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路(三)
京郊,回春堂。
药堂主人,依旧是万木春。
堂前,有一弯桥,一株青柳。
堂檐侧壁挂一旌旗,每有轻风,如萍草飘扬。
狭小的药铺挤满了求药的人。
三个月的时间,回春堂名震京郊。
那位万大夫,妙手回春,医者仁心。
再难的病症,只需几剂药,立马药到病除。
没了药童白果,姜映真独自一人在堂内打下手。
一切,似乎与兴宁乡的那间药斋,别无二致。
最令人称道的是,医馆有位女娇娘,美貌堪比西子。
她生得明眸善睐,如人面桃花,若出水芙蓉,盈盈一笑,勾魂摄魄。
大姚京中,美人如云。
在一群官家小姐,名门贵女之中,论起美貌才情,当属两人。
一位是光禄大夫千金——元敏娴。
明媚烂漫,风姿绰约,如庭前芍药,艳丽无格。
另一位是昭庆侯府嫡女——方成璁。
清冷端庄,如珠如玉,仙姿花容,不可方物。
与京中浸润无边富贵的两大美人相比,这位岌岌无名的小娇娘,似乎,有另一种天真倔强的风情。
京中不缺浪荡子。
求药,亦或调戏,两拨人混杂,半真半假。
浪荡子身穿锦服,衣冠楚楚,相貌堂堂,说出的话却极为下流,“小娘子,相思怎么医治?”
他们三两作伴,纵马从闹市至京郊,一路风尘仆仆,只为目睹少女娇羞无措的模样。
称得上衣冠禽兽。
姜映真不堪其扰,只好暂居堂后。
京中人多,单是堂前的人,便比兴宁乡多了十几倍。
没了白果,万木春一人,自是应接不暇。
少女无奈,换上了一副冷漠态度,只管抓药,其余充耳不闻。
可是,姜映真到底低估了浪荡子的下线。
“小美人,你整日冷冰冰的,是遇到了什么伤心事?何不笑一笑?”一位华服少年,坐在堂前含情脉脉看她。
他眉目愁结,仿佛少女的冷漠态度,令他痛彻心髓。
姜映真面容淡淡,对眼前一切见怪不怪,“公子,若没有什么病,还是快走,后面还有人等着抓药呢。”
“就是,你这登徒子,为非作歹,调戏良家姑娘,属实不知廉耻。”一名清秀罗帛的郎君,不耐烦地推了推华服少年。
罗帛郎君模样清秀,一副书生气,力气却不小。
他神态轻蔑,自带书生傲气,捏起华服少年后领,将其扔到了一边。
堂前一群人叹为观止。
——人不可貌相!
华服少年受了委屈,白嫩的面皮涨得通红。少年横眉冷扫,一双眼睛圆瞪,宛如铜铃。
罗帛郎君坐得端正,一门心思放在这位楚楚动人的少女身上。
他将一食盒放在柜台上,情谊绵绵道,“姑娘,这是天下庵的芙蓉酥,你要不要尝一尝?”
姜映真的太阳穴嗡嗡作响。
少女叹息扶额。
这两人,生龙活虎,神采奕奕,绝非为看病而来。
倒是来挑事的。
姜映真深吸了一口气,尽量笑得柔和,“多谢好意,我......”不要。
少女婉拒的话还没说出口。
身后,那名华服少年从地上爬了起来,仆从赶忙搀扶。
华服少年俊脸扭曲,扯高了喉咙,“你是谁?胆敢这样对本公子讲话?你知道我是谁吗?你知道我爹是谁吗?”
罗帛郎君平心气和,摇了摇头,“不知道。”
华服少年一口血卡在了嗓子眼,他使出浑身力气,报出家门,“我爹可是建安门巡检!你是哪家人?还不报上姓名?”
“在下巴中人士,入京水土不服,来此抓药。”罗帛郎君轻摇折扇,一副谦谦君子作派。
围观百姓,睨了两人一眼,面上十成十的轻蔑。
一个九品官家子,一个外乡弱书生。
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姜映真:......
“正好,本公子拳脚稳健,保证让你服服帖帖!”华服少年表情倨傲,他眯了眯眼,刻薄地打量罗帛郎君。
一位穷酸书生,也敢扰他雅兴?
作死!
