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一个月没下过雨了,清晨的城外,土路上尘土飞扬,一辆破旧的马车疾驰而过,经过一个小土坑,连人带车蹦起三丈高,但马车的速度丝毫不减,驾车的人使劲抽着马鞭,完全不顾车厢即将散架,只想着快些,再快些!
接到张大娘时,秦云开有些不敢认,她比初见时更加苍老、疲惫。
全身布满灰尘,脸上的尘土填平了皱纹沟壑,如果跳起来抖一抖,估计能接半斤。
张大娘双唇皲裂,白色的死皮附着在上面,一张一合,“姑娘,怎么样了?”声音哽咽,泪水划过脸颊,在灰扑扑的脸上留下清晰的泪痕。
秦云开摇摇头,“大娘,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凶手,但我需要您做一件事来争取案件重审的机会。”
“你说!就是让我立即去死,我也愿意。”
“击鼓鸣冤。”
醴泉县衙位于县城的中心地带,门口就是贯通南北的栖梧大街,沿街商铺小摊鳞次栉比,很是热闹。
这一日,是县城六日一轮的赶集天,老板、商贩们早早地开门摆摊,赶集人也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咚、咚、咚······”
雷鸣般的鼓声响彻整条大街,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所有人都像是被点穴一般,顿住了。
有小孩好奇地问身旁的母亲:“娘,这是什么声音?”
醴泉县的人们已经记不清多久没有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了,小孩母亲反应了一会儿,才说:“这是鸣冤鼓!”
接着,大街小巷沸腾了。
“有人击鼓鸣冤!”所有人都在说。
人潮不断地涌向县衙,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人敲响沉寂多年的鸣冤鼓?
“是张大牛的娘!”挤在最前头的人群里,有人认出来。
“张大牛的案子不是已经结了吗?”
“是啊!判了斩首。”
“还是经过州府审核定案的!”
人群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鼓声还没有停下,孱弱的张大娘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敲着,带着满腔的委屈和愤懑,仿佛是在诉说极大地冤屈,双臂被震到发麻、发木,她依旧一下又一下地重复着动作。
看着这位母亲,秦云开眼眶有些湿润,她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是死是活?活泼乱跳的人突然倒下,妈妈看到肯定会很心疼吧。
衙门里,彭县令正在与几位主事商议开荒造田的事,突然听到鼓声十分惊讶,赶紧差人去看怎么回事,自己则整理官服官帽,急匆匆地往公堂走去。
到了侧门口,他刚准备走上正堂的三尺公案,衙役来报。
“老爷,是张大牛的娘,还有昨日被赶走的一男一女。”
彭县令迈出去的脚步又收了回来,立在那里神色深沉,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县衙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彭县令呢?怎地半晌不见升堂?”
“我天还未亮就在这门口摆摊,没见着他出去啊。”
“今日是怎么回事?彭县令可不是如此拖拉的人。”
“会不会是出什么事了?”
人群议论纷纷,大家都往县衙大门内张望,公堂上一个人也没有,门口的衙役也忍不住偷偷回头。
鼓声渐渐弱了,张大娘终是支撑不住,双手脱力,鼓槌被甩出。
她转身,跪倒衙门口,悲切地朝里面大声喊:“民妇有冤要伸,还望县令做主!”
说完重重地朝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再次大喊:“民妇有冤要伸,还望县令做主!”
如此反复,声泪俱下。不多时,她的额头上一片淤青。
围观人群中有人开始窃窃私语。
“衙门里怎么没人应?不会真有冤屈吧?”
“还是做贼心虚?”
“呸!彭县令就不是那种人!”
“是啊,彭县令这十几年在咱们醴泉县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大家可是有目共睹的!”
“是啊!”“对啊!”
“不管怎么样,等彭县令升堂不就知道了吗?”
于是开始有人大声喊:“彭县令!”
先是一人,再又三五人,复又百人,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震天动地。
“彭县令!彭县令!彭县令!”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竟有了响彻云霄之势。
彭县令在内衙焦急地来回踱步,外面的声音就像是催命符般令他心焦。眼见形势越发不妙,他闭着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整理好官帽,对手下说:“升堂!”
“威武~~~”
两排井然有序的衙役小跑着进入公堂。
彭县令终于走上公堂,在三尺案桌前坐下来,拍下了手里的惊堂木。
“啪!”
