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年二月中旬,尽管是在金陵,天气也还是颇有凉意,不过就算如此,聚在城内的文武群臣众官,还有诸多将士勋戚,心中都是热乎乎的。
因为今日,是遵东奇捷和朝廷平定藩王之乱后的叙功升授大典。
根据朝廷规定,这期间,皇帝将会在金陵短暂停留,并且亲自主持大典,为各级将士叙功,统计他们在去年到今年初这段时间内,进行这一连串大小战役中的斩级、统筹等功勋,并且给予相应的赏赐和升授。
除此之外,朝廷也要统计出战死的将士名单,将这些人的姓名、籍贯汇成文本,发到京师忠烈祠供奉,并且对这些人的妻小亲人予以适当慰问,这些都是皇帝下旨必须要完成的目标。
因为工作数量巨大,所以此次叙功升授大典,将在金陵定期三日全部完成。
重新改组之后的南京礼部、工部、户部和南直隶各大衙门负责大典的全部事务,并且由刚上任不到三个月的南京礼部尚书张尔岐统筹全局。
大典举行期间,南直隶各地防戍增加数倍,金陵城内巡街衙役和护卫兵丁,全部上街,并且神武军就驻扎在城外三里,一旦城内出现什么乱象,周经武可以直接率部入城。
自从钱谦益死后,原本所谓“遥执朝政”的东林党也算是在明面上尽数覆灭。
还剩下未被处置的官员和文人,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称东林士人,所谓祸福避趋之,现在的东林党三个字,就是足以令常人杀头失身的原因之一。
许多官员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巴不得和这三个字离得远远的,又怎么会再出来闹事。
但令人意外的是,崇祯皇帝虽然在表面上对东林党赶尽杀绝,但却还是会任用许多真正有贤能的人到主要位置上。
新上任的南京礼部尚书张尔岐,便是其中之一。
张尔岐此前并未在朝为官,还是崇祯皇帝吩咐厂卫去找,当东厂番子找到他的时候,发现张尔岐其实一直就在金陵城内教书,这教授的具体内容,便是儒家经典《仪礼》。
其实张尔岐当时是回绝了,但厂卫毕竟是厂卫,皇帝要的人,无论礼请还是动粗,反正必须是要带到皇帝身边去的。
这中间发生了不少插曲,不过现在结果很明显,张尔岐已经心甘情愿在朝廷做官,并且他的想法和一般文官不同,主持叙功升授这种事,在他看来,实实在在是国朝兴盛的象征。
天下糜烂,唯有军队强盛,国家才能强盛,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张尔岐心里非常明白。
早在皇帝率大军动身前往杭州的时候,张尔岐这边就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大典事宜。
毕竟,无论这次的藩王之乱有多少种可能结果,入朝为官的,就只能为其中一种结果做准备,那就是乱子被平定,皇帝得胜还朝。
张尔岐理直气壮的派出了户部的文吏,前往各处搜集与大典有关的各种资料,这些人还前往南京工部、户部、吏部衙门之中,讨要实际结果。
其实一开始,南京工部尚书高弘图、户部尚书王铎、吏部尚书马士英三人都是不情不愿,一则对张尔岐直接被任命为尚书心怀嫉妒,二则也是不想将本部事宜托付外人。() ()
张尔岐派出这些人连高弘图和王铎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乱棒打出,三位部堂之中,只有吏部天官儿马士英亲自迎接,将有关文本奉入吏部编册。
王铎乃是南京大学士,高弘图也久居高位,在南京各官员当众威望不小,张尔岐虽然民间声望日隆,但毕竟新官上任,无故不敢去动这两座搭讪,便向南直隶镇守太监刘福申述,却一直没有下文。
听闻张尔岐向刘福报告,王铎恨极,却听闻崇祯皇帝曾亲自召见张尔岐,宠信有加,也是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王铎多方听到风声,得知张尔岐深得皇帝信任,极有可能鲤鱼跃龙门,直接进入京师,辗转反侧了几个夜晚后,最后还是决定主动向张尔岐示好。
