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防线前沿,某无名星系。
一道蓝光闪过,一艘比主力舰小得多的战舰脱出超光速。
在虚空中滑行一小会儿之后,所有舰员全部就位,舰长开启通讯系统:“这里是烽火,呼叫烽火,收到请回答!”
“烽火收到,我是舰长李源,欢迎你们,请你们跟随导航信号前进!”
“烽火明白!”
尽管还有一段距离,但号舰并没有再次进入超光速,而是在收到导航信号之后,以常规方式慢慢飞行,前后用了一个多月,才飞到信号指挥的小行星。
一直隐藏在这里的号舰悄然起飞,将隐藏战舰的大坑让给。
落入坑底后,进行了简单的伪装,直到伪装完毕,号舰才以常规方式飞离。
李源回望无名星系,不禁感慨万千。
十年前,他奉命率领烽火号赶到这个无名星系,成为联盟防线最前沿的哨兵。
那时正是敌军大举进攻,联盟损失数十颗殖民星,原本的防线在敌军的前后夹击中崩溃,一退千里的盟军只能重起炉灶,再建一条新的防线。
那个时候,盟军损失惨重,战舰极度匮乏,烽火级是为了尽快建立防线而重新设计,舰体比常规主力舰小了三分之一,全长只有一千四百米,火力还不到主力舰的一半儿,但烽火级的速度比主力舰快四分之一!
因为不是主力舰,不必配备那么多舰员,这种战舰的自给能力远超各型主力舰,因此被联盟各殖民星大量制造,广泛用于侦察、前沿驻守等特种任务。
号舰是第一批烽火级战舰之一,当时为了尽快构建新的防线,联盟在极度缺乏主力舰的情况下,将首批烽火级全部送到新防线的最前沿。
盟军的防线不是一条线,更不是把有限的战舰摆在某个空域等着敌军来攻,盟军没那么多战舰,也摆不出那么强大的防线。
盟军的做法是将舰队集中在面对敌军的星系之中,再按位置将这些星系分为前、中、后三类。
前即前沿,这是对抗敌军的第一线,也是最危险的空域,以往为了对抗敌军,盟军始终在前沿布置大批舰队。
然而盟军已经认识到在前沿布置重兵的弊端,更因为缺乏战舰等客观因素,不可能按以往的惯例建立防线。
所以新防线的前沿只安排了少量战舰,这些战舰的任务不是与敌人交战,而是充当整个防线的眼睛,更是整个防线的预警机。
为了防止敌军绕过星系,这条防线的前沿不止最边缘的星系,而是从边缘向后,三至四十光年内的所有星系全部属于前沿,只有越过这段距离,才能接触到防线的中层。
中字头的星系则是防线上真正的中坚力量,联盟在那里集中了大量战舰,许多中字头的星系,都是联盟主动放弃的前殖民星,是最有可能引来敌军进攻的星系。
至于那些没什么价值,不可能引来敌军大部队的星系就不一样了,哪怕身在中字头的区域,也只能归属于前字头。() ()
没办法,谁让联盟没那么多战舰呢?只能用守卫重点星系的办法抵御敌军。
而后字头的星系就简单了,要么是资源丰富的造舰基地,要么是位置关键,汇聚各地物资的集散地,也可能是舰队云集,随时准备支援中字头的集结地,总之就是整个防线的大后方。
数量虽少,但作用极大,是整个防线不可或缺的基础。
从最接近敌军的前沿,到远离前方的后字头,整个防线的平均厚度在五十光年左右,长宽均超过一千光年,驻扎盟军舰队的星系数以万计。
盟军在这条防线上的投入极其巨大,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条防线不过是个心理安慰,敌人若有心进攻,花点时间就能绕过防线。
盟军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完整的防线不是一个面,而是在现有防线的基础上继续向外、向后延伸,以半球形包裹联盟所在空域,甚至最终将整个联盟星域完全包裹,只有到那个时候,联盟才能算相对安全。
然而以联盟的经济和工业水平,能完成眼下这道防线已经是极限了,根本没有能力缠结拓展。
幸亏禾州战役打赢了,再加上联盟一直以来的顽强抵抗,敌军这些年才一直没动静,否则烽火哪能安安静静地守完十年?
如今整整十年过去,号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时候撤回后方休整了。
只不过为了安全,不能在小行星附近直接进入超光速,必须拉开一点距离,以免敌舰发现辐射残留追过来。
就在烽火即将进入超光速的前夕,人工智能那机械的声音突然响起:“警报、警报,发现超光速辐射,警报,警报……”
李源目光一凝:“什么位置?”
人工智能立刻报出一串坐标,李源面色一沉——那是号来时的方向:“身份确认了吗?”
“敌我识别无应答!”
参谋长立即看向李源:“舰长,应该是让敌人盯上了!”
李源微微点头:“已经就位,这个锅咱们背了……全舰注意,准备进入超光速!”
参谋长急忙补充:“舰长,必须搞清楚这是偶然事件,还是敌军大规模进攻的前兆!”
李源:“我们没时间了,通知注意观察,我们先把这几艘敌舰引开!”
通讯参谋马上把李源的意思发给,而且马上就收到了的回复,大意就是表达歉意,一定会做好观察记录等等。
如果条件允许,绝对不会连累,只会自行承担被敌舰盯住的风险,但敌舰已经出现,而隐藏,摆在明面上,无论如何,都不该在这个时候冒出来,它必须隐藏在小行星里,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观察敌军的动向,从而为上级判断敌军的行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所以不能动,号舰不管有什么想法,不管有多么不忿,都必须把这口黑锅背在身上。
这不是为了,也不是为了,而是为了整个联盟防线!
