性、攻击性,非常适合楚国军队。
各军战斗队形通常组成有一定纵深的两个梯队的横阵:第一列战锋队和第二列战队组成第一梯队(亦合称为战队),第三列驻队(支援队)和第四列机动预备队组成第二梯队(亦合称驻队)。
假设统兵两万进行进攻作战时,一般列为各军并列的横阵,第一梯队个队,其中个是由个队合并而成的大队,部署于各军阵线的中间,用以防备敌人集中兵力实施突击。第二梯队个队(包括一部分机动预备队),各队正对第一梯队两队间空隙。战车兵个队,分列于驻队两侧。
防御作战时,则基本上与宿营时的立营位置相同,中军位于中央,其他各军部署于四周,形成六面,也就是后世唐军使用的“六花阵”。
列阵进行野战时,其战斗方式与前代基本相同:当接敌至步时,弩手开始发射;至步时,弓手开始发射;至步时,弓弩手放下弓弩(由驻队兵士负责收起),拿起携带的长戈、长戟、长剑、棒、战斧等格斗兵器,与战锋队一起向敌阵发起突击。当敌人恃险依山布阵时,规定不得横列队形使兵力分散,宜为纵队直接投入战斗。其阵法:弩手、弓手、战锋各个队前进,其他弩手队、弓手队、战锋队按次序跟进;个驻队在两边掩护翼侧。也就是后世的“纵队作战”。
当进攻战斗不利或遭到包围时,就必须逐次抵抗、交替掩护的撤退:如果被围困,撤退一定要有章法,一起撤退,对面肯定会背击,这个时候你没有殿后军阵,要是有人喊一声“我军败了!”,士兵必然会争先恐后的败逃,到时候撤退就变成了溃败。
所以必须隔一队撤一队,撤退的部队撤退百步就立刻要列阵迎敌,做好防御阵势,同时前面没撤的部队要后撤。环环相扣,不给敌人可趁之机。
除此之外,在行军扎营的方面熊槐也效仿唐朝,庄蹻根据熊槐的意思总结出来了一套方法:
行军之前,先要由指挥部的参谋人员及向导率领先遣部队,提前在预定的地区勘察地形、选择营地,划定所属各军营垒的具体位置,并设立标识,然后才开始移营。对营地的选择极为重视,要选在有草,河水,同时背后是山丘等险要地势,便于移动,营地要平坦,同时还要方便砍伐树木和牧马(战车兵的战马需要进食),以便于警卫、防守和人马生活。还提出几种地形不堪安营,若遇此类地形时应“急过勿留”。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要在山的顶部、四周有水泽以及孤立无险的高地上构筑野营壁垒,因为这样易被敌军围困,也有水源、粮道被断绝的危险。二是不要在低洼之地、特别是附近有高山的低处筑营,因为这样的地形不利于防守,且有遭到水淹的危险。三是不要在河川山谷要冲之口及干草深茂之处筑营,因为这样的地形虽有控制要路和马草丰富之利,但易遭火攻。
总的营地选定之后,即具体划分各军驻扎的营地位置。一般中军立个大营,下属个军每军分立个营。全军以中军大营为核心,按不同的排列方式。将个营配置于中军周围。如果地处平原广泽、无险可恃时,排列成方营;如果有险可恃时,则排列为月营,即面对敌方成半圆形。各营中间留有个营宽度的间隔,营间的空隙,都在弓、弩等远射兵器的控制之下,可以相互支持。() ()
军队拔营出发时,前卫部队先行,派出精骑骁勇,搜索数里;在险隘之路的侧方,派出警戒分队,向各要害处防御,掩护本队通过。还要派出类似调整哨的“候骑”,在沿途特殊地形处设置路标或发出调整信号,使部队预有准备,适当调整队形。前卫除担任警戒、搜索外,还要担任整修道路、桥梁以及渡口的任务。本队各军在出发之前,要将本部/的战兵部署在营垒二三里外,一如临阵,以掩护辎重部队做拆除帐幕、装载物资等撤营工作。待营中装束辎重完毕,再收队出发。行军序列,一般以右虞候个军为前卫,本队按右军、前军、中军、后军的顺序行进;以左虞候个军为后卫,担任后方警戒和收容落伍人员、遗失物械等任务。
各军行军时,均以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中间距离约一二里。凡遇高地,骑兵即派出小分队予以占领,进行警戒、嘹望,以防遭敌伏击或突袭;待本军步兵通过、后军骑兵小分队接替警戒后,撤归本军。各军同时要派出骑兵侧卫,通常以警戒小分队在两侧高处行进,两小分队前后的距离约为里,它们之间及与本队之间,要能保持目视联络。各军、营还要派出维持秩序的虞候,监督各部照次序行进,并保持队列的整齐,以便在突然遇到情况时,能迅速布列应战队形,避免产生混乱。
部队到达宿营地时,仍然要派出警戒部队,掩护各军安营筑垒。安营完毕后,各营派出外探(游动哨),一般一组为骑马,在营地四面里外游弋,如有警急,奔驰报军。此外,还要派出外铺(潜伏哨),三五人一组,携带一两面鼓,于夜间设置在军前或军侧三五里外隐蔽要害之处,当敌军犯大营时鸣鼓大叫。如在宿营地停留三五日,则要在距营垒一二百里范围内,安置“爟烽”,大致每里置一烽,还要派出骑兵游弋巡逻。
待庄蹻将这些述说完,两个时辰已经过去,但是景舍、田忌、屈匄无不大为震惊!
