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市中心建了第一批商品房,楼层以六层楼为主,一层为商铺,二层以上为住宅。
房价大概在五六百块钱一平方,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大老板。
徐云甫买了一条烟和两瓶酒上门,他将自行车停在楼在,走上了三楼。
“岳父。”他开门后喊道。
“是你啊。”蒋孝慕高兴道,“快进来!快进来!”
徐云甫站在门口往里看去,有些羞怯。
“没事,进来吧。”蒋孝慕说着给他去拿拖鞋换上,“穿我的,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不介意。”他连忙摆摆手。
进了屋子,他看到他家里有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还有两对硕大的黑色音响。
他只在百货商店里见过,还头一回见人把所有家用电器配齐的。
“坐坐。”蒋孝慕说,“你来就来好了,带什么东西。”
“啊,一点点小意思。”徐云甫说着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
“锦宝呢?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哦,她上班呢。”徐云甫说。
蒋孝慕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上班忙不忙的?”
“啊?”失业了,这能说吗?
“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还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啊。”徐云甫挠挠头道。
“怎么了?”
徐云甫犹豫片刻才说:“岳父,能不能借我点钱?”
“你说这个啊。”蒋孝慕笑道,“我还以为你刚才那副表情,还以为出什么事情了。”
“啊?”徐云甫在想自己刚才是什么样的表情。
“以为你和锦宝闹矛盾了。”
“哦,没有,没有的事情。”徐云甫摆摆手。
“需要多少钱?”
“岳父你不问问我想干什么吗?”徐云甫问。
蒋孝慕说:“其实我之前问过你,要不要钱,缺钱和我说,你记得吗?”
“当然了,当然记得,所以我才会来。”
“嗯,是家里需要吗?”
徐云甫说:“家里的钱够用了。我每个月都拿工资给锦宝管账。她特别厉害,每一笔支出都记在本子里,家把持得很好的。”
“那是?”
“岳父知道股份制改革的事情吗?”
“报纸上看到过。”
徐云甫鼓足勇气道:“我想买股份。”
“买股份?”
“是的,这样一来,我就真的成了工厂的实际负责人,对于工厂的改制,就能更加深入彻底一些。”
他继续说:“这钱就当是向岳父借的,赚到了可以用两成的利率支付利息。”
蒋孝慕爱孩子,自然爱屋及乌爱女婿了,他说:“可以是可以,但是我有个条件。”
“什么?请说。”
蒋孝慕思考片刻说:“利息不要你的,不过这公司要写上锦宝一半的名字。”
徐云甫笑,原来岳父是在想这个,就别说一半了,全都写成锦宝的都可以。
不过,他此刻也不想说大话,毕竟实际负责人还是要占股份的。这个和利润分配的区别很大。
“行,就按照你说的。”徐云甫说,“但在商言商,利息还是要给的。”
蒋孝慕说:“我以前也做过生意的,不过现在老了,做不动了。特别是和锦宝的妈妈分开后,精神上受到很多打击。以后的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
“嗯!”徐云甫内心感动,岳父这么相信他,也不怕他把这笔钱都亏掉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事业搞起来。
离开了岳父家,徐云甫马不停蹄地跑到各个生产组长里,商量这件事情。
股份制改革嘛,每个人都可以出钱买股份,徐云甫想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
去了好几家,大家纷纷表示,没有钱,不想买。
大家说的也是实话,赚的少,花的多,还要养孩子。除去每月开支,所剩无几。
借钱更是天方夜谭了,大家都没钱,问谁去借。
再说了,工厂快破产了,万一钱投进去了,打水漂怎么办?
