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周平静如水,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学业或事业,陈合君自然也感觉到了赵宁远和自己的疏远,除了一起上《离散数学》和《数理逻辑》,自己很难见到赵宁远,她说天气冷了,不想外出,就在201学习,而且烫伤也需要静养,都是如此贴切的理由,陈合君只能无言以对。大三以来,陈合君也更加忙碌了,他入选了杨教授的项目团队,需要读的书、做的实验、写的报告、参加的讨论,越加繁重,他似乎的确没有专门和赵宁远一起上自习的时间了。
陆文桐的报告安排在10月26日、周四的晚上6:00。孟子楠通知了每个人,罗厚无也从医学院赶了过来。孙一杨提前赶到第三小礼堂,给众人占座位,陈合君站在礼堂门口等后来的人,七个人左右相邻、连成一长排坐在一起。5:50的时候,陆文桐走进了礼堂,走在前面的是明大的副院长,跟在后面的是哲学院、建筑学院和新闻学院的书记或主任,陆文松跟在他身后,后面还有几位领导模样的外来人员,容纳5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不知谁带的头,礼堂响起掌声和欢呼声,孟子楠7个人也跟着同学们一起站起来挥手致敬,陆文桐轻轻也挥手示意,眸光闪亮,笑意昂然。领导和嘉宾们在第一排坐下后,掌声才平息下来。
穿着淡紫色丝绒旗袍的主持人走上演讲台,她先试了试麦克风,声音正常,便开口讲到:“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由上江市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江市文泽报业集团、明大综合办、上江瑞新投资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文化名人系列讲座”的现场,现在是2000年的金秋十月,是2000年的第三个季度,所以今天的讲座是我们系列讲座的第三场。首先,请明大副院长刘明先生致辞!”
掌声响起。微微发福的刘院长走上演讲台:“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朋友们,今天的场面很火爆呀,你们看看两边的走廊都站满了人,同学们要注意安全!今天学校每个专业,应该都有同学到场,而不是像前几场讲座,到场的同学主要集中在文学院、新闻学院、哲学院等文科学院,今天理工科的同学们应该也来了不少,你们在哪里?对我挥挥手,好吗?”
台下一片欢呼声,年轻的学子们使劲挥动着手,将近有一半的比例。
刘院长笑了起来:“我看到了同学们在校园论坛上的热烈讨论了,所以敢这样预测。我们欢迎同学们像追星一样的追逐文化名人的脚步。今天做演讲的陆文桐先生的简历,想必来的人都已经在宣传海报上看到了,我就补充一些海报上没有的内容。陆先生自幼跟随自己的爷爷,也就是我国著名的大画家陆东海教授学习国画和油画,陆东海老先生是我国最早一批留学法国的老知识分子,学贯中西、家学渊长;文桐在19岁也留学法国,21岁即在欧洲艺术界崭露头角,多次在重要场合举办个人画展,为推进中法、中欧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文桐在1998年,也就是他26岁的时候,宣布退出个人美术作品创作,转向舞台和影视美术设计,参与或主创了国内外多部重要戏剧、影视剧的美术设计,并获得重要奖项。改变的只是对于艺术和美的表达方式,从未改变的却是对艺术和美的执着和热爱,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桐今年才28岁,甚至比我们一些在校的博士生还小,比我们的在校研究生也大不了几岁,但他已经做出了不凡的成绩,我想这可能也是促使这么多同学来到现场的重要原因,他和大家一样,同属于年轻的一代,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从这里走向世界,做出不凡的成绩,拥有无悔的人生!”
台下响起掌声,打断了刘院长的讲话。
刘院长停下来,等大家的掌声平息下来,微笑着说道:“好的,现在把舞台交给玉树临风的青年才俊陆文桐老师!”