两家公子针锋相对,掠起袖袍便动手。
各自的仆从,也是毫不相让。
霎时间,几人鼻青脸肿,打得难舍难分。
最后,还是附近的衙役赶来,制止了这场闹剧。
官家子与弱书生,捂着泛青的脸,骂骂咧咧地离开。
这般动静,自是惊扰到了万木春。
一日,万木春神色凝重,给了她一个青瓷瓶。
“万郎中,这是什么?”姜映真微微一怔,视线落在万木春手中的瓷瓶。
“薛姑娘,先前是我考虑不周。近日,为你带来了困扰。”万木春抬眸,迎上少女疑惑的目光。
“这是易容药,可以遮掩原本的容貌。”
少女的容貌,如同一朵明晃晃的花,自令旁人觊觎。若没有能力保护,势必会造成深重灾难。
“易容药?”姜映真清透的瞳孔轻轻一缩,她将青瓷瓶捏在手中,唇边勾起一抹兴味。
世上还会有如此神奇的灵药?
只要服上一颗,便会掩盖原先的容貌。
“万郎中,我......或许用不到。”姜映真轻笑,认为万木春过于严峻。
大不了,她以纱遮面。
远远没到非易容药不可的地步。
“薛姑娘,你放心,此药无害,绝不会毁容。”万木春见少女拒绝,以为她担心有毒,便道,“一颗药的效用,可以维持半年。”
半年之内,万木春必会见到那位故交。届时,姜映真也会离开京城。
远远不用浪费一颗药。
姜映真终究没有服药。
日子如流水,又过了月余。
姜映真在回春堂待得生闷,忽然想要出去走一走。
这座繁华京城,姜映真虽待了几年,可却是个陌生人。
上辈子,她在侯府,平日足不出户,称得上“人地两疏”。
姜映真只能凭模糊印象,走到了一处城门下。
城北,远福门下,人.流攒动,纸张翻飞,贴满了官府告示。
譬如,选拨宫女,缉拿要犯,调动菜价,斩杀死囚,哪家大户添丁设宴,哪家少爷千金喜结良缘。
红白喜事,喜怒哀愁,京中大小事,全聚在这面告示墙上。
通通一览无余。
少女身形纤纤,站在告示墙边。
她将上面的告示从头扫到尾,不肯放过一丝一毫。
这些告示,都是她了解大姚京城的珍贵信讯。
一炷香后,少女揉了揉眼,心中有了数。
现在,是大姚嘉定二十七年初秋。
一年前,老皇帝驾崩,新皇即位。
有趣的是,在一堆皇子公主中,新皇极不受宠。他能登基,全靠端妃娘娘提拔。
新皇与端妃,并非母子。
这位端妃也无子嗣,她虽位列四妃,却生性淡泊,贤良淑德,与世无争,深得一众妃嫔爱戴。
老皇病重,太子早夭,这么多年,储君之位遥遥未定。
上至皇后贵妃,下至美人采女,纷纷寻找合适靠山。
此次嫡变,无人关心端妃。她却只身入局,独选十七皇子。
事实证明,端妃眼光很是毒辣。
不受宠的皇子,夺嫡成功,摇身一变成为大姚新皇。
而端妃押中了宝,坐拥无边荣华,封为大姚当今太后。
姜映真盯着告示栏,不由得出了神。
上一世,侯府受邀参加宫宴,长姐和嫡母私下聊起了此事。
当时,天子新纳了一位昭仪。昭仪貌美跋扈,作风奢靡,吃穿用度,百般精细。
单是一餐饭,便花了百两白银。
饶是富贵皇家,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太后不满,斥责了几句,昭仪便跑到皇帝面前哭泣。
一边是有恩的贵人,一边是心爱的宠妃。
新皇左右为难,只得克扣昭仪俸禄,罚其抄写佛经赔罪。
婆媳两人,总有一股阴火,七拱八翘,相处若即若离。
昭仪养了一只长尾猫,性格随主人,跋扈乖张。昭仪住在东宫的承恩殿,太后住在西宫的清心殿。
谁成想,猫从东宫跑到了西宫,咬伤了太后的一只鹦鹉。
太后气出了病。
天子发怒,将昭仪贬为采女,连夜去清心殿赔罪,却被太后拒之门外。
长姐捏帕嬉笑,终究不是亲生的,该受的气免不了。
姜映真无意听到,惊得打翻了茶盏。
议论天子和太后,可谓犯大不韪。
长姐和嫡母齐齐变了脸色,罚了她十棍,勒令其闭门两月,生怕姜映真走露风声。
重活一世,再看这场夺嫡之变,仍觉新奇。
淡泊的妃嫔,被冷落的皇子。
在外人看来,极不相干的两人,背地里双双联手,历经一场血变,成了大姚的赢家。
其中诡谲波折,也只有当事人知晓。
忽地,少女的视线,落在一处朱文告示上。
——“宫中五岁皇子急症,危在旦夕,天子怜爱幼子,如得良医,事后必赏百两。”
上面朱笔批了个“急”字。
加急的告示!