景邵和田忌为什么会震惊?因为当下庄蹻所阐述的约等于是一整套的军事理论。
并且这套军事理论已经在孙武的孙子兵法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特别是庄蹻所阐述的锲形阵。
其实在这个时代锲形阵也时常在战场之上出现,也就是所谓的锋矢阵。但是当下的锋矢阵型大多是配合方阵而列的,换句话说,方阵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而锋矢阵辅助方阵的。当下的锋矢阵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军阵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往往承担着突破、切割敌军军阵的任务,例如前段时间的汶河之战,司马靳以及魏错就多次使用锋矢阵刺穿楚国左右两翼,若不是昭应回救及时,只怕还真会让他们包抄。同时,这一时期的锋矢阵往往是大阵,动辄一千两千人以上的大阵。
而庄蹻提出的锲形阵,是将锲形阵细化到每个队当中,也就是小阵。同时小锲形阵又可以形成不同的大阵。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化,在保证了侵略性和攻击性的同时还能统过小阵结成不同大阵的方式提高军阵的防御力。
同时这种小锲形阵形成的冲击集群,他对敌人军阵的冲击点远远多于方阵或者当下的锋矢阵,这也就意味着,刺穿敌人军阵的可能性会加大很多。并且,这种小阵比大阵更灵活,可以散开让对面的拳头打在棉花上,也可以集结成拳头砸向对面军阵。在刺穿敌军军阵后各锲形阵以小队为单位还能对敌军军阵进行小范围围击,给敌军造成更大的混乱。
当然,这种小阵的缺点也有,就是对于将领的要求更高。由于这种作战军阵约等于将集群攻击分散给了每个小阵,那么每个小阵阵长就必须承担起一部分的指挥责任。一旦陷入鏖战,你的小队冲进了敌军军阵,那么就会很难接受到来自主帅的命令,此时作为这支小队的领头人就要肩负起引领这支小队的责任,是进攻?还是撤退?还是包抄?对于基层军官的要求更高。
“西禁军初成军,只怕难以驾驭这种小阵作战啊。”田忌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西禁军的构成大部分都是没有经历过战事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任何经验。
一个基层军官他带领他的小队冲进了敌军的军阵,此时已经接收不到来自主帅的命令,那么他要思考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是继续进攻,还是就地防守,或者是进行其他的行动。他此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是兵书么?先不说一个基层军官有多大概率能够接触到兵书这个在古代弥足珍贵的东西,假设他读过兵书,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他所面对情况就一定跟兵书一样么?这不大可能吧。那么此时他判断的依据就是他以往战斗的经历,也就是他的经验。
但是现在西禁军只不过是一支新成立的军队,基层军官也没打过几场正经仗。基层军官的微操能力只怕连优势在我的校长都不如,不说输赢,人家起码真正的打过几仗。八十万对六十万的八十万他驾驭不了,八十人他还是可以驾驭的。
微操能力连委员长都不如的人,能有多强?
