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二十四年冬,大雪。

    仪白音成为太子良娣的第三年,病倒在床上,身边只有两个婢女和一个临时找来的老大夫。

    这病来势汹汹,只是初落了雪那日偶感风寒,短短两天,她清醒的时辰就已经不多了。

    老大夫摇了摇头,表示束手无策。

    “娘娘病因虽是风寒,但内里却是心病,”老大夫长叹一口气,“老夫也是无能为力。”

    仪白音竟也不是很意外,今秋她就病过一回,那时太医说她忧思成疾,还需放宽心,自那之后,她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她能感受到自己已药石无医了。

    婢女识琴却接受不了自己的小姐要于双十年华香消玉殒。

    “滚,滚出去。”识琴推攘着大夫,将他赶出了门。

    仪白音张嘴,想将识琴唤回来,却只能发出“咳咳”的咳嗽声。

    恰逢另一个贴身婢女知书小跑回屋,见状意识到了些什么,一下子瘫软在床前,她默默流泪着,仪白音费力抬起手,轻拭着她的泪水。

    “哭什么。”仪白音说着。

    “奴婢无能,没找到太子爷,也没请到太医。”知书一边流泪一边说着。

    别说让太子请太医了,她连太子的面都没见到。

    “怎么能怪你呢?”仪白音叹了口气。

    皇上病重,召太子进宫侍疾,太子为表孝心,将府中太医都带进了宫。

    太子进宫也有十天有余,那时仪白音还没病呢。

    “太子……”知书喃喃自语,她对太子颇有怨气。

    仪白音初病时,知书就给宫里递了信,就算太子侍疾回不来,遣一个太医回来又能怎么样呢?

    只是信递了进去,却是音信全无。

    也正是因此,识琴这几日只能从外面找了几个大夫。

    “宫中今日不知怎么的,递了娘娘的牌子也进不去,只能让侍卫帮忙传了话。”知书垂头说着。

    仪白音虽是太子良娣,但太子未娶正妻,皇后偶尔会传召她,太子干脆给了她块牌子。

    “罢了。”仪白音这时也不在乎这些了。

    她心气高,费劲心思进了太子府,虽只是良娣但府中来来去去,只有她一个人纹丝不动。

    她涨了野心,又想要谋一谋正妃的位子。

    她想起自己去岁争宠,经常称病,想来是如今真的病了,太子也不信了。

    总归是命不久矣,死前见不见他一面,也不重要了。

    “你们的卖身契都在我的梳妆匣中,里面还有些银票,咳咳”仪白音努力坐起身子,嘱咐着知书,“之后你们俩在府中怕是不好过,拿着钱去做些小生意。”

    许是回光返照,仪白音的话说得越发流畅,“识琴年纪小,性格还冲动,之后你多照顾着些。”

    只是向来端庄的知书却是不顾体面嚎啕大哭,跪在仪白音床前磕头。

    “奴婢七岁就被爹娘卖了,幸得老爷夫人收留,得以服侍小姐。如今老爷夫人没了,若是小姐您也去了,奴婢索性撞死在棺材前,跟着去了。”

    知书扑在仪白音身前,哭湿了被子。

    仪白音搂着她,虚弱地拍了拍她的背。

    老爷夫人没了?

    仪白音的思绪又回到了当时。

    今秋病的那次,便是得到她爹娘因贪污赈灾银被流放岭南消息的时候。

    仪白音的头越发昏昏沉沉,连眼睛都已经睁不开了。

    她当时怎么做的来着?

    好像是借着病,向太子求情。

    “臣妾的爹任国子监祭酒,突然被派去赈灾本就蹊跷,”仪白音哭着说,“必是有人诬陷,还求殿下查明实情。”

    太子却说:“陛下钦点了你爹去赈灾。”

    仪白音愣住了,这事竟是陛下钦点?

