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
“干什么的!”
“不许动!”
楚水河边再次喧闹起来。几个士兵推搡着一个年轻女子和一个半大孩子从树林里出来。半大孩子努力解释着:
“我们是那边村子里的人。”
“那艘船是姐姐自己造的。”
“真的是姐姐造的。”
“她想出村看看。”
“我没有胡说!”
“我们不是坏人!”
当一个人不得不说出最后两句话,并且不起作用时,通常意味着不用再说了。于是,在迎来新一波质问嘲笑讽刺之前,半大孩子率先迎来了姐姐的一句“闭嘴”。
少了半大孩子的挣扎解释,士兵们也省了许多力,很快压着两人来到了一处火堆前。
火堆上架着鱼,已经散发出点点焦香,男孩子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王正使笑问:“想吃吗?”
男孩子侧头去看边上的女子。
王正使便也看向她。
女子看上去和祥安公主差不多大。
“家里做什么的呀?”王正使含笑问。
“种田的。”女子言简意赅。
“种田人还会造船啊。”王正使依旧和蔼。
“贴着河边,没船不方便。”女子不卑不亢。
王正使不再多问,起身往林中去。
那是一艘狭长的小船,造型与昨夜的贼艇有些像,不过上面搭了个小棚。
“不错,不错。夏日出行,还能遮阳。”
女子看着王正使不说话。
王正使并不在意。
“你们还有几艘这样的船?”他笑着说道,“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小船,愿以一艘一金的价格购入。”
女子抬了抬眼,不语。
王正使想了想,从钱袋里倒出来几枚指甲盖大小的金球。他拿起一颗,对着女子和男孩道:“一艘船,一颗。”
男孩子愣愣的,恐怕并不清楚这金珠的价值。女子面容平静,似乎也不清楚这金珠的价值。
不过,她开口了:“真的?”
这就是有商量的余地了。
王正使微笑:“真的。”
女子道:“就这一艘。”
随即,她摊开手心朝上:“金珠。”
王正使微微摇了摇头:“你看我们这么多人,一艘不够啊。”
半大孩子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拉了拉女子裙摆,被女子一把打掉。
“只有这一艘。”
王正使几分探究:“我等确实急需用船。若附近还有其他船只,我愿意再出一颗金珠请姑娘引路。”
女子有些不耐烦地皱了皱眉,随即她脸色一变,带着几分不甘心往树林里一指:“你们跟他聊吧。”
王正使顺着女子的手指看去,就见一名老者步履蹒跚,从树林里急急走来。此处这么多人,老者的眼中却只有女子一人。
“饴儿!饴儿!”老者一声声喊着。
女子认命似的“哎”了一声,算是应答。
老者径直走到女子面前,脸上关切焦急心痛混杂:“饴儿啊。家里让你不开心了吗?”
女子摇头:“没有啊。”
“那这艘船是怎么回事?要不是宝儿给他阿娘留了信,我都不知道上哪儿找你。”
女子瞪了半大孩子一眼,不情不愿道:“我就是想出去看看。”
老者叹气:“你是不是不中意阿勇?”
女子不说话,老者开始唠叨:“阿勇是木讷了些,可他老实肯干,又事事依着你,正是过太平日子的好人选。女子嫁人生子方是正道。你也不小了。合该成家了。”
女子没有反驳,但看神情,明显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老者恐怕不是第一次说这些话了。想必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话说服不了女子,于是他叹了口气:“你也知道,你阿娘给你取名饴,就是希望你的日子能安安稳稳,甜如饴糖……”
说到这里,有人“咦”了一声。
老者本就心情不佳,此时被人打断,顿生不悦。他一眼斜过去,见是一个清秀年轻人,到底没有发作。
他回转头,准备继续说教。年轻人却踱步过来问道:“老伯可是姓胡?”
老者眉毛跳了跳。
年轻人上前几步作揖:“可是胡占,胡伯父?”
老者连一个眼神都没往旁边去,倒是那名叫饴儿的女子侧头看来。
“胡伯父,在下苏遗。”年轻男子道。
负责盯着苏遗的两个士兵看了看王正使,见对方没有什么表示,便由着苏遗作为。
苏遗摸出了张字条,正要递给老者。不想老者看都不看,转身拉了饴儿就要走。
可是,饴儿没动。
她对苏遗道:“你长得挺好看的。”
苏遗笑了笑:“你也长得挺好看的。”
老者似乎听不得年轻人们这样说话。他蹬了蹬脚:“走了!回家!”
