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确认那些信息属实?”
温泽晏把信件合上,向杜常平确认道。
前几日,温泽晏让杜常平去确认信件上事情的真伪。
杜常平肯定地点头:“确认属实,我怕打草惊蛇,特意派人偷偷找来店里的伙计,让人把店铺的账簿拿来,进行核对,确认跟山上的土匪有往来。”
或许是因为陆溪的话,温泽晏听了杜常平的回答,心中还是有些怀疑,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原因。
“公子,现在我们手上握有那些富绅的罪证,需要我派人把那些富绅抓起来吗?”
前段时间,他们在富绅面前演的那出戏,不过是为了诈那些富绅,他们其实并没有实际证据。
那些富绅大多家底并不清白,一听要搜查,便慌了神着了他们的道。
而现在他们手里握着确切的证据,可以将那些富绅绳之以法。
温泽晏摇头,拒绝了杜常平的提议。
“大人,这是为何?”杜常平有些不解。
“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剿匪,这时候上门捉拿,万一打草惊蛇就不好了,而且涉及到的富绅不止一人,把涉事人员全部抓捕,动静太大,恐怕会引起百姓恐慌。”
温泽晏想了想,还是没有把自己的顾虑告诉杜常平。
杜常平略一思索,便想通其中的关键:“还是公子考虑周全。”
“剿匪的事不能再拖了,得尽快安排。”
“我们对当地的情况并不熟悉,而乌田山上的土匪盘踞此地已久,对地形十分熟悉,要是我们贸然进攻,恐怕………”
就在两人商谈剿匪事宜的时候,杜常文推门而入。
“大人,并州,并州太守派人来了,人现在在会客厅。”因为来时太过匆忙,杜常平说话有些气喘吁吁。
温泽晏把信件放进抽屉,没有杜常文那么兴奋,沉着地吩咐道:“常平,你留在书房处理剿匪事宜,我和常文前去会会这个并州来客。”
“公子万事小心。”
温泽晏带着杜常文来到会客厅,只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坐在椅子上,一双眼睛贼溜溜的,不停打量周围摆设。
察觉到有人来,那人也没起身,依旧坐在椅子上,看着温泽晏和杜常文。
温泽晏走进会客厅,朝那人拱手,率先开口道:“先生从并州远道而来,可是太守大人有何吩咐?”
来者不善,这是温泽晏看着面前人唯一的想法。
之前他曾为了剿匪一事,曾给并州太守写过信,希望对方提供帮助,可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这次他将剿匪一事宣扬出去,虽然带着给对方施压的目的,可贸然来访,让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在下姓吴,是太守大人的幕僚,太守大人听闻温县令有意剿匪,特意派在下前来相助。”
“下官谢过太守大人及吴幕僚,只可惜县衙内人手不足,剿匪一事目前还未有任何进展。”温泽晏皮笑肉不笑地回道。
并州太守想的倒是很美,趁着剿匪还未开始,先随意派个幕僚下来,等剿匪成功论功行赏时,怕是要计太守一功。
若是剿匪失败,太守也没有任何损失,怕是还会参他一本。
想到这,温泽晏心里连连冷笑。
吴幕僚听出了温泽晏的拒绝之意,顿了顿继续道:“太守大人知道乌田县内兵力不足,特意派我带领一队精兵前来协助温大人剿匪。”
听到太守派了一队精兵,温泽晏心里有些讶异,太守什么时候这么大方,其中不会有诈吧?
可吴幕僚接下来的下一句话,让温泽晏的心稍微安定:“不过,太守大人有些要求,还望温大人允许。”
果然,温泽晏拇指和食指摩挲起来:“吴幕僚但说无妨,只要在温某的能力范围之内,温某一定在所不辞。”
一队精兵对剿匪一事大有裨益,只要太守提的要求不过分,对于温泽晏来说都能接受。
吴幕僚笑了一下:“这第一件事自然是计功,等剿匪一事过后,将来论功行赏,温县令可不能忘记太守大人的功劳。”
“这是自然,将来温某上书时,定会如实汇报太守大人对剿匪一事的帮助。”温泽晏一口答应下来。
见温泽晏答应的那么爽快,吴幕僚笑着继续道:“剿匪一事越快行动越好,最好能从这个月就开始。”
“这个月?现在已经月中,我们根本来不及准备。”一旁的杜常文不由开口反驳。
吴幕僚觑了杜常文一眼,随后看向温泽晏:“太守大人这么做自有他的打算,温县令是怎么想的?”
