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贤才齐聚,拥韩馥制袁绍
对于鲁肃的祖母而言,没有任何事比让鲁肃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更重要。
鲁肃不治家事老夫人忍了,谁让家中就这一个男丁呢。
这整日里读书学武、拉起一帮乡邻少年演练排兵布阵,老夫人也忍了,毕竟这乱世之中学武能自保。
结果鲁肃跑一趟阳都城回来,就喊着要去青州,这老夫人就不能忍了啊。
这是要将鲁家在东城的世代基业全都抛弃吗?
“阿肃,你祖父和你父亲守这基业不易,你就别折腾了,好好娶妻生几个儿子,也能传承家业。”
“这邻县有一步氏,其女甚贤。”
老夫人苦口婆心的,想要打消鲁肃抛弃基业去青州的念头。
但鲁肃却不这么想。
如今这家中的亲人就祖母一个,这走哪里都能带上。
可若是娶妻生子,想要离开这东城就比较麻烦了。
“祖母,大丈夫之志,当求功名在身,岂能在这东城小县碌碌无闻?”
“青州刺史玄德公,仁德章武,世之贤士,又在临淄城增设了一官学,以北海康成公为文学,招收未及冠的少年俊杰。”
“而成功入学的学子,不仅每年会有六百石钱粮补助,学成之后还能直接出任县长或县令。”
“孙儿自幼习文练武,怎么也当得起少年俊杰四个字!”
“少年壮志,当拓功名。若不去青州参加考核,岂不遗憾?”
鲁肃豪言而道。
老妇人本想再次反驳,忽然听到了“康成公”三个字,连忙问道:“阿肃,伱说的可是真的?北海康成公担任的文学?”
鲁肃点头:“自然是真的!若非如此,孙儿又岂会前往?”
北海郑玄之名,那可是天下闻名。
不知多少士子挤破头都想拜入郑玄门下。
如今只要未及冠的士子能通过官学的考核就能成为郑玄的门人,这样的机会谁又不眼馋?
“去,自然得去!”老夫人一改方才的态度,语气变得激动:“康成公乃天下贤士,有大德之人!阿肃若能拜入康成公门下,定然能光耀门楣,再现东城鲁氏祖上荣光。”
老夫人的反应反而让鲁肃有些不自信了:“祖母,真能去?”
“当然要去!”老夫人肯定地道:“娶妻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拜入康成公门下的机会可不多。赶紧准备几车礼物,不要显得鲁家小器了。你还愣着作甚?男儿大丈夫,岂能踌躇不决?”
见老夫人比自己还急,鲁肃一时之间有些呆愣:“哦,好。”
刘备的名声在徐州越来越响亮,如鲁肃这般未及冠的少年,争先恐后的欲往临淄城。
倘若一步成功,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
另一边,经过几日的策马疾行,刘备和郑平返回了临淄城。
治中刘惠接住,将刘备离开这段时间一些重要的政务决策汇报给刘备和郑平。
刘惠不愧是冀州名仕、又担任过冀州治中的才俊,这诸曹文书管理得井井有条,汇报给刘备和郑平的政务也是简单明了。
“子惠辛苦了。”刘备看着刘惠有些疲倦的面容,颇有不忍。
自刘备和郑平南下后,青州各郡政务审批都集中在刘惠这里。
刘惠不仅要将职权范围内的审批,还得将职权范围外的分出来,留待刘备和郑平回来审批。
考虑事务的轻重缓急决定是否要行使代审权。
虽然刘备和郑平走之前,允许刘惠代审,但这代审权也是不能滥用的。
只有刘惠在判断必须立即审批的时候才会行使。
因此刘备和郑平离开的这十日,刘惠几乎都没怎么好好休息过。
刘惠摇了摇头:“使君南下前托付重任,我又岂能嫌苦!”
苦是有苦的,但一想到刘备寒风十里相迎,刘惠就觉得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
青州现在缺少能妥善处理政务的,因此到刘惠这里的审批就很多,这是不可避免的。
才能不足的,难以对事务进行有效的决断。
对于这些官吏,他们的审批权限都相对较少。
想要减轻工作量,就必须吸纳更多的大才来分担政务。
而在这之前,刘惠下决心要替刘备担着!