苏遗喃喃:“真打算赖账啊。”
闻言,王正使看了过去。
苏遗解释道:“胡伯父欠了我们家一笔钱,我这次是来要账的。”
说着,他摊开手中欠条。
欠条微微泛黄,看起来很有些年头了,但字迹依旧清晰:
“今借到胡蛮儿丝帛十匹,粟米一斗。特此立据。深县胡村人士胡占。”
胡占二字上红红的手印赫然在目。
看完欠条,王正使哈哈笑了。他追着老者道:“老伯留步。我有一个提议!”
老者并不想留步,奈何对方人多。王正使的声音一起,两名士兵就拦住了去路。
老者心一横,道:“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王正使笑得更欢了:“老伯,您误会了。”
老者这才正眼看了看王正使。
王正使侃侃道:“在下正与令爱谈一宗买卖。”
老者显然比年轻人见多识广。听完王正使一席话,他两眼放光:“一艘船一颗金珠?”
王正使点头。
老者指了指小蓬船:“一艘船。”
接着,他又指了指谢正使手中金灿灿的珠子:“一颗金珠?”
“不错。”王正使再次点头,又道,“若还有其他船,不妨也卖与我等。”
说着,他摊开锦袋托于掌心。顿时,满掌金珠闪耀。
老者似被闪了眼。
他揉了揉眼睛,又揉了揉眼睛,最终道:“你们不是那小子请来帮忙讨债的?”
王正使反问:“苏公子能请来这么多人帮忙讨债?”
老者嘟囔:“这谁说得准。”
紧接着,他嘿嘿一笑:“要说船嘛。我们还有一艘。说好了,一样的价钱,一颗金珠一艘。不能耍赖啊。”
王正使微笑:“绝无戏言。”
…………
“那老头太不要脸了。漏水的破船居然也敢要一颗金珠。”广武将军忿忿。
王正使正打量四周。他广袖轻拂,顿时扬起大片灰尘。
广武将军顿时更加激愤。那艘船也就罢了,早先说好了的。可是这么间破房子,胡姓老头又要了一颗金珠。
而且,王正使还答应了!
广武将军瞄了瞄王正使,想到自己出生入死得来的微薄俸禄,一时悲从中来,又被飞舞的灰尘呛着了,顿时咳得眼泪都要下来了。
“河边留人了吗?” 王正使问。
“留了。咳咳咳。”
“殿下那边安置好了吗?”
“咳咳咳咳,安置好了。”广武将军勉强压住了咳嗽。
“嗯,我去看看。”
出了茅草屋,广武将军总算止住了咳嗽。他一边带路,一边殷勤道:“大人,末将安排了好些人去打扫那破房子。等您回来,虽不敢保证跟新房子一样,但一定让您歇得舒心。”
“那间房子给谢长史住。”王正使淡淡道,“我跟你们一起住凉棚。”
大约是被这话惊着了,广武将军一口气没接好,竟开始不断打嗝。于是,剩下这一路二人再也没对过话。可到了胡老汉那间颇体面的瓦屋,广武将军不得不再次开口,即便他依旧不时打着嗝。
“呃,殿下去哪儿了?”
“那女孩,呃,病了?”
“喉咙疼。呃!还,呃,发烧!”
“殿下可别被过了,呃,病气。”
“大人,呃,您去哪儿?呃!”
王正使摆了摆手:“我去柴房看看殿下。你去忙你的吧。”
广武将军打着嗝,看着王正使走远了。他抬了抬脚想跟上去,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回转头往破屋去了。公主殿下很看重那姓谢的老头儿,他还是尽快把那间破屋子打扫出来为好。
阿蒙被安置在了瓦屋后面的柴房。她的身下垫了厚厚的稻草,身上裹着两件干净衣裳。王正使进去时,她正皱着眉头探出手来。
王正使立刻想起了第一次见这女孩儿的场景。与那时不同的是,这一次祥安公主没有守在她身边。
“殿下呢?”
