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到家后的报平安电话,罗厚无一连7、8天没有接到赵宁远的电话,有些意外,可他也不好给家里打电话单独找赵宁远,妈妈十分警觉,或许她已将自己对小远的心意告诉了外公,只好安慰自己:赵宁远肯定也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给自己打电话,而且她刚参加完高考,好不容易可以彻底放松一下,可能和同学们玩得太高兴,一时把自己抛到脑后了吧。罗厚无的实习工作很忙碌,也无暇多想,他和赵宁远自小一起长大,多年以来都是亲密无间、默契有加,表明心迹确定恋爱关系,不过是水到渠成,倒也没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急切和热烈,细水长流才是两个人的节奏。
陈合君却在7月20日的一大早,被父亲安排着去姑苏。陈合君正在厨房准备早餐,陈明亮接了一个电话,立刻快步走向儿子:“合君,别忙了,我等会出去买些油条、豆浆回来,就把今天的早餐对付过去。你赶紧收拾一下,多带几件衣服,去一趟姑苏。你赵叔叔刚打电话过来说:小远住院了,昏迷不醒,你去照顾她、一直陪着她。她奶奶也在医院,也是昏迷不醒。我已经安排司机过来了,他过会就到,他送你去医院。”
陈合君吃了一惊,她到姑苏了,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报过平安后,这7、8天以来,就和家里再没有联系过,怎么突然一下子出现这么严重的紧急情况?
陈合君在厨房里洗着手,还没来得及开口,顾晓蒙转动轮椅,着急地问道:“小远到底怎么啦?她受伤了吗?她奶奶也昏迷不醒,她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志平没有多说,我也不太清楚具体情况。”陈明亮拍拍妻子的肩膀,然后转向儿子,严肃地说道:“但他特别交代:这个事情不要告诉厚无,让厚无安心工作,他们家会在合适的时候通知他的。你过去了少说话、多做事。”
陈合君收拾好衣物、吃完早餐,司机也到了,他拿上行李,告别父母,坐进汽车。从上江到姑苏,只需要两个小时,可这两个小时对于陈合君而言,过于漫长和煎熬。父亲或许知道详细情况,但他什么也没有说,陈合君不由得一番胡乱猜想,也理不出什么头绪,只有到了医院,才可能了解实情。他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眼前却浮现出他和赵宁远相识多年的点点滴滴。
两个家庭一直住在同一个院子,两家单元楼前后之间只隔了一栋楼,陈合君家在一楼,赵宁远家在三楼。赵宁远在姑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每次寒暑假来上江,都会到陈明亮家住两三天,两个人都聪慧机警,内敛安静,一见面就粘在一起,如影随形,可以说,除了罗厚无,陈合君是赵宁远最亲近的同龄伙伴。
赵宁远转到上江第一中学时,赵宁远读高一,陈合君读高三,两人在同一所学校。
赵宁远转学之前,赵志平找到陈明亮交谈赵宁远来省城上学后,生活方面的考虑:赵宁远打小和爷爷奶奶、姑姑、哥哥一起生活,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可她并不缺爱,因为家里一直是温馨和美的,充满了亲情温暖和体贴,可自己和宋英华一直以工作为重心,家里基本不开火,除了应酬,基本都是在单位食堂解决吃饭问题,即使回到家里,两人之间的沟通也以工作内容为主,最要命的是:两人动不动同时或前后出差,即使在上江,也是早出晚归。这样的家庭氛围,赵宁远肯定会觉得落差太大;如果安排她一到新环境就住校,也会让赵宁远觉得缺乏亲人的陪伴和关爱,尤其是这么年,自己和女儿的沟通并不多,宋英华就更少了,万一这个孩子在适应新环境方面遇到困难,闷在心里不说,反而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尤其母亲健康状况不是太好,他们留在老家,有老朋友们环绕,有赵志华的悉心照料,才是最适合父母的,因此,也不能考虑把父母接到上江来住。
赵志平便想把赵宁远托付给顾晓蒙和陈合君:和陈合君一起上学、放学;在陈合君家里吃饭、写作业;晚上回自己家睡觉,陈明亮家三室一厅,一个书房两个卧室,没有多余的房间了。赵宁远胆子并不小,即使他和宋英华都出差,赵宁远也可以一个人独自睡觉,院子里是很安全的。