温泽晏咬咬牙,答应下来:“可以,吴幕僚还有什么要求吗?”
听到温泽晏答应自己的要求,吴幕僚脸上的笑意猖狂:“最后一个要求,剿匪的军师一职由我来担任。”
军师一职,顾名思义负责为主帅出谋划策,除此之外,军师在军中的地位仅在主帅之下,有权调配军中的其他人。
此话一出,温泽晏没有像之前一样一口答应:“军师需要去往剿匪前方,剿匪太过危险,恐怕到时不能保证吴幕僚的安全。”
吴幕僚听后并不介意:“军师待在部队后方,到时多留些人在后方即可。”
“县衙兵力本就不足,到时候把大部分兵力留在后方,是否有些不妥。”
虽然温泽晏话里的意思十分委婉,但拒绝的意思还是令吴幕僚不虞:“我不是带了一队精兵过来吗?那队精兵个个都是佼佼者,能以一敌十。”
温泽晏不好直接拒绝,只好提了个折中的法子:“不如吴幕僚担任军中参谋兼任精兵佰长如何?只需在后方进行指挥布筹,顺带负责指挥一队精兵。”
吴幕僚低头思索片刻后,答应下来:“就按温县令所说的好了,我这就给太守写信,让他派兵,想来过几日那队精兵就会到达乌田县。”
“那温某就先谢过太守大人及吴参谋了,吴参谋一路舟车劳顿,不如先下去休息片刻?”
听着温泽晏的称呼,吴幕僚心里格外满意:“那就叨扰温县令了。”
温泽晏吩咐让带吴幕僚下去休息。
等吴幕僚走远后,杜常文看着温泽晏道:“那些要求那么过分,大人为何要答应下来?”
温泽晏叹了口气:“要是不答应下来,恐怕太守会在背后给我使绊子。”
听到这话,杜常文眉头不由皱起,忍不住骂道:“那些人真是朝廷的蛀虫!”
“多说无益,所幸那吴幕僚看起来只是沽名钓誉之辈,给点权利就得意忘形,你想跟常武说一声,让他安排人手在吴幕僚身边,对他进行监视,如果发现什么异常,不必汇报,直接把他控制起来。”
“好,我这就去跟常武说。”
杜常文离开后,温泽晏上前将书房门合上,打开抽屉,拿出信件翻看起来。
自从上次跟陆溪交谈过后,陆溪留下一句会进行调查,随后离开了县衙,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消息传来,不知道陆溪那边的调查进度如何。
这边陆溪并不知道温泽晏的担忧,正在悄悄地跟在一个中年男子的后面。
自从离开县衙后,陆溪一直秘密调查信件上的内容,希望能通过信件上的内容找到师兄,顺便帮一把温泽晏。
信中反复提及这名中年男子,陆溪相信,跟着这名中年男子,一定能找到师兄。
眼看中年男子左拐右拐,走进一条隐秘的小巷后,不见了踪影。
陆溪在小巷外左等右等都不见男子出来,忙进入小巷查看,可此时小巷内空空荡荡,哪还有男子的身影。
陆溪不相信自己把人跟丢,在小巷内徘徊,企图找到男子从小巷内消失的线索。
小巷阴暗逼仄,四周都是灰扑扑的泥墙,自己站在唯一的进出口,那中年男子是怎么消失的呢?
还没等陆溪想明白,就听见巷子深处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莫不是男子发现有人跟踪,故意躲进巷子深处,借着暗处隐藏身形,逼自己现身?
陆溪抽出腰间的匕首,小心翼翼地向巷子深处走去。
巷子深处停着一辆破旧的木板车,车上盖着一块破破烂烂的黑布,黑布下鼓鼓囊囊,不知道是什么。
陆溪捏紧匕首,慢慢靠近木板车,一把把黑布揭开。
看到黑布下只是普普通通的货物后,陆溪松了一口气。
仔细确认货物没有异常后,陆溪转身准备离开。
突然,小巷角落处突然窜出一个人来,抬手朝陆溪洒了一把粉末后,马上跑开。
陆溪下意识屏住呼吸,可为时已晚,自己已经吸入大部分粉末。
陆溪强撑着身体追了几步,出了小巷发现那人早就不见踪影。
没一会儿,陆溪就觉得头晕目眩,眼前开始发黑,无力地靠坐在墙边,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昏迷,陆溪用匕首在自己的手上划了一刀,试图借此让自己保持清醒。
无奈药性太强,身体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药力,意识陷入一片黑暗。
迷迷糊糊中,陆溪好像看到了师兄。
温泽晏把信件合上,向杜常平确认道。
前几日,温泽晏让杜常平去确认信件上事情的真伪。
杜常平肯定地点头:“确认属实,我怕打草惊蛇,特意派人偷偷找来店里的伙计,让人把店铺的账簿拿来,进行核对,确认跟山上的土匪有往来。”
或许是因为陆溪的话,温泽晏听了杜常平的回答,心中还是有些怀疑,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原因。
“公子,现在我们手上握有那些富绅的罪证,需要我派人把那些富绅抓起来吗?”