大约在上个月的下旬,王铎打听到张尔岐老母寿辰,突然携带大批的贺礼上门拜访,并且将大典等事交托其手,做出了甘愿胁从的意思。
据厂卫禀奏,席中张尔岐、王铎相谈甚欢,就像是多年老友,一点看不出二人往日的过节,崇祯皇帝听到也是冷冷笑了一声,并未多说一句。
对于下面这些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和趋炎附势,崇祯皇帝借助厂卫日日不间断的密奏,实际上是一清二楚,但往往都是看破不多说,将他们控制在范围之内而已。
除此以外,叙功升授大典的事情传遍了江南和东南,各州府县的官员纷纷前往南都金陵,听闻如此重要的事被交给张尔岐主持,各级文武都是纷纷送来贺礼,使张尔岐应接不暇。
据厂卫密奏,张尔岐显然是对官场之事一窍不通,这些礼品他来者不拒,并且还秉持着有来有回的原则,回赠些小物件表示尊敬。
更让张尔岐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回到金陵城之后,竟然当众夸赞自己勤勉有为,任事唯谨,可自己明明没有做什么大事,哪里值得这般夸赞。
张尔岐的风头在崇祯皇帝当众夸赞之后,变得更盛。
据说有一日张尔岐和老母外出采购,去到哪里,哪里的掌柜、东家便是亲自出来相迎,许多从前张尔岐教授过的学子,也是日日登门拜访,与他说这说那,讨论诗词礼义。
张尔岐原本并未有过任何在朝为官的履历,但却一路青云直上,得到皇帝青睐,这让在朝中官员眼红不己,私下更是说什么的都有。
张府门前从早到晚都有南京内外各色人等登门拜访,热闹的景象更一直到了大典举办的前一日才稍稍淡了下来。
这个时候,捷报与军功名单己是被张尔岐主持的礼部与工部、吏部、户部联名递了上去,各方都在屏息凝气,静待结果的到来。
大典举行第一日的早晨,崇祯皇帝捏着厂卫昨夜的密奏,脸上却看不见丝毫表情。
过了许久,崇祯皇帝将密报烧毁,冷笑几声,带着早就等待在门外的一众文武和众厂卫,浩浩荡荡朝张尔岐选定的大典主会场,神策门方向走去。
因为今日,是遵东奇捷和朝廷平定藩王之乱后的叙功升授大典。
根据朝廷规定,这期间,皇帝将会在金陵短暂停留,并且亲自主持大典,为各级将士叙功,统计他们在去年到今年初这段时间内,进行这一连串大小战役中的斩级、统筹等功勋,并且给予相应的赏赐和升授。
除此之外,朝廷也要统计出战死的将士名单,将这些人的姓名、籍贯汇成文本,发到京师忠烈祠供奉,并且对这些人的妻小亲人予以适当慰问,这些都是皇帝下旨必须要完成的目标。
因为工作数量巨大,所以此次叙功升授大典,将在金陵定期三日全部完成。
重新改组之后的南京礼部、工部、户部和南直隶各大衙门负责大典的全部事务,并且由刚上任不到三个月的南京礼部尚书张尔岐统筹全局。
大典举行期间,南直隶各地防戍增加数倍,金陵城内巡街衙役和护卫兵丁,全部上街,并且神武军就驻扎在城外三里,一旦城内出现什么乱象,周经武可以直接率部入城。
自从钱谦益死后,原本所谓“遥执朝政”的东林党也算是在明面上尽数覆灭。
还剩下未被处置的官员和文人,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称东林士人,所谓祸福避趋之,现在的东林党三个字,就是足以令常人杀头失身的原因之一。
许多官员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巴不得和这三个字离得远远的,又怎么会再出来闹事。
但令人意外的是,崇祯皇帝虽然在表面上对东林党赶尽杀绝,但却还是会任用许多真正有贤能的人到主要位置上。
新上任的南京礼部尚书张尔岐,便是其中之一。
张尔岐此前并未在朝为官,还是崇祯皇帝吩咐厂卫去找,当东厂番子找到他的时候,发现张尔岐其实一直就在金陵城内教书,这教授的具体内容,便是儒家经典《仪礼》。
其实张尔岐当时是回绝了,但厂卫毕竟是厂卫,皇帝要的人,无论礼请还是动粗,反正必须是要带到皇帝身边去的。
