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于绝大多数政客而言,所谓“立场”只是一种无关紧要的、随时都可以抛弃的东西,唯有利益才是重要的、永恒的。
简单的说,就是利益决定着立场!
所以,在今天的大朝议之上,沈常茂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反对商税整顿的立场,因为这样的立场能够为他带来大量的人望、声誉、以及支持者,还能够稳固他的权柄与位置,哪怕沈常茂很清楚德庆皇帝是支持商税整顿的,自己的立场很可能会得罪德庆皇帝,但沈常茂依然是义无反顾。
不过,沈常茂也知道,商税的糜烂现状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曝光之后,在朝廷大义之下,百官们并没有任何的正当理由反对朝廷整顿商税,只能够尽量拖延、暗中破坏——但迟早有一天,德庆皇帝会积蓄到足够的力量,镇压所有的反对声音,然后坚定不移的扭转商税的糜烂现状。
沈常茂很清楚这一点,但幸好他并非一定要成功的阻止商税整顿,他只需要明确表现出自己反对商税整顿的姿态、然后再配合百官们暗中搞破坏就足够了。
也正因为如此,听到赵俊臣的提议之后,沈常茂并没有马上反驳,虽然赵俊臣的构想听起来荒谬离奇,但它同样具备着可行性,并且赵俊臣已经提前堵住了所有可以进行反驳的破绽,“荒谬离奇”固然是阻止它实行的理由,但并非是决定性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沈常茂同样被赵俊臣的说法给误导了,认为赵俊臣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挑选一家船行”进行试点罢了,看起来威胁并不大,也很容易就可以暗中破坏。
于是,沈常茂出列之后,态度并不坚决,只是说道:“陛下,赵大人的提议听起来颇是荒谬,似乎有些异想天开,只怕是未必能够行得通……”
赵俊臣则是表情严肃,说道:“所以下官才会提议先行‘试点’,沈首辅您也知道,商税之糜烂现状,已是严重影响了朝廷的钱粮周转,关系到大明江山的百年延存,必须要设法扭转,至于下官的构想最终是否能够行得通,也需要进行尝试之后才能知晓……否则,若是任何方法不加尝试就全然否决,那么朝廷只怕是永远也无法扭转商税的糜烂现状了。”
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沈常茂反问道:“然而,老夫却想知道,赵大人的试点需要持续多久的时间?若是赵大人的尝试最终无法收到成效,那又该如何?”
对于沈常茂的询问,赵俊臣依然是早有准备,马上回答道:“下官以为,试点以一年为期较为恰达,若是试点之后,这家船行向朝廷缴纳的商税可以大幅提高,并且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局势混乱,那么下官的构想就可以逐步推广;反之,若是成效不大、又或者引起了朝野局势的大规模混乱,那么自然是应当马上停止,再转而尝试其它的方法。”
沈常茂再次确认道:“也就是说,赵大人只需要一家船行、以及一年时间来证明自己计划的可行性?若是收效不大、又或者造成了朝野局势的大规模混乱,朝廷就可以马上停止这项计划?”