前段时间,他们在富绅面前演的那出戏,不过是为了诈那些富绅,他们其实并没有实际证据。
那些富绅大多家底并不清白,一听要搜查,便慌了神着了他们的道。
而现在他们手里握着确切的证据,可以将那些富绅绳之以法。
温泽晏摇头,拒绝了杜常平的提议。
“大人,这是为何?”杜常平有些不解。
“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剿匪,这时候上门捉拿,万一打草惊蛇就不好了,而且涉及到的富绅不止一人,把涉事人员全部抓捕,动静太大,恐怕会引起百姓恐慌。”
温泽晏想了想,还是没有把自己的顾虑告诉杜常平。
杜常平略一思索,便想通其中的关键:“还是公子考虑周全。”
“剿匪的事不能再拖了,得尽快安排。”
“我们对当地的情况并不熟悉,而乌田山上的土匪盘踞此地已久,对地形十分熟悉,要是我们贸然进攻,恐怕………”
就在两人商谈剿匪事宜的时候,杜常文推门而入。
“大人,并州,并州太守派人来了,人现在在会客厅。”因为来时太过匆忙,杜常平说话有些气喘吁吁。
温泽晏把信件放进抽屉,没有杜常文那么兴奋,沉着地吩咐道:“常平,你留在书房处理剿匪事宜,我和常文前去会会这个并州来客。”
“公子万事小心。”
温泽晏带着杜常文来到会客厅,只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坐在椅子上,一双眼睛贼溜溜的,不停打量周围摆设。
察觉到有人来,那人也没起身,依旧坐在椅子上,看着温泽晏和杜常文。
温泽晏走进会客厅,朝那人拱手,率先开口道:“先生从并州远道而来,可是太守大人有何吩咐?”
来者不善,这是温泽晏看着面前人唯一的想法。
之前他曾为了剿匪一事,曾给并州太守写过信,希望对方提供帮助,可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这次他将剿匪一事宣扬出去,虽然带着给对方施压的目的,可贸然来访,让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在下姓吴,是太守大人的幕僚,太守大人听闻温县令有意剿匪,特意派在下前来相助。”
“下官谢过太守大人及吴幕僚,只可惜县衙内人手不足,剿匪一事目前还未有任何进展。”温泽晏皮笑肉不笑地回道。
并州太守想的倒是很美,趁着剿匪还未开始,先随意派个幕僚下来,等剿匪成功论功行赏时,怕是要计太守一功。
若是剿匪失败,太守也没有任何损失,怕是还会参他一本。
想到这,温泽晏心里连连冷笑。
吴幕僚听出了温泽晏的拒绝之意,顿了顿继续道:“太守大人知道乌田县内兵力不足,特意派我带领一队精兵前来协助温大人剿匪。”
听到太守派了一队精兵,温泽晏心里有些讶异,太守什么时候这么大方,其中不会有诈吧?
可吴幕僚接下来的下一句话,让温泽晏的心稍微安定:“不过,太守大人有些要求,还望温大人允许。”
果然,温泽晏拇指和食指摩挲起来:“吴幕僚但说无妨,只要在温某的能力范围之内,温某一定在所不辞。”
一队精兵对剿匪一事大有裨益,只要太守提的要求不过分,对于温泽晏来说都能接受。
吴幕僚笑了一下:“这第一件事自然是计功,等剿匪一事过后,将来论功行赏,温县令可不能忘记太守大人的功劳。”
“这是自然,将来温某上书时,定会如实汇报太守大人对剿匪一事的帮助。”温泽晏一口答应下来。
见温泽晏答应的那么爽快,吴幕僚笑着继续道:“剿匪一事越快行动越好,最好能从这个月就开始。”
“这个月?现在已经月中,我们根本来不及准备。”一旁的杜常文不由开口反驳。
吴幕僚觑了杜常文一眼,随后看向温泽晏:“太守大人这么做自有他的打算,温县令是怎么想的?”