姜映真抿了抿唇,太医院名医如云,也治不好这位小皇子吗?
“哎呀,这告示贴了三日,怎么会没有人揭榜呢?”
这时,几位看客悠哉走来,也盯着同一张告示,互相议论。
一人摇头,“这可是天子皇家,谁敢嫌命长戏弄?稍有不慎,可是要杀头的。”
江湖术士,大多只为骗财,却不想丢命。对此重金悬赏,只能往而兴叹。
灰衣男人长叹一声,惋惜道,“不知道那位小皇子,能否等到良医?”
五岁的小孩子,一场风寒便会夺半条命,若遇上了急症,保不齐......
同伴用手肘狠狠推搡,“嘘,小声点儿。这么说,你不要命了!”
然而,已经来不及。
几人的话,通通落到了一旁的衙役耳中。
衙役手执佩剑,面色凶狠,“你们几个家伙,大庭广众之下,胆敢胡言乱语,是不是想诛九族?”
几人面色悻悻,忙灰溜溜地滚蛋。
这般一闹,告示墙前,独留姜映真一人。
少女容貌俏丽,十七八岁年纪。一双清润杏眸,盈盈若水,映出世间芳华。
衙役看得一怔,以为她是哪家贪玩出逃的小姐。
他将佩剑入鞘,敛了七分铁青面色,好声好气道,“小姐,您若无聊,不妨去城内逛一逛,天子急求良医为小皇子治病呢。”
姜映真收回视线,轻声问,“官爷,良医还没找到吗?”
“哪有那么快?”衙役抓耳挠腮,不知该怎么回答少女的问题。
他匆匆瞥了周围一眼,压低声音道,“我听说,小皇子现在全靠人参吊着一口气。”
姜映真大惊失色,不可思议地望向衙役。
果然很严重。
万郎中医术精妙,年少轻狂,曾有侍奉天子的壮志。
可惜造化弄人,偶遇变故,长居吴川二十载。
姜映真的眸中闪过一丝惋惜,她抬起脑袋,定定注视这面急令。
如若治好皇子,万木春也能了却年少心愿,待在天子近旁。
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药堂主人,依旧是万木春。
堂前,有一弯桥,一株青柳。
堂檐侧壁挂一旌旗,每有轻风,如萍草飘扬。
狭小的药铺挤满了求药的人。
三个月的时间,回春堂名震京郊。
那位万大夫,妙手回春,医者仁心。
再难的病症,只需几剂药,立马药到病除。
没了药童白果,姜映真独自一人在堂内打下手。
一切,似乎与兴宁乡的那间药斋,别无二致。
最令人称道的是,医馆有位女娇娘,美貌堪比西子。
她生得明眸善睐,如人面桃花,若出水芙蓉,盈盈一笑,勾魂摄魄。
大姚京中,美人如云。
在一群官家小姐,名门贵女之中,论起美貌才情,当属两人。
一位是光禄大夫千金——元敏娴。
明媚烂漫,风姿绰约,如庭前芍药,艳丽无格。
另一位是昭庆侯府嫡女——方成璁。
清冷端庄,如珠如玉,仙姿花容,不可方物。
与京中浸润无边富贵的两大美人相比,这位岌岌无名的小娇娘,似乎,有另一种天真倔强的风情。
京中不缺浪荡子。
求药,亦或调戏,两拨人混杂,半真半假。
浪荡子身穿锦服,衣冠楚楚,相貌堂堂,说出的话却极为下流,“小娘子,相思怎么医治?”
他们三两作伴,纵马从闹市至京郊,一路风尘仆仆,只为目睹少女娇羞无措的模样。
称得上衣冠禽兽。
姜映真不堪其扰,只好暂居堂后。
京中人多,单是堂前的人,便比兴宁乡多了十几倍。
没了白果,万木春一人,自是应接不暇。
少女无奈,换上了一副冷漠态度,只管抓药,其余充耳不闻。
可是,姜映真到底低估了浪荡子的下线。
“小美人,你整日冷冰冰的,是遇到了什么伤心事?何不笑一笑?”一位华服少年,坐在堂前含情脉脉看她。
他眉目愁结,仿佛少女的冷漠态度,令他痛彻心髓。
姜映真面容淡淡,对眼前一切见怪不怪,“公子,若没有什么病,还是快走,后面还有人等着抓药呢。”
“就是,你这登徒子,为非作歹,调戏良家姑娘,属实不知廉耻。”一名清秀罗帛的郎君,不耐烦地推了推华服少年。
罗帛郎君模样清秀,一副书生气,力气却不小。
他神态轻蔑,自带书生傲气,捏起华服少年后领,将其扔到了一边。
堂前一群人叹为观止。
——人不可貌相!
