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方侯府中礼客络绎不绝,今早奉旨而来的朝中的礼部官员才来宣读旨意,不到上午便有后宫嬷嬷奉旨来府中教导未来的太子妃宫中礼仪。
方侯爷在门前迎了嬷嬷进门,将手背到身后挥动,示意小厮快去后院叫小姐起床。
小厮一下便理解了侯爷的意思,他趁着方侯爷带着宫中嬷嬷慢慢参观庭院,拖延时间的片刻,小跑紧步的挑了一条小道,慌张地往方忆院子里去了。
“二小姐!二小姐!”
还未到院门,小厮小跑过来还有些气喘,又压着声音向门口忙作的婢女喊道。
“二小姐可起床了?”
婢女见来人是老爷身边的小厮,且慌慌张张的,放下手里的忙活的事情问怎么了?
“宫中来嬷嬷了,说要教导小姐礼仪,已经往这边来了!”
“什么!”
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收拾,终于在嬷嬷到院子前到时候能将方忆收拾好,被套上衣服拉到院中时,方忆的眼睛才勉强睁开。
“宫中的嬷嬷,这么早?”
随后方侯爷便领着嬷嬷出现在了门口,见到院里一众人已经收拾好了,非常满意,给嬷嬷介绍道。
“这便是小女了。小女顽劣,还望嬷嬷耐心教导。”
方忆乖巧的回礼:“嬷嬷一路而来,辛苦了。”
嬷嬷只看了一眼,却也喜欢这个未来的太子妃,扶起行礼的方忆,挽着手臂往屋里走去。待二人坐定,便开始了讲授:
“姑娘不日就要嫁予太子为妃了,虽与太子也算见过面,可却不是那么了解,奴婢便先来讲讲关于太子殿下的事,想必姑娘也爱听。”
皇城的另一端,东宫之中,太子将一把透着寒光的宝剑擦拭明亮,放入了密室木架的锦盒中,一旁的侍卫惋惜地叹了口气,对太子欲言又止,这些小动作被太子尽数看在眼里。
“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见太子不介意,侍卫便敞开了话夹般说起来:“副盟主,你真的能舍得下江湖恣意,回到这如牢笼般的朝堂么?我只是待了几天便觉得束缚的很,一言一行都要合乎规矩,这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侍卫名叫花花,是谢舒当年闯荡江湖时捡到的小孩,这些年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侍奉。不过虽是这样,谢舒一直拿他当徒弟,对他格外包容教导。
“还有那突然要嫁给你的方二小姐,她就像精心养活在庭院里的花一样,一点风霜没经历过,与我们副盟主、武林第一哪里相配了?”
太子不舍的把锦盒盖上,置于高阁,转身与侍卫聊着:“花花,这里的确是千般束缚,不像外面自在如意。可是这里也是我的家,有我的家人,朋友有难处尚要帮忙,何况家人。”
随后便想起了与方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提醒花花。
“而且方忆虽是养在深院的高门娇女,却不一定有你想的那样简单。”
方府的嬷嬷继续说道:
“当今太子是皇后次子,前太子的亲弟弟,除此之外,圣上还有一幼子,由安贵妃所生。太子小时候养在宫里,可在将要读书的年纪,却发现有体弱之症,只得挪去行宫静养,听说整日不饮汤药,闭门不出,让皇后担心不已。”
说到此处时,方忆插嘴问道:“太子殿下一直养在行宫,从未出去过吗?也未请师傅教导诗文和武学?”
嬷嬷摇摇头:“太子常年在行宫住着,偶尔会到宫中渴望圣上和皇后,除这两处,未踏足其他地方。但对于教导太子的诗文与武学,圣上亲自挑了才能卓越的太傅常往行宫教□□,只是…。”
嬷嬷踌躇稍许,缓缓开口。
“太子勉强留下了讲经论诗的夫子,请人将武学师傅送了回去。”
还未等方忆问为什么,嬷嬷就立刻帮太子解释:“当然了,太子殿□□弱无力,自然无法学武。”
而嬷嬷所说在话,在太子这边却有点不同。
“当初年幼无知,执意闯荡江湖当个大侠,父皇宠爱我,也勉强同意,让我住到行宫中方便掩人耳目,这些年都是以病弱静养为由避人不见,实则去江湖闯荡,让母后天天担心,积忧成疾。”
被叫作花花的侍卫虽早几年便跟在太子身边,却一直没听过他提起如此久远的事情:“后来您便成了江湖第一,当了大侠?”