顿了顿,刘惠又道:“使君,甄尧已经回信了,他已经在筹措钱粮了,年后就会将钱粮运往青州。”
“而且甄尧也许诺,接下来的一年都会不断的往青州运粮。”
刘备闻言一喜,抚掌大笑道:“甄氏肯向青州运粮,是青州幸事,他日必要偿还这恩情。”
虽然刘备已经许诺给甄尧茂才名额,但这并不影响刘备对甄氏的感激。
中山到青州路途偏远,但甄尧依旧还要选择向青州运粮,这份信任让刘备颇为欣喜。
郑平则是询问道:“刘治中,这十日各州可有重要消息传回?”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
郑平不希望被人抢了先机,因此往各州都派遣了大量的探子,收集记录重要情报。
刘惠点头,一边将几份挑选出来的情报递给郑平,一边说道:“幽州有些变故,七日前,冀州牧韩馥跟幽州牧刘使君大吵了一架。”
“韩馥甚至当众呵斥刘使君‘迂腐’‘鼠辈’,然后愤愤离去,此事在涿郡闹得沸沸扬扬。”
刘惠对韩馥心有不满,这称呼都是直呼其名。
“另外,袁绍在五日前大摆宴席,会见了清河国国相、河间国国相、安平国国相、中山国国相、钜鹿郡太守、常山国国相和赵国国相,名义是参加袁绍的幼子袁买的周岁礼,但具体商议的是什么打探不出。”
“四天前,兖州刺史刘岱向济北相崔言要粮,被崔言拒绝,恼怒的刘岱直接驱兵到了济北国,若非平原相出兵劝和,恐怕崔言已经被刘岱攻杀。”
“泰山太守应劭在险要隘口增设了兵马,对过往的行人都加强了盘查。”
“两天前,刘岱忽然兵指任城国,杀任城相郑遂。”
“另有南阳郡传来情报,袁术部将孙坚在鲁阳击败了董卓的部将胡轸,准备进攻洛阳。”
“会稽人周喁,乃是袁氏故吏,被袁绍以盟主身份表奏为豫州刺史,但目前动向不明。”() ()
“.”
刘备不由蹙眉:“先杀东郡太守乔瑁,再杀任城相郑遂,这刘公山是嫌兖州还不够乱吗?”
本想着,让卢植联络朱儁,聚兖州兵马钱粮再次讨董,借机来缓和刘岱跟诸郡国的矛盾,结果没想到刘岱居然会直接攻杀各郡。
郑平将情报放下,凝声道:“刘岱不自量力、擅自攻伐,他日必死于战场之上。”
“虽然东莱刘氏跟使君有渊源,但刘岱的事,使君切勿招惹,以免受到牵连。”
“反倒是这冀州,估计将有大事发生,使君需要多加注意。”
联想到刘岱攻杀任城相郑遂,刘备闻言一动:“显谋的意思,韩馥跟袁绍之间也要开始攻杀了吗?”
“韩馥庸才,若袁绍能替代韩馥,想必也是冀州之民的幸事。”
刘备对袁绍还是有好感的。
毕竟袁绍两度响应刘备的檄文,呼吁钱粮大户向青州运了不少的粮食。
而韩馥却是故意推诿、又轻慢贤士,自然不会让刘备有好感。
“使君真这么认为?”郑平轻笑一声。
袁绍是冀州之民的幸事?
一掌权就先跟公孙瓒干架,而不去解决侵扰大半个常山郡的黑山贼。
这若都能算冀州之民的幸事,那常山郡的士民只想对袁绍吐几口唾沫。
刘备点了点头:“袁绍能呼吁各郡国给青州运粮,自然是比韩馥更强一些。”
郑平轻轻摇头:“使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韩馥虽然是庸才,但他毕竟是朝廷亲自封的冀州牧,又没犯过大错。”
“韩馥跟焦和、刘岱是不一样的。”
“焦和是犯大错,让青州黄巾为祸州里;刘岱是刺史而不是州牧,没有任免各郡国的权力。”
“但韩馥是冀州牧,他有管辖冀州诸郡国的绝对权力。”
“所以,韩馥可以任免各州郡的太守、国相,而各州郡的太守、国相若是不尊,就是在无视朝廷法度的权威!”
“因此,若袁绍真跟韩馥起冲突了,使君需要公开支持韩馥!”
