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广播员吴秀珍……”天色蒙蒙亮,镇上的喇叭忽然响起来了。冬天嘛,七点钟是很早的,许多人家都还没起床,听着那喇叭里传出来了声音,还好奇呢:“广播站这是开了?”
“这个声音听起来不错的,是个小姑娘家家的。”
“之前招工那么大的事儿,你们不知道啊?让你们去试试,你们还不去呢,也不知道是谁家的选上了。”
“别出声,这是要说供销社的事儿?呀,今儿有胡萝卜!”
“快拿粮本,胡萝卜可是好东西,冬天能给多加一道菜就是好的。”
“还有有瑕疵的毛巾,妈,拿钱拿票啊,我那毛巾老早就坏的不能行了,趁着这个机会给一条新的。”
于是屋子里就有了起床的动静,吴秀珍第一次广播,说实话,紧张……也没多少,她被册封为太后的时候,那下面站着多少人呢,文武百官,后宫太监丫鬟嬷嬷,乌压压一片片,看过去都是人。那种场合,你一句话说不对,才是要命呢,指不定流传百年。
这会儿再怎么说,是不用看人头了,你只管说你自己的。
苗壮倒是有点儿紧张,不过看吴秀珍游刃有余,倒也还算是撑得住。两个小时,说的时候只觉得时间挺长的,但真的播放结束,就觉得,这点儿时间,也还是可以的。
吴秀珍那文章写得不错,但苗壮觉得,有一点点儿的缺点:“太文绉绉了,咱们下次是不是可以试着用点儿大白话呢?要不然,我怕人听不懂,像是你说的这些个成语典故,我都差点儿理解不了。”
吴秀珍顿了顿,笑道:“倒是我疏忽了,那行,我下次写完了,你先看看。”这次是时间太紧张,她昨晚上回去写完,今天一早拿过来,两个人都忙着准备这个广播的文稿,只知道对方的文稿题目,具体内容还真没仔细看。
王红霞凑过来:“你那文稿写的很不错的,你明天的稿子定下来了没有?”
“还没有,苗壮,你的定下来了吗?”吴秀珍转头问苗壮,苗壮笑嘻嘻的:“我决定不为难自己写文章了,我打算从各种文章里面挑选。我今天带来许多书,你们也一起看看。”
他昨晚上抓耳挠腮的写稿子的时候就忽然想明白了,凭借他自己一个人,一天一篇文章,实在是太为难人了,他就算是字典托生的,早晚也得被掏空了。那何不集思广益呢?甚至,他可以念小说,这个也是丰富百姓们的生活嘛。
吴秀珍是有些不太清楚这个能不能行的:“要广播什么,是不是需要领导批准?”
“不用,昨天就看出来了,领导应该是挺宽和的,只要咱们不犯忌讳,播放什么东西,咱们有很大的自主权。”苗壮说道,要不然昨天领导也不会交代完了之后就直接走人了,肯定是要留下来审核一下他们的文稿的。
他招招手叫吴秀珍:“咱们来定一下明天的稿子,这次要略作改动一下,将咱们双方稿子都记录下来,交叉着来,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得做到一清二楚。”
吴秀珍应了,工作内容嘛,既然接了这工作了,那肯定得做好。
王红霞和□□也拿着纸笔在办公室里坐下,开始一字一句的推敲自己下午的文稿了。
别看是坐办公室的,但实际上这工作真不轻松,要查阅资料,要修改文稿,要确定最终稿件,一天下来,甚至连一口水都没顾得上喝。
五点钟,王红霞和□□这边开始光波炉,她和苗壮也就算是下班了。
记着何巧让她买猪肉呢,她赶紧先骑车到张屠户那边去。到了门口才发现,张屠户家是关门的,今儿收摊很早,她就有些奇怪,找了邻居打听:“大娘,张屠户今儿不做生意?”