怎么还有送钱上班的事情,太荒谬了。
自己辛辛苦苦,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的,说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
不是所有人都像徐云甫一样有个好丈人,有个好老婆的。
他自己都承认,有时候确实有些运气属性在的,谁知道自己能碰到这么好的事情。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兴趣,徐云甫又去了一趟沈主任家里,问问他有什么想法。
“那你问问大家对分红的事情感不感兴趣?”沈主任说。
“问了,他们不信,说什么本金投进去了,能不能拿回来还是个未知数。我想的是给他们分红,他们想着我亏光了他们的本金。”徐云甫说。
“那倒也是,没做之前,大家没有信心,看不到结果,也是正常的。”沈主任说,“低风险的工资拿习惯了,一下子改变意识,让他们做这种高风险的事情,是困难。”
“嗯,人的观念转变比什么都难。”徐云甫说,“我这一下午都去了三家,都这么说。”
“那不能怪他们,他们都有自己的考量。”沈主任说。
“我知道。”徐云甫说,“以后的事情,谁都讲不好的。”
“嗯,不是说眼光不眼光的,而是人都有危机意识。”沈主任说,“这事情不急,你和他们说过利弊了,让他们自己想一想。”
“对,这点我懂的。”徐云甫说,“做了努力,我就等一个结果了。”
“股份制改革,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嗯。”
“那就是风险和收益并存了。”
“每次和沈主任聊完天,我就觉得豁然开朗的感觉。”徐云甫说。
“我这个老头子还能给你什么建议,只不过说一些浑话罢了。”
“那不是,沈主任在我心里和诸葛孔明一样。”
沈主任笑起来,“那你得给我配一把扇子,我摇一摇。”
两人哈哈大笑,忘年交就是如此。
徐云甫忙了一天,中午饭都没吃,早早地告别了沈主任,准备回家了。
他在菜市场里买了一条鲳鱼,一把上海青,几个西红柿。
出来的时候,发现自行车被偷了……
这么破的车,居然还有人偷,他扶额,谁干的!嗯?
这社会风气真的是太差了!
他四处张望一番,街上的自行车叮铃叮铃地骑过,没看到他的自行车,行人面带微笑地走来走去,神色正常。他买菜到出来半个小时过去了,偷车贼肯定跑很远了。
他只能无奈地拎着菜走路回家。
锦宝爱吃红烧鲳鱼,上面撒一点葱花。上海青直接炒,放一点点白糖提鲜。西红柿和鸡蛋一起炒,颜色漂亮。
等他做完三个菜,陈锦也回家了。
徐云甫看着她的飞鸽牌自行车,问:“锦宝,你自行车能借我用用吗?”
陈锦将自行车推到院子里,停好了,问:“你的车呢?”
“被偷了。”他摊手道。
陈锦淡淡道:“这么破的车,还有人看上?”
“我也想这个问题呢。”徐云甫将碗筷摆摆好,说,“除了铃不响,其他都会响。”
“嗯。”
“老婆,饿了吧,吃饭了。”
陈锦坐下问:“你骑我车,我骑什么?”
“你上班去的时候,我送你,然后我骑走,晚上来接你,你看行不行?”徐云甫问。
“可以倒是可以,但我那是女士自行车,你一个大男人,骑那么小的合适吗?”
“小是小了点,将就用用呗。”
“随便你。”陈锦说。
吃了一口菜,陈锦想到什么,问:“你骑车出去干嘛?”
“谈业务啊。”
“业务?”陈锦不解,“你们工厂还有业务么?”
“这你就别管了,我谈成了再和你讲。”
“嘁,神神秘秘的。”
徐云甫说:“对了,我们工厂有没有评估,大概还剩多少钱?”
“没呢。”
“为什么?”徐云甫追问道。
“事情太多了,来不及,三角债的问题,都快把银行逼疯了。”陈锦叹了一口气。
“那么严重?”
“嗯,最近很多工厂,都是一堆烂账。”
“我还以为,就我们服装厂有这个问题呢。”徐云甫书。
“在家里别谈工作的事情,心烦。”陈锦说。
“好,那不讲了,吃菜,吃菜!”徐云甫说,“我煎的鱼好吃吗?”
“还行。”陈锦说着去吃鱼背上的肉。
两人吃完饭,去徐云月那儿看了两个男孩,现在孩子大了,都去上幼儿园了,再过一阵子就要读小学了。
陈锦不得不感慨,这时间就像指缝间的沙子,越想留住,越走得快。
聊了一会天后,四个大人,两个小孩围在一起看电视。
七点一过就是新闻联播,现在的主持人都穿着西装播报新闻。没想到在这一点上,徐云甫的眼光还是可以的,西服成了正式场合的穿着。
西服是时髦的象征,能拥有一件西服,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特别有面子。
气象预报之后,放了几个广告。
王德彪问:“姐夫,你们厂要不要去投个广告?”
