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坐在一侧,桌案上有许多张纸,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写满了许多信息。
甚至还有地图。
这是陇右五郡的详细信息。
李衡原本以为诸葛亮叫自己来是商讨今日司马懿发兵的事,没想到自己到后,诸葛亮对司马懿绝口不提。
杨仪、费祎等人也不提今日战事。
杨仪给了李衡这些纸张,然后营帐内就陷入安静中。
李衡很认真地查看着这些信息。
包括五郡的具体位置、城池名称、魏国守将,还有这些郡的人口数量。
想来这是多年一直搜集的情报。
如今纸张大量生产出来,这些信息可以更加方便且系统地呈现出来了。
中午的时候,诸葛亮依然没有问话,众人只是用餐。
午休片刻后,又开始翻阅这些信息。
直到传令兵回来。
“报!”
“进!”
传令兵进来,将战报呈递上来。
诸葛亮打开看后,说道:“魏军退兵了,今日我军战死者三百零八人,受伤者一百六十七人,魏军战死者超过一千二百人。”
一场攻伐战,战死一千二多百人,绝对不少了。
古代打仗,一些大型战役,动则伤亡数万,其中大多数并非敌人所伤,而是在大崩溃中自己人踩死自己人。
魏军这一千多战死者,应该几乎都是被汉军所杀。
因为这种攻守战,魏军要撤退,汉军无法追击,自然无法造成更大的混乱。
这个杀伤数额已经不小了。
而且汉军的死亡人数比受伤人数多,说明战争当时非常惨烈。
杨仪有些兴奋地说道:“按照这个战损,魏军无法攻破我们,想要消耗我们也很难。”
诸葛亮不动声色,问李衡:“济安,你如何看?”
“下官认为,我军战力本身就比魏军强,现在垒好营帐,更有优势,不过这一次司马懿应该并未出动太多兵力。”
诸葛亮说道:“约莫有万人。”
万人已经非常多。
在古代,人数一旦满万,就是大军团。
能统帅大军团的将领都不是一般的将领。
李衡说道:“司马懿可能会采用轮番作战的方式,但以现在的战损来看,司马懿想要消耗我们也非易事,我军明年足可分兵西进。”
诸葛亮点了点头,心中的答案也确定了。
这场战争正如李衡所料,会进入汉魏双方在眉县到长安一带的对峙状态。
诸葛亮突然对李衡有了更加强烈的信任感。
在正史上第五次北伐对峙中,司马懿对诸葛亮评价如是: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司马懿这段评价其实是站在魏国的综合国力上评价的。
用一句话总结:站着说话不腰疼。
年轻时候的孔明,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自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开始了一段新的、截然不同的人生。
刘备将只剩残躯的季汉交到了诸葛亮手里。
在人才缺乏,还要以荆州人士驾驭益州人士的季汉,刚刚与吴国打了大仗,与此同时曹魏也虎视眈眈。
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已经不允许诸葛亮再意气风发。() ()
他必须快速锐变成一个一切求稳的人。
试想想,哪个男人不想豪情万丈、一展宏图?
更何况有旷世奇才之人?
此后的北伐对他影响也极大,尤其是第一次。
诸葛亮是一个执着但如履薄冰的人。
这种如履薄冰的日子,他一过就是十一年。
这十一年里,他万事力求谨慎,在谨慎中求取北上。
正史上的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之所以还要北上,一是时机成熟了,二是想最后打一场,为后人留一些。
希望后人在他的基础上继续恢复汉室江山。
诸葛亮看着李衡,他曾经无数次推演过关中战略布局。
唯独没有推演过李衡所说的“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
无论怎么推演,都会有一次又一次巨大的风险。
但现在看李衡的这個战略,至少眼下的结果看来,一切稳如泰山。
李衡这个策略,到目前为止交的初步答卷几乎是满分。
“案上这些,看完了吗?”
