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主簿,荒山那里如何了?”
“还是和往常一样流民不断,荒山来者不拒。”
“唉,祸事了。将来事发,恐怕你我二人没有好结果。”王仁佐贪婪之心过去就后悔了,不该拿钱的,拿了钱就没了退路。王仁佐并不知道郭胜只拿了两,还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所以思来想去后找到郭胜协商。
“恩主,荒山那里都是朱风守备做主,一切与王府无关,恩主只当不知。”
“你还叫我恩主?”
“一日之恩,一世不忘。”
“我怕将来由不得我做主。”
“恩主,只要李太监在固原,恩主万事无忧。”
“你说得对,我要向李太监上报此事。”说着王仁佐便要写信。
“恩主,我劝你不要轻动。无人上报便无人知晓,即便朝廷要查也查不到恩主头上。”郭胜指了指信纸说道,“可要是留有证据,恩主就真的脱不了关系了。”
想了想,王仁佐猛摔毛笔,留下一团墨迹。
“这都是些什么事!”
郭胜离开后,王仁佐看着离开的背影许久,喃喃自语道:“看来本地的狗不能相信了。”
郭胜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只要没有公文书信就没有证据,将来不一定查到王仁佐头上。但王仁佐明白明朝官场的潜规则,事发时当事人占据高官显职才会查不到,若当事人只是一介小官,又或者已经退休,那大概率会被查出来,而且一查出来就会定为罪魁祸首,成为高官的替罪羔羊。
王仁佐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老了,以后很难升到高位,若是不留下一些证据,将来就危险了。
谁让事出在崇信王府,一个郡王能有什么诉求要如此兴师动众,王仁佐只能想到造反。正巧朱存枫的一系列行动还真就符合造反的准备工作范围,这就让王仁佐不得不抓瞎了。
如此就说通了,郭胜到底是本地人,不像他一样可以想办法脱身,一旦崇信王造反事迹暴露,崇信当地的各方势力必定洗牌。恰恰郭胜又不得不跟,如果他不跟,必定被朱存枫在起事前干掉,就因为郭家是本地大族有大概率了解造反实情,朱存枫为了安全要么收买要么杀人,搞定郭家朱存枫还能收入大批粮饷。
王仁佐想到,之前朱存枫收买了他后就见了郭胜,那时郭胜就肯定被收买了。而且王仁佐近期还听说王府找郭家老太爷说媒,要促成朱存枫和他孙女的婚事,这就对上了。
今天王仁佐找郭胜来咨询,表面上是不知所措,其实就是试探郭胜,结果不出他所料,郭胜居然让他不要声张。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代表郭家彻底投诚了王府,成为王府造反路上的助力。
有郭家牵桥搭线,相信王府很快就会把控整个崇信县,加之不久前还是自己帮朱存枫搞定所谓朱风的守备之职,当下王府有了冠冕堂皇招兵买马的理由。
“不行,必须要走。”王仁佐重新写了一封举报信,最后还是撕碎了。() ()
李太监收了朱存枫大量钱粮,朱存枫还保证每年都上贡,相信只要造反的事迹不爆出来,李太监不可能干预朱存枫,王仁佐不敢赌太监的底线。
