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转寿典仪
根据丁达与冯忠全的揣测,那些能够凭借《正道练气功》达到胎息境界的人,似乎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数量极限。
“八万人,亦或许是十万人。”
丁达瞥见玉女们已踏入殿宇,便开始原路折返。
少年紧随其后,听他继续说道:
“四年前,整个北宋国的胎息修士,满打满算也不到三万人。所以,无论上限八万还是十万,南宋国始终占据着更多的优势。
“你问咱是怎么发现的?嗐,每有一个旧的胎息死去,便会有一个新的凡人隔日胎息,重复几回也就找到了规律。
“所以,为了让真君宏愿下的修真界更加繁荣昌盛,咱们这些崖山子民,必须找到一个全新的法子培养修士。
“然后就找到了。”
殿门半开,两旁烛光洒在暗沉的木地板上。
整个大殿以暗色调为主,深棕色的梁柱,青灰色的砖石,以及从四个角落里延伸出来黑色图纹大阵。
在正殿的中央,本应矗立着一尊金碧辉煌的佛像,却被内监用黑布所遮掩。
而以黑布为背景的正前方,则摆放着一座白玉雕琢而成的蔽日无邪真君法像。
法像面容宁静如水,洁白纯净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人世间的所有。
王璟山凝视着地上的阵图,时光再次倒流至四年前的一幕。
当时,年仅十岁的他,与其他四十八位童男围绕法像跪立。
主持阵法的,则是北宋国修真司的掌权人物——
冯忠全大仙师。
他逐一将童男叫到阵图中心,然后将法掌轻轻地覆盖在他们的脸上。
大约半炷香的时间后,被叫到的童男,身体会逐渐发生变化。
尽管大部分人都变成了花甲之年的老者。
但恐惧所引发的哭嚎声,却依然如幼小的孩童般尖锐刺耳。
每带下去一人,冯忠全的面色便会苍白一分。
间歇时,他吃下两斤之多的灵米,将土木精气迅速转化成灵力,弥补消耗。
抚摸着怀中的玉轴,冯忠全并非没有怀疑,所谓“转寿法”是否真实可行。
在发现胎息之路中断后,他便放弃了潜心修炼,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部,正文加注解超过千万字的仙家巨著的钻研中。
便是这卷《修真百艺僻阁集注》。
其涵盖炼丹、炼器、阵法、制符、灵植、探脉、鉴宝等上百种非攻伐之术。
冯忠全自知修炼一千年,都不可能完全吃透。
他只是希望能从书中,找到解决无灵根无法修行问题的办法。
庆幸的是,经过数日浏览,他竟真从某篇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小字注解里,找到了名为“转寿法”的记载。
同时也有提到移植法与符种法。
前者能够将灵根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移植,而后者则是以标记的形式将施术者的灵根分享出去。
三者相较之下,只有转寿法实施难度最低。
于是,冯忠全依照注解内容,以及书中阵法的篇章,绘制出了转寿灵阵的阵图。
这也是大宋仙朝的第一个灵阵,此界阵道的开端。
冯忠全自知修为浅薄,不指望能像玉轴所载那般,大批量催生修士。
但受限于阵道天赋,在“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加持下,其所绘阵法的成功率堪称玄学。() ()
首月试验近百人,均告失败。
当然,这并非冯忠全一人的过失。
舟自渡崖山赐下的《修真百艺僻阁集注》,虽由仙宗势力‘僻阁’出品,可实际负责注释工作的,却是门下一帮筑基子弟。
负责审阅的金丹和负责校正的紫府,全无心思将神识消耗在通识课本的编纂上。
以致注解质量良莠不济,连“转寿法”这种魔修之法都混了进去。
混入的还是残篇。
注解该篇的筑基子弟,许是从哪个被讨伐的魔修袋子里,翻找出了转寿法的残页;
又按个人对魔道的理解与刻板印象,做了少量添补工作。
以致照搬全文的冯忠全亦要求,入阵的受术者,必须是保有元阳元阴的童男玉女。
在数次失败后,冯忠全心灰意冷,险些放弃。
直到王璟山出现,证明魔改之后的转寿法依然可行。
当冯忠全把手掌挪开的那一刻,他惊喜地看见,少年面上的灵阵节点不仅完全消退,甚至还在未经修炼的情况下,便已身怀胎息四层的修为!