    “殿下……”这是不信她爹是无辜的,还是不愿为她得罪幕后重臣。

    “此事牵扯甚多,你不必问了,终究是没有丢了性命。”

    她当时虽痛心,但还是安慰自己,流放路苦但终究命还在,即便是天各一方,过个几年避避风头,想办法接济家人,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然后不久,她爹娘染上疫病双双离世的消息就传来了。

    仪白音半梦半醒,感觉自己的魂魄似乎已经离体了。

    “小姐,再撑一段时间,等到太子回来……”识琴不知什么时候也回到了她旁边哭。

    等他回来又有什么用,仪白音想着。

    他们的夫妻情分早就尽了。

    哦,不对,她一个良娣与太子还称不上夫妻,又哪里来的夫妻情分。

    仪白音终于是合了眼。

    “小姐——”

    “小姐,醒醒啊小姐。”

    仪白音在识琴的声音中睁开了眼睛。

    她这是撑过来了?

    “小姐!”识琴见她醒了过来,笑道:“小姐怎么又赖床了,已经是辰时了。”

    “平日里便算了,今日小姐和长乐公主定好了要去相国寺,可是要好生打扮才好。”识琴话多,她将仪白音扶起,一边伺候着梳洗一边说着。

    仪白音还不清醒,如提线傀儡般被扶到梳妆台前,由着知书给她梳头。

    “长乐公主?”仪白音喃喃自语。

    她记得长乐公主去年嫁给了西南王世子,婚后不久就离京去了封地。

    这是突然回京了?

    “小姐……”知书也无奈地笑了,“小姐这是睡迷糊了?”

    “长乐公主约了小姐去相国寺求平安符,”知书提醒着,“说是巳时前会派人接小姐。”

    说完她轻附在仪白音的耳边,“小姐还要将平安符放入自己绣了好几日的香囊,借着长乐公主送给殿下呢。”

    仪白音不由得心神一震。

    借着长乐公主的手送出香囊,是她初识太子时的手段。

    仪白音的手在衣衫下握紧,她装作恍然大悟道:“哦,是前些日子,长乐公主及笄礼……”

    果然,识琴就接上了话,“可不是,那日小姐落了水,幸好太子侍女及时将小姐救了上来,就这小姐还病了好几日呢。”

    仪白音的呼吸随着识琴的话顿住,若前几日是长乐公主的及笄礼,那比长乐公主大一岁的她,今年岂不是十六岁。

    这是上天见她可怜,让她重新来过了?

    仪白音整理着思绪,长乐公主备受宠爱,生得天真烂漫,见着仪白音在自己府中落了水,心中过意不去,送了不少东西。

    一来二去,两人熟稔起来。

    仪白音能嫁入太子府,其中没少借长乐公主的力。

    现在应该是她落水养好病后不久,两人刚刚交好之时。

    “小姐可算是睡醒了。”识琴笑闹着。

    仪白音无奈笑了笑,识琴年龄小又是从小陪着她,她向来是当妹妹养着。

    “打趣起你家小姐来了,可真是给顽劣性子。”

    仪白音想着自己病时日日垂泪的识琴,再看着眼前已经活泼爱笑的识琴,心情也轻松下来。

    识琴倒也不怕,只是娇声娇气地喊着小姐,打开衣柜挑了几条裙子出来。

    识琴自是知道小姐的喜好,端正优雅,她拿着一条素雅的襦裙走近。

    “知书姐姐,这条湘妃色的可好?”识琴问着。

    自己小姐在梳妆,没空转头看她,她干脆先问过知书,等着知书也说好,再给小姐看。

    知书点点头,“毕竟是礼佛,这条倒也不错。”

    “小姐看这条可好?”