太子目光深邃,仿佛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是啊,当时已经小有名望,父皇派来的太傅武功也不如我。后来被盟主看中收入盟中,却还是爱往外跑,爱管江湖中不公不平之事。”
讲到此处时,太子却无奈的低下头,神色也暗沉下来:“可我不能一味的顺着自己的心意,只顾着个人志向。父皇秘密将我召回,说局势所迫,我也只能担起身上职责。”
教导方忆的嬷嬷也顺着前面的思绪想到了这里。
“虽然太子避世而居,但奴婢常侍奉在皇后身边,比其他人多见过几面太子,也比他人也多了解太子一些,太子殿下恭孝奉上,待人温和,还尤其见不得宫中欺压弱小的事情,每每碰到都厉声训斥,训斥时面红声粗,全然不像久病之人。”
方忆认真的听着,时不时地点头:“后来呢?”
嬷嬷轻轻叹了口气。
“后来前太子病逝,朝臣簇拥着欲立安贵妃之子当太子,可是安贵妃势力过于庞大,圣上思虑万分,终究将二皇子召了回来,也就是如今的太子。”
方忆听到此处,不得不考虑:“太子病弱,会不会无力处理朝中政务?”同时方忆也在想:如果太子对朝政分身乏术,便无暇顾及自己了,到时便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可是嬷嬷却不愿再讲了。
“朝政之事不由得我们操心,太子的事情到这里就讲完了,请姑娘随奴婢去院里学习宫中礼仪吧。”
东宫那边,太子身边的侍卫也在围着太子追问,想了解更多太子当大侠时候的故事,太子已经准备将密室门打开出去。
“今日便聊到这里吧。还有,若有盟中之人与你通信,万不可透露此事,就说——我带着你云游去了。”
名叫花花的侍卫震惊道:“就连盟主也不知道您是太子吗?”
谢舒转头一笑:“当然,所以要保密哦。”
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随着这些日子一道道旨意下来,数不清的礼物一箱箱不断送入方府,半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
成婚佳期如约而至,在这天房檐上、窗户上挂满了装饰用的红绸,方府外一早就有安排好的迎亲队伍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府中也在紧张的忙活。
这可真是方府难得的大日子啊!
方忆穿上最后一件外衣,通过铜镜看着婢女正在把梳的顺滑的长发挽到头顶,再戴上宫里送来的发冠,只觉得镜中的人仿佛是个不认识的陌生人,心中也升起一丝畏惧害怕。
她拉住了旁边同样瞧着她的母亲,母亲一瞥,也看出她心里的不安,接过婢女手里的头发,帮方忆继续梳妆。
“阿忆,你喜欢的木簪玉镯,首饰和衣裳都给你放进箱子装进车里了,还有母亲在京城的一排铺面,城外的一片林子和山庄,还有你父亲送的金银珍宝,高手侍卫,一同与你陪嫁入太子府。这还不算圣上的赏赐…”
方忆拉着母亲的手臂,看向母亲。
“太子府也为女儿准备许多,这些东西已经太多了,女儿用不完。”
侯夫人停下手里的事情,抚摸着女儿的肩膀安慰道。
“知道你有许多了,可是毕竟你嫁予的是太子,你父亲和我总觉得准备再多也不够。太子品行端正,但只要在太子府中受了委屈,随时可以回到家里来,我会让你父亲去收拾他。”
方忆被母亲逗得笑出来声:“若是他敢欺负我,我早就自己动手了,哪里还用得叫父亲?”
妆容化成,方忆自醒来就忙活到现在,是一点也没有时间吃饭,趁着这时才咬了一口桃酥,却听见院外的婢子议论着:太子已经闯过了几位哥哥的考验,直奔厅堂去了。
方忆收拾好自己,也让侍女拿着盖头,走向正堂,再与太子一同敬过父母,盖上盖头,扶上太子的手臂出了门。
每每遇到过门槛、上花轿、跨火盆,谢舒都会扶着方忆,轻声提醒:“前面迈步,要小心。”
方忆也会颔首低声回应:“多谢殿下。”
谢舒温声朗言,在一片吵杂错乱的宾客声中让方忆安心许多。
“阿忆,今日你我便是夫妻,叫我名字就好。”
方忆思虑片刻,略带生疏和羞涩地开口。
“好——谢舒。”
方侯爷在门前迎了嬷嬷进门,将手背到身后挥动,示意小厮快去后院叫小姐起床。
小厮一下便理解了侯爷的意思,他趁着方侯爷带着宫中嬷嬷慢慢参观庭院,拖延时间的片刻,小跑紧步的挑了一条小道,慌张地往方忆院子里去了。
“二小姐!二小姐!”