“做啊,上午开门了,不过下午有事儿就又关门了,他们家要办喜事呢,看见没,门上还张贴了红纸。”大娘笑眯眯的说道,吴秀珍凑过去看一眼,红纸上就是裁剪出来的喜字。
瞬间想到之前王晶晶说要结婚的事儿,吴秀珍顿了顿,无声叹口气,给大娘道谢之后就赶紧骑上车子回家了。到家五点半,天色还有些微微亮,陶红梅正在院子里忙活呢,见她回来,就笑着打招呼:“ 下班了?今天第一天上班,感觉咋样啊?”
吴秀珍也客气:“还行,大家都挺和气的。爸妈他们还没回来?”
陶红梅伸手在后腰撑了一下,她现在月份大了,天气也冷了,就越是不爱出门了,一来身子笨重怕摔跤,二来呢,也是有些尿频,出门总有些不太方便。
“还没呢,村里下午让去分粮食,你大哥二哥,还有爸妈他们,都去了。”陶红梅说道,吴秀珍眼睛顿时就亮了:“分粮食?在大队部吗?那我可得去看看。”
不等陶红梅说什么,她就连忙转身往外走了。陶红梅喊了两声没喊应,有些无语:“分粮食有什么好看的?”
又不是分猪肉,猪肉部位不同,肥瘦不同,大家还能挑一挑,抢一下。粮食这东西,份量只要定好了,基本上就没什么挑头的,麦子又不分大小对不对?
吴秀珍可不知道陶红梅的想法,陶红梅是看得多了不觉得稀罕,她虽然有记忆,但是记忆哪儿比得上现场观看呢?
她到的时候都已经快到尾声了,分粮食的第一步是确定工分,就是各家各户,谁多少公分,是要联合起来算还是单开来算,村长都要先确定一遍——就比如说吴秀珍家,吴石头一天十个工分,一年出工二百五十八天,还有三十多天是八个工分,合计多少。何巧是他媳妇儿,一年多少工分,夫妻两个加起来多少。
吴建国多少,陶红梅多少,夫妻两个加起来多少。
然后这两家,是合在一起还是分开,合在一起的话,粮食就要一起给,分开算的话,粮食也是要分开的。
“这个声音听起来不错的,是个小姑娘家家的。”
“之前招工那么大的事儿,你们不知道啊?让你们去试试,你们还不去呢,也不知道是谁家的选上了。”
“别出声,这是要说供销社的事儿?呀,今儿有胡萝卜!”
“快拿粮本,胡萝卜可是好东西,冬天能给多加一道菜就是好的。”
“还有有瑕疵的毛巾,妈,拿钱拿票啊,我那毛巾老早就坏的不能行了,趁着这个机会给一条新的。”
于是屋子里就有了起床的动静,吴秀珍第一次广播,说实话,紧张……也没多少,她被册封为太后的时候,那下面站着多少人呢,文武百官,后宫太监丫鬟嬷嬷,乌压压一片片,看过去都是人。那种场合,你一句话说不对,才是要命呢,指不定流传百年。
这会儿再怎么说,是不用看人头了,你只管说你自己的。
苗壮倒是有点儿紧张,不过看吴秀珍游刃有余,倒也还算是撑得住。两个小时,说的时候只觉得时间挺长的,但真的播放结束,就觉得,这点儿时间,也还是可以的。
吴秀珍那文章写得不错,但苗壮觉得,有一点点儿的缺点:“太文绉绉了,咱们下次是不是可以试着用点儿大白话呢?要不然,我怕人听不懂,像是你说的这些个成语典故,我都差点儿理解不了。”
吴秀珍顿了顿,笑道:“倒是我疏忽了,那行,我下次写完了,你先看看。”这次是时间太紧张,她昨晚上回去写完,今天一早拿过来,两个人都忙着准备这个广播的文稿,只知道对方的文稿题目,具体内容还真没仔细看。
王红霞凑过来:“你那文稿写的很不错的,你明天的稿子定下来了没有?”