赵俊臣再次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得到赵俊臣的确认之后,沈常茂转头向德庆皇帝说道:“陛下,若是如此的话,老臣并不反对赵大人的提议。”
沈常茂最后的确认,看起来多此一举,似乎全都是废话,因为赵俊臣在此之前就已经将一切情况都解释得很清楚了。
但这些话也并非只是单纯的废话,因为这些废话其实也是沈常茂对百官们的暗示——他这是在暗示百官们应该如何阻止赵俊臣的商税整顿方案。
很显然,百官们大都是聪明人,最是擅长阳奉阴违、暗中下绊,对于沈常茂的暗示也是心领神会。
于是,听到沈常茂的表态之后,百官皆是默契的没有继续反驳,也皆是默认了沈常茂的观点。
就这样,在赵俊臣的误导与隐瞒之下,最大的阻力被解决了。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与沈常茂的表态之后,德庆皇帝却是眉头轻皱。
作为朝廷利益的代表,德庆皇帝自然希望朝廷的商税问题可以尽快解决,但赵俊臣的提议看起来有些小打小闹,而且还未必能够成功,从这方面而言,德庆皇帝并不喜欢赵俊臣整顿商税的方法。() ()
但另一方面,德庆皇帝也知道,反对商税整顿乃是整个官僚集团的共同意志,即使自己乃是九五之尊,也不能轻易的与整个官僚集团进行对抗,哪怕是德庆皇帝如今已是得到了周尚景的支持,但两人合作的范围只是稳定朝野局势罢了,并不包括整顿商税,而且在商税问题上,即使是周尚景也未必能够控制“周党”成员的想法——这也是周尚景之前一直默不表态的原因所在。
所以,德庆皇帝即使再心急,也只能慢慢的分化反对势力、一点一点的实现目标。
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的提案至少也算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一次必要的尝试,并不算坏。
于是,心情矛盾之下,德庆皇帝将目光转向了周尚景,问道:“周爱卿,你是朝中老臣了,你对于赵爱卿的提议怎么看?”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周尚景缓缓出列,然后表达了赞同的观点,道:“陛下,赵尚书的提议看似有些奇异,然而我朝数百年来,在盐铁官营之际也同样是得到了徽商、晋商们的协助,由此可见赵尚书的提议也并非是没有先例,所以老臣也赞同沈首辅的说法,既然只是试点,那么完全可以依计尝试一段时间,或许会卓有成效也说不定。”
周尚景与沈常茂不同,沈常茂只看到了自己反对商税整顿所带来的好处,但周尚景却还看到了商税整顿后所产生的庞大利益——不论是属于朝廷的利益,还是属于自己的利益。
事实上,在此之前,周尚景已是与赵俊臣达成了默契,周尚景会协助赵俊臣完成商税整顿的计划,但与此同时,赵俊臣也需要分割一部分利益交给周尚景。
简单地说,沈常茂是“利益决定立场”,而周尚景则是“让利益与自己的立场一致”,却又要比沈常茂高明许多。
所以,周尚景同样是支持朝廷整顿商税的,只不过他与德庆皇帝一样,为了避免引起百官的敌视,一直是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今,眼见沈常茂已是转变了态度,百官们的反对也不再强烈,周尚景也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周尚景的态度很狡猾,但它确实是达到了效果。
受到周尚景表态的影响,德庆皇帝再次犹豫了片刻之后,终于是同意了赵俊臣的计划,说道:“既然赵爱卿已是早有想法,那么朕就将这件事交由你来全权负责,允许你挑选一家船行,并且给予这家船行免税的特权,再以红利分成的方式弥补朝廷的商税损失,还希望赵爱卿你最终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说话之际,德庆皇帝完全没有询问太子朱和堉的意见。
事实上,因为太子朱和堉的种种表现,德庆皇帝已是决定不再让太子朱和堉继续参与商税的事情了。
另一边,之前还信誓旦旦的宣称要阻止赵俊臣得到商税整顿之权的太子朱和堉,此时却是毫无反应——在太子朱和堉看来,商税整顿应该是严厉的打压走私、应该是坚决的治理吏治、应该是大刀阔斧的改变现状,而不是寻找一家船行进行试点——所以,太子朱和堉也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在他看来,赵俊臣的计划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与商税整顿也完全不搭边。
就这样,对于赵俊臣而言,另一大阻碍也同样消失了。
原本,赵俊臣若是想要接手商税整顿的权柄,即使是得到了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支持,也必然会遇到重重阻挠,即使最终能够实现目标,也一定会经过无数的争论、妥协、以及限制。
但如今,在赵俊臣的隐瞒与误导之下,这项权柄最终却是轻易的落入了赵俊臣的手中。
所有人都小觑了赵俊臣的“试点”计划,任谁也想象不到,只是短短一年的时间、只是区区一家船行、只是看似不起眼的尝试,赵俊臣最终会闹出多大的动静、又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所以,等到尘埃落定之际,赵俊臣将会获得最大的利益!