四下立即安静下来,鸦雀无声。
“来人!将击鼓者带上来!”彭县令吩咐到。
手下还未动作,张大娘已经跑进公堂,“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秦云开和池砚紧随其后,围观的百姓站满前院。
“大人,我儿张大牛是冤枉的!”张大娘悲泣痛呼。
彭县令还未开口,他身旁的师爷先说话了:“张氏,你可知扰乱公堂何罪?!按律仗刑二十,念你是个妇道人家,爱子心切,若此时撤诉,可免于惩罚。”
“大人!这冤情还未陈述,更未辩真假,怎么就扰乱公堂呢?”秦云开向前一步开口道。
“放肆,你们又是何人?见到县令还不跪下?!”师爷呵斥。
池砚冷哼:“怕是你受不起。”
“来人!”师爷怒呼,准备让人上前惩戒二人。
一直一言不发的彭县令摆摆手,示意算了。又好言对张大娘说:“张氏,你儿子的案子已经报州府审定,今日之事本官不做计较,你快回去罢。我知你生活艰苦,过几日我叫里正替你申请补贴,也够每月吃食了。”
围观群众说:“彭县令仁义,杀人犯的家人也如此优待。”
“我儿子不是杀人犯!”张大娘朝外面的人吼。
“你儿子可是当场抓获,那么多人都看到了!”那人反驳。
人群又开始议论纷纷。
“啪!”
惊堂木又是一拍。
“肃静!”彭县令严肃地说。
“张氏,你说你儿子是被冤枉的,有何证据?”
张大娘求助地看向秦云开。
秦云开先行一礼,才说:“大人,此案疑点颇多,不能定罪。”
“放肆!州府衙门都已经审定的案子,轮得到你说能不能吗?!”师爷又开口了。
秦云开没理他,继续说:“疑点一,张大牛寅时初从城南家中出发,约两刻钟到达达案发地点,寅时末被倒夜香的发现,随后报官被抓,根本来不及去掳来刘寡妇行凶。”
师爷嗤笑:“哼,谁和你说刘寡妇是被掳去的?明明是二人相约在柏木街小巷内幽会。”
“既然师爷说疑点一不存在,那么就有疑点二了,张大牛和刘寡妇,一个住城南一个住城北,一个深夜巡视的更夫一个足不出户的寡妇,怎么能勾搭在一块呢?”
“这我们如何得知?再说了,既是幽会肯定偷偷摸摸无人知晓。”
“这疑点三,既是幽会为何要奸杀情人呢?”
“或是二人起了争执吧。”师爷继续答。
“大人!杀人动机如此不清不楚,张大牛又坚决否认,此案不能判。”秦云开对着面色沉冷的彭县令说。
师爷阴阳怪气地问:“那你说怎么办?”
“我请求暂缓行刑,重审此案,还张大牛一个清白!”
满堂哗然。
“啪!”
惊堂木再次响起,彭县令终是开口,“若无实证,此案绝不能重审,退堂!”
接到张大娘时,秦云开有些不敢认,她比初见时更加苍老、疲惫。
全身布满灰尘,脸上的尘土填平了皱纹沟壑,如果跳起来抖一抖,估计能接半斤。
张大娘双唇皲裂,白色的死皮附着在上面,一张一合,“姑娘,怎么样了?”声音哽咽,泪水划过脸颊,在灰扑扑的脸上留下清晰的泪痕。
秦云开摇摇头,“大娘,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凶手,但我需要您做一件事来争取案件重审的机会。”
“你说!就是让我立即去死,我也愿意。”
“击鼓鸣冤。”
醴泉县衙位于县城的中心地带,门口就是贯通南北的栖梧大街,沿街商铺小摊鳞次栉比,很是热闹。
这一日,是县城六日一轮的赶集天,老板、商贩们早早地开门摆摊,赶集人也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咚、咚、咚······”
雷鸣般的鼓声响彻整条大街,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所有人都像是被点穴一般,顿住了。
有小孩好奇地问身旁的母亲:“娘,这是什么声音?”
醴泉县的人们已经记不清多久没有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了,小孩母亲反应了一会儿,才说:“这是鸣冤鼓!”
接着,大街小巷沸腾了。
“有人击鼓鸣冤!”所有人都在说。
人潮不断地涌向县衙,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人敲响沉寂多年的鸣冤鼓?
“是张大牛的娘!”挤在最前头的人群里,有人认出来。
“张大牛的案子不是已经结了吗?”
“是啊!判了斩首。”
“还是经过州府审核定案的!”
人群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鼓声还没有停下,孱弱的张大娘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敲着,带着满腔的委屈和愤懑,仿佛是在诉说极大地冤屈,双臂被震到发麻、发木,她依旧一下又一下地重复着动作。
看着这位母亲,秦云开眼眶有些湿润,她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是死是活?活泼乱跳的人突然倒下,妈妈看到肯定会很心疼吧。
衙门里,彭县令正在与几位主事商议开荒造田的事,突然听到鼓声十分惊讶,赶紧差人去看怎么回事,自己则整理官服官帽,急匆匆地往公堂走去。
到了侧门口,他刚准备走上正堂的三尺公案,衙役来报。
“老爷,是张大牛的娘,还有昨日被赶走的一男一女。”
彭县令迈出去的脚步又收了回来,立在那里神色深沉,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县衙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彭县令呢?怎地半晌不见升堂?”