    仪白音看着这件湘妃色襦裙,自己上辈子就是穿着这身去的。只是长乐公主却是锦绣碧玉裙,衬得她寡淡无趣。

    使得长乐公主对她不冷不淡。

    这辈子虽然不再想借着长乐公主搭上太子,却也没必要为了件衣服惹她不喜。

    她指着柜子中另一件桃红色褙子,“将那件拿过来。”

    识琴倒是没想到自家小姐突然转了喜好,但只是听话地拿起了那件褙子

    “小姐肤白,这件桃红色短褙子最衬小姐了。”识琴夸道。

    说着又挑了条碧色半裙来。

    知书点头附和,从梳妆匣中拿出一对儿双蝶钗,“配着这对儿钗子倒是正好。”

    仪白音换了衣服,识琴惊艳不已。

    自家小姐其实是个明艳美人,只是平日里打扮雅致,好似皎皎明月,清冷不已。

    这么瞧着,倒是活泼了些。

    “平时少见小姐这般打扮,如今看着倒是别有一番美。”知书看着梳妆后的仪白音,不由得惊艳道。

    “我们小姐是天生的美人胚子,这叫什么来着,哦,淡妆浓抹总相宜~”识琴也笑道。

    知书笑着敲着识琴的头,“平日里可不见你这丫头还读诗书呢。”

    仪白音看着镜中的自己,倒不似知书识琴一般。

    她在太子府里总作淡雅打扮,某日太子见了不快,“某不是我太子府苛待了你,连件明亮衣服都不舍得。”

    随后就赐了她不少桃红柳绿的布料,塞满了她的衣柜。

    梳妆好,仪白音吩咐识琴去拿早膳。

    虽然大相国寺只是在京郊,但算下来也要一天。

    为了防止频繁更衣,仪白音没喝茶水,只吃了几块糕点。

    吩咐她们俩也只带盒糕点就好。

    刚用过早膳,恰逢洒扫丫头来传话,“公主派来的马车已经到府门口了。”

    仪白音带着知书和识琴出了门。

    仪白音坐上马车,公主果然还是那身锦绣碧玉襦裙。

    长乐公主见她,关切地问着,“仪姑娘身子可是大好了?”

    仪白音笑着,“已经大好了,多谢公主挂念。”

    长乐公主是个活泼性子,加之与仪白音年岁相差不大,两人聊天倒也是一派和谐。

    说着说着,长乐公主提起了京中贵女中盛行的话本。

    “仪姑娘可有看过《天下姻缘》?”长乐公主笑着问。

    “自是看过的。”仪白音回复着。

    想起上辈子长乐公主也提起过这个话本,不过与爱玩爱闹的长乐公主不同,仪白音向来对这些情情爱爱的话本没什么兴趣。

    不过是京中盛行,于是识琴也给她买了回来,她看了几页便放在了旁边。

    上辈子长乐公主提起时她接了几句便转移了话题,回去恶补了一番,只可惜后面流行了新的话本,这本倒是没再被提起过。

    天下姻缘里写了几对有情人,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中两对。

    一对儿欢喜冤家,一对儿患难见真情。

    思及长乐公主与西南王世子结合前的打打闹闹,猜测她应该是偏向欢喜冤家那一对儿。

    “可知公主喜欢哪对儿有情人?”仪白音笑着说。

    为了防止被长乐公主认为是自己附和于她,她先开口说道:“我倒是觉得李小将军和方姑娘格外有趣。”

    长乐公主惊异地看了她一眼,随后收敛了神色,笑着说道:“还以为仪姑娘这般的端庄人儿,会喜欢状元郎呢。”

    仪白音还以为长乐公主看出了她的讨好之意,没想到长乐公主话锋一转。

    “王家姑娘和李家姑娘都与我一样喜欢状元郎,我倒是第一次见到喜欢李小将军的呢。”长乐公主笑着拉着她的手。

    公主喜欢状元郎?仪白音心中一惊,思绪翻转。

    忽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时估计长乐公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之后会和西南王世子成为欢喜冤家,最后去求陛下赐婚吧。

    是她依着上辈子记忆,先入为主了。

    正当仪白音感叹这次话本又没讨得长乐公主欢喜时,却不想长乐公主亲热地拉住她的手。

    “如今像仪姐姐这般真性情的姑娘可是不多了。”

章节目录

高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祝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祝确并收藏高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