“还没有,苗壮,你的定下来了吗?”吴秀珍转头问苗壮,苗壮笑嘻嘻的:“我决定不为难自己写文章了,我打算从各种文章里面挑选。我今天带来许多书,你们也一起看看。”
他昨晚上抓耳挠腮的写稿子的时候就忽然想明白了,凭借他自己一个人,一天一篇文章,实在是太为难人了,他就算是字典托生的,早晚也得被掏空了。那何不集思广益呢?甚至,他可以念小说,这个也是丰富百姓们的生活嘛。
吴秀珍是有些不太清楚这个能不能行的:“要广播什么,是不是需要领导批准?”
“不用,昨天就看出来了,领导应该是挺宽和的,只要咱们不犯忌讳,播放什么东西,咱们有很大的自主权。”苗壮说道,要不然昨天领导也不会交代完了之后就直接走人了,肯定是要留下来审核一下他们的文稿的。
他招招手叫吴秀珍:“咱们来定一下明天的稿子,这次要略作改动一下,将咱们双方稿子都记录下来,交叉着来,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得做到一清二楚。”
吴秀珍应了,工作内容嘛,既然接了这工作了,那肯定得做好。
王红霞和□□也拿着纸笔在办公室里坐下,开始一字一句的推敲自己下午的文稿了。
别看是坐办公室的,但实际上这工作真不轻松,要查阅资料,要修改文稿,要确定最终稿件,一天下来,甚至连一口水都没顾得上喝。
五点钟,王红霞和□□这边开始光波炉,她和苗壮也就算是下班了。
记着何巧让她买猪肉呢,她赶紧先骑车到张屠户那边去。到了门口才发现,张屠户家是关门的,今儿收摊很早,她就有些奇怪,找了邻居打听:“大娘,张屠户今儿不做生意?”
“做啊,上午开门了,不过下午有事儿就又关门了,他们家要办喜事呢,看见没,门上还张贴了红纸。”大娘笑眯眯的说道,吴秀珍凑过去看一眼,红纸上就是裁剪出来的喜字。
瞬间想到之前王晶晶说要结婚的事儿,吴秀珍顿了顿,无声叹口气,给大娘道谢之后就赶紧骑上车子回家了。到家五点半,天色还有些微微亮,陶红梅正在院子里忙活呢,见她回来,就笑着打招呼:“ 下班了?今天第一天上班,感觉咋样啊?”
吴秀珍也客气:“还行,大家都挺和气的。爸妈他们还没回来?”
陶红梅伸手在后腰撑了一下,她现在月份大了,天气也冷了,就越是不爱出门了,一来身子笨重怕摔跤,二来呢,也是有些尿频,出门总有些不太方便。
“还没呢,村里下午让去分粮食,你大哥二哥,还有爸妈他们,都去了。”陶红梅说道,吴秀珍眼睛顿时就亮了:“分粮食?在大队部吗?那我可得去看看。”
不等陶红梅说什么,她就连忙转身往外走了。陶红梅喊了两声没喊应,有些无语:“分粮食有什么好看的?”
又不是分猪肉,猪肉部位不同,肥瘦不同,大家还能挑一挑,抢一下。粮食这东西,份量只要定好了,基本上就没什么挑头的,麦子又不分大小对不对?
吴秀珍可不知道陶红梅的想法,陶红梅是看得多了不觉得稀罕,她虽然有记忆,但是记忆哪儿比得上现场观看呢?
她到的时候都已经快到尾声了,分粮食的第一步是确定工分,就是各家各户,谁多少公分,是要联合起来算还是单开来算,村长都要先确定一遍——就比如说吴秀珍家,吴石头一天十个工分,一年出工二百五十八天,还有三十多天是八个工分,合计多少。何巧是他媳妇儿,一年多少工分,夫妻两个加起来多少。
吴建国多少,陶红梅多少,夫妻两个加起来多少。
然后这两家,是合在一起还是分开,合在一起的话,粮食就要一起给,分开算的话,粮食也是要分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