温泽晏咬咬牙,答应下来:“可以,吴幕僚还有什么要求吗?”
听到温泽晏答应自己的要求,吴幕僚脸上的笑意猖狂:“最后一个要求,剿匪的军师一职由我来担任。”
军师一职,顾名思义负责为主帅出谋划策,除此之外,军师在军中的地位仅在主帅之下,有权调配军中的其他人。
此话一出,温泽晏没有像之前一样一口答应:“军师需要去往剿匪前方,剿匪太过危险,恐怕到时不能保证吴幕僚的安全。”
吴幕僚听后并不介意:“军师待在部队后方,到时多留些人在后方即可。”
“县衙兵力本就不足,到时候把大部分兵力留在后方,是否有些不妥。”
虽然温泽晏话里的意思十分委婉,但拒绝的意思还是令吴幕僚不虞:“我不是带了一队精兵过来吗?那队精兵个个都是佼佼者,能以一敌十。”
温泽晏不好直接拒绝,只好提了个折中的法子:“不如吴幕僚担任军中参谋兼任精兵佰长如何?只需在后方进行指挥布筹,顺带负责指挥一队精兵。”
吴幕僚低头思索片刻后,答应下来:“就按温县令所说的好了,我这就给太守写信,让他派兵,想来过几日那队精兵就会到达乌田县。”
“那温某就先谢过太守大人及吴参谋了,吴参谋一路舟车劳顿,不如先下去休息片刻?”
听着温泽晏的称呼,吴幕僚心里格外满意:“那就叨扰温县令了。”
温泽晏吩咐让带吴幕僚下去休息。
等吴幕僚走远后,杜常文看着温泽晏道:“那些要求那么过分,大人为何要答应下来?”
温泽晏叹了口气:“要是不答应下来,恐怕太守会在背后给我使绊子。”
听到这话,杜常文眉头不由皱起,忍不住骂道:“那些人真是朝廷的蛀虫!”
“多说无益,所幸那吴幕僚看起来只是沽名钓誉之辈,给点权利就得意忘形,你想跟常武说一声,让他安排人手在吴幕僚身边,对他进行监视,如果发现什么异常,不必汇报,直接把他控制起来。”
“好,我这就去跟常武说。”
杜常文离开后,温泽晏上前将书房门合上,打开抽屉,拿出信件翻看起来。
自从上次跟陆溪交谈过后,陆溪留下一句会进行调查,随后离开了县衙,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消息传来,不知道陆溪那边的调查进度如何。
这边陆溪并不知道温泽晏的担忧,正在悄悄地跟在一个中年男子的后面。
自从离开县衙后,陆溪一直秘密调查信件上的内容,希望能通过信件上的内容找到师兄,顺便帮一把温泽晏。
信中反复提及这名中年男子,陆溪相信,跟着这名中年男子,一定能找到师兄。
眼看中年男子左拐右拐,走进一条隐秘的小巷后,不见了踪影。
陆溪在小巷外左等右等都不见男子出来,忙进入小巷查看,可此时小巷内空空荡荡,哪还有男子的身影。
陆溪不相信自己把人跟丢,在小巷内徘徊,企图找到男子从小巷内消失的线索。
小巷阴暗逼仄,四周都是灰扑扑的泥墙,自己站在唯一的进出口,那中年男子是怎么消失的呢?
还没等陆溪想明白,就听见巷子深处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莫不是男子发现有人跟踪,故意躲进巷子深处,借着暗处隐藏身形,逼自己现身?
陆溪抽出腰间的匕首,小心翼翼地向巷子深处走去。
巷子深处停着一辆破旧的木板车,车上盖着一块破破烂烂的黑布,黑布下鼓鼓囊囊,不知道是什么。
陆溪捏紧匕首,慢慢靠近木板车,一把把黑布揭开。
看到黑布下只是普普通通的货物后,陆溪松了一口气。
仔细确认货物没有异常后,陆溪转身准备离开。
突然,小巷角落处突然窜出一个人来,抬手朝陆溪洒了一把粉末后,马上跑开。
陆溪下意识屏住呼吸,可为时已晚,自己已经吸入大部分粉末。
陆溪强撑着身体追了几步,出了小巷发现那人早就不见踪影。
没一会儿,陆溪就觉得头晕目眩,眼前开始发黑,无力地靠坐在墙边,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昏迷,陆溪用匕首在自己的手上划了一刀,试图借此让自己保持清醒。
无奈药性太强,身体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药力,意识陷入一片黑暗。
迷迷糊糊中,陆溪好像看到了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