见田忌说了这个问题,景舍则上前说道:“臣以为,上柱国担忧确有道理,突入敌阵同主帅失去联系,正是考验临阵应变之力,只怕这西禁军当中找不出十人。”
熊槐看了看庄蹻,庄蹻没有上前辩解。
看来庄蹻也是认同这个说话的。
emm
步子迈的太大,有点儿扯着蛋了。
熊槐感觉到了自己这事儿确实做的有些急了。
这种阵法对于基层军官要求太高,若是在没有经历过战事的情况下就变,那么下次经历战事这些没有经验的军官会不知所措。或者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片面的依据训练师上层教授的那样行事。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先放放吧。”熊槐叹了口气,道。
改革,得慢慢来!
(本章完)
其实这一章也算是科普章,熊槐所构想的是借鉴唐朝的军队制度,
还有一章因为只有一千多字,我直接安排在这里面发了
吃完饭,熊槐遣散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大臣,仅召集了景舍、田忌、屈匄三位重臣。
“庄蹻,说说西军构划吧。还有西禁军的军务。”熊槐端坐于主位上,向庄蹻问道。
庄蹻便上前将自己思索许久的军队编制说了出来。
“西禁军共五万四千士卒整,宛城封君农奴者两千整,宛城封君戍守甲士者五千整,武关投降之秦军者四千整,宛城地流民一万二千整,国人三万一千整;戍守甲士体格健壮,最为骁勇善战,故而末将欲将其五千人组为健锐摧锋营;农奴两千体格最差,但是感恩于大王之恩,士气高昂,赴战之心最为坚决,末将欲以此两千人为破阵死士营;流民多为山野之民,平时上山狩猎多,善射,故而末将将其编组为控鹤破风营;国民众,且士气高,故而末将将其编组为虎捷陷阵营。”
“四千降军呢?”一旁思考的田忌问道。
“末将想将其打散分入各军。”庄蹻回答道,“若聚集,恐会生乱。”
“寡人记得东禁军那儿还关着两万秦魏降军?”熊槐忽的问道。
屈匄颔首:“一共两万三千人。”
“此事寡人自有打算,你先留着吧。接着说。”
“行军阵型为:两千破阵死士营分为四阵,每阵五百人,战阵之中用以冲乱敌军阵型之用;虎捷陷阵营为主力,分为六十二阵,战阵视不同情况而进行编组;控鹤破风营一万一千人分为控鹤破风左卫营、控鹤破风右卫营,各五千五百人,二十二阵,每阵五百人。”
随后庄蹻又详细介绍了西禁军的战斗编制。
在经过熊槐的指点后,当然,熊槐也是想要效仿唐军,西禁军的战斗编制基本单位将要(现在还没改变)队:每阵十队,队人,下分卫(分队),每卫人,卫长人,下编个人战斗小组,队长由资深卫长担任。
基本战斗单位——队的战斗队形,不同于以往。过去的进攻队形一般为方阵,而熊槐和庄蹻的设想则为锥形之阵,即近似近代三角队形的楔队形,其具体排列方式为:
最前面的是队头,在前引战。队头后面站执主旗一人,主旗之后两个人,站立在左右,分别执左右战旗。两名战旗手之后则是战兵,分别设立五行,战旗之后左右平均站立。第一行战锋七个人,第二行战锋八个人,第三行战锋九个人,第四行战锋十个人第五行战锋十一个人,横列鼎开(前后列错开,后列士兵正对前列两名士兵的中间),分布为列。队副一个人站在最后,手执长刀,看到有不敢冲锋或者怯战畏敌的人当场斩杀。
“锥形者,所以冲坚毁锐也”,在熊槐看来,这种锥形阵极具侵略性、攻击性,非常适合楚国军队。
各军战斗队形通常组成有一定纵深的两个梯队的横阵:第一列战锋队和第二列战队组成第一梯队(亦合称为战队),第三列驻队(支援队)和第四列机动预备队组成第二梯队(亦合称驻队)。
假设统兵两万进行进攻作战时,一般列为各军并列的横阵,第一梯队个队,其中个是由个队合并而成的大队,部署于各军阵线的中间,用以防备敌人集中兵力实施突击。第二梯队个队(包括一部分机动预备队),各队正对第一梯队两队间空隙。战车兵个队,分列于驻队两侧。
防御作战时,则基本上与宿营时的立营位置相同,中军位于中央,其他各军部署于四周,形成六面,也就是后世唐军使用的“六花阵”。
