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韶眉眼带笑,温柔入骨,握着灯柄的手触碰到了她有些冰凉的指尖。
“就让我来替你掌灯吧。”
谢知禾愣了几秒,松开手,"好。"
他们从台上走下,迎着无数人羡煞的目光。
但九韶眼眸里只有谢知禾,他在她看不见的地方看着她的背影向前走着。
而谢知禾只看着前方的路,无论何时她都会向前走着。
既如此,那就为你掌灯吧。
狐狸这样想着。
既然你无论如何都向前走着,那么就让你的路好走一点璀璨一点。
杨修远停在原地,攥紧的手最终还是放了下去。
他还是没来得及问她名字,鼓起勇气上前的脚步终究还是停住了。
风吹过他的较为宽大的衣袖,也穿过了他整个的灵魂,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空落落的,他也只能再次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姑娘的背影越来越远,最后化为一个点消失不见。
他抬头看着月光,叹道:"相思本是无凭语。"
我心悦佳人,何处去,不得语。
灯火依旧通明,船上还有烟火表演。
但是九韶看谢知禾指尖已经冻红了,于是道:"回去吧。"
"也好。"谢知禾双手哈着气,"反正热闹都看得差不多了。"
她回头看着九韶,笑得很甜,恍然间街上的灯火好像都黯淡了。
"谢谢你,今天很开心。"
"对我不用这么客气。"九韶提着灯看着她,"走吧,别着凉了。"
"知道了,最近怎么感觉你把我当小孩了?"谢知禾发现最近这段时间九韶特别喜欢摸她的头。
"你本来就是啊。"九韶勾起一抹宠溺的笑,继续摸谢知禾的头,"在我这里,你就是个小丫头。"
谢知禾躲开了他,"什么小丫头,我就快十七了好吗?"
"十七也还太小了。"九韶道。
"其实也不算小了,要是留在京城的话,我这个年纪也该嫁人了,说不定十七岁的时候我已经成了某个孩子母亲了。"谢知禾叹道。
九韶听了这话,眼里情绪复杂,“阿禾,向前看吧,路还长着。”
“以后的路上,还有我给你掌灯。”九韶如是道,话语间没了之前的挑逗和撩拨,他的眼神很认真。
谢知禾抬头对上他的目光,这一刻,心好像跳的有点快。
夜是越来越深了,灯火仍是璀璨,只是天越来越凉了。
两人回到了老板娘那里。
大娘看他们回来很是高兴,赶忙问道:"你们玩得可还好啊?"
"很开心,灯谜大会很有意思。"谢知禾见了大娘很是活泼,还很得意地将花灯递给大娘看,"看,这是我猜灯谜赢来的花灯,送给大娘您了,就当是一份新年礼物吧。"
"好看!"大娘接过花灯笑道,灯火下眼角的皱纹显现出岁月的温柔。
角落里突然传出一声颤巍巍的猫叫。
谢知禾寻着声音,看见一只正在喝奶的小猫。
"今天晚上收拾的时候看见它颤巍巍的,很虚弱,像是被人遗弃的。我见它可怜便打算把它带回来养了。"大娘解释道。
谢知禾看着小猫喝奶的样子,神情专注,"好可怜啊,那大娘您给它起名字了吗?"
"还没有,你喜欢小猫吗?"
"嗯。"谢知禾的注意力全在猫上,"我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只是家里主母不喜欢,所以府上就没有养什么猫猫狗狗。"
"那你可以给它取个名字,以后可以回来看看它。"大娘弯腰看着她,目光很温和。
"真的吗?"谢知禾眼睛亮亮的。
"当然。"大娘点点头。
"那,叫团团怎么样?"