“投广告?”
“对啊,你看这个不就是广告,卖洗发水的。”王德彪指了指。
“好主意哦。”徐云甫说。
“是吧,还能扩大知名度。”
“好是好,就是厂里还没恢复正常的状态。”徐云甫如实说。
“还没好呢?”王德彪笑起来,“该不会以后都不行,你也要和我一起种田了吧?”
“你这什么乌鸦嘴。”徐云月说。
“哎,姐夫,这事情可不妙啊。”王德彪幸灾乐祸道。
“嗯,有困难。”
“我就说啊,姐夫都说了。”王德彪笑着说。他巴不得徐云甫也像他一样倒霉。
徐云甫沉默一会儿,说:“我现在在做一件事儿呢,要做成了,把你弄到厂里怎么样?”
“不要介绍信?”王德彪狐疑道,“你又说大话了。”
“什么年代还要介绍信。”徐云甫说。
“那当然好了!”王德彪高兴道,“我去做什么?”
“你刚还巴巴地想看我哥的笑话呢!”徐云月说。
“刚刚是刚刚,人是会变化的,懂吗?”王德彪问。
“不懂,这才一分钟都不到。”徐云月说。
“你懂啥!去去去!哥!我去做什么?”王德彪说。
徐云甫想了想,他能做什么,他除了种地比别人慢一些,吃饭比别人多一些,好像也没看出来什么优点了。
“食堂吧!”徐云甫决定道。
“食堂好啊!”王德彪开心道,打菜要看师傅的脸色!想给几块红烧肉,就给几块红烧肉,看不顺眼的,全给油豆腐!
徐云甫以为他会不高兴的,没想到他还满意。
“那就这么说好了,哥哥有钱了,自然会惦记妹夫的。”徐云甫乐道。
“好啊!哥就是牛逼!”王德彪递给他一瓶啤酒,说,“来来来,走一个。”
“男人掌勺,与众不同。”徐云甫接过去喝了一口。
“我都想着,戴上厨师帽子的样子了!”
“肯定很优秀!”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妯娌二人面面相觑,看着自家男人互相吹捧,互相恭维,听着真是无比尴尬。
房价大概在五六百块钱一平方,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大老板。
徐云甫买了一条烟和两瓶酒上门,他将自行车停在楼在,走上了三楼。
“岳父。”他开门后喊道。
“是你啊。”蒋孝慕高兴道,“快进来!快进来!”
徐云甫站在门口往里看去,有些羞怯。
“没事,进来吧。”蒋孝慕说着给他去拿拖鞋换上,“穿我的,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不介意。”他连忙摆摆手。
进了屋子,他看到他家里有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还有两对硕大的黑色音响。
他只在百货商店里见过,还头一回见人把所有家用电器配齐的。
“坐坐。”蒋孝慕说,“你来就来好了,带什么东西。”
“啊,一点点小意思。”徐云甫说着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
“锦宝呢?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哦,她上班呢。”徐云甫说。
蒋孝慕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上班忙不忙的?”
“啊?”失业了,这能说吗?
“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还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啊。”徐云甫挠挠头道。
“怎么了?”
徐云甫犹豫片刻才说:“岳父,能不能借我点钱?”
“你说这个啊。”蒋孝慕笑道,“我还以为你刚才那副表情,还以为出什么事情了。”
“啊?”徐云甫在想自己刚才是什么样的表情。
“以为你和锦宝闹矛盾了。”
“哦,没有,没有的事情。”徐云甫摆摆手。
“需要多少钱?”
“岳父你不问问我想干什么吗?”徐云甫问。
蒋孝慕说:“其实我之前问过你,要不要钱,缺钱和我说,你记得吗?”
“当然了,当然记得,所以我才会来。”
“嗯,是家里需要吗?”
徐云甫说:“家里的钱够用了。我每个月都拿工资给锦宝管账。她特别厉害,每一笔支出都记在本子里,家把持得很好的。”
“那是?”
“岳父知道股份制改革的事情吗?”
“报纸上看到过。”
徐云甫鼓足勇气道:“我想买股份。”
“买股份?”