华服少年受了委屈,白嫩的面皮涨得通红。少年横眉冷扫,一双眼睛圆瞪,宛如铜铃。
罗帛郎君坐得端正,一门心思放在这位楚楚动人的少女身上。
他将一食盒放在柜台上,情谊绵绵道,“姑娘,这是天下庵的芙蓉酥,你要不要尝一尝?”
姜映真的太阳穴嗡嗡作响。
少女叹息扶额。
这两人,生龙活虎,神采奕奕,绝非为看病而来。
倒是来挑事的。
姜映真深吸了一口气,尽量笑得柔和,“多谢好意,我......”不要。
少女婉拒的话还没说出口。
身后,那名华服少年从地上爬了起来,仆从赶忙搀扶。
华服少年俊脸扭曲,扯高了喉咙,“你是谁?胆敢这样对本公子讲话?你知道我是谁吗?你知道我爹是谁吗?”
罗帛郎君平心气和,摇了摇头,“不知道。”
华服少年一口血卡在了嗓子眼,他使出浑身力气,报出家门,“我爹可是建安门巡检!你是哪家人?还不报上姓名?”
“在下巴中人士,入京水土不服,来此抓药。”罗帛郎君轻摇折扇,一副谦谦君子作派。
围观百姓,睨了两人一眼,面上十成十的轻蔑。
一个九品官家子,一个外乡弱书生。
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姜映真:......
“正好,本公子拳脚稳健,保证让你服服帖帖!”华服少年表情倨傲,他眯了眯眼,刻薄地打量罗帛郎君。
一位穷酸书生,也敢扰他雅兴?
作死!
两家公子针锋相对,掠起袖袍便动手。
各自的仆从,也是毫不相让。
霎时间,几人鼻青脸肿,打得难舍难分。
最后,还是附近的衙役赶来,制止了这场闹剧。
官家子与弱书生,捂着泛青的脸,骂骂咧咧地离开。
这般动静,自是惊扰到了万木春。
一日,万木春神色凝重,给了她一个青瓷瓶。
“万郎中,这是什么?”姜映真微微一怔,视线落在万木春手中的瓷瓶。
“薛姑娘,先前是我考虑不周。近日,为你带来了困扰。”万木春抬眸,迎上少女疑惑的目光。
“这是易容药,可以遮掩原本的容貌。”
少女的容貌,如同一朵明晃晃的花,自令旁人觊觎。若没有能力保护,势必会造成深重灾难。
“易容药?”姜映真清透的瞳孔轻轻一缩,她将青瓷瓶捏在手中,唇边勾起一抹兴味。
世上还会有如此神奇的灵药?
只要服上一颗,便会掩盖原先的容貌。
“万郎中,我......或许用不到。”姜映真轻笑,认为万木春过于严峻。
大不了,她以纱遮面。
远远没到非易容药不可的地步。
“薛姑娘,你放心,此药无害,绝不会毁容。”万木春见少女拒绝,以为她担心有毒,便道,“一颗药的效用,可以维持半年。”
半年之内,万木春必会见到那位故交。届时,姜映真也会离开京城。
远远不用浪费一颗药。
姜映真终究没有服药。
日子如流水,又过了月余。
姜映真在回春堂待得生闷,忽然想要出去走一走。
这座繁华京城,姜映真虽待了几年,可却是个陌生人。
上辈子,她在侯府,平日足不出户,称得上“人地两疏”。
姜映真只能凭模糊印象,走到了一处城门下。
城北,远福门下,人.流攒动,纸张翻飞,贴满了官府告示。
譬如,选拨宫女,缉拿要犯,调动菜价,斩杀死囚,哪家大户添丁设宴,哪家少爷千金喜结良缘。
红白喜事,喜怒哀愁,京中大小事,全聚在这面告示墙上。
通通一览无余。
少女身形纤纤,站在告示墙边。
她将上面的告示从头扫到尾,不肯放过一丝一毫。
这些告示,都是她了解大姚京城的珍贵信讯。
一炷香后,少女揉了揉眼,心中有了数。
现在,是大姚嘉定二十七年初秋。
一年前,老皇帝驾崩,新皇即位。
有趣的是,在一堆皇子公主中,新皇极不受宠。他能登基,全靠端妃娘娘提拔。
新皇与端妃,并非母子。
这位端妃也无子嗣,她虽位列四妃,却生性淡泊,贤良淑德,与世无争,深得一众妃嫔爱戴。