一道蓝光闪过,一艘比主力舰小得多的战舰脱出超光速。
在虚空中滑行一小会儿之后,所有舰员全部就位,舰长开启通讯系统:“这里是烽火,呼叫烽火,收到请回答!”
“烽火收到,我是舰长李源,欢迎你们,请你们跟随导航信号前进!”
“烽火明白!”
尽管还有一段距离,但号舰并没有再次进入超光速,而是在收到导航信号之后,以常规方式慢慢飞行,前后用了一个多月,才飞到信号指挥的小行星。
一直隐藏在这里的号舰悄然起飞,将隐藏战舰的大坑让给。
落入坑底后,进行了简单的伪装,直到伪装完毕,号舰才以常规方式飞离。
李源回望无名星系,不禁感慨万千。
十年前,他奉命率领烽火号赶到这个无名星系,成为联盟防线最前沿的哨兵。
那时正是敌军大举进攻,联盟损失数十颗殖民星,原本的防线在敌军的前后夹击中崩溃,一退千里的盟军只能重起炉灶,再建一条新的防线。
那个时候,盟军损失惨重,战舰极度匮乏,烽火级是为了尽快建立防线而重新设计,舰体比常规主力舰小了三分之一,全长只有一千四百米,火力还不到主力舰的一半儿,但烽火级的速度比主力舰快四分之一!
因为不是主力舰,不必配备那么多舰员,这种战舰的自给能力远超各型主力舰,因此被联盟各殖民星大量制造,广泛用于侦察、前沿驻守等特种任务。
号舰是第一批烽火级战舰之一,当时为了尽快构建新的防线,联盟在极度缺乏主力舰的情况下,将首批烽火级全部送到新防线的最前沿。
盟军的防线不是一条线,更不是把有限的战舰摆在某个空域等着敌军来攻,盟军没那么多战舰,也摆不出那么强大的防线。
盟军的做法是将舰队集中在面对敌军的星系之中,再按位置将这些星系分为前、中、后三类。
前即前沿,这是对抗敌军的第一线,也是最危险的空域,以往为了对抗敌军,盟军始终在前沿布置大批舰队。
然而盟军已经认识到在前沿布置重兵的弊端,更因为缺乏战舰等客观因素,不可能按以往的惯例建立防线。
所以新防线的前沿只安排了少量战舰,这些战舰的任务不是与敌人交战,而是充当整个防线的眼睛,更是整个防线的预警机。
为了防止敌军绕过星系,这条防线的前沿不止最边缘的星系,而是从边缘向后,三至四十光年内的所有星系全部属于前沿,只有越过这段距离,才能接触到防线的中层。
中字头的星系则是防线上真正的中坚力量,联盟在那里集中了大量战舰,许多中字头的星系,都是联盟主动放弃的前殖民星,是最有可能引来敌军进攻的星系。
至于那些没什么价值,不可能引来敌军大部队的星系就不一样了,哪怕身在中字头的区域,也只能归属于前字头。() ()
没办法,谁让联盟没那么多战舰呢?只能用守卫重点星系的办法抵御敌军。
而后字头的星系就简单了,要么是资源丰富的造舰基地,要么是位置关键,汇聚各地物资的集散地,也可能是舰队云集,随时准备支援中字头的集结地,总之就是整个防线的大后方。
数量虽少,但作用极大,是整个防线不可或缺的基础。
从最接近敌军的前沿,到远离前方的后字头,整个防线的平均厚度在五十光年左右,长宽均超过一千光年,驻扎盟军舰队的星系数以万计。
盟军在这条防线上的投入极其巨大,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条防线不过是个心理安慰,敌人若有心进攻,花点时间就能绕过防线。
盟军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完整的防线不是一个面,而是在现有防线的基础上继续向外、向后延伸,以半球形包裹联盟所在空域,甚至最终将整个联盟星域完全包裹,只有到那个时候,联盟才能算相对安全。
然而以联盟的经济和工业水平,能完成眼下这道防线已经是极限了,根本没有能力缠结拓展。
幸亏禾州战役打赢了,再加上联盟一直以来的顽强抵抗,敌军这些年才一直没动静,否则烽火哪能安安静静地守完十年?
如今整整十年过去,号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时候撤回后方休整了。
只不过为了安全,不能在小行星附近直接进入超光速,必须拉开一点距离,以免敌舰发现辐射残留追过来。
就在烽火即将进入超光速的前夕,人工智能那机械的声音突然响起:“警报、警报,发现超光速辐射,警报,警报……”
李源目光一凝:“什么位置?”
人工智能立刻报出一串坐标,李源面色一沉——那是号来时的方向:“身份确认了吗?”
“敌我识别无应答!”
参谋长立即看向李源:“舰长,应该是让敌人盯上了!”
李源微微点头:“已经就位,这个锅咱们背了……全舰注意,准备进入超光速!”
参谋长急忙补充:“舰长,必须搞清楚这是偶然事件,还是敌军大规模进攻的前兆!”
李源:“我们没时间了,通知注意观察,我们先把这几艘敌舰引开!”
通讯参谋马上把李源的意思发给,而且马上就收到了的回复,大意就是表达歉意,一定会做好观察记录等等。
如果条件允许,绝对不会连累,只会自行承担被敌舰盯住的风险,但敌舰已经出现,而隐藏,摆在明面上,无论如何,都不该在这个时候冒出来,它必须隐藏在小行星里,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观察敌军的动向,从而为上级判断敌军的行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所以不能动,号舰不管有什么想法,不管有多么不忿,都必须把这口黑锅背在身上。
这不是为了,也不是为了,而是为了整个联盟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