“去找药了。”
闻言,王正使当即转身出了柴房。
兜兜转转好一阵,总算在村外的小溪边找到了祥安公主。
这位公主殿下不知从哪里借了把小铲子,正专心致志挖着某种不知名的野草。金丝银线织就的罩衣随意铺开,上面放着挖出来的野草。侍女也蹲在河边,但她没有工具,只好用手巴拉泥土。同样的动作,侍女显然没有一旁的饴儿熟练。
“殿下。”王正使在不近不远处站定。
祥安公主回头:“王大人,你也来啦。”
饴儿回头瞄了王正使一眼,举起手里一棵连根野草:“呶,你家殿下要这种草的根。”
王正使看了看沾满泥土,只在某些地方透出些白色的根茎,温声道:“殿下,这些事您吩咐一声就好。”
祥安公主抹了抹汗:“没事,已经差不多了。”说着,她叫停了众人,几下翻折,将野草包在罩衣里,随即抱入怀中。
回到村里,就见村头的空旷地上架起了好几处篝火,烤鱼烤兔子一片繁忙景象。半大孩子迎过来,对饴儿道:“快看,快看,好热闹啊。”
接着,他问:“外面都是这样热闹的吗?”
饴儿白他一眼:“外面可比这热闹多了,也有趣多了。谁让你给你阿娘通风报信。”
半大孩子明显有些懊恼,但又有些不服:“我要是就这样走了,阿娘会担心的。”
饴儿默了默,随即凶巴巴道:“都跟你说了,我自有安排。”
两人的斗嘴被胡老汉打断:“来,来,来,大善人,尝尝我们这儿的桃子。”
只见他拎了篮桃子颠颠跑来,又从中拿出最大的一个在身上蹭了蹭,送到王正使跟前。
王正使笑着谢过。
胡老汉擦着汗继续把桃子分给其余几人。
祥安公主抓住接桃子的机会问:“老伯,能不能借锅灶一用?”
不等老汉说话,旁边的饴儿率先开口:“可以,你跟我来。”
胡老汉似有些不高兴,却又拿饴儿没办法。
看着女子们走远,王正使笑言:“儿女都是债。”
胡老汉嘿嘿笑了两声附和:“谁说不是呢。”
王正使一边仔细擦拭桃子,一边道:“这村子依山傍水,入口隐蔽,好地方啊。”
胡老汉又嘿嘿笑了两声:“是啊,是啊。”
“不过,我看村里好些房子都荒废了。留在村子里的也多是些老人。其他人都去哪儿了?”
胡老汉重重叹了口气:“奔更好的地方去了呗。”
王正使似乎有些意外:“哦?还有比这儿更好的地方?”
胡老汉嘿嘿笑了:“您也觉得我们这儿好呀。老汉我也这么觉得。不过这几年北面主事的不随便杀人了。有些人就回老家去了。””
王正使点了点头,又问:“您不想回老家吗?”
胡老汉“嘿”了一声:“不瞒您说,当年我逃出来的时候,着实借了好些债。再说了,什么叫好?对小老儿来说,够吃,够穿,够住。不用每天提心吊胆下一刻脑袋在哪儿,就是好地方。”
王正使含笑点头:“有道理。”
“本来就是嘛。外头的日子哪有我们村逍遥。”胡老汉道,“别看这几年南北不打仗了。可谁知过几年会不会再乱呢?”
王正使称了声是,又问:“这村子叫什么?他日若外边乱起来,我也想来此隐居。”
“嗨,要什么名字呀。”胡老汉玩笑道,“那名字是能吃啊?还是能穿啊?还是能住啊?”
王正使忍俊不禁:“老伯言之有理,是在下着相了。”
胡老汉摆手:“瞎说罢了。瞎说罢了。善人,您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您的那栋屋子小老儿一定给打理好了。”
说到这里,胡老汉嘿嘿两声,有些不好意思道:“小老儿可不是个贪心的人。要不是那小子上门讨债,我是断断不会要你的金珠的。”
王正使微微一笑:“如此说来,我还要谢谢那位小友。若不然我们找不到回去求援的船只。今晚也只能露宿野外了。”
胡老汉再次嘿嘿两声,直道善有善报,又说像王正使这样的大善人,无论走到哪里老天爷都会保佑的。
“干什么的!”