“回禀丞相,看完了。”
“你觉得打陇右,需要多少兵马?”诸葛亮又问道。
“丞相恕罪,下官不能给出一个数。”
“为何?”
“因为下官并不了解,在这方面,魏文长和姜伯约都比臣更了解,丞相询问他们更合适。”
一边的杨仪说道:“你倒是还有些自知之明!”
诸葛亮倒是愣了愣,随即笑道:“济安深得我意。”
杨仪却道:“丞相,连他自己都承认自己不了解了,怎……”
“不知为不知,一个人却未必需要全知全能,当不知道的时候承认不知道,比明明不知道还强装知道,要强了一百倍。”
就凭李衡刚才那句话,诸葛亮对他的好感再一次拉升。
因为诸葛亮太清楚,以后要做一个大领导,一定不能强装自己很懂。
大领导更重要的是调动更多人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共同协作。
李衡年纪轻轻,多次立功,又布置了如此巧妙的战略,现在得功而不骄,诸葛亮以前很少见到这种人。
他眼中的欣赏之意越发浓厚。
诸葛亮又说道:“上次我与你商定之事,今日有了定数,你务必要加紧准备。”
“诺。”
九月初九,曹叡御驾抵达长安,京兆各级官员前来恭迎。
这一日,司马懿的第一场进攻战报送到了曹叡手中。
曹叡看完之后,对随行的刘放道:“司马仲达前日一战,损精锐一千二,却未能伤及汉军分毫。”
刘放淡然地说道:“既然陛下定了要消耗蜀军,又何必在意这一两场的战损呢?”
“那卿以为朕要看什么?”
“看明年。”
“看明年?”
“是的,现在是九月,司马仲达不断出兵袭扰蜀军,直到十二月隆冬,双方必然也是精疲力竭,届时陛下再亲率中军西进,蜀军必如土鸡瓦狗!”
曹叡将司马懿的战报放到一边,然后说道:“传令前线,就说朕御驾亲征,并犒赏三军,以振士气!”
甚至还有地图。
这是陇右五郡的详细信息。
李衡原本以为诸葛亮叫自己来是商讨今日司马懿发兵的事,没想到自己到后,诸葛亮对司马懿绝口不提。
杨仪、费祎等人也不提今日战事。
杨仪给了李衡这些纸张,然后营帐内就陷入安静中。
李衡很认真地查看着这些信息。
包括五郡的具体位置、城池名称、魏国守将,还有这些郡的人口数量。
想来这是多年一直搜集的情报。
如今纸张大量生产出来,这些信息可以更加方便且系统地呈现出来了。
中午的时候,诸葛亮依然没有问话,众人只是用餐。
午休片刻后,又开始翻阅这些信息。
直到传令兵回来。
“报!”
“进!”
传令兵进来,将战报呈递上来。
诸葛亮打开看后,说道:“魏军退兵了,今日我军战死者三百零八人,受伤者一百六十七人,魏军战死者超过一千二百人。”
一场攻伐战,战死一千二多百人,绝对不少了。
古代打仗,一些大型战役,动则伤亡数万,其中大多数并非敌人所伤,而是在大崩溃中自己人踩死自己人。
魏军这一千多战死者,应该几乎都是被汉军所杀。
因为这种攻守战,魏军要撤退,汉军无法追击,自然无法造成更大的混乱。
这个杀伤数额已经不小了。
而且汉军的死亡人数比受伤人数多,说明战争当时非常惨烈。
杨仪有些兴奋地说道:“按照这个战损,魏军无法攻破我们,想要消耗我们也很难。”
诸葛亮不动声色,问李衡:“济安,你如何看?”
