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话音落下,身旁的黑马似乎心领神会,轻轻地打了个响鼻。

    紧接着,一阵清风自殿外袭来,穿过大殿的每一个角落,将原本沉重压抑的气氛如融雪般散尽。

    智明方丈如梦初醒,眼神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明。

    他低头望去,只见地上原本散落的佛珠,疑似受到某种力量的驱使,一颗颗如时间倒流般,自动滚回到那满头是血、奄奄一息的老僧脖前。

    转瞬间,那些佛珠便重新串联,成了一条完整无缺的佛链。

    这奇迹般的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跪倒在地的老僧,更是扶着案台,缓缓地站了起来,疑似刚刚的磨难只是一场梦魇,此刻已烟消云散。

    智明与智远两位高僧面面相觑,眼中都流露出了难以言表的震惊。

    身为修行多年的佛门高僧,他们见识过无数奇人异士,但此刻也不得不承认,此人法术之高明,实乃生平首见。

    于是,智明与智远口念佛号,双手合十,以最为庄重的礼节,将这位自称姓“周”的施主,连带着那匹黑马,全都迎进了大殿。

    舟自渡跽坐在地,摆出套益生阁出品的法宝级茶器来。

    但听他一面沏着香茗,一面阐述起释修的十一重境界:

    “乞士。”

    “通号。”

    “怜愍。”

    “摩诃。”

    “法相。”

    “善逝。”

    “遍知。”

    “应供。”

    “移刹。”

    “世尊。”

    “乘度。”

    舟自渡从乾坤袋中,掏出瓶上清灵气,以其混搅两匙玄门毛尖,细水长流,涤荡茶叶:

    “与养性延命道不同,释道修行并无数目繁多的功法,作为参考;而是以不断地经历‘命定’与‘劫变’的转换,来推动修行者境界。”

    舟自渡正欲继续阐述,却被几位僧人打断。

    “施主所言,何以证真?”他们质疑道。

    “老衲观周施主举止,不似虔诚香客,岂能深谙佛法?”

    又有人附和:

    “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我当受持’,是人则为妄语!”

    智明方丈欲止众议而不得,只能与智远一同向舟自渡致歉。

    “此界的佛门经典,与彼界的释修之法,二者并不冲突。”

    舟自渡却神色如常,从身上取出一枚青色小铃,轻轻挂在马颈之上,

    “不妨以彼界的释修之法,贯彻此界的佛门之道。”

    他轻摇铃铛,晃动之声清脆悦耳:

    “个中详情,无需赘述。”

    铃声回荡间,众僧疑虑尽消。

    “阿弥陀佛。”

    “施主高见。”

    “周施主请继续,我等洗耳恭听。”

    包括智明、智远在内,四十八名净土寺僧人齐聚一堂,围坐在舟自渡的前方。

    他们双手合十,神情专注,静待舟自渡开示。

    在解释‘命定劫变’的修行之法前,舟自渡先简要阐述了何为道途壁垒:

    “……综上,任何修士都无法免除道途壁垒的限制,包括天尊。

    “……释修之道与众不同。你们无法选择剑、信、阵、符、魂等其他道途,只能专注于命道与劫道的修行。”

    “……然而,命道无小术,劫道无神通。故释修都是以劫道为开端,由【乞士】踏上修行之路。”() ()

    智远监院听得如痴如醉,不禁低声问道:

    “乞士……是否意指化缘之人?”

    舟自渡轻轻一笑,摇头道:

    “若仅作如此理解,那便与乞食无异了。”

    言罢,他提起茶壶,手法稳健地将水线注入茶杯中心。

    茶水缓缓上升,不多不少,正好倒至茶杯的四分之三处。

    这一举动犹似蕴含着某种深意,令在场僧人无不肃然起敬;

    实则是出于器道高修,对精确度量衡吹毛求疵的把控本能。

    “你们要乞的,是凡人身上的劫难,再步履不停,一路应劫。”

    “然后呢?”

    “运行释道功法,将劫数析化为灵力。”

    僧人们面面相望,看表情,似乎并不觉得应劫有什么难度。

    舟自渡洞悉他们内心的想法,淡然开口:

    “应劫,对你们来说,尚且力所能及。”

    毕竟,世人的最大劫难,往往是贫穷与疾病,金钱与药物便可化解。

    “真正的挑战,在于‘步履不停’四字。”

    舟自渡淡淡地解释道,若此界僧人欲晋升为乞士,每日至少需行走四万五千步,且每两日便需应劫一次,转化劫数,以维持灵力与体力的平衡。

    显然,【乞士】作为释道的最低境界,其入门难度,远比养性延命道的胎息修士严苛。

    毕竟,后者只需寻一静处,打坐修炼,引气入体即可;

    而前者对意志力与肉体的考验,完全超乎了不少僧人的想象。

    然而,经过一番议论,僧人们觉得,尽管‘步履不停’难度不低,但并非无法达成。

    直到舟自渡口中,吐出“仿证”二字。

    “此法,乃修士晋升之捷径。”

    他缓缓道来,

    “通过效仿前辈高人在突破前的修行历程,便可触动命数,大大增加晋升的成算。

    “七千九百万年前,首代剑天尊以秸秆为剑,斩尽雷劫,飞升仙界,与尚未分崩为命、劫的运天尊,同创天庭;

    “三百零九万年后,二代剑天尊渡劫濒临失败,混沌中懵懂起意,舍弃周身灵器灵物,亦以秸秆为剑,竟凭空复刻了首代的成仙壮举。

    “至此,仿证法成为练气士的修真利器,上至陆地神仙,下至筑基练气,千万年来屡见神效。

    “需要指出的是:相同的仿证路径,实施者越多,效果越弱。

    “例如,最近三代剑天尊,便无法再以‘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的方式,降低渡劫的难度。

    “我说这些的用意,诸位法师,是否明白?”

    智明方丈欲言又止,心中隐约有所猜测,却不敢轻易说出口。

    “正如方丈想得这般。”

    舟自渡将茶水一饮而尽,看穿了方丈的心思,淡然道:

    “此界灵气复苏未久,释道全然空白,从无仿证先例。诸位若想一步登天,免去数百年苦修,不妨将‘步履不停’四字铭记于心。行得更远,方得真谛。”

    “敢问施主……行到何时,才是尽头?”

    舟自渡收起茶具,从袋内取出两部释道功法,与一本《修士常识》,交到智明方丈手中,

    “在遥远的北方,有一处大湖,后世之人称其为贝加尔湖。

    “诸位法师只需十八年内,抵达西伯利亚高原南部……

    “便可亲抵净土,证摩诃金身。”

章节目录

从南宋开始重建修真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陆追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陆追潮并收藏从南宋开始重建修真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