"好啊,这个名字好,团团圆圆的。"大娘笑道。
"团团,团团,团团呀。"谢知禾这么叫着,小猫喝完奶之后就往谢知禾怀里钻。
"九韶,你看它是不是很可爱。"谢知禾抱起小猫问起九韶。
"脏。"九韶的嫌弃不加掩饰。
“怎么会?你看它多可爱啊。”谢知禾刻意把猫拿到九韶面前。
但是九韶却挥着袖子走开了,“不要拿给我。”
“哼。”谢知禾对着九韶的背影做了个鬼脸,随后又抱着小猫贴贴,“小猫咪多可爱啊,怎么会有人不爱小猫咪啊,对了,你不是人,你就是只狐狸,哼!我们团团才不稀罕你的喜欢呢。”
大娘被谢知禾这副样子给可爱到了,“公子或许只是有洁癖而已。”
“你都不知道他洁癖多严重。”谢知禾借机吐槽道,“一天沐浴个好几回,沐浴的时候还要熏香,受不了一点异味,我们路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他沐浴这方面了。”
“这不挺好的吗?”大娘笑笑道,“我觉得你在他面前好像很活泼。”
“我有吗?”谢知禾发誓她绝对没有。
“有的,只是你没发现。”大娘笑道,“你或许对这位公子已经动心了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谢知禾连忙摇头。
她怎么可能对这只狐狸动心,只是有时候这只狐狸太能撩了而已。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谢知禾越想越不可能。
狐狸看着深情可其实是最薄情的,而且他一开始对她也只是利用而已。
她要是动心那真是昏了头,她要保持冷静理性。
但是大娘却是一副看透了模样,“可是我看那位公子好像对你有——”
“那更不可能!”谢知禾打断道。
“您说我活泼,有没有可能我是只在您面前活泼呢?”说着,谢知禾扑在大娘怀里。
“你这丫头啊。”大娘摸着谢知禾的头,温柔又有力量,就像抚摸着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那今晚我可以和大娘睡吗?”谢知禾问道。
“当然好了。”大娘笑得开心,“我去收拾收拾。”
夜里,窗边刮起了风,谢知禾睡在外边,还以为窗户没关严,便蹑手蹑脚起身关窗。
谁知落在窗沿的不止是月光,还有雪。
下雪了。
杨州城里下雪了。
谢知禾伸手接过这雪,很是激动。
她从包袱里拿出谢如风送的埙。
好像很久没有吹埙了。
一时兴起,谢知禾便带着她的埙来到了江边。
江边白雪纷纷,落在芦苇上。
江南的雪不似北方的雪,那样大那样热烈,而是像霜一样慢慢落下融在这月色山水里。
她身着红衣,就站在那江边的一亭子上。
白雪纷纷伴着埙声,红衣女子的肌肤如霜雪那样白,她就站在那月色中。
月色、雪色,她是第三种绝色。
风声、埙声,都融入了江水的涛涛声中。
寻着声踏月而来的书生见此画面,倒忍不住执笔描副丹青了。
见有人来访,谢知禾便停止了吹埙。
“是你?”谢知禾看着肩头上还落着雪的杨修远,眼里露出一抹惊喜之色。
“又见面了,姑娘。”杨修远依旧行了个端正的礼。
“方才姑娘吹的可是那首《离人赋》?”杨修远问道。
“嗯,让大人见笑了。”
“姑娘演奏得很好,只是这第三段该悲凉些才对。”
“我已经很多年没怎么吹过这埙了,今夜也只是一时兴起。”谢知禾感慨道,“杨大人可是对这埙有所研究。”
“谈不上什么研究不研究的,也就是个兴趣罢了。”杨修远自嘲笑道。
“那大人要试试吗?”谢知禾将埙递给他,“我想你一定要吹的比我好听。”
“那在下就却之不恭,现个丑了。”
“请便。”
一曲离人赋再起,结合这涛涛江水,倒还真有了那离人赋的意境。
谢知禾抬头望着那天边的明月,心里倒还真有了几分凄凉感觉。
“姑娘可是想家了?”说着,杨修远递过了一张帕子。
“啊?”谢知禾才反应过来自己落泪了。
她接过帕子连忙擦干了眼泪。
“姑娘不是杨州人吧,可是想念家乡了?”杨修远温声安慰道,但却没有向谢知禾走进一步,读书人的礼节让他时刻保持着分寸。
月光照的柱影在他们面前划了一道粗线,他们自始至终也没跨过这条粗线。
“故乡吗?”谢知禾冷哼一声,“故乡若有当头月,谁把故乡当他乡。我倒觉得这杨州更像是我的故乡。”
“我也是外来客,杨州确实很好。”杨修远道,“不知姑娘有何烦心事,在下愿为姑娘分担一二。”
“没什么烦心事,只是杨大人您的曲子吹得太好了,让我想起一些离别时刻,不过即使是离别也是美的,所以不觉遗憾烦心。”谢知禾扯出一抹微笑,像那半缺月牙映下来的形状,美中又带着点感伤。
“夜深了,我也该走了。”谢知禾带着歉意道,“可惜弄脏了大人的帕子。”
“不、不可惜。”杨修远攥着谢知禾递来的手帕,一时竟有些结巴了。
眼见谢知禾再次转身离去,这个书生终于鼓足了勇气,问道:“可否请问姑娘姓名?”