陈明亮略加思考,就点头同意了:顾晓蒙很喜欢赵宁远,她已经完全从阴影里走出来,活得生机勃勃,自信满满,她素来喜欢孩子,想来她也不会拒绝的;陈合君现在安排能力更强,增加一个人吃饭,对他来说,不会增加任何负担;更何况,赵志平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工作之内,还是工作之外,他都会全力以赴,坚决克服困难,不让赵志平有任何后顾之忧。
顾晓蒙,原来是重点高中的英语老师,在陈合君上初一的那一年冬天,因为车祸,一条腿粉碎性骨折,只能截肢,另外一条腿虽然保住了,也受伤严重,难以恢复到正常人的受力水平,只能坐在轮椅上,便从学校辞职了。接受了一些人的好言鼓励和劝慰,消化了一些人的别样眼光和低低碎语,流了无数的泪水,辗转过无数的念头之后,顾晓蒙终于接受了自己残缺的身体,她不想让丈夫和儿子因自己的消沉而担心害怕,让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自己身上,时间长了,自己必将成为他们的拖累,自己的儿子和丈夫都是那么优秀的人,她希望他们能尽情追逐各自的人生梦想,绽放各自的光芒,所以她下定决心:重新找到生活的支撑点,从心理上站起来。她决定先在家里给学生补习英语,能挣钱保证家里的生活质量不下滑,同时备考英语研究生,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便于以后从事英语翻译之类工作,这些工作可以在家完成。顾晓蒙决心让生活重新闪闪发亮,她果真做到了。
陈合君上高二那一年,顾晓蒙从明大外语系研究生毕业,因为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严谨踏实的工作风格,她在就读研究生的三年里,和自己的导师合作,翻译出版五本著作,深受业界好评,并由此顺利应聘明大出版社英文部编辑,并特允只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准,并不需要到单位办公,可以在家工作。
出版社分配给顾晓蒙的工作任务并不重,她依然坚持给学生补习英语,恰好对门的老两口要搬到儿子的新家里,她便将那套房子租下来,三个房间做成三间小教室,客厅作为公共教室,方便学生在公共教室听完课后,再各自进入不同的小教室做练习题,如果有问题需要解答时,就可以减少彼此的相互影响,学习效果更好,当然她最主要的考虑是让丈夫和儿子的生活空间不受打扰。课时费支付完房租、水电和其他费用,还有不少剩余,顾晓蒙现在的收入早已超出原来当全职老师的水平了。丈夫的那个国企多年来效益不好,虽然丈夫是高层管理人员,可收入并不高,每个月还要给两边的老人寄生活费,两个大人可以过得节俭些,可她不想太委屈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太懂事和贴心了:自从自己意外受伤后,陈合君便学会了做全部的家务,尤其做得一手好菜,每天都按时回家,做好饭菜,等陈明亮回家,一家三口吃饭;如果陈明亮不回家吃饭,他便开开心心地陪自己吃饭,再把家里收拾得整洁有序;学习上的事情并不需要大人操心,从小到大基本都是年级第一名,还时常参加数学、物理、英语竞赛,屡获省级、国家级大奖;可能是陈明亮喜爱武术的原因,陈合君也有这方面的兴趣,他6岁时便拜了一位形意拳的嫡传高人为师傅,和一帮小孩子从练习基本功开始,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不懈,几套拳法打得虎虎生风,体形健美挺拔、神态英武正气。顾晓蒙时常想:大概是武术的确能锻炼人的心性和意志力,自己的儿子自律能力连自己这样一个大人都经常自愧不如,虽然自己当了多年的重点高中老师,不是没有见过优秀的孩子,可她心里依然为自己儿子感到骄傲。
等她研究生毕业,工作重新有了着落,补习班也办得风生水起,顾晓蒙才觉得自己终于从那一场重大意外里走出来,内心彻底缓了一口气,这两三年丈夫所在的公司也大有起色,待遇越来越好,经济上宽裕起来,她就想让自己的儿子生活得更加阳光和活跃些,她始终觉得有些愧对陈合君:小小年龄就承担了太多,太懂事了,失去了少年身上那张扬的青春色彩。可能受了自己学习英文的影响,顾晓蒙并不喜欢“少年老成”这个词,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尽情尽兴,拥有无悔无憾的一生。
