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数日,黎珩接到镇中官吏关于矿场恢复生产的呈报,于是带着近侍亲卫来到了登峰镇东边群山中的一个矿场。
因为这个矿场因为距离登峰镇最近,故而镇中官吏组织动乱中幸存的矿工率先恢复了这里的生产。
这个矿场的矿口在一个矮山坡边上,整个矿场是建在林子里,周边被一些木屋和篱笆围住。
此时现在矿场中已经有矿工在劳作了,这些矿工里大部分是本地人,其中也有少数是近两日来被安排到矿场的新到流民。
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在不见天日的矿洞中劳作,本地的矿工肤色都呈现着不正常的惨白色,和沾满灰土而变得粗粝的皮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矿工们每人背着个竹篓,其中有的手持木锤,有的手持点燃用来照明的竹片或松木,不停的进出着矿洞,而周围时不时的驻防的士卒巡逻,此时喧喧嚷嚷的看上去更像个大工地。
驻扎于此的矿务小吏接到了新任大老爷前来视察的消息,慌慌张张的前来叩见黎珩。
这座矿场是建立在一个铜铁共生矿床上,已被开采六十余年,这里历史上曾出产过十五枚名为“金翼石”的灵材,在登峰诸矿场中名列前茅,因而备受原统治士族的重视。
黎珩走在前面,驻矿小吏在一旁亦步亦趋的跟着,赔笑介绍着这座矿场的情况。
矿场是登峰镇的支柱产业,作为此地领主,黎珩决定亲身下矿洞,实地摸清考察矿务情况,以便未来进行合理决策。
进入矿洞,矿道很是狭长,一路斜着向下延伸的,整个主道宽不过三米,高不过两米五,越往里越窄,顶上有木板嵌入岩土中固定,地上角落中散落着一些装着碎石的竹筐。
主道两边还有宽窄不过两三尺的小洞,不断有灰头土脸的矿工爬进爬出,进出的矿工遇到被驻矿官吏陪同的黎珩,都是慌忙趴在地上行礼。
黎珩就这么一直走了下去,少顷,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映入眼帘,这是一处天然洞穴,下方有数个堆积摆放废石的平台,中间被六个不规则形状的岩柱支撑了起来,景象蔚为壮观。
下方矿洞地面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圆坑,星星点点的火光照亮了这处洞穴。
在这些微弱的火光照耀下,一眼粗略的看过去,聚集在此处忙碌的矿工足有两百多人。
这些矿工将一小堆木材堆在地面烧,随后又拿出装满水的木盆一下子泼了上去,洞穴里不时发出火被扑灭的声音。
“这些人在做什么?”黎珩指着下面这些人向驻矿小吏问道。
在没有设备和炸药的情况下,登峰镇竟然能开发出面积如此巨大的矿洞,实在是让黎珩觉得不可思议。
小吏向前恭恭敬敬禀告道:“回大老爷,矿夫们使得法子名为烧爆法,此山岩土坚实,一般工具实在难以采掘,故而用火将岩土烧热,再用冷水扑灭,这些烧热的岩土表面便会形成裂缝自然崩解。”
黎珩点点头,没想到大周的工匠也懂热胀冷缩的原理,这倒是刷新了他对大周的认知。
看了一会矿洞中这些如工蚁一般忙碌的矿工们,黎珩忽然出声问道:“这些矿夫都是镇里的居民么?”() ()
“矿夫们主要来源是来服徭役的本地庶民,逃荒来的流民也有一百四五十人,小的都让这些流民都签了生死勿论的契书。”小吏谄媚回答着,神态如同献宝一般。
对这个答案,黎珩显得不可置否,继续问道:“这些年矿洞里发生过危险事故么?”