谢知禾停下了脚步,回身道:“我姓谢,名唤知禾,知己的知,禾苗的禾。”
知己的知,禾苗的禾。
书生在心里一边一边默念着。
“姑娘的名字,我记下了!”书生很是认真,认真中透着股倔强。
此时两人间已经隔着一段回廊的距离了。
隔着涛涛江水声,谢知禾回复道:“杨大人,若是有缘,我们还会相见,到时愿你才华得以施展。”
雪还在落,风还在吹,只是这书生的心已经随明月去了。
亭中走去那红衣美人,留下一痴心书生,这江水的故事总是说不尽啊。
“就让我来替你掌灯吧。”
谢知禾愣了几秒,松开手,"好。"
他们从台上走下,迎着无数人羡煞的目光。
但九韶眼眸里只有谢知禾,他在她看不见的地方看着她的背影向前走着。
而谢知禾只看着前方的路,无论何时她都会向前走着。
既如此,那就为你掌灯吧。
狐狸这样想着。
既然你无论如何都向前走着,那么就让你的路好走一点璀璨一点。
杨修远停在原地,攥紧的手最终还是放了下去。
他还是没来得及问她名字,鼓起勇气上前的脚步终究还是停住了。
风吹过他的较为宽大的衣袖,也穿过了他整个的灵魂,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空落落的,他也只能再次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姑娘的背影越来越远,最后化为一个点消失不见。
他抬头看着月光,叹道:"相思本是无凭语。"
我心悦佳人,何处去,不得语。
灯火依旧通明,船上还有烟火表演。
但是九韶看谢知禾指尖已经冻红了,于是道:"回去吧。"
"也好。"谢知禾双手哈着气,"反正热闹都看得差不多了。"
她回头看着九韶,笑得很甜,恍然间街上的灯火好像都黯淡了。
"谢谢你,今天很开心。"
"对我不用这么客气。"九韶提着灯看着她,"走吧,别着凉了。"
"知道了,最近怎么感觉你把我当小孩了?"谢知禾发现最近这段时间九韶特别喜欢摸她的头。
"你本来就是啊。"九韶勾起一抹宠溺的笑,继续摸谢知禾的头,"在我这里,你就是个小丫头。"
谢知禾躲开了他,"什么小丫头,我就快十七了好吗?"
"十七也还太小了。"九韶道。
"其实也不算小了,要是留在京城的话,我这个年纪也该嫁人了,说不定十七岁的时候我已经成了某个孩子母亲了。"谢知禾叹道。
九韶听了这话,眼里情绪复杂,“阿禾,向前看吧,路还长着。”
“以后的路上,还有我给你掌灯。”九韶如是道,话语间没了之前的挑逗和撩拨,他的眼神很认真。
谢知禾抬头对上他的目光,这一刻,心好像跳的有点快。
夜是越来越深了,灯火仍是璀璨,只是天越来越凉了。
两人回到了老板娘那里。
大娘看他们回来很是高兴,赶忙问道:"你们玩得可还好啊?"
"很开心,灯谜大会很有意思。"谢知禾见了大娘很是活泼,还很得意地将花灯递给大娘看,"看,这是我猜灯谜赢来的花灯,送给大娘您了,就当是一份新年礼物吧。"
"好看!"大娘接过花灯笑道,灯火下眼角的皱纹显现出岁月的温柔。
角落里突然传出一声颤巍巍的猫叫。
谢知禾寻着声音,看见一只正在喝奶的小猫。
"今天晚上收拾的时候看见它颤巍巍的,很虚弱,像是被人遗弃的。我见它可怜便打算把它带回来养了。"大娘解释道。
谢知禾看着小猫喝奶的样子,神情专注,"好可怜啊,那大娘您给它起名字了吗?"
"还没有,你喜欢小猫吗?"
"嗯。"谢知禾的注意力全在猫上,"我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只是家里主母不喜欢,所以府上就没有养什么猫猫狗狗。"
"那你可以给它取个名字,以后可以回来看看它。"大娘弯腰看着她,目光很温和。
"真的吗?"谢知禾眼睛亮亮的。
"当然。"大娘点点头。
"那,叫团团怎么样?"
