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在电视台打响的第二个月,销售业绩就翻倍了。

    云锦西服,第一次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位置。

    徐云甫记得他第一次做西装,戴师傅和他说的一句话:天下三主,顶大买主。

    他将这句话用毛笔字写下来,挂在办公室里。每时每刻都要牢记这句话,客户满意,才是他们的宗旨。

    这一天,徐云甫为了庆祝公司业绩节节攀升,犒劳辛苦工作的管理层,他在酒店订了一个包间,大家伙庆祝一下。

    他给陈锦打了一个电话,让她一起来。她也是股东嘛,不能忘记了。

    经过这几年的独立经营,徐云甫已经将大部分的投资款还给了岳父,实现了当初自己的承诺。

    现在想起来,还不由得感慨,自己真的是遇上了一个好时代。

    再加上岳父给的这一笔投资款,让服装厂浴火重生。

    人生中抓到一个机会就够了,况且徐云甫抓到了好几个。

    真是祖上积德,才有如此珍贵的机遇。

    努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借着东风飞起来。反之,你能力再强,没有风,再好的风筝都飞不起来。

    现在他赚到钱了,不光给家里添置了新的家用电器,还买了一辆桑塔纳。

    这车作为公司的门面,每次跑客户的时候,徐云甫都开出去。

    人靠衣裳马靠鞍,别的公司见你开车来的,也会对你重视许多。做生意就是如此,你有实力,别人就会乐意和你合作。

    回想之前,自己只能买一辆二手自行车,除了铃不响,其他都会响。看到别人是万元户,自嘲这辈子都不行。到现在居然买得起小轿车,也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

    大家从穿劳动布还要打补丁,到现在人人都能买上一件西装。

    这岁月真是奇快无比,不由恍惚觉得太梦幻了。

    徐云甫真觉得,好日子还在后头。

    中午吃饭的时候,徐云甫想起王德彪,他今天怎么不在打菜?

    吃完饭,去后厨看了一下,只见他跷着二郎腿在和另外一个厨师闲聊,又回去了。

    “我这人啊,一听到工作就头疼,一听到师傅打菜就手疼,一直站着就脚疼。”王德彪说。

    “你运气好啊,姐夫就是老板。”徐伟说。

    “好什么,那我不还在食堂打菜?”王德彪说。

    “那你想做什么?”

    “怎么着……也要弄个公司副经理当当的吧?”

    “你这跨度未免也太大了。”徐伟说,“食堂经理差不多。”

    “你说得对啊!我就应该当食堂经理。”王德彪说。

    “那你和你姐夫说说看。”

    王德彪虎口摸着下巴,说:“做经理是不是每天买什么都要记录,菜价多少,每天采购多少?”

    “那肯定的。”徐伟说,“要不然你拿烂菜叶子充当好蔬菜,里面全是回扣了。”

    “你小子还懂回扣啊!”

    “我也是听人讲的。”

    “你姐夫一个月给你多少钱?”徐伟问。

    “我不告诉你,免得说出来,你嫉妒我。”王德彪说。

    “嘁,多厉害似的。”

    “那必须的啊!”王德彪说,“我是他妹夫!肯定多一些。”

    “我有三百五十块。”

    “……”王德彪郁闷,他妈的!自己才三百块,说好的亲戚多发一些呢!

    “你呢?”

    “比你多。”王德彪说着起身,想去找徐云甫理论一番,凭什么他少了五十块钱!

    还亏得他把徐云甫的儿子当成自己亲生儿子呢!每次发钱,都是先给两个小子买玩具,买好吃的!那一声声姑父,叫得比亲爹还亲!

    就他这样!哼!

    王德彪到他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研究一块新面料,脖子上挂着一条皮带尺,不停地往人台上比划。

    “姐夫!”王德彪喊道。

    “进来要敲门,要懂一些道理。”徐云甫说。

    “嘁。”王德彪径直走过来,坐在老板椅上,说,“干啥呢?”

    “起开起开。”徐云甫挥了挥手,“我要打电话。”

    王德彪不情不愿地起身,让他坐。

    “我手上有一块面料,陈总从香港带回来的,你们拿过去研究研究。”徐云甫说。

    挂掉电话,他又想到什么,从抽屉里拿了另一块面料放在手里做对比。

    “这不是的确良么。”王德彪说。

    “不是的确良。”徐云甫说,“香港那边买的日本的牌子,说是醋酸面料。”

    “什么?”

    “就是一种人造纤维,卖得很贵。”徐云甫说。

    王德彪才懒得理他那种东西,直接道:“姐夫,我为什么拿的钱比别人少?”

    “那不是正常。”徐云甫头也不抬道,“你干的活比别人少。”

    “哎!”王德彪不乐意了,“不是说好了平均分配的么!”