还未到院门,小厮小跑过来还有些气喘,又压着声音向门口忙作的婢女喊道。
“二小姐可起床了?”
婢女见来人是老爷身边的小厮,且慌慌张张的,放下手里的忙活的事情问怎么了?
“宫中来嬷嬷了,说要教导小姐礼仪,已经往这边来了!”
“什么!”
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收拾,终于在嬷嬷到院子前到时候能将方忆收拾好,被套上衣服拉到院中时,方忆的眼睛才勉强睁开。
“宫中的嬷嬷,这么早?”
随后方侯爷便领着嬷嬷出现在了门口,见到院里一众人已经收拾好了,非常满意,给嬷嬷介绍道。
“这便是小女了。小女顽劣,还望嬷嬷耐心教导。”
方忆乖巧的回礼:“嬷嬷一路而来,辛苦了。”
嬷嬷只看了一眼,却也喜欢这个未来的太子妃,扶起行礼的方忆,挽着手臂往屋里走去。待二人坐定,便开始了讲授:
“姑娘不日就要嫁予太子为妃了,虽与太子也算见过面,可却不是那么了解,奴婢便先来讲讲关于太子殿下的事,想必姑娘也爱听。”
皇城的另一端,东宫之中,太子将一把透着寒光的宝剑擦拭明亮,放入了密室木架的锦盒中,一旁的侍卫惋惜地叹了口气,对太子欲言又止,这些小动作被太子尽数看在眼里。
“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见太子不介意,侍卫便敞开了话夹般说起来:“副盟主,你真的能舍得下江湖恣意,回到这如牢笼般的朝堂么?我只是待了几天便觉得束缚的很,一言一行都要合乎规矩,这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侍卫名叫花花,是谢舒当年闯荡江湖时捡到的小孩,这些年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侍奉。不过虽是这样,谢舒一直拿他当徒弟,对他格外包容教导。
“还有那突然要嫁给你的方二小姐,她就像精心养活在庭院里的花一样,一点风霜没经历过,与我们副盟主、武林第一哪里相配了?”
太子不舍的把锦盒盖上,置于高阁,转身与侍卫聊着:“花花,这里的确是千般束缚,不像外面自在如意。可是这里也是我的家,有我的家人,朋友有难处尚要帮忙,何况家人。”
随后便想起了与方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提醒花花。
“而且方忆虽是养在深院的高门娇女,却不一定有你想的那样简单。”
方府的嬷嬷继续说道:
“当今太子是皇后次子,前太子的亲弟弟,除此之外,圣上还有一幼子,由安贵妃所生。太子小时候养在宫里,可在将要读书的年纪,却发现有体弱之症,只得挪去行宫静养,听说整日不饮汤药,闭门不出,让皇后担心不已。”
说到此处时,方忆插嘴问道:“太子殿下一直养在行宫,从未出去过吗?也未请师傅教导诗文和武学?”
嬷嬷摇摇头:“太子常年在行宫住着,偶尔会到宫中渴望圣上和皇后,除这两处,未踏足其他地方。但对于教导太子的诗文与武学,圣上亲自挑了才能卓越的太傅常往行宫教□□,只是…。”
嬷嬷踌躇稍许,缓缓开口。
“太子勉强留下了讲经论诗的夫子,请人将武学师傅送了回去。”
还未等方忆问为什么,嬷嬷就立刻帮太子解释:“当然了,太子殿□□弱无力,自然无法学武。”
而嬷嬷所说在话,在太子这边却有点不同。
“当初年幼无知,执意闯荡江湖当个大侠,父皇宠爱我,也勉强同意,让我住到行宫中方便掩人耳目,这些年都是以病弱静养为由避人不见,实则去江湖闯荡,让母后天天担心,积忧成疾。”
被叫作花花的侍卫虽早几年便跟在太子身边,却一直没听过他提起如此久远的事情:“后来您便成了江湖第一,当了大侠?”
