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鄞县知县也走了,厅里便只留下几个已经摆烂的知县,那是林瑜的同道中人,他们的“成绩”是真的没脸看。

    林瑜就喜欢这种摆烂人,谁跟他卷他跟谁急。他只想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

    这一堆人凑在一起,晒晒太阳,喝喝茶的,林瑜也很配合地一句没说。

    这么好的时光,谈什么科考,累不累啊。

    跟这群人聊了一会儿天,林瑜还得知一件朝廷大事。

    前些日子,御史冯严因劝谏被廷杖,同时,两兄弟张杜罡和张行罡先后下狱,一个论死,一个革爵。

    如今的皇上喜怒无常,动不动就以廷杖立威,钳制言官,搞得所有谏官和御史人人自危。

    也因此多名大臣被迫致仕,至于被罢黜者,不可胜数。

    “张阁老今年也已经致仕回家,前一阵子听说还晕倒在朝堂上。”

    林瑜吃惊:“为什么啊?”

    那说话的孝丰知县:“有疾嘛。哎,张阁老这一致仕,怕是朝堂又要永无宁日了。”

    又听他们聊了一会儿,林瑜才算听明白了——

    张阁老就是张巽,他是吏部尚书,三任首辅,掌督察院的时候,曾奏《宪纲》,主张推举那些“廉能爱民者”的官员。

    而张巽的学生之一就是梁束,梁束贯彻老师的主张。

    可如今张阁老这一走,新首辅李文康入阁,李文康是个好老人,什么都说好好,谁也不得罪。

    林瑜听完恍然,难怪那日梁巡按会这么伤感,原来是老师得病致仕了啊。

    原来如此。

    一群人吃完朝廷的瓜,闲谈着,一天又过去了。

    几人相谈甚欢,林瑜也蛮高兴的。等到结束的炮声响起,他们还有点依依不舍,看林瑜的眼神有几分知音之感。

    这林主簿,这么优秀,还这么平易近人,还没有看不起他们这些贫苦县。

    实在太让人感动了。

    要知道,这科考等级是非常势利的,县里不出一个举子,那就是被所有人看不起;但若是出了呢,那就是科考大县,人人都爱之,捧之,传之。

    此话丝毫不夸张。没举人的县等于不会生蛋的鸡。

    马上就要出成绩了,这些知县的压力又来了。

    这一次覆试结束,再等一日才出成绩。出的是红案,照样不公布名字,名字围成一个圆形。

    出成绩后,林瑜带着人前往贡院。查成绩总归是比较紧张的。

    四十个还是要淘汰十个,又没有公布最后名次。

    等回来的衙役一报,中了的高兴,没中自是难受了。——这进入覆试已经不易,却还是要惨遭淘汰。

    梁余庆就是其中之一。他似乎不是不信,自己又去看了一次。

    但事实,他就是落选了。

    而林氏兄弟,易为春,徐知闲,同时过了覆试。

    几人安慰梁余庆,梁余庆道:“哎,没事,再来就是了。”

    其他人纷纷附和。原本今年过院试,明年恰逢乡试,再好不过了;可如今止步院试,失了秀才之名不说,连试水乡试的机会都没了。

    想要再参加院试,要等到后年。

    梁余庆等落榜的学子起程回平县,中选的考生则继续参加招覆和总覆。这两场考试的意义是为了确认身份,确保没有顶替。

    童生也要前往礼房购买结保单,只是这次的互结单,就跟之前的不一样了,名为“红结”,是为了提早庆贺他们通过院试,成为秀才的。

    两兄弟拿着结保单出来,给林瑜看,林瑜还问:“为什么叫红结?”这纸上一点红色都没有啊。

    林思泽道:“爹,红是取其喜庆之意。”

    林瑜:“……”靠,这古人真是委婉。那之前那个红案估计也是同一种意思吧?他真是个文盲,郁闷了。

    行吧行吧,过了就成,

    后面招覆结束后,再如第二场一样,公布红案。两兄弟再次名列其上。

    第四场终覆,同样是默写圣谕,相比较上一次,这次林思泽已然是滚瓜烂熟,可以倒背如流了。

    这一场象征性地结束后,会在两日后出最终成绩,由临安知府带领着剩下的童生,一同前往文庙,发布合格名单。

    中选的名字有知府亲自书写。

    文庙外,站着好些临安百姓,他们好奇地注视着新一批的中选秀才。

    明伦堂上,临安知府从后往前写,一份份地把名字展出给各个童生,每份大概五十个人,被写到名字的童生自然喜不自胜。

    林瑜也跟其他知县站在两边观礼。他的心情也挺激动的,尤其是看到那写到名字的童生高兴地手舞足蹈,他甚至也想跟着跳一下。

    本想着两个儿子也快了,可惜一连写了好几份名单了,都没能写到两个儿子。他安慰自己,那就肯定是在前面了,不慌。

    可一共写到第十七份,还是没写到。

    林瑜擦了擦汗,再看两兄弟,林思清已经有点儿紧张了。

    其实基本到这里,落选是很难的。但什么时候都不能说得那么绝对不是。

    写到第二十份的时候,已经有近千个秀才,浙江一共八十多个县,怎么说也快写完了。

    最后连徐知闲和易为春的名字也出现了,还是没能写到他们。

    而估摸着还有三四张就写完了。

    这终场按理说没有非常明确的名次,但督学在点的时候,还是会大概地排出名字。越是前面,代表着他越是看好。

    这剩下的三四张,那就是排名二百以内。

    林瑜心中窃喜,不会吧不会吧,他的两个儿子这么厉害吗?他的心声太大了,引得旁边的鄞山知县哼了一声,又转过去了。

    林瑜这次可真没有故意炫耀。而是他这个县的考生这次考得真的太好,三十个童生,名次大概出现第十张上下,还不止一个人,而是一片。

    此时,知县们已经有人讨论前三了,“不知这次院试案首是谁?我这个县估计没有名额了,你们那还有多少名额。”

    一个说:“二。”

    一个说:“一。”

    只有林瑜说了个,“五。”

    其他知县:“……”哼,又吧头转过去了。

    林瑜二丈摸不着头脑,是你们问他的呀。

    成绩意料之中,易为春出现在第三份名单上,徐知闲和林思清在第二份名单。林思清高兴地也想跳舞,但想到大哥的名字还没出现,暂时忍住了。

    林思泽见弟弟如此,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直到最后一张名单——

    所有人都看着那临安知府的手,看他写的到底是什么名字。

    只有林瑜的关注点不太一样,哇……一千多个名字,近五千字,现在的手写断了吧。要不要休息一下?

    那临安知府也不知有没有尴尬地停下来,转一下手腕。

    就这样写啊写,还是写完了。

    最后一张名单也出现在众人面前。

章节目录

九品官的养家日常(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风中归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中归晚并收藏九品官的养家日常(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