    “你听谁讲的?”徐云甫抬头,对上他的视线。

    “你都是这样吗?”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懂吗?”

    “我干得又不比别人少!”王德彪说,“再说了,以前进厂大家都一样,怎么我进来了成了多劳多得了?”

    “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徐云甫低下头,在面料上贴了标签,“现在是市场的经济,按劳分配。”

    “真是什么好事都没轮到,轮到的时候竟是坏事。”王德彪郁闷道。

    “你卖力点上班,工资就高。”徐云甫说。

    一听到上班,王德彪全身都疼。他不想一大早就去食堂上班,也不想去打菜,更不想去后厨洗菜。要是每天有人把饭喂到嘴里就好了。

    面料研发部的小朱进来,把面料拿走了,又关上了门。

    “人家都给亲戚安排到好的位置呢!凭什么我在食堂!”王德彪见人离开,质问道。

    “你想有什么好位置?”徐云甫调侃道,“派你去会计那儿算账,天天看到钱,好不好的?”

    “……这个就算了,我想当食堂经理。”王德彪说。

    “哦,可以啊,记得每天上交采购食材的报表。”徐云甫说。

    ……这就,答应了?王德彪没想到他会那么快同意,一时间有些愕然。

    “你要不再考虑考虑?”

    “你不是自己要当的?”徐云甫问。

    “是、那倒也是……”就是答应太快,会不会又坑他?

    “还有事?”

    “哦,没了。”王德彪讷讷道。

    “嗯。”

    “哦,还有还有!当然还有了,一个月多少钱?”

    “有经理级别的奖金,每个月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具体要看年底公司效益。”

    “行!”王德彪兴奋道,那那那我走了,姐夫。祝姐夫事业有成,公司!红红火火!

    徐云甫见他走了,咧嘴笑。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考虑。

    食堂的事情,向来都是个肥差。大到一斤青菜几毛钱,一斤猪肉几块钱,小到油盐酱醋,调味料、五香粉,这里面全是水分。

    平时克扣几块钱,或者和批发市场的老板打好招呼,高价卖出,回去再收回扣。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只要不太过分,徐云甫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但是,一斤白菜报上来的价格和猪肉一样,那就有些离谱了。

    亲戚就是这点好,即便是收了回扣,也流到自己的田里。

    王德彪拿了钱,只会在徐云月那里转悠。他听妹妹说起过,生不了孩子是他的问题,那这样最好了,也不会给别的女人分了去。

    要说算盘谁打得最好,那肯定是公司老板了。每一厘钱,都要给他算得明明白白的。

    要不然几百个员工,嗷嗷待哺,每个月都要发工资。

    他自己么,当然会有物质欲望了。现在商品经济时代,其他企业发展起来,平时和别的公司老板们瞎吹牛、瞎聊天,好的时候获得一些经济动向,再不济也能混个脸熟。

    大家都是靠自己打拼奋斗上来的,共同语言多,如何经营公司,如何管理员工,如何开源节流,这里面都是门道。

    毕竟这方面的经验,大家都在摸索阶段,互相探讨一下,可以增进公司的现代化管理。

    徐云甫看了一眼时间,就开车出去接陈锦了。

    她现在家里带小女儿,每天形影不离。这小姑娘,现在出落得很漂亮,眼睛像黑曜石一样亮。

    徐云甫将车停在院子外,进门看了一眼说:“走吧,静平放我妹妹那儿去。”

    陈锦点点头,将还在熟睡的静平抱起来,往徐云月家赶去。

    徐云甫从车后视镜看老婆和孩子,心里说不出的满足,有儿有女,还有事业,人生这样,也很圆满了。

    放下妹妹后,二人准备离开,看到王德彪也回来了。他手里提着四盒菜,四盒饭,哼着歌就进来了。

    “哟,姐夫怎么又来了?”他打招呼道。

    “妹妹放你家,晚上来接。”

    “哦!”王德彪笑着说,“吃点饭,再回去吧?”

    “晚上有事情。”徐云甫指了指,问,“食堂打的?”

    “对啊!食堂工作就是好,每天都省去做饭时间了。”王德彪说,“做饭两小时,吃饭十五分钟,现在解决了。”

    “那行,我先走了。”

    “哎哎哎!”王德彪叫住他,问:“你下午和我讲的事情,不会赖账的哦!”

    徐云甫头回道:“知道,明天我和食堂打个招呼。”

    “行行行!您真是我的亲哥啊!”王德彪笑得开心,嘴都要咧开到耳朵根了。

    “好好干!”

    “那必须的!”

章节目录

民企的黎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飞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鸭并收藏民企的黎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