“前些年是有几次矿夫们不开眼造成了矿道塌方,大老爷放心,小的都处置妥当了,从未影响到矿场产出。”矿内微弱火光照耀下,驻矿小吏满面红光,向着黎珩表功。
“那不错,都是怎么处理的?”黎珩追问道,看着这些在矿洞中辛苦劳作的矿工,他心情并不平静,垂下的拳头已是微微握起。
“小的及时封锁住了消息,这些年外界流民遍地,没费多少功夫就补齐了人手,小的...令矿夫们日夜不休挖掘,没几日就将耽误的份额补齐了。”
看着黎珩的神态,这小吏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又不敢确认。
听完那小吏的说法,黎珩什么也没说,板着脸转头就招呼跟随来的近侍回镇,留下一脸惶恐的小吏在原地。
不必想,从来没人在乎这些在矿洞里丧生的矿工,大周绝大部分士族从来都是把平民当做工具牲畜使用,一批工具牲畜坏了,换一批就是了。
上行下效,麾下的官吏们自然也是如此,虽然也并非士族的一员,但穿上了衙门袍服以后,似乎也与众不同了起来。
黎珩不怪这小吏,毕竟风气如此,又是替他办事,但是不代表他内心认同这种做法。
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战场上对敌人以及逃兵黎珩可以做到一杀了之,但对于自己封地里领民,他认为最少要给予基本的善待。
也许可以说他是圣母,但他从小接受过教育没办法让他和其他大周士族一般,视黎民如草芥。
登峰镇因本地矿业而繁盛,四方客商云集而来,此处的繁华吸引了很多人来此定居。
但这些繁华都属于士族和大商人,没有给本地的底层平民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因为丰富的矿藏,被拖入了地狱当中。
矿洞中环境恶劣,工具也很原始,有源源不断走投无路的流民补充人力,负责官吏们根本没有改善生产工具的动力,一直保持着代代相传的挖矿技法。
前几日里黎珩已经对镇内各处进行了走访,发现因为长时间的在环境恶劣的地下劳作,不少在矿洞中服过徭役的居民都换上了严重的后遗症,他这几日来见过不少因后遗症苟延残喘的平民。
黎珩认为,矿匪久禁不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给统治士族服役没有任何好处,而投身矿匪至少还能改善生活,设身处地来想,如果是他自己面对这种选择,他也会选后者。
就算黎珩此时可以靠着自身武力,花大代价将现在盘踞在山林中矿匪团伙一一剿灭,但只要现在的制度维持不变,矿匪之患迟早还会复起。
必须颁布法令来保障矿工们的权益,只有改变这些矿工的生存环境,让盗采没有滋生的温床,才能永久根治矿匪之患,将这片宝山收入囊中。
因为这个矿场因为距离登峰镇最近,故而镇中官吏组织动乱中幸存的矿工率先恢复了这里的生产。
这个矿场的矿口在一个矮山坡边上,整个矿场是建在林子里,周边被一些木屋和篱笆围住。
此时现在矿场中已经有矿工在劳作了,这些矿工里大部分是本地人,其中也有少数是近两日来被安排到矿场的新到流民。
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在不见天日的矿洞中劳作,本地的矿工肤色都呈现着不正常的惨白色,和沾满灰土而变得粗粝的皮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矿工们每人背着个竹篓,其中有的手持木锤,有的手持点燃用来照明的竹片或松木,不停的进出着矿洞,而周围时不时的驻防的士卒巡逻,此时喧喧嚷嚷的看上去更像个大工地。
驻扎于此的矿务小吏接到了新任大老爷前来视察的消息,慌慌张张的前来叩见黎珩。
这座矿场是建立在一个铜铁共生矿床上,已被开采六十余年,这里历史上曾出产过十五枚名为“金翼石”的灵材,在登峰诸矿场中名列前茅,因而备受原统治士族的重视。
黎珩走在前面,驻矿小吏在一旁亦步亦趋的跟着,赔笑介绍着这座矿场的情况。
矿场是登峰镇的支柱产业,作为此地领主,黎珩决定亲身下矿洞,实地摸清考察矿务情况,以便未来进行合理决策。
进入矿洞,矿道很是狭长,一路斜着向下延伸的,整个主道宽不过三米,高不过两米五,越往里越窄,顶上有木板嵌入岩土中固定,地上角落中散落着一些装着碎石的竹筐。
主道两边还有宽窄不过两三尺的小洞,不断有灰头土脸的矿工爬进爬出,进出的矿工遇到被驻矿官吏陪同的黎珩,都是慌忙趴在地上行礼。