到四年后的今天,王璟山已是胎息八层修士,体内灵力充沛,距第九层也仅半步之遥。
所以,此番他才会被派来南宋,主持转寿灵阵。
根据方才丁达的话语,以及四年来的猜测,王璟山推断出了上述前因后果的大致情况。
这或许对他之后的行动有所帮助。可眼下,在丁达的目光催促下,他不得不走到法像身前,行过三跪九叩之礼。
钟鼎之声回荡在山外的夜色中。
丁达与另外八名修士走至殿外,联手放出覆盖整座古寺的消音诀。
这山野俱寂的场面,看得殿内几十位普通内监们眼热不已。
他们转头望向王璟山,见他轻轻将手放在第一位女子的脸上,心中充满了期待。
既期待典仪成功,更期待那只手按在自己脸上——
心态持续不到半炷香的时间,便随着女子肉眼可见的衰老而终结。
其他四十八位女子顿时惶恐得乱作一团,有的甚至想冲出殿外。
丁达之所以布置这么多内监们在场,就是为了确保她们无法逃离原地。
“继续。”
在内监们的逼迫下,这群憧憬“仙缘”而来的女子,逐个在王璟山掌下变成老妪。
那本就是老妪者,则变得更老,皮肉筋骨似有百岁高龄,但气息尚存。
临行前,丁达曾告诉他,北宋国之所以急于扩张领地,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抢占人口。
前有灵田荒废、凡粮紧缺,劳力严重不足;
后有童男玉女数量稀少,难以长久维持转寿典仪。
在过去四年间,冯忠全每月举行一轮。有超过两千名童男老化,成功胎息者包括王璟山在内,仅十二人。
但随着突破胎息八层者数量增多,能够主持的转寿典仪数量也会增多。
为了避免将所有幼儿变成老人、竭泽而渔的难堪局面,与南宋国重启战端、掠夺人口是唯一的办法。
同时,放宽年龄的限制,让除童男之外的“老童男”入选典仪;亦不再强调以阳为主,准许阴纲入道。
眼下青城山上正在进行的,便是首轮以女子为受术者的试验。
“八万人,亦或许是十万人。”
丁达瞥见玉女们已踏入殿宇,便开始原路折返。
少年紧随其后,听他继续说道:
“四年前,整个北宋国的胎息修士,满打满算也不到三万人。所以,无论上限八万还是十万,南宋国始终占据着更多的优势。
“你问咱是怎么发现的?嗐,每有一个旧的胎息死去,便会有一个新的凡人隔日胎息,重复几回也就找到了规律。
“所以,为了让真君宏愿下的修真界更加繁荣昌盛,咱们这些崖山子民,必须找到一个全新的法子培养修士。
“然后就找到了。”
殿门半开,两旁烛光洒在暗沉的木地板上。
整个大殿以暗色调为主,深棕色的梁柱,青灰色的砖石,以及从四个角落里延伸出来黑色图纹大阵。
在正殿的中央,本应矗立着一尊金碧辉煌的佛像,却被内监用黑布所遮掩。
而以黑布为背景的正前方,则摆放着一座白玉雕琢而成的蔽日无邪真君法像。
法像面容宁静如水,洁白纯净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人世间的所有。
王璟山凝视着地上的阵图,时光再次倒流至四年前的一幕。
当时,年仅十岁的他,与其他四十八位童男围绕法像跪立。
主持阵法的,则是北宋国修真司的掌权人物——
冯忠全大仙师。
他逐一将童男叫到阵图中心,然后将法掌轻轻地覆盖在他们的脸上。
大约半炷香的时间后,被叫到的童男,身体会逐渐发生变化。
尽管大部分人都变成了花甲之年的老者。
但恐惧所引发的哭嚎声,却依然如幼小的孩童般尖锐刺耳。
每带下去一人,冯忠全的面色便会苍白一分。
间歇时,他吃下两斤之多的灵米,将土木精气迅速转化成灵力,弥补消耗。
抚摸着怀中的玉轴,冯忠全并非没有怀疑,所谓“转寿法”是否真实可行。
在发现胎息之路中断后,他便放弃了潜心修炼,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部,正文加注解超过千万字的仙家巨著的钻研中。
便是这卷《修真百艺僻阁集注》。
其涵盖炼丹、炼器、阵法、制符、灵植、探脉、鉴宝等上百种非攻伐之术。
