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湿冷的秋天,空气中夹杂的寒意试图侵袭每一个衣着单薄的人,击垮他们的意志。乌云将太阳遮挡的严严实实,仿佛太阳没有升起过。每个人都被阴冷笼罩,空中逐渐下起细密的雨丝,掉落的雨滴,让行人不自觉遮挡住额头,林晓楠脸颊上的绒毛也变得清晰可见。
她的脸阴沉着,看起来没睡好的样子。她就那样沉默着推着那辆自行车,接近学校大门口。
一步,一步,又是一步。
她举步维艰。
她看到站在门口的两个老师,她好想再次求助。可是,她没有证据。人都没有出校门,怎么能证明有人要围殴她呢?
她要如何开口,大人才会在意这件事?她已经把怀疑告诉了她的同学,但是那个女生只是点了点头。她很难过。她更难过的是周凡,在一起六年的同学,早就知道上次她即将被霸凌,也无动于衷。她开始怀疑,她真的有真心的朋友吗?
她内心不断地做着心理斗争,她甚至想等全校学生走光了,她再离开学校。可惜,门口那一伙人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张望着,没有丝毫离开的举动。他们一定在等什么人。
她确定。
那一伙人她不认识,但是她知道,她就是被等待的人。
对于危险,她有一种天生的嗅觉。
终于,她决定求助。
推着自行车,她停到了年级主任和一个年轻男老师的面前。
“主任,我觉得我的同学找了人在门口等着我。”林晓楠的样子比哭还难看,她看起来是那样的委屈。
主任没想到林晓楠今天停下来了,平时都是直接走出校门。“你说你们班的曲柔啊?”
“没事,放心吧,我上次严肃批评过她了。她不敢。”年级主任自信满满的样子让林晓楠心里一沉。
她快要哭出来了。“不,她敢。我不敢一个人回家。”直到展示自我的脆弱的那一刻,她都没有把握主任会帮她。
她在恳求,她把底牌全部亮了出来。她没有办法了。
她才13岁啊!如果她是一个成年人,那她一定不会害怕。可是,她13岁的人生经历让她觉得人生已经走投无路了。她好讨厌读初中。
“没事,你走吧,她不敢!”年级主任不以为意。催促劝导林晓楠。
无奈林晓楠就是不肯离开,她赖在了学校门口。她知道她不能走。
初一的学生都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个别值日生离校比较晚,三三两两的路过门口。他们跟林晓楠不熟,只是侧头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了。
他们当然不明白林晓楠的绝望。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有的人的人生从未经历过,从未听说过这些黑暗。因为他们不是施暴者,不是受害者,也不是围观者。他们是幸运的。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即使听说了,也会无视。
多年后,林晓楠读到一首诗,它是来自约翰多恩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终于,旁边的男老师看不下去了。他转身到门卫室门口推上了他的自行车,“走,我送你。”
那是一个瘦瘦高高的老师,他一头黑色的卷发,双手插在牛仔裤的后兜里,深邃的五官是那样的迷人。细小的胡茬包裹在他的下颚。他很有艺术气息。
起初他只是站在旁边聆听着,没有说话,没想到那个老师径直推着他的车子要送她。这让林晓楠回想起了小学的时候,父亲和她在学校门口的经历。
一次带来绝望,一次带来希望。截然不同的遭遇,让她有点不适应。
她,习惯了被拒绝。
这时,天上的乌云逐渐散开,一缕阳光洒向了那个可怜的13岁女孩。她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心开始不受控制地砰砰的跳,脸开始变红,想到即将直面危险,她有些担忧也有点紧张,所以眼睛还是雾蒙蒙的。
男老师骑上了车,比林晓楠的位置稍微高出半个车位。一出门,林晓楠就感觉到了几双眼睛在同时盯着她。
她好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人人都想把她生吞活剥了。
她紧张极了,手心开始出汗,汗毛也直立了起来。
就在两人陆续从不远处一拨人当中穿过的时候。
她明显听到了右边的高年级的男生看着同伴在数数,“一,二,……”
还没有数到三,林晓楠就越过了那群人。她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个男老师,他们会怎么样对待她。
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看过一次安全教育的视频,但是老师从来没有说过具体如何求助。只是笼统地告诉小孩们,要告诉大人,但是大人们的态度又让小孩们失去了倾诉的欲望。
12岁的林晓楠在看完那次的视频得出的结论是:那个被霸凌的男生不该没事踢石子玩,因为踢到别人,他惹到了别人,所以这是他被霸凌的原因。
多年后,林晓楠推翻了那次幼稚的结论:霸凌者只要想霸凌,总有千奇百怪的理由。不管你是不是惹到他,不管父母是不是关心他,只要他想,他有无数个理由作为霸凌你的借口。
内向软弱不是他霸凌你的借口,穿的不好看不是他霸凌你的借口,言语的冲突不是他霸凌你的借口,性取向不同更不是他霸凌你的借口。只有软弱的人才会拼命地在外部找存在感,试图证明自己的力量。真正有力量的人不需要动用武力,他们看起来坚不可摧,孔武有力,实际他们才是内心最脆弱的人,提起他们的家庭他们会立刻变脸色,因为那是他们内心真正脆弱的地方。硬币有两面,人也有弱点。
两人已经离开那拨人很远了,他们却没有追上来。
“你说的那些人在哪呢?”男老师走在路上问林晓楠。
林晓楠内心有点哭笑不得,老师呀,你骑车跑太快了,都不看下周围吗?那些人就在学校门口啊!