黎珩就这么一直走了下去,少顷,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映入眼帘,这是一处天然洞穴,下方有数个堆积摆放废石的平台,中间被六个不规则形状的岩柱支撑了起来,景象蔚为壮观。
下方矿洞地面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圆坑,星星点点的火光照亮了这处洞穴。
在这些微弱的火光照耀下,一眼粗略的看过去,聚集在此处忙碌的矿工足有两百多人。
这些矿工将一小堆木材堆在地面烧,随后又拿出装满水的木盆一下子泼了上去,洞穴里不时发出火被扑灭的声音。
“这些人在做什么?”黎珩指着下面这些人向驻矿小吏问道。
在没有设备和炸药的情况下,登峰镇竟然能开发出面积如此巨大的矿洞,实在是让黎珩觉得不可思议。
小吏向前恭恭敬敬禀告道:“回大老爷,矿夫们使得法子名为烧爆法,此山岩土坚实,一般工具实在难以采掘,故而用火将岩土烧热,再用冷水扑灭,这些烧热的岩土表面便会形成裂缝自然崩解。”
黎珩点点头,没想到大周的工匠也懂热胀冷缩的原理,这倒是刷新了他对大周的认知。
看了一会矿洞中这些如工蚁一般忙碌的矿工们,黎珩忽然出声问道:“这些矿夫都是镇里的居民么?”() ()
“矿夫们主要来源是来服徭役的本地庶民,逃荒来的流民也有一百四五十人,小的都让这些流民都签了生死勿论的契书。”小吏谄媚回答着,神态如同献宝一般。
对这个答案,黎珩显得不可置否,继续问道:“这些年矿洞里发生过危险事故么?”
“前些年是有几次矿夫们不开眼造成了矿道塌方,大老爷放心,小的都处置妥当了,从未影响到矿场产出。”矿内微弱火光照耀下,驻矿小吏满面红光,向着黎珩表功。
“那不错,都是怎么处理的?”黎珩追问道,看着这些在矿洞中辛苦劳作的矿工,他心情并不平静,垂下的拳头已是微微握起。
“小的及时封锁住了消息,这些年外界流民遍地,没费多少功夫就补齐了人手,小的...令矿夫们日夜不休挖掘,没几日就将耽误的份额补齐了。”
看着黎珩的神态,这小吏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又不敢确认。
听完那小吏的说法,黎珩什么也没说,板着脸转头就招呼跟随来的近侍回镇,留下一脸惶恐的小吏在原地。
不必想,从来没人在乎这些在矿洞里丧生的矿工,大周绝大部分士族从来都是把平民当做工具牲畜使用,一批工具牲畜坏了,换一批就是了。
上行下效,麾下的官吏们自然也是如此,虽然也并非士族的一员,但穿上了衙门袍服以后,似乎也与众不同了起来。
黎珩不怪这小吏,毕竟风气如此,又是替他办事,但是不代表他内心认同这种做法。
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战场上对敌人以及逃兵黎珩可以做到一杀了之,但对于自己封地里领民,他认为最少要给予基本的善待。
也许可以说他是圣母,但他从小接受过教育没办法让他和其他大周士族一般,视黎民如草芥。
登峰镇因本地矿业而繁盛,四方客商云集而来,此处的繁华吸引了很多人来此定居。
但这些繁华都属于士族和大商人,没有给本地的底层平民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因为丰富的矿藏,被拖入了地狱当中。
矿洞中环境恶劣,工具也很原始,有源源不断走投无路的流民补充人力,负责官吏们根本没有改善生产工具的动力,一直保持着代代相传的挖矿技法。
前几日里黎珩已经对镇内各处进行了走访,发现因为长时间的在环境恶劣的地下劳作,不少在矿洞中服过徭役的居民都换上了严重的后遗症,他这几日来见过不少因后遗症苟延残喘的平民。
黎珩认为,矿匪久禁不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给统治士族服役没有任何好处,而投身矿匪至少还能改善生活,设身处地来想,如果是他自己面对这种选择,他也会选后者。
就算黎珩此时可以靠着自身武力,花大代价将现在盘踞在山林中矿匪团伙一一剿灭,但只要现在的制度维持不变,矿匪之患迟早还会复起。
必须颁布法令来保障矿工们的权益,只有改变这些矿工的生存环境,让盗采没有滋生的温床,才能永久根治矿匪之患,将这片宝山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