“不许动!”
楚水河边再次喧闹起来。几个士兵推搡着一个年轻女子和一个半大孩子从树林里出来。半大孩子努力解释着:
“我们是那边村子里的人。”
“那艘船是姐姐自己造的。”
“真的是姐姐造的。”
“她想出村看看。”
“我没有胡说!”
“我们不是坏人!”
当一个人不得不说出最后两句话,并且不起作用时,通常意味着不用再说了。于是,在迎来新一波质问嘲笑讽刺之前,半大孩子率先迎来了姐姐的一句“闭嘴”。
少了半大孩子的挣扎解释,士兵们也省了许多力,很快压着两人来到了一处火堆前。
火堆上架着鱼,已经散发出点点焦香,男孩子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王正使笑问:“想吃吗?”
男孩子侧头去看边上的女子。
王正使便也看向她。
女子看上去和祥安公主差不多大。
“家里做什么的呀?”王正使含笑问。
“种田的。”女子言简意赅。
“种田人还会造船啊。”王正使依旧和蔼。
“贴着河边,没船不方便。”女子不卑不亢。
王正使不再多问,起身往林中去。
那是一艘狭长的小船,造型与昨夜的贼艇有些像,不过上面搭了个小棚。
“不错,不错。夏日出行,还能遮阳。”
女子看着王正使不说话。
王正使并不在意。
“你们还有几艘这样的船?”他笑着说道,“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小船,愿以一艘一金的价格购入。”
女子抬了抬眼,不语。
王正使想了想,从钱袋里倒出来几枚指甲盖大小的金球。他拿起一颗,对着女子和男孩道:“一艘船,一颗。”
男孩子愣愣的,恐怕并不清楚这金珠的价值。女子面容平静,似乎也不清楚这金珠的价值。
不过,她开口了:“真的?”
这就是有商量的余地了。
王正使微笑:“真的。”
女子道:“就这一艘。”
随即,她摊开手心朝上:“金珠。”
王正使微微摇了摇头:“你看我们这么多人,一艘不够啊。”
半大孩子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拉了拉女子裙摆,被女子一把打掉。
“只有这一艘。”
王正使几分探究:“我等确实急需用船。若附近还有其他船只,我愿意再出一颗金珠请姑娘引路。”
女子有些不耐烦地皱了皱眉,随即她脸色一变,带着几分不甘心往树林里一指:“你们跟他聊吧。”
王正使顺着女子的手指看去,就见一名老者步履蹒跚,从树林里急急走来。此处这么多人,老者的眼中却只有女子一人。
“饴儿!饴儿!”老者一声声喊着。
女子认命似的“哎”了一声,算是应答。
老者径直走到女子面前,脸上关切焦急心痛混杂:“饴儿啊。家里让你不开心了吗?”
女子摇头:“没有啊。”
“那这艘船是怎么回事?要不是宝儿给他阿娘留了信,我都不知道上哪儿找你。”
女子瞪了半大孩子一眼,不情不愿道:“我就是想出去看看。”
老者叹气:“你是不是不中意阿勇?”
女子不说话,老者开始唠叨:“阿勇是木讷了些,可他老实肯干,又事事依着你,正是过太平日子的好人选。女子嫁人生子方是正道。你也不小了。合该成家了。”
女子没有反驳,但看神情,明显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老者恐怕不是第一次说这些话了。想必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话说服不了女子,于是他叹了口气:“你也知道,你阿娘给你取名饴,就是希望你的日子能安安稳稳,甜如饴糖……”
说到这里,有人“咦”了一声。
老者本就心情不佳,此时被人打断,顿生不悦。他一眼斜过去,见是一个清秀年轻人,到底没有发作。
他回转头,准备继续说教。年轻人却踱步过来问道:“老伯可是姓胡?”
老者眉毛跳了跳。
年轻人上前几步作揖:“可是胡占,胡伯父?”
老者连一个眼神都没往旁边去,倒是那名叫饴儿的女子侧头看来。
“胡伯父,在下苏遗。”年轻男子道。
负责盯着苏遗的两个士兵看了看王正使,见对方没有什么表示,便由着苏遗作为。
苏遗摸出了张字条,正要递给老者。不想老者看都不看,转身拉了饴儿就要走。
可是,饴儿没动。
她对苏遗道:“你长得挺好看的。”
苏遗笑了笑:“你也长得挺好看的。”
老者似乎听不得年轻人们这样说话。他蹬了蹬脚:“走了!回家!”