太子目光深邃,仿佛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是啊,当时已经小有名望,父皇派来的太傅武功也不如我。后来被盟主看中收入盟中,却还是爱往外跑,爱管江湖中不公不平之事。”
讲到此处时,太子却无奈的低下头,神色也暗沉下来:“可我不能一味的顺着自己的心意,只顾着个人志向。父皇秘密将我召回,说局势所迫,我也只能担起身上职责。”
教导方忆的嬷嬷也顺着前面的思绪想到了这里。
“虽然太子避世而居,但奴婢常侍奉在皇后身边,比其他人多见过几面太子,也比他人也多了解太子一些,太子殿下恭孝奉上,待人温和,还尤其见不得宫中欺压弱小的事情,每每碰到都厉声训斥,训斥时面红声粗,全然不像久病之人。”
方忆认真的听着,时不时地点头:“后来呢?”
嬷嬷轻轻叹了口气。
“后来前太子病逝,朝臣簇拥着欲立安贵妃之子当太子,可是安贵妃势力过于庞大,圣上思虑万分,终究将二皇子召了回来,也就是如今的太子。”
方忆听到此处,不得不考虑:“太子病弱,会不会无力处理朝中政务?”同时方忆也在想:如果太子对朝政分身乏术,便无暇顾及自己了,到时便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可是嬷嬷却不愿再讲了。
“朝政之事不由得我们操心,太子的事情到这里就讲完了,请姑娘随奴婢去院里学习宫中礼仪吧。”
东宫那边,太子身边的侍卫也在围着太子追问,想了解更多太子当大侠时候的故事,太子已经准备将密室门打开出去。
“今日便聊到这里吧。还有,若有盟中之人与你通信,万不可透露此事,就说——我带着你云游去了。”
名叫花花的侍卫震惊道:“就连盟主也不知道您是太子吗?”
谢舒转头一笑:“当然,所以要保密哦。”
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随着这些日子一道道旨意下来,数不清的礼物一箱箱不断送入方府,半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
成婚佳期如约而至,在这天房檐上、窗户上挂满了装饰用的红绸,方府外一早就有安排好的迎亲队伍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府中也在紧张的忙活。
这可真是方府难得的大日子啊!
方忆穿上最后一件外衣,通过铜镜看着婢女正在把梳的顺滑的长发挽到头顶,再戴上宫里送来的发冠,只觉得镜中的人仿佛是个不认识的陌生人,心中也升起一丝畏惧害怕。
她拉住了旁边同样瞧着她的母亲,母亲一瞥,也看出她心里的不安,接过婢女手里的头发,帮方忆继续梳妆。
“阿忆,你喜欢的木簪玉镯,首饰和衣裳都给你放进箱子装进车里了,还有母亲在京城的一排铺面,城外的一片林子和山庄,还有你父亲送的金银珍宝,高手侍卫,一同与你陪嫁入太子府。这还不算圣上的赏赐…”
方忆拉着母亲的手臂,看向母亲。
“太子府也为女儿准备许多,这些东西已经太多了,女儿用不完。”
侯夫人停下手里的事情,抚摸着女儿的肩膀安慰道。
“知道你有许多了,可是毕竟你嫁予的是太子,你父亲和我总觉得准备再多也不够。太子品行端正,但只要在太子府中受了委屈,随时可以回到家里来,我会让你父亲去收拾他。”
方忆被母亲逗得笑出来声:“若是他敢欺负我,我早就自己动手了,哪里还用得叫父亲?”
妆容化成,方忆自醒来就忙活到现在,是一点也没有时间吃饭,趁着这时才咬了一口桃酥,却听见院外的婢子议论着:太子已经闯过了几位哥哥的考验,直奔厅堂去了。
方忆收拾好自己,也让侍女拿着盖头,走向正堂,再与太子一同敬过父母,盖上盖头,扶上太子的手臂出了门。
每每遇到过门槛、上花轿、跨火盆,谢舒都会扶着方忆,轻声提醒:“前面迈步,要小心。”
方忆也会颔首低声回应:“多谢殿下。”
谢舒温声朗言,在一片吵杂错乱的宾客声中让方忆安心许多。
“阿忆,今日你我便是夫妻,叫我名字就好。”
方忆思虑片刻,略带生疏和羞涩地开口。
“好——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