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的进攻规模非常大,几乎可以说是倾巢出动,秦虎下意识地认为,敌人会一口气推进到铜阳星,然后与铜阳方面军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之战。
他甚至做好了参战的准备,哪怕长戈号没有强悍的战斗力,该上场的时候也绝不能退缩。
这时秦虎渐渐明白铜阳防御体系到底是什么,它从来不是铜墙铁壁或某种不可逾越的东西,而是那种高度依赖量子通讯体系,高度依赖铜阳舰队的弹性防御体系,除非敌军一口气冲到铜阳星,否则休想铜阳军和敌军死磕。
而这一体系最大的特点偏偏就是超靠近铜阳,火力密度就越强,别看最初那几道防线一次只能摧毁几十艘敌舰,若是到了铜阳星附近,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损失。
然而敌人连续突破几道防线,损失了一百多艘战舰之后,居然不再进攻,而是主动放慢速度,止步于铜阳系外围。
敌军虽然停步,可铜阳上下并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更加紧张,严密监视敌军的动向。
敌人绝对不甘心止步外围,继续进攻是早晚的事,这个时候停下是为了什么?
答案很快揭晓,敌军停止前进之后,开始清扫占领区附近的各种卫星。
秦虎恍然大悟,敌人不是放弃进攻,而是打算步步为营,逐步摧毁铜阳的星系防御体系!
但他想不明白,敌人到底是用什么办法确定卫星在哪儿。
铜阳防御体系其实就是以量子通讯卫星为节点,各种探测卫星为主干的卫星通讯网络,如果布置在星系各处的卫星出了问题,铜阳就会变成聋子瞎子,无法获得敌军的实时信息。
注意,不是不能获得,而是不能实时获得!
铜阳方面从来都没忽视过卫星的安全,因此从一开始就把卫星伪装成各种小天体,防止被敌人发现。
秦虎知道,这些卫星的伪装非常完美,不论外形、颜色、光谱还是质量,都与真正的小行星一模一样,它们隐藏在数之不尽的小天体之中,想反它们挑出来难之又难。
可敌人偏偏就有办法确定卫星的位置,敌占区内的卫星网络遭到了空前的毁伤,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监控盲区。
不仅如此,敌军稳定内部之后,继续向左右两侧扩展,不断摧毁沿途的人类卫星,只有极少数位置特别刁钻,伪装特别隐密的卫星才逃过一劫。
可单独的卫星无法连成网络,探测距离和时效性得不到保证,探测盲区不可避免地逐步扩大,星系外围的防御系统在敌军的不断清扫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
铜阳方面军自然不想看到敌人占据星系外围,可是铜阳指挥部在这个问题上分歧不小。
一部分人认为,敌人停止进攻,是因为他们知道弹性防御体系的特别,知道越靠近核心反弹越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故意停下,引诱铜阳舰队出击,打算在野战中消耗守军的力量。
如果这个时候主动出击,就等于落进敌人的陷阱,所以舰队必须留在铜阳附近,只要舰队保持完整,就算敌军打到铜阳星,齐装满员的舰队也有一战之力。() ()
再说了,星系外围空域那么大,清空外围的卫星哪有那么容易?铜阳的战略意义原本就是争取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敌人一点时间?
另一种观点认为,敌军停步是因为损失过大,所以敌人改变策略,逐步清理卫星,最后再一鼓作气拿下铜阳。
主动出击虽然有风险,但敌人眼下最期盼的就是铜阳舰队固守行星,按兵不动只会遂了敌人的心意,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明知舰队有所损失,也该大胆出击,粉碎敌人的战略意图。
虽然铜阳军的高层都没经历过这种大规模战役,但他们的思想并不保守,大多数人信奉的原则都是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因而第二种观点逐渐占据上风,最后举手表决,激进派以微弱优势胜出。
决定是做出来了,可是每支舰队到底派多少战舰又引起了争论,费了不少口舌,才把出征的舰队规定商量好。
铜阳方面军由四颗殖民星的舰队组成,吕辰虽然是实际上的指挥官,却只能掌握来自铜阳的舰队,一旦涉及到其他几支舰队,就必须把各个舰队的指挥官召集到一起,坐下来好好商量。
若非如此,指挥部根本用不着这么费力,直接下一道命令就能把舰队派出去。
好在这几支舰队之间只是内部矛盾,在涉及外敌的原则性问题上没人敢有半点含糊,问题决定之前不管怎么争论都行,可一旦有了决定,所有人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就这样,在敌军进占星系外围几个小时后,来自铜阳方面军的五百多艘战舰大张旗鼓地移师敌占区附近,再化整为零分散出击,或埋伏或偷袭或强攻,拿出各种战术各种手段,四处猎杀落单的敌舰。
铜阳方面的意图很简单,凡是敌人想做的,铜阳军必须加以破坏。
铜阳方面的战术同样简单,逮住落单的敌舰就往死进而收拾,一旦遭遇敌人的舰队就立马撒丫子跑路,把游击战术玩得精熟无比。
秦虎不禁感慨,也就是星系外围小天体众多,有躲避隐藏的基础,换成星系的中段,恐怕就只能和敌军死磕。
除了袭击敌舰之外,出击的舰队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秘密布置更多卫星,重建敌占区内的卫星网络。
铜阳军这一次吸取了教训,不再把卫星伪装成小天体,而是尽量把卫星安置在其他天体的表面。
这是因为铜阳方面发现,那些逃过一劫的卫星,全都安置在其他小天体表面!
对天文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所谓小天体只是个统称,直径几十厘米是小天体,几十公里还是小天体。
而那些幸存的卫星,全都是这种情况,而且所在小天体的体积越大,卫星就越安全!
