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0章 妒火中烧
看着哭哭啼啼、跌跌撞撞进了御书房的李元轨,李承乾也一脸无语:说到底做错事的你们家,现在怎地却好似你是受害者一样?
房俊随后进来,躬身施礼:“微臣觐见陛下。”
李承乾摆摆手:“私下相见,不必这般顾全礼数,随意一些即可,王叔快请入座,二郎也坐。”
“多谢陛下。”
两人异口同声,而后互视一眼,分别坐在书案两侧。
内侍奉上香茗,退了出去。
李承乾喝了口茶水,瞅了一脸委屈的李元轨一眼,对房俊叹气道:“昨夜王叔递信入宫,叙说了你登门之事……这件事在你回来之前,我已经处置完毕,王叔也是被冤枉的,李绎、李思训两人小惩大诫,毕竟并未酿成恶果,到此为止吧。”
一旁的李元轨暗暗心惊,他知道房俊深受陛下器重信任,但是此刻陛下的话语、态度却几乎近于“央求”,恳请房俊就此放手……皇帝也要对臣子这般低声下气吗?
房俊诚惶诚恐:“陛下这说的哪里话?您是一国之君、口含天宪,既然说了此事到此为止,那必然到此为止,微臣绝对不敢有半分异议。昨夜之所以登霍王府大门,只不过是心中郁气难结,故而上门胡闹一番,撂下几句狠话出出气,如此而已。”
李承乾欣然道:“这事儿搁在谁身上都难免生气,二郎发作一通,亦是情理之中。”
转向李元轨,温言道:“既然二郎已经说了到此为止,王叔也就不必揪住不放了,此事毕竟错在李绎,王叔应当大度一些。”
若只是昨夜之事,现在李元轨自然不再追究房俊登门威胁之事,可刚才房俊再次威胁他所有的儿子,这厮说到做到,万一下了重手可如何得了?
他抹了一把眼泪,哽噎着说道:“臣年岁渐高,早已无心政务,现在每日里就只是含饴弄孙,以享天伦之乐。臣乃无能之辈,高祖诸子当中最不成器,所幸生于帝王之家,荣华富贵一生无缺,若是再能子孙昌盛,则死亦瞑目。可刚刚越国公言及有可能找我那几个孽子的麻烦,臣不得不恳请陛下做个中人,消弭这场祸患,只要越国公开出条件,臣绝不推搪。”
这一番话饱含对子孙殷殷之情,颇似一位年老体衰的老父亲因为子孙招惹了乡间恶霸、唯恐恶霸报复而担忧,当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李承乾一愣,看向房俊。
房俊未等他说话,便即开口:“陛下明鉴,微臣非是威胁霍王殿下,而是实话实说。这一次李绎明知长乐公主之事却还敢耍弄阴谋,可见霍王府上下不仅对臣心怀不轨,对皇家也并无敬畏。微臣可以答允陛下这件事到此为止,可他日若霍王府上下再犯,微臣是否还要予以容忍?”
李元轨忙道:“陛下,老臣向您保证,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房俊冷笑道:“这等屁话说了与没说有什么区别?你当着陛下的面,用你的儿孙发誓,如若再犯,无论涉及到哪一个,当即处以极刑!”
李元轨说不出话来。
这种毒誓他岂敢乱发?
昨日李绎能蒙骗李思训,焉知那日房俊就不能蒙骗自己的儿子?到时候自己的儿孙们不小心上了当,怕是连陛下都不肯为自己求情了……
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眉毛拧着,颇为纠结,心中很是不满:堂堂亲王这般低三下四了,你还是没完没了,我这个皇帝一点面子都没有吗?
他觉得应当宣示一下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故而沉着脸,道:“朕说了这件事到此为止,那就到此为止吧。”
顿了顿,他又觉得自己太过强硬,唯恐房俊尥蹶子,遂道:“至于以后……王叔还是要管教好家中子弟,莫要惹是生非,大唐自有法度,一旦冒犯,朕也护不得他们。”
李元轨苦笑:“陛下明鉴,这件事我家那孽子亦是坠入旁人彀中而不自知,绝对非是有意为之。”
房俊对这种话极为不满:“陛下说到此为止,那自然到此为止。可事到如今,殿下非但毫无愧疚、悔改之意,反而一味的推卸责任,未免有失担当。这一次就罢了,若是下一次随便霍王府上什么人又调入别人彀中,做出类似的蠢事,是不是依旧只需殿下道一句‘被骗了’,我还得既往不咎、到此为止?”