冯忠全自知修炼一千年,都不可能完全吃透。
他只是希望能从书中,找到解决无灵根无法修行问题的办法。
庆幸的是,经过数日浏览,他竟真从某篇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小字注解里,找到了名为“转寿法”的记载。
同时也有提到移植法与符种法。
前者能够将灵根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移植,而后者则是以标记的形式将施术者的灵根分享出去。
三者相较之下,只有转寿法实施难度最低。
于是,冯忠全依照注解内容,以及书中阵法的篇章,绘制出了转寿灵阵的阵图。
这也是大宋仙朝的第一个灵阵,此界阵道的开端。
冯忠全自知修为浅薄,不指望能像玉轴所载那般,大批量催生修士。
但受限于阵道天赋,在“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加持下,其所绘阵法的成功率堪称玄学。() ()
首月试验近百人,均告失败。
当然,这并非冯忠全一人的过失。
舟自渡崖山赐下的《修真百艺僻阁集注》,虽由仙宗势力‘僻阁’出品,可实际负责注释工作的,却是门下一帮筑基子弟。
负责审阅的金丹和负责校正的紫府,全无心思将神识消耗在通识课本的编纂上。
以致注解质量良莠不济,连“转寿法”这种魔修之法都混了进去。
混入的还是残篇。
注解该篇的筑基子弟,许是从哪个被讨伐的魔修袋子里,翻找出了转寿法的残页;
又按个人对魔道的理解与刻板印象,做了少量添补工作。
以致照搬全文的冯忠全亦要求,入阵的受术者,必须是保有元阳元阴的童男玉女。
在数次失败后,冯忠全心灰意冷,险些放弃。
直到王璟山出现,证明魔改之后的转寿法依然可行。
当冯忠全把手掌挪开的那一刻,他惊喜地看见,少年面上的灵阵节点不仅完全消退,甚至还在未经修炼的情况下,便已身怀胎息四层的修为!
到四年后的今天,王璟山已是胎息八层修士,体内灵力充沛,距第九层也仅半步之遥。
所以,此番他才会被派来南宋,主持转寿灵阵。
根据方才丁达的话语,以及四年来的猜测,王璟山推断出了上述前因后果的大致情况。
这或许对他之后的行动有所帮助。可眼下,在丁达的目光催促下,他不得不走到法像身前,行过三跪九叩之礼。
钟鼎之声回荡在山外的夜色中。
丁达与另外八名修士走至殿外,联手放出覆盖整座古寺的消音诀。
这山野俱寂的场面,看得殿内几十位普通内监们眼热不已。
他们转头望向王璟山,见他轻轻将手放在第一位女子的脸上,心中充满了期待。
既期待典仪成功,更期待那只手按在自己脸上——
心态持续不到半炷香的时间,便随着女子肉眼可见的衰老而终结。
其他四十八位女子顿时惶恐得乱作一团,有的甚至想冲出殿外。
丁达之所以布置这么多内监们在场,就是为了确保她们无法逃离原地。
“继续。”
在内监们的逼迫下,这群憧憬“仙缘”而来的女子,逐个在王璟山掌下变成老妪。
那本就是老妪者,则变得更老,皮肉筋骨似有百岁高龄,但气息尚存。
临行前,丁达曾告诉他,北宋国之所以急于扩张领地,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抢占人口。
前有灵田荒废、凡粮紧缺,劳力严重不足;
后有童男玉女数量稀少,难以长久维持转寿典仪。
在过去四年间,冯忠全每月举行一轮。有超过两千名童男老化,成功胎息者包括王璟山在内,仅十二人。
但随着突破胎息八层者数量增多,能够主持的转寿典仪数量也会增多。
为了避免将所有幼儿变成老人、竭泽而渔的难堪局面,与南宋国重启战端、掠夺人口是唯一的办法。
同时,放宽年龄的限制,让除童男之外的“老童男”入选典仪;亦不再强调以阳为主,准许阴纲入道。
眼下青城山上正在进行的,便是首轮以女子为受术者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