陆文桐在掌声中站起来,走上了演讲台,对着台下深深的鞠了一躬,未语先笑,果然是“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台下的掌声更响了。赵宁远听到背后的女生说:“比照片上更帅呀,主要是气质太好了,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嵇康的风采大概也就是如此吧!”坐在旁边的孟子楠也听到了,不由和她相视一笑,满脸自豪,赵宁远不禁也莞尔一笑。
助理已经打开了电脑,调出PPT,“冲突的美和美的冲突”几个大字映在屏幕上。PPT是黑白的边框,红黄的底色,十分醒目,掌声平息下来。
陆文桐温润的声音响起:“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在国内当着这么多的人做现场演讲,其实有些紧张,我开始呢,会讲的慢一些,给自己一点时间来适应,也请大家多一点耐心,适应一下我。刚才刘院长讲了我不同阶段的一些状态和所做的事情,听起来那些结果还是不错的,可是,做出这些听起来不错的结果的过程却是艰难的,甚至是辛酸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个性,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的时代问题,即华人如何在世界艺术或者文化舞台上确立自己的方向、获得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面临的困境、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也将是影响我们后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代问题。
台下的同学们,大多是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到了5、6岁时,电视机在中国的普及度已经比较高,中国已经引进了大量的日本、欧美的译制片,所以在大家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接触到的审美内容和形式是相对连贯的,文化思想前后断裂式的发展带来的阵痛,大家的切身体会可能比较少,当然,你们在和上一辈相处时,也就是自己父母这个年龄的人,更不要说上两辈的人,你们是会有痛苦的,因为有所谓的代沟存在,有时这种冲突和差异是十分强烈的,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家庭内部矛盾和亲情危机。对于我这样出生在70年代初或者再早一点的人,和上一辈的代际差异会相对弱一些,因为我们经历了思想文化环境基本是一致的,可是我们自身内部所面临的新旧思想和价值观的冲突,却是强烈的,这种冲突体现的最极端方式,一是诗人的连续自杀,二是重要政治事件的爆发,比如苏联的解体,这桩影响全世界的政治事件,对于中国文化界的影响之一,便是国家加强了影视剧的审查制度。诗歌或文学,我是外行,政治学,我更是外行,我今天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谈论中西文明的差异和融合。
出生于1819年,逝世于1900年的约翰.罗斯金,是牛津大学的艺术教授,也是知名的英国作家和评论家,他认为艺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因此再探讨艺术问题的过程中,他总是密切注意社会的实际问题。他曾说过:一个伟大的名族是以这样三种方式撰写其自传的—功绩卷、词语卷和艺术卷,我们要理解其中一卷,就非得读过其他两卷才行,但这三卷中,唯有最后一卷才是相当可靠的。罗斯金之所以特别提到艺术卷,完全是因为诉诸视觉的东西是具体的、具象的、鲜明的,甚至是动人的,是能够进入我们的心灵的。
当下的大部分中国人,看过了很多的西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绘画,消费了很多西方生产制造的东西,还有不少人走出国门,亲自去西方国家旅游,文化程度高一些的,甚至听了、看了很多专家写的学术性的书籍,但是,毫不客气地讲,大部分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尤其是不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演变历史及其形成原因。
我今天讲座呢,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关于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化的理解,主要是从两幅油画的介绍入手,第二部分呢,简短地比较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当然也从几幅绘画作品切入。”
陆文桐停了下来,露出柔和的笑容:“下面讲的内容呢,对很多同学来说,可能是陌生且枯燥的,如果想要离场呢,可以随时离开,只是离开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椅子大叫、房门大喊,因为还有其他留下来的同学,我们不要干扰到他们,好吗?”