……
……
……
对于绝大多数政客而言,所谓“立场”只是一种无关紧要的、随时都可以抛弃的东西,唯有利益才是重要的、永恒的。
简单的说,就是利益决定着立场!
所以,在今天的大朝议之上,沈常茂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反对商税整顿的立场,因为这样的立场能够为他带来大量的人望、声誉、以及支持者,还能够稳固他的权柄与位置,哪怕沈常茂很清楚德庆皇帝是支持商税整顿的,自己的立场很可能会得罪德庆皇帝,但沈常茂依然是义无反顾。
不过,沈常茂也知道,商税的糜烂现状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曝光之后,在朝廷大义之下,百官们并没有任何的正当理由反对朝廷整顿商税,只能够尽量拖延、暗中破坏——但迟早有一天,德庆皇帝会积蓄到足够的力量,镇压所有的反对声音,然后坚定不移的扭转商税的糜烂现状。
沈常茂很清楚这一点,但幸好他并非一定要成功的阻止商税整顿,他只需要明确表现出自己反对商税整顿的姿态、然后再配合百官们暗中搞破坏就足够了。
也正因为如此,听到赵俊臣的提议之后,沈常茂并没有马上反驳,虽然赵俊臣的构想听起来荒谬离奇,但它同样具备着可行性,并且赵俊臣已经提前堵住了所有可以进行反驳的破绽,“荒谬离奇”固然是阻止它实行的理由,但并非是决定性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沈常茂同样被赵俊臣的说法给误导了,认为赵俊臣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挑选一家船行”进行试点罢了,看起来威胁并不大,也很容易就可以暗中破坏。
于是,沈常茂出列之后,态度并不坚决,只是说道:“陛下,赵大人的提议听起来颇是荒谬,似乎有些异想天开,只怕是未必能够行得通……”
赵俊臣则是表情严肃,说道:“所以下官才会提议先行‘试点’,沈首辅您也知道,商税之糜烂现状,已是严重影响了朝廷的钱粮周转,关系到大明江山的百年延存,必须要设法扭转,至于下官的构想最终是否能够行得通,也需要进行尝试之后才能知晓……否则,若是任何方法不加尝试就全然否决,那么朝廷只怕是永远也无法扭转商税的糜烂现状了。”
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沈常茂反问道:“然而,老夫却想知道,赵大人的试点需要持续多久的时间?若是赵大人的尝试最终无法收到成效,那又该如何?”
对于沈常茂的询问,赵俊臣依然是早有准备,马上回答道:“下官以为,试点以一年为期较为恰达,若是试点之后,这家船行向朝廷缴纳的商税可以大幅提高,并且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局势混乱,那么下官的构想就可以逐步推广;反之,若是成效不大、又或者引起了朝野局势的大规模混乱,那么自然是应当马上停止,再转而尝试其它的方法。”
沈常茂再次确认道:“也就是说,赵大人只需要一家船行、以及一年时间来证明自己计划的可行性?若是收效不大、又或者造成了朝野局势的大规模混乱,朝廷就可以马上停止这项计划?”