苏遗喃喃:“真打算赖账啊。”
闻言,王正使看了过去。
苏遗解释道:“胡伯父欠了我们家一笔钱,我这次是来要账的。”
说着,他摊开手中欠条。
欠条微微泛黄,看起来很有些年头了,但字迹依旧清晰:
“今借到胡蛮儿丝帛十匹,粟米一斗。特此立据。深县胡村人士胡占。”
胡占二字上红红的手印赫然在目。
看完欠条,王正使哈哈笑了。他追着老者道:“老伯留步。我有一个提议!”
老者并不想留步,奈何对方人多。王正使的声音一起,两名士兵就拦住了去路。
老者心一横,道:“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王正使笑得更欢了:“老伯,您误会了。”
老者这才正眼看了看王正使。
王正使侃侃道:“在下正与令爱谈一宗买卖。”
老者显然比年轻人见多识广。听完王正使一席话,他两眼放光:“一艘船一颗金珠?”
王正使点头。
老者指了指小蓬船:“一艘船。”
接着,他又指了指谢正使手中金灿灿的珠子:“一颗金珠?”
“不错。”王正使再次点头,又道,“若还有其他船,不妨也卖与我等。”
说着,他摊开锦袋托于掌心。顿时,满掌金珠闪耀。
老者似被闪了眼。
他揉了揉眼睛,又揉了揉眼睛,最终道:“你们不是那小子请来帮忙讨债的?”
王正使反问:“苏公子能请来这么多人帮忙讨债?”
老者嘟囔:“这谁说得准。”
紧接着,他嘿嘿一笑:“要说船嘛。我们还有一艘。说好了,一样的价钱,一颗金珠一艘。不能耍赖啊。”
王正使微笑:“绝无戏言。”
…………
“那老头太不要脸了。漏水的破船居然也敢要一颗金珠。”广武将军忿忿。
王正使正打量四周。他广袖轻拂,顿时扬起大片灰尘。
广武将军顿时更加激愤。那艘船也就罢了,早先说好了的。可是这么间破房子,胡姓老头又要了一颗金珠。
而且,王正使还答应了!
广武将军瞄了瞄王正使,想到自己出生入死得来的微薄俸禄,一时悲从中来,又被飞舞的灰尘呛着了,顿时咳得眼泪都要下来了。
“河边留人了吗?” 王正使问。
“留了。咳咳咳。”
“殿下那边安置好了吗?”
“咳咳咳咳,安置好了。”广武将军勉强压住了咳嗽。
“嗯,我去看看。”
出了茅草屋,广武将军总算止住了咳嗽。他一边带路,一边殷勤道:“大人,末将安排了好些人去打扫那破房子。等您回来,虽不敢保证跟新房子一样,但一定让您歇得舒心。”
“那间房子给谢长史住。”王正使淡淡道,“我跟你们一起住凉棚。”
大约是被这话惊着了,广武将军一口气没接好,竟开始不断打嗝。于是,剩下这一路二人再也没对过话。可到了胡老汉那间颇体面的瓦屋,广武将军不得不再次开口,即便他依旧不时打着嗝。
“呃,殿下去哪儿了?”
“那女孩,呃,病了?”
“喉咙疼。呃!还,呃,发烧!”
“殿下可别被过了,呃,病气。”
“大人,呃,您去哪儿?呃!”
王正使摆了摆手:“我去柴房看看殿下。你去忙你的吧。”
广武将军打着嗝,看着王正使走远了。他抬了抬脚想跟上去,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回转头往破屋去了。公主殿下很看重那姓谢的老头儿,他还是尽快把那间破屋子打扫出来为好。
阿蒙被安置在了瓦屋后面的柴房。她的身下垫了厚厚的稻草,身上裹着两件干净衣裳。王正使进去时,她正皱着眉头探出手来。
王正使立刻想起了第一次见这女孩儿的场景。与那时不同的是,这一次祥安公主没有守在她身边。
“殿下呢?”