列阵进行野战时,其战斗方式与前代基本相同:当接敌至步时,弩手开始发射;至步时,弓手开始发射;至步时,弓弩手放下弓弩(由驻队兵士负责收起),拿起携带的长戈、长戟、长剑、棒、战斧等格斗兵器,与战锋队一起向敌阵发起突击。当敌人恃险依山布阵时,规定不得横列队形使兵力分散,宜为纵队直接投入战斗。其阵法:弩手、弓手、战锋各个队前进,其他弩手队、弓手队、战锋队按次序跟进;个驻队在两边掩护翼侧。也就是后世的“纵队作战”。
当进攻战斗不利或遭到包围时,就必须逐次抵抗、交替掩护的撤退:如果被围困,撤退一定要有章法,一起撤退,对面肯定会背击,这个时候你没有殿后军阵,要是有人喊一声“我军败了!”,士兵必然会争先恐后的败逃,到时候撤退就变成了溃败。
所以必须隔一队撤一队,撤退的部队撤退百步就立刻要列阵迎敌,做好防御阵势,同时前面没撤的部队要后撤。环环相扣,不给敌人可趁之机。
除此之外,在行军扎营的方面熊槐也效仿唐朝,庄蹻根据熊槐的意思总结出来了一套方法:
行军之前,先要由指挥部的参谋人员及向导率领先遣部队,提前在预定的地区勘察地形、选择营地,划定所属各军营垒的具体位置,并设立标识,然后才开始移营。对营地的选择极为重视,要选在有草,河水,同时背后是山丘等险要地势,便于移动,营地要平坦,同时还要方便砍伐树木和牧马(战车兵的战马需要进食),以便于警卫、防守和人马生活。还提出几种地形不堪安营,若遇此类地形时应“急过勿留”。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要在山的顶部、四周有水泽以及孤立无险的高地上构筑野营壁垒,因为这样易被敌军围困,也有水源、粮道被断绝的危险。二是不要在低洼之地、特别是附近有高山的低处筑营,因为这样的地形不利于防守,且有遭到水淹的危险。三是不要在河川山谷要冲之口及干草深茂之处筑营,因为这样的地形虽有控制要路和马草丰富之利,但易遭火攻。
总的营地选定之后,即具体划分各军驻扎的营地位置。一般中军立个大营,下属个军每军分立个营。全军以中军大营为核心,按不同的排列方式。将个营配置于中军周围。如果地处平原广泽、无险可恃时,排列成方营;如果有险可恃时,则排列为月营,即面对敌方成半圆形。各营中间留有个营宽度的间隔,营间的空隙,都在弓、弩等远射兵器的控制之下,可以相互支持。() ()
军队拔营出发时,前卫部队先行,派出精骑骁勇,搜索数里;在险隘之路的侧方,派出警戒分队,向各要害处防御,掩护本队通过。还要派出类似调整哨的“候骑”,在沿途特殊地形处设置路标或发出调整信号,使部队预有准备,适当调整队形。前卫除担任警戒、搜索外,还要担任整修道路、桥梁以及渡口的任务。本队各军在出发之前,要将本部/的战兵部署在营垒二三里外,一如临阵,以掩护辎重部队做拆除帐幕、装载物资等撤营工作。待营中装束辎重完毕,再收队出发。行军序列,一般以右虞候个军为前卫,本队按右军、前军、中军、后军的顺序行进;以左虞候个军为后卫,担任后方警戒和收容落伍人员、遗失物械等任务。
各军行军时,均以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中间距离约一二里。凡遇高地,骑兵即派出小分队予以占领,进行警戒、嘹望,以防遭敌伏击或突袭;待本军步兵通过、后军骑兵小分队接替警戒后,撤归本军。各军同时要派出骑兵侧卫,通常以警戒小分队在两侧高处行进,两小分队前后的距离约为里,它们之间及与本队之间,要能保持目视联络。各军、营还要派出维持秩序的虞候,监督各部照次序行进,并保持队列的整齐,以便在突然遇到情况时,能迅速布列应战队形,避免产生混乱。
部队到达宿营地时,仍然要派出警戒部队,掩护各军安营筑垒。安营完毕后,各营派出外探(游动哨),一般一组为骑马,在营地四面里外游弋,如有警急,奔驰报军。此外,还要派出外铺(潜伏哨),三五人一组,携带一两面鼓,于夜间设置在军前或军侧三五里外隐蔽要害之处,当敌军犯大营时鸣鼓大叫。如在宿营地停留三五日,则要在距营垒一二百里范围内,安置“爟烽”,大致每里置一烽,还要派出骑兵游弋巡逻。
待庄蹻将这些述说完,两个时辰已经过去,但是景舍、田忌、屈匄无不大为震惊!