可惜王仁佐想错了,李太监的关系够深,并且直接与魏忠贤的利益相关联,而魏忠贤则深度绑定天启皇帝,显然这条线的人都不会允许有人造反。只要王仁佐把朱存枫的事迹报上去,大概率朝廷会派人来协查,一旦有证据,肯定派人抓崇信王府上下。
谁让王仁佐官小且对高层人事不了解,谁让李太监没有对下面的狗说明自己魏忠贤义孙的出身。
朱存枫也有这个问题,他知道魏忠贤把持朝政,但他不知道李太监与魏忠贤的关系。
其实即便知道,朱存枫也不会在意,有平台在,还有不死身,大不了等几年,那时候天下大乱,随便都能拉起一支队伍。这也与朱存枫在第二世的经历有关,第二世他灭掉了米国成为美洲之王,几十年身居高位,许多事不需要考虑。
考虑良久,王仁佐选择尽早离开崇信这个风暴眼。辞官他还舍不得,也会有后续麻烦,于是他准备利用李太监的关系调动,哪怕不能升迁,换一个地方当知县也可以。
正好王仁佐从朱存枫那里拿了一万两,有足够上贡的钱,于是他派自己的同族子弟去固原。
面对王仁佐希望进步的请求,李太监不置可否。换一個新的知县来就不一定愿意当自己的狗,文人傲骨嘛。李太监没有收王仁佐的钱,只是让王仁佐等着,有机会再说。
不收钱就很能代表问题了,李太监一向是收钱办事,不收钱不办事。王仁佐知道必须自己想办法,他打算走一走其他边镇镇守太监的关系,他不相信所有太监都不收钱。
王仁佐让子弟去往东边的延绥镇榆林城,他觉得朱存枫不可能那么快就开始造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运作。
令王仁佐没有想到的是,陕西这座火山已经喷发,最先喷发的就是渭北澄城县的王二、郑彦等人。
澄城土地贫瘠,百姓收入微薄,自己和家人吃饭活下去都危险,没有再多的钱粮交税。这些年又遭遇连年天灾,官府本该赈灾免税养民,可因为明朝财政危机,不但不免税还加征了辽饷,以至于大批百姓没了活路。
等死,死国可乎?与其饿死,不如起事。愤怒的百姓在王二等人的带领下杀死了澄城知县,应者数千人,抢劫府衙后全部躲入黄龙山附近。这里毗邻山西,方便起义军机动,一时间并未遭遇官兵围剿。
实际上地方出现了叛乱,当地官员并不会第一时间上报,而是自行想办法解决。上报后就是为政不利,以后想升官都难,这种处事方针给起义军形成燎原之火创造了条件。
又恰巧澄城县隶属西安府管辖范畴,陕西首府重中之重,相关官员更多,更不能上报,事态就拖了下去。
王二造反成为风向标,许多人还在坚持,等这些走投无路的人发现王二没有被剿灭后将大大激励他们的信心。
“还是和往常一样流民不断,荒山来者不拒。”
“唉,祸事了。将来事发,恐怕你我二人没有好结果。”王仁佐贪婪之心过去就后悔了,不该拿钱的,拿了钱就没了退路。王仁佐并不知道郭胜只拿了两,还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所以思来想去后找到郭胜协商。
“恩主,荒山那里都是朱风守备做主,一切与王府无关,恩主只当不知。”
“你还叫我恩主?”
“一日之恩,一世不忘。”
“我怕将来由不得我做主。”
“恩主,只要李太监在固原,恩主万事无忧。”
“你说得对,我要向李太监上报此事。”说着王仁佐便要写信。
“恩主,我劝你不要轻动。无人上报便无人知晓,即便朝廷要查也查不到恩主头上。”郭胜指了指信纸说道,“可要是留有证据,恩主就真的脱不了关系了。”
想了想,王仁佐猛摔毛笔,留下一团墨迹。
“这都是些什么事!”