赵俊臣再次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得到赵俊臣的确认之后,沈常茂转头向德庆皇帝说道:“陛下,若是如此的话,老臣并不反对赵大人的提议。”
沈常茂最后的确认,看起来多此一举,似乎全都是废话,因为赵俊臣在此之前就已经将一切情况都解释得很清楚了。
但这些话也并非只是单纯的废话,因为这些废话其实也是沈常茂对百官们的暗示——他这是在暗示百官们应该如何阻止赵俊臣的商税整顿方案。
很显然,百官们大都是聪明人,最是擅长阳奉阴违、暗中下绊,对于沈常茂的暗示也是心领神会。
于是,听到沈常茂的表态之后,百官皆是默契的没有继续反驳,也皆是默认了沈常茂的观点。
就这样,在赵俊臣的误导与隐瞒之下,最大的阻力被解决了。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与沈常茂的表态之后,德庆皇帝却是眉头轻皱。
作为朝廷利益的代表,德庆皇帝自然希望朝廷的商税问题可以尽快解决,但赵俊臣的提议看起来有些小打小闹,而且还未必能够成功,从这方面而言,德庆皇帝并不喜欢赵俊臣整顿商税的方法。() ()
但另一方面,德庆皇帝也知道,反对商税整顿乃是整个官僚集团的共同意志,即使自己乃是九五之尊,也不能轻易的与整个官僚集团进行对抗,哪怕是德庆皇帝如今已是得到了周尚景的支持,但两人合作的范围只是稳定朝野局势罢了,并不包括整顿商税,而且在商税问题上,即使是周尚景也未必能够控制“周党”成员的想法——这也是周尚景之前一直默不表态的原因所在。
所以,德庆皇帝即使再心急,也只能慢慢的分化反对势力、一点一点的实现目标。
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的提案至少也算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一次必要的尝试,并不算坏。
于是,心情矛盾之下,德庆皇帝将目光转向了周尚景,问道:“周爱卿,你是朝中老臣了,你对于赵爱卿的提议怎么看?”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周尚景缓缓出列,然后表达了赞同的观点,道:“陛下,赵尚书的提议看似有些奇异,然而我朝数百年来,在盐铁官营之际也同样是得到了徽商、晋商们的协助,由此可见赵尚书的提议也并非是没有先例,所以老臣也赞同沈首辅的说法,既然只是试点,那么完全可以依计尝试一段时间,或许会卓有成效也说不定。”
周尚景与沈常茂不同,沈常茂只看到了自己反对商税整顿所带来的好处,但周尚景却还看到了商税整顿后所产生的庞大利益——不论是属于朝廷的利益,还是属于自己的利益。
事实上,在此之前,周尚景已是与赵俊臣达成了默契,周尚景会协助赵俊臣完成商税整顿的计划,但与此同时,赵俊臣也需要分割一部分利益交给周尚景。
简单地说,沈常茂是“利益决定立场”,而周尚景则是“让利益与自己的立场一致”,却又要比沈常茂高明许多。
所以,周尚景同样是支持朝廷整顿商税的,只不过他与德庆皇帝一样,为了避免引起百官的敌视,一直是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今,眼见沈常茂已是转变了态度,百官们的反对也不再强烈,周尚景也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周尚景的态度很狡猾,但它确实是达到了效果。
受到周尚景表态的影响,德庆皇帝再次犹豫了片刻之后,终于是同意了赵俊臣的计划,说道:“既然赵爱卿已是早有想法,那么朕就将这件事交由你来全权负责,允许你挑选一家船行,并且给予这家船行免税的特权,再以红利分成的方式弥补朝廷的商税损失,还希望赵爱卿你最终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说话之际,德庆皇帝完全没有询问太子朱和堉的意见。
事实上,因为太子朱和堉的种种表现,德庆皇帝已是决定不再让太子朱和堉继续参与商税的事情了。
另一边,之前还信誓旦旦的宣称要阻止赵俊臣得到商税整顿之权的太子朱和堉,此时却是毫无反应——在太子朱和堉看来,商税整顿应该是严厉的打压走私、应该是坚决的治理吏治、应该是大刀阔斧的改变现状,而不是寻找一家船行进行试点——所以,太子朱和堉也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在他看来,赵俊臣的计划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与商税整顿也完全不搭边。
就这样,对于赵俊臣而言,另一大阻碍也同样消失了。
原本,赵俊臣若是想要接手商税整顿的权柄,即使是得到了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支持,也必然会遇到重重阻挠,即使最终能够实现目标,也一定会经过无数的争论、妥协、以及限制。
但如今,在赵俊臣的隐瞒与误导之下,这项权柄最终却是轻易的落入了赵俊臣的手中。
所有人都小觑了赵俊臣的“试点”计划,任谁也想象不到,只是短短一年的时间、只是区区一家船行、只是看似不起眼的尝试,赵俊臣最终会闹出多大的动静、又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所以,等到尘埃落定之际,赵俊臣将会获得最大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