"好啊,这个名字好,团团圆圆的。"大娘笑道。
"团团,团团,团团呀。"谢知禾这么叫着,小猫喝完奶之后就往谢知禾怀里钻。
"九韶,你看它是不是很可爱。"谢知禾抱起小猫问起九韶。
"脏。"九韶的嫌弃不加掩饰。
“怎么会?你看它多可爱啊。”谢知禾刻意把猫拿到九韶面前。
但是九韶却挥着袖子走开了,“不要拿给我。”
“哼。”谢知禾对着九韶的背影做了个鬼脸,随后又抱着小猫贴贴,“小猫咪多可爱啊,怎么会有人不爱小猫咪啊,对了,你不是人,你就是只狐狸,哼!我们团团才不稀罕你的喜欢呢。”
大娘被谢知禾这副样子给可爱到了,“公子或许只是有洁癖而已。”
“你都不知道他洁癖多严重。”谢知禾借机吐槽道,“一天沐浴个好几回,沐浴的时候还要熏香,受不了一点异味,我们路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他沐浴这方面了。”
“这不挺好的吗?”大娘笑笑道,“我觉得你在他面前好像很活泼。”
“我有吗?”谢知禾发誓她绝对没有。
“有的,只是你没发现。”大娘笑道,“你或许对这位公子已经动心了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谢知禾连忙摇头。
她怎么可能对这只狐狸动心,只是有时候这只狐狸太能撩了而已。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谢知禾越想越不可能。
狐狸看着深情可其实是最薄情的,而且他一开始对她也只是利用而已。
她要是动心那真是昏了头,她要保持冷静理性。
但是大娘却是一副看透了模样,“可是我看那位公子好像对你有——”
“那更不可能!”谢知禾打断道。
“您说我活泼,有没有可能我是只在您面前活泼呢?”说着,谢知禾扑在大娘怀里。
“你这丫头啊。”大娘摸着谢知禾的头,温柔又有力量,就像抚摸着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那今晚我可以和大娘睡吗?”谢知禾问道。
“当然好了。”大娘笑得开心,“我去收拾收拾。”
夜里,窗边刮起了风,谢知禾睡在外边,还以为窗户没关严,便蹑手蹑脚起身关窗。
谁知落在窗沿的不止是月光,还有雪。
下雪了。
杨州城里下雪了。
谢知禾伸手接过这雪,很是激动。
她从包袱里拿出谢如风送的埙。
好像很久没有吹埙了。
一时兴起,谢知禾便带着她的埙来到了江边。
江边白雪纷纷,落在芦苇上。
江南的雪不似北方的雪,那样大那样热烈,而是像霜一样慢慢落下融在这月色山水里。
她身着红衣,就站在那江边的一亭子上。
白雪纷纷伴着埙声,红衣女子的肌肤如霜雪那样白,她就站在那月色中。
月色、雪色,她是第三种绝色。
风声、埙声,都融入了江水的涛涛声中。
寻着声踏月而来的书生见此画面,倒忍不住执笔描副丹青了。
见有人来访,谢知禾便停止了吹埙。
“是你?”谢知禾看着肩头上还落着雪的杨修远,眼里露出一抹惊喜之色。
“又见面了,姑娘。”杨修远依旧行了个端正的礼。
“方才姑娘吹的可是那首《离人赋》?”杨修远问道。
“嗯,让大人见笑了。”
“姑娘演奏得很好,只是这第三段该悲凉些才对。”
“我已经很多年没怎么吹过这埙了,今夜也只是一时兴起。”谢知禾感慨道,“杨大人可是对这埙有所研究。”
“谈不上什么研究不研究的,也就是个兴趣罢了。”杨修远自嘲笑道。
“那大人要试试吗?”谢知禾将埙递给他,“我想你一定要吹的比我好听。”
“那在下就却之不恭,现个丑了。”
“请便。”
一曲离人赋再起,结合这涛涛江水,倒还真有了那离人赋的意境。
谢知禾抬头望着那天边的明月,心里倒还真有了几分凄凉感觉。
“姑娘可是想家了?”说着,杨修远递过了一张帕子。
“啊?”谢知禾才反应过来自己落泪了。
她接过帕子连忙擦干了眼泪。
“姑娘不是杨州人吧,可是想念家乡了?”杨修远温声安慰道,但却没有向谢知禾走进一步,读书人的礼节让他时刻保持着分寸。
月光照的柱影在他们面前划了一道粗线,他们自始至终也没跨过这条粗线。
“故乡吗?”谢知禾冷哼一声,“故乡若有当头月,谁把故乡当他乡。我倒觉得这杨州更像是我的故乡。”
“我也是外来客,杨州确实很好。”杨修远道,“不知姑娘有何烦心事,在下愿为姑娘分担一二。”
“没什么烦心事,只是杨大人您的曲子吹得太好了,让我想起一些离别时刻,不过即使是离别也是美的,所以不觉遗憾烦心。”谢知禾扯出一抹微笑,像那半缺月牙映下来的形状,美中又带着点感伤。
“夜深了,我也该走了。”谢知禾带着歉意道,“可惜弄脏了大人的帕子。”
“不、不可惜。”杨修远攥着谢知禾递来的手帕,一时竟有些结巴了。
眼见谢知禾再次转身离去,这个书生终于鼓足了勇气,问道:“可否请问姑娘姓名?”
谢知禾停下了脚步,回身道:“我姓谢,名唤知禾,知己的知,禾苗的禾。”
知己的知,禾苗的禾。
书生在心里一边一边默念着。
“姑娘的名字,我记下了!”书生很是认真,认真中透着股倔强。
此时两人间已经隔着一段回廊的距离了。
隔着涛涛江水声,谢知禾回复道:“杨大人,若是有缘,我们还会相见,到时愿你才华得以施展。”
雪还在落,风还在吹,只是这书生的心已经随明月去了。
亭中走去那红衣美人,留下一痴心书生,这江水的故事总是说不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