她便和陈明亮商量了一下,准备给家里购置一套好的音响和大尺寸的电视机,一家人可以一起欣赏高品质的音乐和MV,如果陈合君有兴趣,她想让他学习一些现代舞蹈,陈合君身体协调性好,又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学起来应该很快。陈明亮自然欣然同意,他就是喜爱妻子的这份开明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也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更快乐地生活,更何况赵宁远要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了。
高中余下的一年,陈合君和赵宁远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几乎形影不离。在学校时,两人在各自的班级上课;回到家里,陈合君便开始准备晚餐,赵宁远则负责清洗衣物,当然是用洗衣机洗,她只是将衣物分类投入洗衣机、再晾晒到阳台。
赵宁远每周帮助顾晓蒙洗两次全身澡和头发,原来是陈明亮帮助顾晓蒙洗澡,可是赵宁远打小受儿科医生的奶奶和骨科医生的姑姑熏陶,手脚十分麻利,而且罗厚无周末过来蹭饭时,亲手教她如何照料坐料轮椅的人,所以她给顾晓蒙洗澡时,两人配合十分默契,她每次都会细心地帮助顾阿姨把头发吹干,她并不觉得麻烦,她甚至十分享受她和顾阿姨之间的这种亲密无间,顾阿姨的信任和依赖也让她满心安宁和踏实。
赵宁远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陈合君也将饭菜准备好了,陈明亮有时也能赶着饭点回来,三个人或四个人开心的吃饭,顾晓蒙经常打开音响,播放英文歌曲或纯音乐。周末的晚上,她会让赵宁远和陈合君两个人都喝一些红酒,这种轻松融洽的气氛里,赵宁远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外人,她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因为这里有和爷爷奶奶、姑姑、哥哥在一起的放松和温馨,上三楼睡觉时的冷清,让她更加珍惜这里家的感觉。所以,陈合君考上明大电子工程系后,赵宁远完全搬到他家,住进了他原来的房间,因为明大离家比较远,陈合君只能住校,顾晓蒙便请了钟点工到家里做晚饭和整理家务,家里明显冷清不少,可是每到周末,当陈合君和罗厚无从学校回来的时候,陈家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家庭作业对两个人而言,并无负担,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并不是一题不漏地全部做完,而是只挑一些典型的题目来做,作为能获国家级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的优等生,做为年级排名前三的尖子生,做为自学进度远超过老师讲课进度的自觉生,他们也受到充分的优待,只要他们不迟到、不早退,老师对他俩几乎是放任不管。所以,饭后的时光,两个人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不多。有时,他们会和顾晓蒙一起学唱英文歌曲;有时,赵宁远负责钢琴弹奏,顾晓蒙或陈合君主唱,共同演绎一首歌曲。
陈合君却在7月20日的一大早,被父亲安排着去姑苏。陈合君正在厨房准备早餐,陈明亮接了一个电话,立刻快步走向儿子:“合君,别忙了,我等会出去买些油条、豆浆回来,就把今天的早餐对付过去。你赶紧收拾一下,多带几件衣服,去一趟姑苏。你赵叔叔刚打电话过来说:小远住院了,昏迷不醒,你去照顾她、一直陪着她。她奶奶也在医院,也是昏迷不醒。我已经安排司机过来了,他过会就到,他送你去医院。”
陈合君吃了一惊,她到姑苏了,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报过平安后,这7、8天以来,就和家里再没有联系过,怎么突然一下子出现这么严重的紧急情况?