“去找药了。”
闻言,王正使当即转身出了柴房。
兜兜转转好一阵,总算在村外的小溪边找到了祥安公主。
这位公主殿下不知从哪里借了把小铲子,正专心致志挖着某种不知名的野草。金丝银线织就的罩衣随意铺开,上面放着挖出来的野草。侍女也蹲在河边,但她没有工具,只好用手巴拉泥土。同样的动作,侍女显然没有一旁的饴儿熟练。
“殿下。”王正使在不近不远处站定。
祥安公主回头:“王大人,你也来啦。”
饴儿回头瞄了王正使一眼,举起手里一棵连根野草:“呶,你家殿下要这种草的根。”
王正使看了看沾满泥土,只在某些地方透出些白色的根茎,温声道:“殿下,这些事您吩咐一声就好。”
祥安公主抹了抹汗:“没事,已经差不多了。”说着,她叫停了众人,几下翻折,将野草包在罩衣里,随即抱入怀中。
回到村里,就见村头的空旷地上架起了好几处篝火,烤鱼烤兔子一片繁忙景象。半大孩子迎过来,对饴儿道:“快看,快看,好热闹啊。”
接着,他问:“外面都是这样热闹的吗?”
饴儿白他一眼:“外面可比这热闹多了,也有趣多了。谁让你给你阿娘通风报信。”
半大孩子明显有些懊恼,但又有些不服:“我要是就这样走了,阿娘会担心的。”
饴儿默了默,随即凶巴巴道:“都跟你说了,我自有安排。”
两人的斗嘴被胡老汉打断:“来,来,来,大善人,尝尝我们这儿的桃子。”
只见他拎了篮桃子颠颠跑来,又从中拿出最大的一个在身上蹭了蹭,送到王正使跟前。
王正使笑着谢过。
胡老汉擦着汗继续把桃子分给其余几人。
祥安公主抓住接桃子的机会问:“老伯,能不能借锅灶一用?”
不等老汉说话,旁边的饴儿率先开口:“可以,你跟我来。”
胡老汉似有些不高兴,却又拿饴儿没办法。
看着女子们走远,王正使笑言:“儿女都是债。”
胡老汉嘿嘿笑了两声附和:“谁说不是呢。”
王正使一边仔细擦拭桃子,一边道:“这村子依山傍水,入口隐蔽,好地方啊。”
胡老汉又嘿嘿笑了两声:“是啊,是啊。”
“不过,我看村里好些房子都荒废了。留在村子里的也多是些老人。其他人都去哪儿了?”
胡老汉重重叹了口气:“奔更好的地方去了呗。”
王正使似乎有些意外:“哦?还有比这儿更好的地方?”
胡老汉嘿嘿笑了:“您也觉得我们这儿好呀。老汉我也这么觉得。不过这几年北面主事的不随便杀人了。有些人就回老家去了。””
王正使点了点头,又问:“您不想回老家吗?”
胡老汉“嘿”了一声:“不瞒您说,当年我逃出来的时候,着实借了好些债。再说了,什么叫好?对小老儿来说,够吃,够穿,够住。不用每天提心吊胆下一刻脑袋在哪儿,就是好地方。”
王正使含笑点头:“有道理。”
“本来就是嘛。外头的日子哪有我们村逍遥。”胡老汉道,“别看这几年南北不打仗了。可谁知过几年会不会再乱呢?”
王正使称了声是,又问:“这村子叫什么?他日若外边乱起来,我也想来此隐居。”
“嗨,要什么名字呀。”胡老汉玩笑道,“那名字是能吃啊?还是能穿啊?还是能住啊?”
王正使忍俊不禁:“老伯言之有理,是在下着相了。”
胡老汉摆手:“瞎说罢了。瞎说罢了。善人,您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您的那栋屋子小老儿一定给打理好了。”
说到这里,胡老汉嘿嘿两声,有些不好意思道:“小老儿可不是个贪心的人。要不是那小子上门讨债,我是断断不会要你的金珠的。”
王正使微微一笑:“如此说来,我还要谢谢那位小友。若不然我们找不到回去求援的船只。今晚也只能露宿野外了。”
胡老汉再次嘿嘿两声,直道善有善报,又说像王正使这样的大善人,无论走到哪里老天爷都会保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