刘备顿时疑惑:“可若我支持韩馥了,袁绍肯定会恼怒,认为我忘恩负义。这冀州送往青州的钱粮也可能会因此而断掉。”
郑平洞若观火:“若袁绍当了冀州牧,使君以为,他还会需要赈济青州饥民这点名声吗?韩馥能用的借口,袁绍也能用。”
“相反,使君若支持韩馥,韩馥会因此而感激使君,这之前拒绝提供的钱粮也会送往青州。”
“而这个时候袁绍若是反悔,使君就可以跟韩馥一起布告谴责袁绍是在沽名钓誉、并非真的要赈济青州饥民。”
“这其中干系太大,稍有不慎,袁绍就会身败名裂,遭到冀州士人的唾弃,袁绍是不会这般愚蠢的!”
“要保证冀州送往青州的钱粮不会有疏漏,最佳的策略就是维持当前冀州的平衡。”
“谁妄想打破冀州的平衡,谁就是使君的敌人!”
“使君,切勿因私废公啊!”
刘备欣赏且感激袁绍,这是私情。
但保证青州饥民的粮食供应,这是公事。
若是因为一点私情就荒废公事,那就是对青州五十万饥民的不负责!
刘备醒悟。
毕竟袁绍帮青州也是为了自己,而不是真心的想要赈济青州饥民。
这若是当了冀州牧,那想要推辞拒绝的理由就会变得很多了。
青州饥民对袁绍没用了,袁绍又怎么还可能一直坚持给青州运粮?
有这粮食,去拉拢安抚冀州的饥民得到的名望不更直接吗?
刘惠也道:“使君,別驾言之有理。袁绍若跟刘岱一样,都无端攻伐,那他们在得了冀州和兖州之后,会不会想着再攻伐其他州郡呢?”
“我虽然深恨韩馥,但也不想因此让青州承受不该有的损失。”
“维持现状,是对青州最有利的。”
刘备见刘惠也同意郑平的观点,点头道:“我明白了,除非袁绍有朝廷的正式任命,否则我就不能支持他来当这个冀州牧,哪怕清河国国相、河间国国相、安平国国相、中山国国相、钜鹿郡太守、常山国国相和赵国国相都支持袁绍,我也要维护韩馥冀州牧的正统。”
“因为,他是朝廷册封的冀州牧,既然无大错,就不该被巧取豪夺。”
郑平知晓大势,也知晓袁绍的野心。
因此在谋划刘备的未来大势上,会尽可能的去削弱袁绍的大势。
袁绍想夺冀州,郑平便给袁绍增加阻碍。
袁绍想借赈济青州饥民得到的名望来让韩馥主动让位,郑平就让刘备以朝廷大义坚决拥护韩馥的冀州牧身份。
不仅是为了主宰未来的天下大势,也是为了保证冀州承诺的钱粮能持续的运往青州。
不论是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维护冀州目前的平衡都是必要的。
商议了对冀州的战略,郑平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十万乡民南下的事上。
毕竟自青州到东海国,光是花在路上的时间,至少都得一个月。
郑平必须要保证这些乡民在南下途中有足够的补给。
因为刘备在徐州的名气已经打响了,这陆陆续续的有贤士来投。
刘备应接不暇,又从北海国将孔融和王脩请到了临淄城助阵。
而这诸多贤士中,最优秀的,是琅琊人赵昱、字元达,彭城人张昭、字子布,广陵人张纮、字子纲。
其中又以张纮的才能最为全面。
采纳了郑平的意见,刘备任命张纮为东莱郡郡丞,辅佐张飞处理东莱郡政务。
张纮外柔内刚,正适合应付张飞这种脾气爆但又尊敬贤士的。
同时,刘备又分别任命赵昱和张昭为刺史府功曹从事和文学从事,兼领部分刺史府审批之责,协助分担郑平和刘惠的政务诸事。
有赵昱和张昭的加入,郑平和刘惠的压力也随之一轻。
而刘备定在元月一日的婚期,也日渐接近。
刺史府。
关羽和张飞都专程跑了回来,张飞更是兴高采烈,远远的呼道:
“大哥,俺给你带来了好宝贝!”
鲁肃不治家事老夫人忍了,谁让家中就这一个男丁呢。
这整日里读书学武、拉起一帮乡邻少年演练排兵布阵,老夫人也忍了,毕竟这乱世之中学武能自保。
结果鲁肃跑一趟阳都城回来,就喊着要去青州,这老夫人就不能忍了啊。
这是要将鲁家在东城的世代基业全都抛弃吗?