陈合君在厨房里洗着手,还没来得及开口,顾晓蒙转动轮椅,着急地问道:“小远到底怎么啦?她受伤了吗?她奶奶也昏迷不醒,她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志平没有多说,我也不太清楚具体情况。”陈明亮拍拍妻子的肩膀,然后转向儿子,严肃地说道:“但他特别交代:这个事情不要告诉厚无,让厚无安心工作,他们家会在合适的时候通知他的。你过去了少说话、多做事。”
陈合君收拾好衣物、吃完早餐,司机也到了,他拿上行李,告别父母,坐进汽车。从上江到姑苏,只需要两个小时,可这两个小时对于陈合君而言,过于漫长和煎熬。父亲或许知道详细情况,但他什么也没有说,陈合君不由得一番胡乱猜想,也理不出什么头绪,只有到了医院,才可能了解实情。他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眼前却浮现出他和赵宁远相识多年的点点滴滴。
两个家庭一直住在同一个院子,两家单元楼前后之间只隔了一栋楼,陈合君家在一楼,赵宁远家在三楼。赵宁远在姑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每次寒暑假来上江,都会到陈明亮家住两三天,两个人都聪慧机警,内敛安静,一见面就粘在一起,如影随形,可以说,除了罗厚无,陈合君是赵宁远最亲近的同龄伙伴。
赵宁远转到上江第一中学时,赵宁远读高一,陈合君读高三,两人在同一所学校。
赵宁远转学之前,赵志平找到陈明亮交谈赵宁远来省城上学后,生活方面的考虑:赵宁远打小和爷爷奶奶、姑姑、哥哥一起生活,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可她并不缺爱,因为家里一直是温馨和美的,充满了亲情温暖和体贴,可自己和宋英华一直以工作为重心,家里基本不开火,除了应酬,基本都是在单位食堂解决吃饭问题,即使回到家里,两人之间的沟通也以工作内容为主,最要命的是:两人动不动同时或前后出差,即使在上江,也是早出晚归。这样的家庭氛围,赵宁远肯定会觉得落差太大;如果安排她一到新环境就住校,也会让赵宁远觉得缺乏亲人的陪伴和关爱,尤其是这么年,自己和女儿的沟通并不多,宋英华就更少了,万一这个孩子在适应新环境方面遇到困难,闷在心里不说,反而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尤其母亲健康状况不是太好,他们留在老家,有老朋友们环绕,有赵志华的悉心照料,才是最适合父母的,因此,也不能考虑把父母接到上江来住。
赵志平便想把赵宁远托付给顾晓蒙和陈合君:和陈合君一起上学、放学;在陈合君家里吃饭、写作业;晚上回自己家睡觉,陈明亮家三室一厅,一个书房两个卧室,没有多余的房间了。赵宁远胆子并不小,即使他和宋英华都出差,赵宁远也可以一个人独自睡觉,院子里是很安全的。
陈明亮略加思考,就点头同意了:顾晓蒙很喜欢赵宁远,她已经完全从阴影里走出来,活得生机勃勃,自信满满,她素来喜欢孩子,想来她也不会拒绝的;陈合君现在安排能力更强,增加一个人吃饭,对他来说,不会增加任何负担;更何况,赵志平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工作之内,还是工作之外,他都会全力以赴,坚决克服困难,不让赵志平有任何后顾之忧。
顾晓蒙,原来是重点高中的英语老师,在陈合君上初一的那一年冬天,因为车祸,一条腿粉碎性骨折,只能截肢,另外一条腿虽然保住了,也受伤严重,难以恢复到正常人的受力水平,只能坐在轮椅上,便从学校辞职了。接受了一些人的好言鼓励和劝慰,消化了一些人的别样眼光和低低碎语,流了无数的泪水,辗转过无数的念头之后,顾晓蒙终于接受了自己残缺的身体,她不想让丈夫和儿子因自己的消沉而担心害怕,让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自己身上,时间长了,自己必将成为他们的拖累,自己的儿子和丈夫都是那么优秀的人,她希望他们能尽情追逐各自的人生梦想,绽放各自的光芒,所以她下定决心:重新找到生活的支撑点,从心理上站起来。她决定先在家里给学生补习英语,能挣钱保证家里的生活质量不下滑,同时备考英语研究生,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便于以后从事英语翻译之类工作,这些工作可以在家完成。顾晓蒙决心让生活重新闪闪发亮,她果真做到了。
陈合君上高二那一年,顾晓蒙从明大外语系研究生毕业,因为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严谨踏实的工作风格,她在就读研究生的三年里,和自己的导师合作,翻译出版五本著作,深受业界好评,并由此顺利应聘明大出版社英文部编辑,并特允只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准,并不需要到单位办公,可以在家工作。