既然了解了这个情况,有什么理由不重新布置卫星网络?
他甚至做好了参战的准备,哪怕长戈号没有强悍的战斗力,该上场的时候也绝不能退缩。
这时秦虎渐渐明白铜阳防御体系到底是什么,它从来不是铜墙铁壁或某种不可逾越的东西,而是那种高度依赖量子通讯体系,高度依赖铜阳舰队的弹性防御体系,除非敌军一口气冲到铜阳星,否则休想铜阳军和敌军死磕。
而这一体系最大的特点偏偏就是超靠近铜阳,火力密度就越强,别看最初那几道防线一次只能摧毁几十艘敌舰,若是到了铜阳星附近,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损失。
然而敌人连续突破几道防线,损失了一百多艘战舰之后,居然不再进攻,而是主动放慢速度,止步于铜阳系外围。
敌军虽然停步,可铜阳上下并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更加紧张,严密监视敌军的动向。
敌人绝对不甘心止步外围,继续进攻是早晚的事,这个时候停下是为了什么?
答案很快揭晓,敌军停止前进之后,开始清扫占领区附近的各种卫星。
秦虎恍然大悟,敌人不是放弃进攻,而是打算步步为营,逐步摧毁铜阳的星系防御体系!
但他想不明白,敌人到底是用什么办法确定卫星在哪儿。
铜阳防御体系其实就是以量子通讯卫星为节点,各种探测卫星为主干的卫星通讯网络,如果布置在星系各处的卫星出了问题,铜阳就会变成聋子瞎子,无法获得敌军的实时信息。
注意,不是不能获得,而是不能实时获得!
铜阳方面从来都没忽视过卫星的安全,因此从一开始就把卫星伪装成各种小天体,防止被敌人发现。
秦虎知道,这些卫星的伪装非常完美,不论外形、颜色、光谱还是质量,都与真正的小行星一模一样,它们隐藏在数之不尽的小天体之中,想反它们挑出来难之又难。
可敌人偏偏就有办法确定卫星的位置,敌占区内的卫星网络遭到了空前的毁伤,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监控盲区。
不仅如此,敌军稳定内部之后,继续向左右两侧扩展,不断摧毁沿途的人类卫星,只有极少数位置特别刁钻,伪装特别隐密的卫星才逃过一劫。
可单独的卫星无法连成网络,探测距离和时效性得不到保证,探测盲区不可避免地逐步扩大,星系外围的防御系统在敌军的不断清扫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
铜阳方面军自然不想看到敌人占据星系外围,可是铜阳指挥部在这个问题上分歧不小。
一部分人认为,敌人停止进攻,是因为他们知道弹性防御体系的特别,知道越靠近核心反弹越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故意停下,引诱铜阳舰队出击,打算在野战中消耗守军的力量。
如果这个时候主动出击,就等于落进敌人的陷阱,所以舰队必须留在铜阳附近,只要舰队保持完整,就算敌军打到铜阳星,齐装满员的舰队也有一战之力。() ()
再说了,星系外围空域那么大,清空外围的卫星哪有那么容易?铜阳的战略意义原本就是争取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敌人一点时间?
另一种观点认为,敌军停步是因为损失过大,所以敌人改变策略,逐步清理卫星,最后再一鼓作气拿下铜阳。
主动出击虽然有风险,但敌人眼下最期盼的就是铜阳舰队固守行星,按兵不动只会遂了敌人的心意,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明知舰队有所损失,也该大胆出击,粉碎敌人的战略意图。
虽然铜阳军的高层都没经历过这种大规模战役,但他们的思想并不保守,大多数人信奉的原则都是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因而第二种观点逐渐占据上风,最后举手表决,激进派以微弱优势胜出。
决定是做出来了,可是每支舰队到底派多少战舰又引起了争论,费了不少口舌,才把出征的舰队规定商量好。
铜阳方面军由四颗殖民星的舰队组成,吕辰虽然是实际上的指挥官,却只能掌握来自铜阳的舰队,一旦涉及到其他几支舰队,就必须把各个舰队的指挥官召集到一起,坐下来好好商量。
若非如此,指挥部根本用不着这么费力,直接下一道命令就能把舰队派出去。
好在这几支舰队之间只是内部矛盾,在涉及外敌的原则性问题上没人敢有半点含糊,问题决定之前不管怎么争论都行,可一旦有了决定,所有人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就这样,在敌军进占星系外围几个小时后,来自铜阳方面军的五百多艘战舰大张旗鼓地移师敌占区附近,再化整为零分散出击,或埋伏或偷袭或强攻,拿出各种战术各种手段,四处猎杀落单的敌舰。
铜阳方面的意图很简单,凡是敌人想做的,铜阳军必须加以破坏。
铜阳方面的战术同样简单,逮住落单的敌舰就往死进而收拾,一旦遭遇敌人的舰队就立马撒丫子跑路,把游击战术玩得精熟无比。
秦虎不禁感慨,也就是星系外围小天体众多,有躲避隐藏的基础,换成星系的中段,恐怕就只能和敌军死磕。
除了袭击敌舰之外,出击的舰队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秘密布置更多卫星,重建敌占区内的卫星网络。
铜阳军这一次吸取了教训,不再把卫星伪装成小天体,而是尽量把卫星安置在其他天体的表面。
这是因为铜阳方面发现,那些逃过一劫的卫星,全都安置在其他小天体表面!
对天文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所谓小天体只是个统称,直径几十厘米是小天体,几十公里还是小天体。
而那些幸存的卫星,全都是这种情况,而且所在小天体的体积越大,卫星就越安全!
既然了解了这个情况,有什么理由不重新布置卫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