林晓楠看老师的意思是要找这帮人。她可没想到这一层,以为老师只是送她回家。
“老师,那群人已经走过了,没有跟上来,就在学校门口。刚才还数数呢。”
“你确定是那拨人吗?”男老师开始调转自行车车头。
“嗯,就是他们。我一出学校门口,其中一个男的一直看着我。我不认识他。”
“行,现在没事了,你赶紧回家吧,注意安全,我先回去了。”
“嗯,好,谢谢老师。”
“没事,注意安全。”
就这样,林晓楠和男老师往两个不同的方向离开。
很多年以来,她一直以为是因为那帮人看有老师和她一起走,不敢找她了。但是她没有想过,在那天那个老师为什么要调转自行车头。
那个方向是回学校的路。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害怕过走那条路。
那天的记忆永远地留在了她的心里。她没有告诉过亲人、朋友、老师。她知道人与人是无法共情的。她的无助、她的脆弱、她的屈辱与不堪,只有她和那个男老师明白。
她像是被放生后误入海洋的淡水鱼,在海浪的拍打中,她几乎要窒息了。盘旋的海鸥试图教她飞翔,却忽略了她没有翅膀。她有美丽的鱼鳍,波光闪闪的鳞片,可是她不是美人鱼,让人有救她下来的欲望。她只是一条普通的淡水鱼,她以为她要仰泳了。可是,在荒岛的岩石处,有人居然升起了烟,她就那样被打捞起来,很自然地被放进了淡水里。
她活了。
她的脸阴沉着,看起来没睡好的样子。她就那样沉默着推着那辆自行车,接近学校大门口。
一步,一步,又是一步。
她举步维艰。
她看到站在门口的两个老师,她好想再次求助。可是,她没有证据。人都没有出校门,怎么能证明有人要围殴她呢?
她要如何开口,大人才会在意这件事?她已经把怀疑告诉了她的同学,但是那个女生只是点了点头。她很难过。她更难过的是周凡,在一起六年的同学,早就知道上次她即将被霸凌,也无动于衷。她开始怀疑,她真的有真心的朋友吗?
她内心不断地做着心理斗争,她甚至想等全校学生走光了,她再离开学校。可惜,门口那一伙人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张望着,没有丝毫离开的举动。他们一定在等什么人。
她确定。
那一伙人她不认识,但是她知道,她就是被等待的人。
对于危险,她有一种天生的嗅觉。
终于,她决定求助。
推着自行车,她停到了年级主任和一个年轻男老师的面前。
“主任,我觉得我的同学找了人在门口等着我。”林晓楠的样子比哭还难看,她看起来是那样的委屈。
主任没想到林晓楠今天停下来了,平时都是直接走出校门。“你说你们班的曲柔啊?”