出版社分配给顾晓蒙的工作任务并不重,她依然坚持给学生补习英语,恰好对门的老两口要搬到儿子的新家里,她便将那套房子租下来,三个房间做成三间小教室,客厅作为公共教室,方便学生在公共教室听完课后,再各自进入不同的小教室做练习题,如果有问题需要解答时,就可以减少彼此的相互影响,学习效果更好,当然她最主要的考虑是让丈夫和儿子的生活空间不受打扰。课时费支付完房租、水电和其他费用,还有不少剩余,顾晓蒙现在的收入早已超出原来当全职老师的水平了。丈夫的那个国企多年来效益不好,虽然丈夫是高层管理人员,可收入并不高,每个月还要给两边的老人寄生活费,两个大人可以过得节俭些,可她不想太委屈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太懂事和贴心了:自从自己意外受伤后,陈合君便学会了做全部的家务,尤其做得一手好菜,每天都按时回家,做好饭菜,等陈明亮回家,一家三口吃饭;如果陈明亮不回家吃饭,他便开开心心地陪自己吃饭,再把家里收拾得整洁有序;学习上的事情并不需要大人操心,从小到大基本都是年级第一名,还时常参加数学、物理、英语竞赛,屡获省级、国家级大奖;可能是陈明亮喜爱武术的原因,陈合君也有这方面的兴趣,他6岁时便拜了一位形意拳的嫡传高人为师傅,和一帮小孩子从练习基本功开始,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不懈,几套拳法打得虎虎生风,体形健美挺拔、神态英武正气。顾晓蒙时常想:大概是武术的确能锻炼人的心性和意志力,自己的儿子自律能力连自己这样一个大人都经常自愧不如,虽然自己当了多年的重点高中老师,不是没有见过优秀的孩子,可她心里依然为自己儿子感到骄傲。
等她研究生毕业,工作重新有了着落,补习班也办得风生水起,顾晓蒙才觉得自己终于从那一场重大意外里走出来,内心彻底缓了一口气,这两三年丈夫所在的公司也大有起色,待遇越来越好,经济上宽裕起来,她就想让自己的儿子生活得更加阳光和活跃些,她始终觉得有些愧对陈合君:小小年龄就承担了太多,太懂事了,失去了少年身上那张扬的青春色彩。可能受了自己学习英文的影响,顾晓蒙并不喜欢“少年老成”这个词,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尽情尽兴,拥有无悔无憾的一生。
她便和陈明亮商量了一下,准备给家里购置一套好的音响和大尺寸的电视机,一家人可以一起欣赏高品质的音乐和MV,如果陈合君有兴趣,她想让他学习一些现代舞蹈,陈合君身体协调性好,又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学起来应该很快。陈明亮自然欣然同意,他就是喜爱妻子的这份开明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也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更快乐地生活,更何况赵宁远要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了。
高中余下的一年,陈合君和赵宁远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几乎形影不离。在学校时,两人在各自的班级上课;回到家里,陈合君便开始准备晚餐,赵宁远则负责清洗衣物,当然是用洗衣机洗,她只是将衣物分类投入洗衣机、再晾晒到阳台。
赵宁远每周帮助顾晓蒙洗两次全身澡和头发,原来是陈明亮帮助顾晓蒙洗澡,可是赵宁远打小受儿科医生的奶奶和骨科医生的姑姑熏陶,手脚十分麻利,而且罗厚无周末过来蹭饭时,亲手教她如何照料坐料轮椅的人,所以她给顾晓蒙洗澡时,两人配合十分默契,她每次都会细心地帮助顾阿姨把头发吹干,她并不觉得麻烦,她甚至十分享受她和顾阿姨之间的这种亲密无间,顾阿姨的信任和依赖也让她满心安宁和踏实。
赵宁远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陈合君也将饭菜准备好了,陈明亮有时也能赶着饭点回来,三个人或四个人开心的吃饭,顾晓蒙经常打开音响,播放英文歌曲或纯音乐。周末的晚上,她会让赵宁远和陈合君两个人都喝一些红酒,这种轻松融洽的气氛里,赵宁远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外人,她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因为这里有和爷爷奶奶、姑姑、哥哥在一起的放松和温馨,上三楼睡觉时的冷清,让她更加珍惜这里家的感觉。所以,陈合君考上明大电子工程系后,赵宁远完全搬到他家,住进了他原来的房间,因为明大离家比较远,陈合君只能住校,顾晓蒙便请了钟点工到家里做晚饭和整理家务,家里明显冷清不少,可是每到周末,当陈合君和罗厚无从学校回来的时候,陈家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家庭作业对两个人而言,并无负担,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并不是一题不漏地全部做完,而是只挑一些典型的题目来做,作为能获国家级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的优等生,做为年级排名前三的尖子生,做为自学进度远超过老师讲课进度的自觉生,他们也受到充分的优待,只要他们不迟到、不早退,老师对他俩几乎是放任不管。所以,饭后的时光,两个人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不多。有时,他们会和顾晓蒙一起学唱英文歌曲;有时,赵宁远负责钢琴弹奏,顾晓蒙或陈合君主唱,共同演绎一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