李承乾知道房俊并不是胡搅蛮缠,这厮最是在乎身边亲人,绝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冒犯,更别说潜在的危险,所以他看了李元轨一眼。
既然人家跟你要一个保证,那伱就给一个保证。
李元轨读懂了陛下这个眼神的意思,却是满嘴苦涩,不敢给出这样的保证。
他生了六个儿子,其中两个嫡子、四个庶子,全部长大成人,最小的嫡子李绎也已经二十岁,业已娶妻生子。六个儿子加上十几个孙子,可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这些孩子不可能整日圈在府中,一些已经在各处衙门出仕,一些四处逛荡走马观花。
只需有人或引诱、或陷害、或栽赃,很容易做下错事。
自己今日做个保证容易,可若是他人自己的儿孙再度犯错,自己又如何开口求情?
李元轨知道麻烦了,这房俊紧追不舍、咄咄逼人,显然不打算“到此为止”,只能求助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也生气,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你只需低一下头、做一个保证即可,何至于这般拒了嘴的葫芦一般一言不发?
李元轨见李承乾低头喝茶,心里顿时叹了口气,知道指望不上这位陛下,只好给房俊一个保证:“这件事到此为止,今后如若再有此类事件,以国法论处。”
房俊点点头:“希望殿下牢记今日之言。”
然后转头对李承乾道:“启禀陛下,微臣尚有不少事务需要处置,暂且告退。”
“嗯,你先去忙吧,这次洛阳之行,爱卿居功至伟,明日朕在宫中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多谢陛下,微臣告退。”
似乎觉得房俊走后自己独自与李元轨私下相处有些不妥,容易受人误解,李承乾便对李元轨道:“王叔若是再无他事,也暂且退下吧。”
李元轨倒是有话要说,可陛下逐客,只能无奈应下:“微臣遵旨。”
看着两人一前一后离了御书房,李承乾面色阴沉的坐了半晌,这才起身回去后边寝宫。
……
皇后苏氏服侍李承乾沐浴更衣,又一道用了午膳,见其寡言少语、神情郁郁,忍不住问道:“陛下可是有心事?”
李承乾叹了口气,干脆放下碗筷,抱怨道:“我自问对房俊已然信赖卑职、倚重有加,几乎是言听计从,朝野上下为此多攻讦我懦弱无主见,就差骂我一声傀儡了,可你看看他是如何回报我的?李绎固然有错,可毕竟未曾造成恶果,霍王哭着来寻我,我让房俊放他一马,结果这厮居然心不甘情不愿,看似答应了,实则百般搪塞,千方百计想要留下一个引子,以便于往后寻霍王的麻烦……简直岂有此理。”
皇后却有些不解:“可这件事难道不是霍王府的错吗?既然有错,就要有罚,这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何惩前毖后呢?若是霍王府得不到教训,万一往后再犯,陛下的威严又将置于何地?”
李承乾目光诧异的看着皇后,奇道:“为何你每次都帮房俊说话?”
皇后比他还奇怪:“臣妾这哪里是帮谁说话?道理就放在这里,陛下最应该做的事情是赏罚分明,房俊因何心有不满,陛下难道不明白?”
以房俊过往之功勋、今时之地位,如能容许家人遭受外界威胁?
霍王是高祖的儿子,诚恳认错也就罢了,房俊再是不愿也要给宗室一个颜面,可是现在你用皇权压人,逼着房俊低头放过威胁、谋算他家人的贼子,难不成还希望房俊感恩戴德?
李承乾好像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心里有一股火熊熊燃烧:“可我毕竟是皇帝,难道连这一分颜面也无?哼,若太宗皇帝仍在,他焉敢如此!”
不就是依仗着从龙之功,且欺负他性子软、根基不稳吗?
皇后苏氏则叹了口气:“若太宗皇帝仍在,他又何需如此?”
这句话如同一根针一般刺痛李承乾敏感的内心,自尊受到暴击,顿时怒目而视:“在皇后眼中,朕这个皇帝不如房俊多矣,是也不是?”
皇后柳眉蹙起,知道自己说错话伤了男人尊严,不过皇帝这话语,怎地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嫉妒之意?
心下微动,淡然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下何时有过完美无缺之人?陛下乃九五之尊,只需识人用人即能君临盛世,何需事事躬亲、亲力亲为?所谓的才能对于陛下并不重要。”
她在委婉劝谏。
作为皇帝最紧要有容纳四海之量、有谦虚纳谏之心,至于是否才华横溢、能力卓越,有什么用处?那种才能卓著的帝王最终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反,即便皇帝的资质平庸一些,但只要国家有一个好底子、有一批精明强干的臣子,何愁天下不兴?