台下回以掌声。
“首先,我们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拉菲尔的名画《雅典学院》讲起,这是1510年到1511年间,拉斐尔26岁时,为梵蒂冈教皇宫殿绘制的大量壁画中,最富盛名的一幅,目前收藏在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当时,壁画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画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和荣誉,第三室画的是已故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行迹;第四室内的四幅壁画,是由其学生按照拉斐尔的草稿绘制而成。第一室内的《哲学》就是《雅典学院》。
为什么要从讲这幅画开始呢?因为这副画,从美术的角度而言,拉斐尔吸收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作风格,画风综合而成熟,但我们今天不是单纯的讲美术原理和美术的创作思路、技巧,而是希望从美术作品里读懂西方文化的根基和发展脉络。
我认为这副画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画□□有11个群组、57个人,如果我们了解和理解了这57个人的生平、他们的学说思想,我们就基本掌握了西方文化或者文明的根本所在,以及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在人文和科学两个方面所有发展的文明起点。
整幅绘画的中心是两个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师徒关系,头发花白、手指朝天的、身着红衣的长者是柏拉图,棕色头发、手掌朝下、身披蓝衣的中年人是亚里士多德。两人彼此注视着对方,并立前行,看起来和睦协调,却隐含着对峙和张力,显示出一种冲突的美感。这种冲突的美感,不仅从他们的手势、眼神、身姿、服饰的颜色等绘画要素表现出来,绘画背后的、这两个人物的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也是蕴含着明显的冲突,甚至对立,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塑造了西方2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
陆文桐的报告安排在10月26日、周四的晚上6:00。孟子楠通知了每个人,罗厚无也从医学院赶了过来。孙一杨提前赶到第三小礼堂,给众人占座位,陈合君站在礼堂门口等后来的人,七个人左右相邻、连成一长排坐在一起。5:50的时候,陆文桐走进了礼堂,走在前面的是明大的副院长,跟在后面的是哲学院、建筑学院和新闻学院的书记或主任,陆文松跟在他身后,后面还有几位领导模样的外来人员,容纳5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不知谁带的头,礼堂响起掌声和欢呼声,孟子楠7个人也跟着同学们一起站起来挥手致敬,陆文桐轻轻也挥手示意,眸光闪亮,笑意昂然。领导和嘉宾们在第一排坐下后,掌声才平息下来。
穿着淡紫色丝绒旗袍的主持人走上演讲台,她先试了试麦克风,声音正常,便开口讲到:“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由上江市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江市文泽报业集团、明大综合办、上江瑞新投资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文化名人系列讲座”的现场,现在是2000年的金秋十月,是2000年的第三个季度,所以今天的讲座是我们系列讲座的第三场。首先,请明大副院长刘明先生致辞!”
掌声响起。微微发福的刘院长走上演讲台:“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朋友们,今天的场面很火爆呀,你们看看两边的走廊都站满了人,同学们要注意安全!今天学校每个专业,应该都有同学到场,而不是像前几场讲座,到场的同学主要集中在文学院、新闻学院、哲学院等文科学院,今天理工科的同学们应该也来了不少,你们在哪里?对我挥挥手,好吗?”
台下一片欢呼声,年轻的学子们使劲挥动着手,将近有一半的比例。
刘院长笑了起来:“我看到了同学们在校园论坛上的热烈讨论了,所以敢这样预测。我们欢迎同学们像追星一样的追逐文化名人的脚步。今天做演讲的陆文桐先生的简历,想必来的人都已经在宣传海报上看到了,我就补充一些海报上没有的内容。陆先生自幼跟随自己的爷爷,也就是我国著名的大画家陆东海教授学习国画和油画,陆东海老先生是我国最早一批留学法国的老知识分子,学贯中西、家学渊长;文桐在19岁也留学法国,21岁即在欧洲艺术界崭露头角,多次在重要场合举办个人画展,为推进中法、中欧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文桐在1998年,也就是他26岁的时候,宣布退出个人美术作品创作,转向舞台和影视美术设计,参与或主创了国内外多部重要戏剧、影视剧的美术设计,并获得重要奖项。改变的只是对于艺术和美的表达方式,从未改变的却是对艺术和美的执着和热爱,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桐今年才28岁,甚至比我们一些在校的博士生还小,比我们的在校研究生也大不了几岁,但他已经做出了不凡的成绩,我想这可能也是促使这么多同学来到现场的重要原因,他和大家一样,同属于年轻的一代,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从这里走向世界,做出不凡的成绩,拥有无悔的人生!”
台下响起掌声,打断了刘院长的讲话。
刘院长停下来,等大家的掌声平息下来,微笑着说道:“好的,现在把舞台交给玉树临风的青年才俊陆文桐老师!”