这中间发生了不少插曲,不过现在结果很明显,张尔岐已经心甘情愿在朝廷做官,并且他的想法和一般文官不同,主持叙功升授这种事,在他看来,实实在在是国朝兴盛的象征。
天下糜烂,唯有军队强盛,国家才能强盛,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张尔岐心里非常明白。
早在皇帝率大军动身前往杭州的时候,张尔岐这边就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大典事宜。
毕竟,无论这次的藩王之乱有多少种可能结果,入朝为官的,就只能为其中一种结果做准备,那就是乱子被平定,皇帝得胜还朝。
张尔岐理直气壮的派出了户部的文吏,前往各处搜集与大典有关的各种资料,这些人还前往南京工部、户部、吏部衙门之中,讨要实际结果。
其实一开始,南京工部尚书高弘图、户部尚书王铎、吏部尚书马士英三人都是不情不愿,一则对张尔岐直接被任命为尚书心怀嫉妒,二则也是不想将本部事宜托付外人。() ()
张尔岐派出这些人连高弘图和王铎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乱棒打出,三位部堂之中,只有吏部天官儿马士英亲自迎接,将有关文本奉入吏部编册。
王铎乃是南京大学士,高弘图也久居高位,在南京各官员当众威望不小,张尔岐虽然民间声望日隆,但毕竟新官上任,无故不敢去动这两座搭讪,便向南直隶镇守太监刘福申述,却一直没有下文。
听闻张尔岐向刘福报告,王铎恨极,却听闻崇祯皇帝曾亲自召见张尔岐,宠信有加,也是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王铎多方听到风声,得知张尔岐深得皇帝信任,极有可能鲤鱼跃龙门,直接进入京师,辗转反侧了几个夜晚后,最后还是决定主动向张尔岐示好。
大约在上个月的下旬,王铎打听到张尔岐老母寿辰,突然携带大批的贺礼上门拜访,并且将大典等事交托其手,做出了甘愿胁从的意思。
据厂卫禀奏,席中张尔岐、王铎相谈甚欢,就像是多年老友,一点看不出二人往日的过节,崇祯皇帝听到也是冷冷笑了一声,并未多说一句。
对于下面这些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和趋炎附势,崇祯皇帝借助厂卫日日不间断的密奏,实际上是一清二楚,但往往都是看破不多说,将他们控制在范围之内而已。
除此以外,叙功升授大典的事情传遍了江南和东南,各州府县的官员纷纷前往南都金陵,听闻如此重要的事被交给张尔岐主持,各级文武都是纷纷送来贺礼,使张尔岐应接不暇。
据厂卫密奏,张尔岐显然是对官场之事一窍不通,这些礼品他来者不拒,并且还秉持着有来有回的原则,回赠些小物件表示尊敬。
更让张尔岐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回到金陵城之后,竟然当众夸赞自己勤勉有为,任事唯谨,可自己明明没有做什么大事,哪里值得这般夸赞。
张尔岐的风头在崇祯皇帝当众夸赞之后,变得更盛。
据说有一日张尔岐和老母外出采购,去到哪里,哪里的掌柜、东家便是亲自出来相迎,许多从前张尔岐教授过的学子,也是日日登门拜访,与他说这说那,讨论诗词礼义。
张尔岐原本并未有过任何在朝为官的履历,但却一路青云直上,得到皇帝青睐,这让在朝中官员眼红不己,私下更是说什么的都有。
张府门前从早到晚都有南京内外各色人等登门拜访,热闹的景象更一直到了大典举办的前一日才稍稍淡了下来。
这个时候,捷报与军功名单己是被张尔岐主持的礼部与工部、吏部、户部联名递了上去,各方都在屏息凝气,静待结果的到来。
大典举行第一日的早晨,崇祯皇帝捏着厂卫昨夜的密奏,脸上却看不见丝毫表情。
过了许久,崇祯皇帝将密报烧毁,冷笑几声,带着早就等待在门外的一众文武和众厂卫,浩浩荡荡朝张尔岐选定的大典主会场,神策门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