帝王不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不需要吟诗作赋、书画俱佳,只要克制己欲、虚心纳谏,便是合格。
(本章完)
看着哭哭啼啼、跌跌撞撞进了御书房的李元轨,李承乾也一脸无语:说到底做错事的你们家,现在怎地却好似你是受害者一样?
房俊随后进来,躬身施礼:“微臣觐见陛下。”
李承乾摆摆手:“私下相见,不必这般顾全礼数,随意一些即可,王叔快请入座,二郎也坐。”
“多谢陛下。”
两人异口同声,而后互视一眼,分别坐在书案两侧。
内侍奉上香茗,退了出去。
李承乾喝了口茶水,瞅了一脸委屈的李元轨一眼,对房俊叹气道:“昨夜王叔递信入宫,叙说了你登门之事……这件事在你回来之前,我已经处置完毕,王叔也是被冤枉的,李绎、李思训两人小惩大诫,毕竟并未酿成恶果,到此为止吧。”
一旁的李元轨暗暗心惊,他知道房俊深受陛下器重信任,但是此刻陛下的话语、态度却几乎近于“央求”,恳请房俊就此放手……皇帝也要对臣子这般低声下气吗?
房俊诚惶诚恐:“陛下这说的哪里话?您是一国之君、口含天宪,既然说了此事到此为止,那必然到此为止,微臣绝对不敢有半分异议。昨夜之所以登霍王府大门,只不过是心中郁气难结,故而上门胡闹一番,撂下几句狠话出出气,如此而已。”
李承乾欣然道:“这事儿搁在谁身上都难免生气,二郎发作一通,亦是情理之中。”
转向李元轨,温言道:“既然二郎已经说了到此为止,王叔也就不必揪住不放了,此事毕竟错在李绎,王叔应当大度一些。”
若只是昨夜之事,现在李元轨自然不再追究房俊登门威胁之事,可刚才房俊再次威胁他所有的儿子,这厮说到做到,万一下了重手可如何得了?
他抹了一把眼泪,哽噎着说道:“臣年岁渐高,早已无心政务,现在每日里就只是含饴弄孙,以享天伦之乐。臣乃无能之辈,高祖诸子当中最不成器,所幸生于帝王之家,荣华富贵一生无缺,若是再能子孙昌盛,则死亦瞑目。可刚刚越国公言及有可能找我那几个孽子的麻烦,臣不得不恳请陛下做个中人,消弭这场祸患,只要越国公开出条件,臣绝不推搪。”
这一番话饱含对子孙殷殷之情,颇似一位年老体衰的老父亲因为子孙招惹了乡间恶霸、唯恐恶霸报复而担忧,当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李承乾一愣,看向房俊。
房俊未等他说话,便即开口:“陛下明鉴,微臣非是威胁霍王殿下,而是实话实说。这一次李绎明知长乐公主之事却还敢耍弄阴谋,可见霍王府上下不仅对臣心怀不轨,对皇家也并无敬畏。微臣可以答允陛下这件事到此为止,可他日若霍王府上下再犯,微臣是否还要予以容忍?”
李元轨忙道:“陛下,老臣向您保证,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房俊冷笑道:“这等屁话说了与没说有什么区别?你当着陛下的面,用你的儿孙发誓,如若再犯,无论涉及到哪一个,当即处以极刑!”
李元轨说不出话来。
这种毒誓他岂敢乱发?
昨日李绎能蒙骗李思训,焉知那日房俊就不能蒙骗自己的儿子?到时候自己的儿孙们不小心上了当,怕是连陛下都不肯为自己求情了……
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眉毛拧着,颇为纠结,心中很是不满:堂堂亲王这般低三下四了,你还是没完没了,我这个皇帝一点面子都没有吗?
他觉得应当宣示一下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故而沉着脸,道:“朕说了这件事到此为止,那就到此为止吧。”
顿了顿,他又觉得自己太过强硬,唯恐房俊尥蹶子,遂道:“至于以后……王叔还是要管教好家中子弟,莫要惹是生非,大唐自有法度,一旦冒犯,朕也护不得他们。”
李元轨苦笑:“陛下明鉴,这件事我家那孽子亦是坠入旁人彀中而不自知,绝对非是有意为之。”
房俊对这种话极为不满:“陛下说到此为止,那自然到此为止。可事到如今,殿下非但毫无愧疚、悔改之意,反而一味的推卸责任,未免有失担当。这一次就罢了,若是下一次随便霍王府上什么人又调入别人彀中,做出类似的蠢事,是不是依旧只需殿下道一句‘被骗了’,我还得既往不咎、到此为止?”