陆文桐在掌声中站起来,走上了演讲台,对着台下深深的鞠了一躬,未语先笑,果然是“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台下的掌声更响了。赵宁远听到背后的女生说:“比照片上更帅呀,主要是气质太好了,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嵇康的风采大概也就是如此吧!”坐在旁边的孟子楠也听到了,不由和她相视一笑,满脸自豪,赵宁远不禁也莞尔一笑。
助理已经打开了电脑,调出PPT,“冲突的美和美的冲突”几个大字映在屏幕上。PPT是黑白的边框,红黄的底色,十分醒目,掌声平息下来。
陆文桐温润的声音响起:“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在国内当着这么多的人做现场演讲,其实有些紧张,我开始呢,会讲的慢一些,给自己一点时间来适应,也请大家多一点耐心,适应一下我。刚才刘院长讲了我不同阶段的一些状态和所做的事情,听起来那些结果还是不错的,可是,做出这些听起来不错的结果的过程却是艰难的,甚至是辛酸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个性,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的时代问题,即华人如何在世界艺术或者文化舞台上确立自己的方向、获得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面临的困境、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也将是影响我们后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代问题。
台下的同学们,大多是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到了5、6岁时,电视机在中国的普及度已经比较高,中国已经引进了大量的日本、欧美的译制片,所以在大家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接触到的审美内容和形式是相对连贯的,文化思想前后断裂式的发展带来的阵痛,大家的切身体会可能比较少,当然,你们在和上一辈相处时,也就是自己父母这个年龄的人,更不要说上两辈的人,你们是会有痛苦的,因为有所谓的代沟存在,有时这种冲突和差异是十分强烈的,甚至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家庭内部矛盾和亲情危机。对于我这样出生在70年代初或者再早一点的人,和上一辈的代际差异会相对弱一些,因为我们经历了思想文化环境基本是一致的,可是我们自身内部所面临的新旧思想和价值观的冲突,却是强烈的,这种冲突体现的最极端方式,一是诗人的连续自杀,二是重要政治事件的爆发,比如苏联的解体,这桩影响全世界的政治事件,对于中国文化界的影响之一,便是国家加强了影视剧的审查制度。诗歌或文学,我是外行,政治学,我更是外行,我今天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谈论中西文明的差异和融合。
出生于1819年,逝世于1900年的约翰.罗斯金,是牛津大学的艺术教授,也是知名的英国作家和评论家,他认为艺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因此再探讨艺术问题的过程中,他总是密切注意社会的实际问题。他曾说过:一个伟大的名族是以这样三种方式撰写其自传的—功绩卷、词语卷和艺术卷,我们要理解其中一卷,就非得读过其他两卷才行,但这三卷中,唯有最后一卷才是相当可靠的。罗斯金之所以特别提到艺术卷,完全是因为诉诸视觉的东西是具体的、具象的、鲜明的,甚至是动人的,是能够进入我们的心灵的。
当下的大部分中国人,看过了很多的西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绘画,消费了很多西方生产制造的东西,还有不少人走出国门,亲自去西方国家旅游,文化程度高一些的,甚至听了、看了很多专家写的学术性的书籍,但是,毫不客气地讲,大部分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尤其是不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演变历史及其形成原因。
我今天讲座呢,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关于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化的理解,主要是从两幅油画的介绍入手,第二部分呢,简短地比较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当然也从几幅绘画作品切入。”
陆文桐停了下来,露出柔和的笑容:“下面讲的内容呢,对很多同学来说,可能是陌生且枯燥的,如果想要离场呢,可以随时离开,只是离开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椅子大叫、房门大喊,因为还有其他留下来的同学,我们不要干扰到他们,好吗?”
台下回以掌声。
“首先,我们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拉菲尔的名画《雅典学院》讲起,这是1510年到1511年间,拉斐尔26岁时,为梵蒂冈教皇宫殿绘制的大量壁画中,最富盛名的一幅,目前收藏在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当时,壁画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画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和荣誉,第三室画的是已故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行迹;第四室内的四幅壁画,是由其学生按照拉斐尔的草稿绘制而成。第一室内的《哲学》就是《雅典学院》。
为什么要从讲这幅画开始呢?因为这副画,从美术的角度而言,拉斐尔吸收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作风格,画风综合而成熟,但我们今天不是单纯的讲美术原理和美术的创作思路、技巧,而是希望从美术作品里读懂西方文化的根基和发展脉络。
我认为这副画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画□□有11个群组、57个人,如果我们了解和理解了这57个人的生平、他们的学说思想,我们就基本掌握了西方文化或者文明的根本所在,以及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在人文和科学两个方面所有发展的文明起点。
整幅绘画的中心是两个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师徒关系,头发花白、手指朝天的、身着红衣的长者是柏拉图,棕色头发、手掌朝下、身披蓝衣的中年人是亚里士多德。两人彼此注视着对方,并立前行,看起来和睦协调,却隐含着对峙和张力,显示出一种冲突的美感。这种冲突的美感,不仅从他们的手势、眼神、身姿、服饰的颜色等绘画要素表现出来,绘画背后的、这两个人物的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也是蕴含着明显的冲突,甚至对立,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塑造了西方2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