老皇病重,太子早夭,这么多年,储君之位遥遥未定。
上至皇后贵妃,下至美人采女,纷纷寻找合适靠山。
此次嫡变,无人关心端妃。她却只身入局,独选十七皇子。
事实证明,端妃眼光很是毒辣。
不受宠的皇子,夺嫡成功,摇身一变成为大姚新皇。
而端妃押中了宝,坐拥无边荣华,封为大姚当今太后。
姜映真盯着告示栏,不由得出了神。
上一世,侯府受邀参加宫宴,长姐和嫡母私下聊起了此事。
当时,天子新纳了一位昭仪。昭仪貌美跋扈,作风奢靡,吃穿用度,百般精细。
单是一餐饭,便花了百两白银。
饶是富贵皇家,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太后不满,斥责了几句,昭仪便跑到皇帝面前哭泣。
一边是有恩的贵人,一边是心爱的宠妃。
新皇左右为难,只得克扣昭仪俸禄,罚其抄写佛经赔罪。
婆媳两人,总有一股阴火,七拱八翘,相处若即若离。
昭仪养了一只长尾猫,性格随主人,跋扈乖张。昭仪住在东宫的承恩殿,太后住在西宫的清心殿。
谁成想,猫从东宫跑到了西宫,咬伤了太后的一只鹦鹉。
太后气出了病。
天子发怒,将昭仪贬为采女,连夜去清心殿赔罪,却被太后拒之门外。
长姐捏帕嬉笑,终究不是亲生的,该受的气免不了。
姜映真无意听到,惊得打翻了茶盏。
议论天子和太后,可谓犯大不韪。
长姐和嫡母齐齐变了脸色,罚了她十棍,勒令其闭门两月,生怕姜映真走露风声。
重活一世,再看这场夺嫡之变,仍觉新奇。
淡泊的妃嫔,被冷落的皇子。
在外人看来,极不相干的两人,背地里双双联手,历经一场血变,成了大姚的赢家。
其中诡谲波折,也只有当事人知晓。
忽地,少女的视线,落在一处朱文告示上。
——“宫中五岁皇子急症,危在旦夕,天子怜爱幼子,如得良医,事后必赏百两。”
上面朱笔批了个“急”字。
加急的告示!
姜映真抿了抿唇,太医院名医如云,也治不好这位小皇子吗?
“哎呀,这告示贴了三日,怎么会没有人揭榜呢?”
这时,几位看客悠哉走来,也盯着同一张告示,互相议论。
一人摇头,“这可是天子皇家,谁敢嫌命长戏弄?稍有不慎,可是要杀头的。”
江湖术士,大多只为骗财,却不想丢命。对此重金悬赏,只能往而兴叹。
灰衣男人长叹一声,惋惜道,“不知道那位小皇子,能否等到良医?”
五岁的小孩子,一场风寒便会夺半条命,若遇上了急症,保不齐......
同伴用手肘狠狠推搡,“嘘,小声点儿。这么说,你不要命了!”
然而,已经来不及。
几人的话,通通落到了一旁的衙役耳中。
衙役手执佩剑,面色凶狠,“你们几个家伙,大庭广众之下,胆敢胡言乱语,是不是想诛九族?”
几人面色悻悻,忙灰溜溜地滚蛋。
这般一闹,告示墙前,独留姜映真一人。
少女容貌俏丽,十七八岁年纪。一双清润杏眸,盈盈若水,映出世间芳华。
衙役看得一怔,以为她是哪家贪玩出逃的小姐。
他将佩剑入鞘,敛了七分铁青面色,好声好气道,“小姐,您若无聊,不妨去城内逛一逛,天子急求良医为小皇子治病呢。”
姜映真收回视线,轻声问,“官爷,良医还没找到吗?”
“哪有那么快?”衙役抓耳挠腮,不知该怎么回答少女的问题。
他匆匆瞥了周围一眼,压低声音道,“我听说,小皇子现在全靠人参吊着一口气。”
姜映真大惊失色,不可思议地望向衙役。
果然很严重。
万郎中医术精妙,年少轻狂,曾有侍奉天子的壮志。
可惜造化弄人,偶遇变故,长居吴川二十载。
姜映真的眸中闪过一丝惋惜,她抬起脑袋,定定注视这面急令。
如若治好皇子,万木春也能了却年少心愿,待在天子近旁。
不失为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