景邵和田忌为什么会震惊?因为当下庄蹻所阐述的约等于是一整套的军事理论。
并且这套军事理论已经在孙武的孙子兵法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特别是庄蹻所阐述的锲形阵。
其实在这个时代锲形阵也时常在战场之上出现,也就是所谓的锋矢阵。但是当下的锋矢阵型大多是配合方阵而列的,换句话说,方阵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而锋矢阵辅助方阵的。当下的锋矢阵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军阵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往往承担着突破、切割敌军军阵的任务,例如前段时间的汶河之战,司马靳以及魏错就多次使用锋矢阵刺穿楚国左右两翼,若不是昭应回救及时,只怕还真会让他们包抄。同时,这一时期的锋矢阵往往是大阵,动辄一千两千人以上的大阵。
而庄蹻提出的锲形阵,是将锲形阵细化到每个队当中,也就是小阵。同时小锲形阵又可以形成不同的大阵。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化,在保证了侵略性和攻击性的同时还能统过小阵结成不同大阵的方式提高军阵的防御力。
同时这种小锲形阵形成的冲击集群,他对敌人军阵的冲击点远远多于方阵或者当下的锋矢阵,这也就意味着,刺穿敌人军阵的可能性会加大很多。并且,这种小阵比大阵更灵活,可以散开让对面的拳头打在棉花上,也可以集结成拳头砸向对面军阵。在刺穿敌军军阵后各锲形阵以小队为单位还能对敌军军阵进行小范围围击,给敌军造成更大的混乱。
当然,这种小阵的缺点也有,就是对于将领的要求更高。由于这种作战军阵约等于将集群攻击分散给了每个小阵,那么每个小阵阵长就必须承担起一部分的指挥责任。一旦陷入鏖战,你的小队冲进了敌军军阵,那么就会很难接受到来自主帅的命令,此时作为这支小队的领头人就要肩负起引领这支小队的责任,是进攻?还是撤退?还是包抄?对于基层军官的要求更高。
“西禁军初成军,只怕难以驾驭这种小阵作战啊。”田忌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西禁军的构成大部分都是没有经历过战事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任何经验。
一个基层军官他带领他的小队冲进了敌军的军阵,此时已经接收不到来自主帅的命令,那么他要思考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是继续进攻,还是就地防守,或者是进行其他的行动。他此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是兵书么?先不说一个基层军官有多大概率能够接触到兵书这个在古代弥足珍贵的东西,假设他读过兵书,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他所面对情况就一定跟兵书一样么?这不大可能吧。那么此时他判断的依据就是他以往战斗的经历,也就是他的经验。
但是现在西禁军只不过是一支新成立的军队,基层军官也没打过几场正经仗。基层军官的微操能力只怕连优势在我的校长都不如,不说输赢,人家起码真正的打过几仗。八十万对六十万的八十万他驾驭不了,八十人他还是可以驾驭的。
微操能力连委员长都不如的人,能有多强?
见田忌说了这个问题,景舍则上前说道:“臣以为,上柱国担忧确有道理,突入敌阵同主帅失去联系,正是考验临阵应变之力,只怕这西禁军当中找不出十人。”
熊槐看了看庄蹻,庄蹻没有上前辩解。
看来庄蹻也是认同这个说话的。
emm
步子迈的太大,有点儿扯着蛋了。
熊槐感觉到了自己这事儿确实做的有些急了。
这种阵法对于基层军官要求太高,若是在没有经历过战事的情况下就变,那么下次经历战事这些没有经验的军官会不知所措。或者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片面的依据训练师上层教授的那样行事。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先放放吧。”熊槐叹了口气,道。
改革,得慢慢来!
(本章完)
其实这一章也算是科普章,熊槐所构想的是借鉴唐朝的军队制度,
还有一章因为只有一千多字,我直接安排在这里面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