“我天还未亮就在这门口摆摊,没见着他出去啊。”
“今日是怎么回事?彭县令可不是如此拖拉的人。”
“会不会是出什么事了?”
人群议论纷纷,大家都往县衙大门内张望,公堂上一个人也没有,门口的衙役也忍不住偷偷回头。
鼓声渐渐弱了,张大娘终是支撑不住,双手脱力,鼓槌被甩出。
她转身,跪倒衙门口,悲切地朝里面大声喊:“民妇有冤要伸,还望县令做主!”
说完重重地朝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再次大喊:“民妇有冤要伸,还望县令做主!”
如此反复,声泪俱下。不多时,她的额头上一片淤青。
围观人群中有人开始窃窃私语。
“衙门里怎么没人应?不会真有冤屈吧?”
“还是做贼心虚?”
“呸!彭县令就不是那种人!”
“是啊,彭县令这十几年在咱们醴泉县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大家可是有目共睹的!”
“是啊!”“对啊!”
“不管怎么样,等彭县令升堂不就知道了吗?”
于是开始有人大声喊:“彭县令!”
先是一人,再又三五人,复又百人,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震天动地。
“彭县令!彭县令!彭县令!”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竟有了响彻云霄之势。
彭县令在内衙焦急地来回踱步,外面的声音就像是催命符般令他心焦。眼见形势越发不妙,他闭着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整理好官帽,对手下说:“升堂!”
“威武~~~”
两排井然有序的衙役小跑着进入公堂。
彭县令终于走上公堂,在三尺案桌前坐下来,拍下了手里的惊堂木。
“啪!”
四下立即安静下来,鸦雀无声。
“来人!将击鼓者带上来!”彭县令吩咐到。
手下还未动作,张大娘已经跑进公堂,“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秦云开和池砚紧随其后,围观的百姓站满前院。
“大人,我儿张大牛是冤枉的!”张大娘悲泣痛呼。
彭县令还未开口,他身旁的师爷先说话了:“张氏,你可知扰乱公堂何罪?!按律仗刑二十,念你是个妇道人家,爱子心切,若此时撤诉,可免于惩罚。”
“大人!这冤情还未陈述,更未辩真假,怎么就扰乱公堂呢?”秦云开向前一步开口道。
“放肆,你们又是何人?见到县令还不跪下?!”师爷呵斥。
池砚冷哼:“怕是你受不起。”
“来人!”师爷怒呼,准备让人上前惩戒二人。
一直一言不发的彭县令摆摆手,示意算了。又好言对张大娘说:“张氏,你儿子的案子已经报州府审定,今日之事本官不做计较,你快回去罢。我知你生活艰苦,过几日我叫里正替你申请补贴,也够每月吃食了。”
围观群众说:“彭县令仁义,杀人犯的家人也如此优待。”
“我儿子不是杀人犯!”张大娘朝外面的人吼。
“你儿子可是当场抓获,那么多人都看到了!”那人反驳。
人群又开始议论纷纷。
“啪!”
惊堂木又是一拍。
“肃静!”彭县令严肃地说。
“张氏,你说你儿子是被冤枉的,有何证据?”
张大娘求助地看向秦云开。
秦云开先行一礼,才说:“大人,此案疑点颇多,不能定罪。”
“放肆!州府衙门都已经审定的案子,轮得到你说能不能吗?!”师爷又开口了。
秦云开没理他,继续说:“疑点一,张大牛寅时初从城南家中出发,约两刻钟到达达案发地点,寅时末被倒夜香的发现,随后报官被抓,根本来不及去掳来刘寡妇行凶。”
师爷嗤笑:“哼,谁和你说刘寡妇是被掳去的?明明是二人相约在柏木街小巷内幽会。”
“既然师爷说疑点一不存在,那么就有疑点二了,张大牛和刘寡妇,一个住城南一个住城北,一个深夜巡视的更夫一个足不出户的寡妇,怎么能勾搭在一块呢?”
“这我们如何得知?再说了,既是幽会肯定偷偷摸摸无人知晓。”
“这疑点三,既是幽会为何要奸杀情人呢?”
“或是二人起了争执吧。”师爷继续答。
“大人!杀人动机如此不清不楚,张大牛又坚决否认,此案不能判。”秦云开对着面色沉冷的彭县令说。
师爷阴阳怪气地问:“那你说怎么办?”
“我请求暂缓行刑,重审此案,还张大牛一个清白!”
满堂哗然。
“啪!”
惊堂木再次响起,彭县令终是开口,“若无实证,此案绝不能重审,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