“下官认为,我军战力本身就比魏军强,现在垒好营帐,更有优势,不过这一次司马懿应该并未出动太多兵力。”
诸葛亮说道:“约莫有万人。”
万人已经非常多。
在古代,人数一旦满万,就是大军团。
能统帅大军团的将领都不是一般的将领。
李衡说道:“司马懿可能会采用轮番作战的方式,但以现在的战损来看,司马懿想要消耗我们也非易事,我军明年足可分兵西进。”
诸葛亮点了点头,心中的答案也确定了。
这场战争正如李衡所料,会进入汉魏双方在眉县到长安一带的对峙状态。
诸葛亮突然对李衡有了更加强烈的信任感。
在正史上第五次北伐对峙中,司马懿对诸葛亮评价如是: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司马懿这段评价其实是站在魏国的综合国力上评价的。
用一句话总结:站着说话不腰疼。
年轻时候的孔明,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自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开始了一段新的、截然不同的人生。
刘备将只剩残躯的季汉交到了诸葛亮手里。
在人才缺乏,还要以荆州人士驾驭益州人士的季汉,刚刚与吴国打了大仗,与此同时曹魏也虎视眈眈。
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已经不允许诸葛亮再意气风发。() ()
他必须快速锐变成一个一切求稳的人。
试想想,哪个男人不想豪情万丈、一展宏图?
更何况有旷世奇才之人?
此后的北伐对他影响也极大,尤其是第一次。
诸葛亮是一个执着但如履薄冰的人。
这种如履薄冰的日子,他一过就是十一年。
这十一年里,他万事力求谨慎,在谨慎中求取北上。
正史上的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之所以还要北上,一是时机成熟了,二是想最后打一场,为后人留一些。
希望后人在他的基础上继续恢复汉室江山。
诸葛亮看着李衡,他曾经无数次推演过关中战略布局。
唯独没有推演过李衡所说的“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
无论怎么推演,都会有一次又一次巨大的风险。
但现在看李衡的这個战略,至少眼下的结果看来,一切稳如泰山。
李衡这个策略,到目前为止交的初步答卷几乎是满分。
“案上这些,看完了吗?”
“回禀丞相,看完了。”
“你觉得打陇右,需要多少兵马?”诸葛亮又问道。
“丞相恕罪,下官不能给出一个数。”
“为何?”
“因为下官并不了解,在这方面,魏文长和姜伯约都比臣更了解,丞相询问他们更合适。”
一边的杨仪说道:“你倒是还有些自知之明!”
诸葛亮倒是愣了愣,随即笑道:“济安深得我意。”
杨仪却道:“丞相,连他自己都承认自己不了解了,怎……”
“不知为不知,一个人却未必需要全知全能,当不知道的时候承认不知道,比明明不知道还强装知道,要强了一百倍。”
就凭李衡刚才那句话,诸葛亮对他的好感再一次拉升。
因为诸葛亮太清楚,以后要做一个大领导,一定不能强装自己很懂。
大领导更重要的是调动更多人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共同协作。
李衡年纪轻轻,多次立功,又布置了如此巧妙的战略,现在得功而不骄,诸葛亮以前很少见到这种人。
他眼中的欣赏之意越发浓厚。
诸葛亮又说道:“上次我与你商定之事,今日有了定数,你务必要加紧准备。”
“诺。”
九月初九,曹叡御驾抵达长安,京兆各级官员前来恭迎。
这一日,司马懿的第一场进攻战报送到了曹叡手中。
曹叡看完之后,对随行的刘放道:“司马仲达前日一战,损精锐一千二,却未能伤及汉军分毫。”
刘放淡然地说道:“既然陛下定了要消耗蜀军,又何必在意这一两场的战损呢?”
“那卿以为朕要看什么?”
“看明年。”
“看明年?”
“是的,现在是九月,司马仲达不断出兵袭扰蜀军,直到十二月隆冬,双方必然也是精疲力竭,届时陛下再亲率中军西进,蜀军必如土鸡瓦狗!”
曹叡将司马懿的战报放到一边,然后说道:“传令前线,就说朕御驾亲征,并犒赏三军,以振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