李承乾知道房俊并不是胡搅蛮缠,这厮最是在乎身边亲人,绝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冒犯,更别说潜在的危险,所以他看了李元轨一眼。
既然人家跟你要一个保证,那伱就给一个保证。
李元轨读懂了陛下这个眼神的意思,却是满嘴苦涩,不敢给出这样的保证。
他生了六个儿子,其中两个嫡子、四个庶子,全部长大成人,最小的嫡子李绎也已经二十岁,业已娶妻生子。六个儿子加上十几个孙子,可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这些孩子不可能整日圈在府中,一些已经在各处衙门出仕,一些四处逛荡走马观花。
只需有人或引诱、或陷害、或栽赃,很容易做下错事。
自己今日做个保证容易,可若是他人自己的儿孙再度犯错,自己又如何开口求情?
李元轨知道麻烦了,这房俊紧追不舍、咄咄逼人,显然不打算“到此为止”,只能求助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也生气,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你只需低一下头、做一个保证即可,何至于这般拒了嘴的葫芦一般一言不发?
李元轨见李承乾低头喝茶,心里顿时叹了口气,知道指望不上这位陛下,只好给房俊一个保证:“这件事到此为止,今后如若再有此类事件,以国法论处。”
房俊点点头:“希望殿下牢记今日之言。”
然后转头对李承乾道:“启禀陛下,微臣尚有不少事务需要处置,暂且告退。”
“嗯,你先去忙吧,这次洛阳之行,爱卿居功至伟,明日朕在宫中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多谢陛下,微臣告退。”
似乎觉得房俊走后自己独自与李元轨私下相处有些不妥,容易受人误解,李承乾便对李元轨道:“王叔若是再无他事,也暂且退下吧。”
李元轨倒是有话要说,可陛下逐客,只能无奈应下:“微臣遵旨。”
看着两人一前一后离了御书房,李承乾面色阴沉的坐了半晌,这才起身回去后边寝宫。
……
皇后苏氏服侍李承乾沐浴更衣,又一道用了午膳,见其寡言少语、神情郁郁,忍不住问道:“陛下可是有心事?”
李承乾叹了口气,干脆放下碗筷,抱怨道:“我自问对房俊已然信赖卑职、倚重有加,几乎是言听计从,朝野上下为此多攻讦我懦弱无主见,就差骂我一声傀儡了,可你看看他是如何回报我的?李绎固然有错,可毕竟未曾造成恶果,霍王哭着来寻我,我让房俊放他一马,结果这厮居然心不甘情不愿,看似答应了,实则百般搪塞,千方百计想要留下一个引子,以便于往后寻霍王的麻烦……简直岂有此理。”
皇后却有些不解:“可这件事难道不是霍王府的错吗?既然有错,就要有罚,这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何惩前毖后呢?若是霍王府得不到教训,万一往后再犯,陛下的威严又将置于何地?”
李承乾目光诧异的看着皇后,奇道:“为何你每次都帮房俊说话?”
皇后比他还奇怪:“臣妾这哪里是帮谁说话?道理就放在这里,陛下最应该做的事情是赏罚分明,房俊因何心有不满,陛下难道不明白?”
以房俊过往之功勋、今时之地位,如能容许家人遭受外界威胁?
霍王是高祖的儿子,诚恳认错也就罢了,房俊再是不愿也要给宗室一个颜面,可是现在你用皇权压人,逼着房俊低头放过威胁、谋算他家人的贼子,难不成还希望房俊感恩戴德?
李承乾好像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心里有一股火熊熊燃烧:“可我毕竟是皇帝,难道连这一分颜面也无?哼,若太宗皇帝仍在,他焉敢如此!”
不就是依仗着从龙之功,且欺负他性子软、根基不稳吗?
皇后苏氏则叹了口气:“若太宗皇帝仍在,他又何需如此?”
这句话如同一根针一般刺痛李承乾敏感的内心,自尊受到暴击,顿时怒目而视:“在皇后眼中,朕这个皇帝不如房俊多矣,是也不是?”
皇后柳眉蹙起,知道自己说错话伤了男人尊严,不过皇帝这话语,怎地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嫉妒之意?
心下微动,淡然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下何时有过完美无缺之人?陛下乃九五之尊,只需识人用人即能君临盛世,何需事事躬亲、亲力亲为?所谓的才能对于陛下并不重要。”
她在委婉劝谏。
作为皇帝最紧要有容纳四海之量、有谦虚纳谏之心,至于是否才华横溢、能力卓越,有什么用处?那种才能卓著的帝王最终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反,即便皇帝的资质平庸一些,但只要国家有一个好底子、有一批精明强干的臣子,何愁天下不兴?
帝王不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不需要吟诗作赋、书画俱佳,只要克制己欲、虚心纳谏,便是合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