郭胜离开后,王仁佐看着离开的背影许久,喃喃自语道:“看来本地的狗不能相信了。”
郭胜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只要没有公文书信就没有证据,将来不一定查到王仁佐头上。但王仁佐明白明朝官场的潜规则,事发时当事人占据高官显职才会查不到,若当事人只是一介小官,又或者已经退休,那大概率会被查出来,而且一查出来就会定为罪魁祸首,成为高官的替罪羔羊。
王仁佐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老了,以后很难升到高位,若是不留下一些证据,将来就危险了。
谁让事出在崇信王府,一个郡王能有什么诉求要如此兴师动众,王仁佐只能想到造反。正巧朱存枫的一系列行动还真就符合造反的准备工作范围,这就让王仁佐不得不抓瞎了。
如此就说通了,郭胜到底是本地人,不像他一样可以想办法脱身,一旦崇信王造反事迹暴露,崇信当地的各方势力必定洗牌。恰恰郭胜又不得不跟,如果他不跟,必定被朱存枫在起事前干掉,就因为郭家是本地大族有大概率了解造反实情,朱存枫为了安全要么收买要么杀人,搞定郭家朱存枫还能收入大批粮饷。
王仁佐想到,之前朱存枫收买了他后就见了郭胜,那时郭胜就肯定被收买了。而且王仁佐近期还听说王府找郭家老太爷说媒,要促成朱存枫和他孙女的婚事,这就对上了。
今天王仁佐找郭胜来咨询,表面上是不知所措,其实就是试探郭胜,结果不出他所料,郭胜居然让他不要声张。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代表郭家彻底投诚了王府,成为王府造反路上的助力。
有郭家牵桥搭线,相信王府很快就会把控整个崇信县,加之不久前还是自己帮朱存枫搞定所谓朱风的守备之职,当下王府有了冠冕堂皇招兵买马的理由。
“不行,必须要走。”王仁佐重新写了一封举报信,最后还是撕碎了。() ()
李太监收了朱存枫大量钱粮,朱存枫还保证每年都上贡,相信只要造反的事迹不爆出来,李太监不可能干预朱存枫,王仁佐不敢赌太监的底线。
可惜王仁佐想错了,李太监的关系够深,并且直接与魏忠贤的利益相关联,而魏忠贤则深度绑定天启皇帝,显然这条线的人都不会允许有人造反。只要王仁佐把朱存枫的事迹报上去,大概率朝廷会派人来协查,一旦有证据,肯定派人抓崇信王府上下。
谁让王仁佐官小且对高层人事不了解,谁让李太监没有对下面的狗说明自己魏忠贤义孙的出身。
朱存枫也有这个问题,他知道魏忠贤把持朝政,但他不知道李太监与魏忠贤的关系。
其实即便知道,朱存枫也不会在意,有平台在,还有不死身,大不了等几年,那时候天下大乱,随便都能拉起一支队伍。这也与朱存枫在第二世的经历有关,第二世他灭掉了米国成为美洲之王,几十年身居高位,许多事不需要考虑。
考虑良久,王仁佐选择尽早离开崇信这个风暴眼。辞官他还舍不得,也会有后续麻烦,于是他准备利用李太监的关系调动,哪怕不能升迁,换一个地方当知县也可以。
正好王仁佐从朱存枫那里拿了一万两,有足够上贡的钱,于是他派自己的同族子弟去固原。
面对王仁佐希望进步的请求,李太监不置可否。换一個新的知县来就不一定愿意当自己的狗,文人傲骨嘛。李太监没有收王仁佐的钱,只是让王仁佐等着,有机会再说。
不收钱就很能代表问题了,李太监一向是收钱办事,不收钱不办事。王仁佐知道必须自己想办法,他打算走一走其他边镇镇守太监的关系,他不相信所有太监都不收钱。
王仁佐让子弟去往东边的延绥镇榆林城,他觉得朱存枫不可能那么快就开始造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运作。
令王仁佐没有想到的是,陕西这座火山已经喷发,最先喷发的就是渭北澄城县的王二、郑彦等人。
澄城土地贫瘠,百姓收入微薄,自己和家人吃饭活下去都危险,没有再多的钱粮交税。这些年又遭遇连年天灾,官府本该赈灾免税养民,可因为明朝财政危机,不但不免税还加征了辽饷,以至于大批百姓没了活路。
等死,死国可乎?与其饿死,不如起事。愤怒的百姓在王二等人的带领下杀死了澄城知县,应者数千人,抢劫府衙后全部躲入黄龙山附近。这里毗邻山西,方便起义军机动,一时间并未遭遇官兵围剿。
实际上地方出现了叛乱,当地官员并不会第一时间上报,而是自行想办法解决。上报后就是为政不利,以后想升官都难,这种处事方针给起义军形成燎原之火创造了条件。
又恰巧澄城县隶属西安府管辖范畴,陕西首府重中之重,相关官员更多,更不能上报,事态就拖了下去。
王二造反成为风向标,许多人还在坚持,等这些走投无路的人发现王二没有被剿灭后将大大激励他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