“是的,这样一来,我就真的成了工厂的实际负责人,对于工厂的改制,就能更加深入彻底一些。”
他继续说:“这钱就当是向岳父借的,赚到了可以用两成的利率支付利息。”
蒋孝慕爱孩子,自然爱屋及乌爱女婿了,他说:“可以是可以,但是我有个条件。”
“什么?请说。”
蒋孝慕思考片刻说:“利息不要你的,不过这公司要写上锦宝一半的名字。”
徐云甫笑,原来岳父是在想这个,就别说一半了,全都写成锦宝的都可以。
不过,他此刻也不想说大话,毕竟实际负责人还是要占股份的。这个和利润分配的区别很大。
“行,就按照你说的。”徐云甫说,“但在商言商,利息还是要给的。”
蒋孝慕说:“我以前也做过生意的,不过现在老了,做不动了。特别是和锦宝的妈妈分开后,精神上受到很多打击。以后的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
“嗯!”徐云甫内心感动,岳父这么相信他,也不怕他把这笔钱都亏掉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事业搞起来。
离开了岳父家,徐云甫马不停蹄地跑到各个生产组长里,商量这件事情。
股份制改革嘛,每个人都可以出钱买股份,徐云甫想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
去了好几家,大家纷纷表示,没有钱,不想买。
大家说的也是实话,赚的少,花的多,还要养孩子。除去每月开支,所剩无几。
借钱更是天方夜谭了,大家都没钱,问谁去借。
再说了,工厂快破产了,万一钱投进去了,打水漂怎么办?
怎么还有送钱上班的事情,太荒谬了。
自己辛辛苦苦,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的,说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
不是所有人都像徐云甫一样有个好丈人,有个好老婆的。
他自己都承认,有时候确实有些运气属性在的,谁知道自己能碰到这么好的事情。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兴趣,徐云甫又去了一趟沈主任家里,问问他有什么想法。
“那你问问大家对分红的事情感不感兴趣?”沈主任说。
“问了,他们不信,说什么本金投进去了,能不能拿回来还是个未知数。我想的是给他们分红,他们想着我亏光了他们的本金。”徐云甫说。
“那倒也是,没做之前,大家没有信心,看不到结果,也是正常的。”沈主任说,“低风险的工资拿习惯了,一下子改变意识,让他们做这种高风险的事情,是困难。”
“嗯,人的观念转变比什么都难。”徐云甫说,“我这一下午都去了三家,都这么说。”
“那不能怪他们,他们都有自己的考量。”沈主任说。
“我知道。”徐云甫说,“以后的事情,谁都讲不好的。”
“嗯,不是说眼光不眼光的,而是人都有危机意识。”沈主任说,“这事情不急,你和他们说过利弊了,让他们自己想一想。”
“对,这点我懂的。”徐云甫说,“做了努力,我就等一个结果了。”
“股份制改革,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嗯。”
“那就是风险和收益并存了。”
“每次和沈主任聊完天,我就觉得豁然开朗的感觉。”徐云甫说。
“我这个老头子还能给你什么建议,只不过说一些浑话罢了。”
“那不是,沈主任在我心里和诸葛孔明一样。”
沈主任笑起来,“那你得给我配一把扇子,我摇一摇。”
两人哈哈大笑,忘年交就是如此。
徐云甫忙了一天,中午饭都没吃,早早地告别了沈主任,准备回家了。
他在菜市场里买了一条鲳鱼,一把上海青,几个西红柿。
出来的时候,发现自行车被偷了……
这么破的车,居然还有人偷,他扶额,谁干的!嗯?
这社会风气真的是太差了!
他四处张望一番,街上的自行车叮铃叮铃地骑过,没看到他的自行车,行人面带微笑地走来走去,神色正常。他买菜到出来半个小时过去了,偷车贼肯定跑很远了。
他只能无奈地拎着菜走路回家。
锦宝爱吃红烧鲳鱼,上面撒一点葱花。上海青直接炒,放一点点白糖提鲜。西红柿和鸡蛋一起炒,颜色漂亮。
等他做完三个菜,陈锦也回家了。
徐云甫看着她的飞鸽牌自行车,问:“锦宝,你自行车能借我用用吗?”
陈锦将自行车推到院子里,停好了,问:“你的车呢?”
“被偷了。”他摊手道。
陈锦淡淡道:“这么破的车,还有人看上?”