“没事,放心吧,我上次严肃批评过她了。她不敢。”年级主任自信满满的样子让林晓楠心里一沉。
她快要哭出来了。“不,她敢。我不敢一个人回家。”直到展示自我的脆弱的那一刻,她都没有把握主任会帮她。
她在恳求,她把底牌全部亮了出来。她没有办法了。
她才13岁啊!如果她是一个成年人,那她一定不会害怕。可是,她13岁的人生经历让她觉得人生已经走投无路了。她好讨厌读初中。
“没事,你走吧,她不敢!”年级主任不以为意。催促劝导林晓楠。
无奈林晓楠就是不肯离开,她赖在了学校门口。她知道她不能走。
初一的学生都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个别值日生离校比较晚,三三两两的路过门口。他们跟林晓楠不熟,只是侧头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了。
他们当然不明白林晓楠的绝望。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有的人的人生从未经历过,从未听说过这些黑暗。因为他们不是施暴者,不是受害者,也不是围观者。他们是幸运的。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即使听说了,也会无视。
多年后,林晓楠读到一首诗,它是来自约翰多恩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终于,旁边的男老师看不下去了。他转身到门卫室门口推上了他的自行车,“走,我送你。”
那是一个瘦瘦高高的老师,他一头黑色的卷发,双手插在牛仔裤的后兜里,深邃的五官是那样的迷人。细小的胡茬包裹在他的下颚。他很有艺术气息。
起初他只是站在旁边聆听着,没有说话,没想到那个老师径直推着他的车子要送她。这让林晓楠回想起了小学的时候,父亲和她在学校门口的经历。
一次带来绝望,一次带来希望。截然不同的遭遇,让她有点不适应。
她,习惯了被拒绝。
这时,天上的乌云逐渐散开,一缕阳光洒向了那个可怜的13岁女孩。她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心开始不受控制地砰砰的跳,脸开始变红,想到即将直面危险,她有些担忧也有点紧张,所以眼睛还是雾蒙蒙的。
男老师骑上了车,比林晓楠的位置稍微高出半个车位。一出门,林晓楠就感觉到了几双眼睛在同时盯着她。
她好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人人都想把她生吞活剥了。
她紧张极了,手心开始出汗,汗毛也直立了起来。
就在两人陆续从不远处一拨人当中穿过的时候。
她明显听到了右边的高年级的男生看着同伴在数数,“一,二,……”
还没有数到三,林晓楠就越过了那群人。她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个男老师,他们会怎么样对待她。
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看过一次安全教育的视频,但是老师从来没有说过具体如何求助。只是笼统地告诉小孩们,要告诉大人,但是大人们的态度又让小孩们失去了倾诉的欲望。
12岁的林晓楠在看完那次的视频得出的结论是:那个被霸凌的男生不该没事踢石子玩,因为踢到别人,他惹到了别人,所以这是他被霸凌的原因。
多年后,林晓楠推翻了那次幼稚的结论:霸凌者只要想霸凌,总有千奇百怪的理由。不管你是不是惹到他,不管父母是不是关心他,只要他想,他有无数个理由作为霸凌你的借口。
内向软弱不是他霸凌你的借口,穿的不好看不是他霸凌你的借口,言语的冲突不是他霸凌你的借口,性取向不同更不是他霸凌你的借口。只有软弱的人才会拼命地在外部找存在感,试图证明自己的力量。真正有力量的人不需要动用武力,他们看起来坚不可摧,孔武有力,实际他们才是内心最脆弱的人,提起他们的家庭他们会立刻变脸色,因为那是他们内心真正脆弱的地方。硬币有两面,人也有弱点。
两人已经离开那拨人很远了,他们却没有追上来。
“你说的那些人在哪呢?”男老师走在路上问林晓楠。
林晓楠内心有点哭笑不得,老师呀,你骑车跑太快了,都不看下周围吗?那些人就在学校门口啊!
林晓楠看老师的意思是要找这帮人。她可没想到这一层,以为老师只是送她回家。
“老师,那群人已经走过了,没有跟上来,就在学校门口。刚才还数数呢。”
“你确定是那拨人吗?”男老师开始调转自行车车头。
“嗯,就是他们。我一出学校门口,其中一个男的一直看着我。我不认识他。”
“行,现在没事了,你赶紧回家吧,注意安全,我先回去了。”
“嗯,好,谢谢老师。”
“没事,注意安全。”
就这样,林晓楠和男老师往两个不同的方向离开。
很多年以来,她一直以为是因为那帮人看有老师和她一起走,不敢找她了。但是她没有想过,在那天那个老师为什么要调转自行车头。
那个方向是回学校的路。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害怕过走那条路。
那天的记忆永远地留在了她的心里。她没有告诉过亲人、朋友、老师。她知道人与人是无法共情的。她的无助、她的脆弱、她的屈辱与不堪,只有她和那个男老师明白。
她像是被放生后误入海洋的淡水鱼,在海浪的拍打中,她几乎要窒息了。盘旋的海鸥试图教她飞翔,却忽略了她没有翅膀。她有美丽的鱼鳍,波光闪闪的鳞片,可是她不是美人鱼,让人有救她下来的欲望。她只是一条普通的淡水鱼,她以为她要仰泳了。可是,在荒岛的岩石处,有人居然升起了烟,她就那样被打捞起来,很自然地被放进了淡水里。
她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