“我也想这个问题呢。”徐云甫将碗筷摆摆好,说,“除了铃不响,其他都会响。”
“嗯。”
“老婆,饿了吧,吃饭了。”
陈锦坐下问:“你骑我车,我骑什么?”
“你上班去的时候,我送你,然后我骑走,晚上来接你,你看行不行?”徐云甫问。
“可以倒是可以,但我那是女士自行车,你一个大男人,骑那么小的合适吗?”
“小是小了点,将就用用呗。”
“随便你。”陈锦说。
吃了一口菜,陈锦想到什么,问:“你骑车出去干嘛?”
“谈业务啊。”
“业务?”陈锦不解,“你们工厂还有业务么?”
“这你就别管了,我谈成了再和你讲。”
“嘁,神神秘秘的。”
徐云甫说:“对了,我们工厂有没有评估,大概还剩多少钱?”
“没呢。”
“为什么?”徐云甫追问道。
“事情太多了,来不及,三角债的问题,都快把银行逼疯了。”陈锦叹了一口气。
“那么严重?”
“嗯,最近很多工厂,都是一堆烂账。”
“我还以为,就我们服装厂有这个问题呢。”徐云甫书。
“在家里别谈工作的事情,心烦。”陈锦说。
“好,那不讲了,吃菜,吃菜!”徐云甫说,“我煎的鱼好吃吗?”
“还行。”陈锦说着去吃鱼背上的肉。
两人吃完饭,去徐云月那儿看了两个男孩,现在孩子大了,都去上幼儿园了,再过一阵子就要读小学了。
陈锦不得不感慨,这时间就像指缝间的沙子,越想留住,越走得快。
聊了一会天后,四个大人,两个小孩围在一起看电视。
七点一过就是新闻联播,现在的主持人都穿着西装播报新闻。没想到在这一点上,徐云甫的眼光还是可以的,西服成了正式场合的穿着。
西服是时髦的象征,能拥有一件西服,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特别有面子。
气象预报之后,放了几个广告。
王德彪问:“姐夫,你们厂要不要去投个广告?”
“投广告?”
“对啊,你看这个不就是广告,卖洗发水的。”王德彪指了指。
“好主意哦。”徐云甫说。
“是吧,还能扩大知名度。”
“好是好,就是厂里还没恢复正常的状态。”徐云甫如实说。
“还没好呢?”王德彪笑起来,“该不会以后都不行,你也要和我一起种田了吧?”
“你这什么乌鸦嘴。”徐云月说。
“哎,姐夫,这事情可不妙啊。”王德彪幸灾乐祸道。
“嗯,有困难。”
“我就说啊,姐夫都说了。”王德彪笑着说。他巴不得徐云甫也像他一样倒霉。
徐云甫沉默一会儿,说:“我现在在做一件事儿呢,要做成了,把你弄到厂里怎么样?”
“不要介绍信?”王德彪狐疑道,“你又说大话了。”
“什么年代还要介绍信。”徐云甫说。
“那当然好了!”王德彪高兴道,“我去做什么?”
“你刚还巴巴地想看我哥的笑话呢!”徐云月说。
“刚刚是刚刚,人是会变化的,懂吗?”王德彪问。
“不懂,这才一分钟都不到。”徐云月说。
“你懂啥!去去去!哥!我去做什么?”王德彪说。
徐云甫想了想,他能做什么,他除了种地比别人慢一些,吃饭比别人多一些,好像也没看出来什么优点了。
“食堂吧!”徐云甫决定道。
“食堂好啊!”王德彪开心道,打菜要看师傅的脸色!想给几块红烧肉,就给几块红烧肉,看不顺眼的,全给油豆腐!
徐云甫以为他会不高兴的,没想到他还满意。
“那就这么说好了,哥哥有钱了,自然会惦记妹夫的。”徐云甫乐道。
“好啊!哥就是牛逼!”王德彪递给他一瓶啤酒,说,“来来来,走一个。”
“男人掌勺,与众不同。”徐云甫接过去喝了一口。
“我都想着,戴上厨师帽子的样子了!”
“肯定很优秀!”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妯娌二人面面相觑,看着自家男人互相吹捧,互相恭维,听着真是无比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