“阿肃,你祖父和你父亲守这基业不易,你就别折腾了,好好娶妻生几个儿子,也能传承家业。”
“这邻县有一步氏,其女甚贤。”
老夫人苦口婆心的,想要打消鲁肃抛弃基业去青州的念头。
但鲁肃却不这么想。
如今这家中的亲人就祖母一个,这走哪里都能带上。
可若是娶妻生子,想要离开这东城就比较麻烦了。
“祖母,大丈夫之志,当求功名在身,岂能在这东城小县碌碌无闻?”
“青州刺史玄德公,仁德章武,世之贤士,又在临淄城增设了一官学,以北海康成公为文学,招收未及冠的少年俊杰。”
“而成功入学的学子,不仅每年会有六百石钱粮补助,学成之后还能直接出任县长或县令。”
“孙儿自幼习文练武,怎么也当得起少年俊杰四个字!”
“少年壮志,当拓功名。若不去青州参加考核,岂不遗憾?”
鲁肃豪言而道。
老妇人本想再次反驳,忽然听到了“康成公”三个字,连忙问道:“阿肃,伱说的可是真的?北海康成公担任的文学?”
鲁肃点头:“自然是真的!若非如此,孙儿又岂会前往?”
北海郑玄之名,那可是天下闻名。
不知多少士子挤破头都想拜入郑玄门下。
如今只要未及冠的士子能通过官学的考核就能成为郑玄的门人,这样的机会谁又不眼馋?
“去,自然得去!”老夫人一改方才的态度,语气变得激动:“康成公乃天下贤士,有大德之人!阿肃若能拜入康成公门下,定然能光耀门楣,再现东城鲁氏祖上荣光。”
老夫人的反应反而让鲁肃有些不自信了:“祖母,真能去?”
“当然要去!”老夫人肯定地道:“娶妻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拜入康成公门下的机会可不多。赶紧准备几车礼物,不要显得鲁家小器了。你还愣着作甚?男儿大丈夫,岂能踌躇不决?”
见老夫人比自己还急,鲁肃一时之间有些呆愣:“哦,好。”
刘备的名声在徐州越来越响亮,如鲁肃这般未及冠的少年,争先恐后的欲往临淄城。
倘若一步成功,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
另一边,经过几日的策马疾行,刘备和郑平返回了临淄城。
治中刘惠接住,将刘备离开这段时间一些重要的政务决策汇报给刘备和郑平。
刘惠不愧是冀州名仕、又担任过冀州治中的才俊,这诸曹文书管理得井井有条,汇报给刘备和郑平的政务也是简单明了。
“子惠辛苦了。”刘备看着刘惠有些疲倦的面容,颇有不忍。
自刘备和郑平南下后,青州各郡政务审批都集中在刘惠这里。
刘惠不仅要将职权范围内的审批,还得将职权范围外的分出来,留待刘备和郑平回来审批。
考虑事务的轻重缓急决定是否要行使代审权。
虽然刘备和郑平走之前,允许刘惠代审,但这代审权也是不能滥用的。
只有刘惠在判断必须立即审批的时候才会行使。
因此刘备和郑平离开的这十日,刘惠几乎都没怎么好好休息过。
刘惠摇了摇头:“使君南下前托付重任,我又岂能嫌苦!”
苦是有苦的,但一想到刘备寒风十里相迎,刘惠就觉得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
青州现在缺少能妥善处理政务的,因此到刘惠这里的审批就很多,这是不可避免的。
才能不足的,难以对事务进行有效的决断。
对于这些官吏,他们的审批权限都相对较少。
想要减轻工作量,就必须吸纳更多的大才来分担政务。
而在这之前,刘惠下决心要替刘备担着!
顿了顿,刘惠又道:“使君,甄尧已经回信了,他已经在筹措钱粮了,年后就会将钱粮运往青州。”
“而且甄尧也许诺,接下来的一年都会不断的往青州运粮。”
刘备闻言一喜,抚掌大笑道:“甄氏肯向青州运粮,是青州幸事,他日必要偿还这恩情。”
虽然刘备已经许诺给甄尧茂才名额,但这并不影响刘备对甄氏的感激。
中山到青州路途偏远,但甄尧依旧还要选择向青州运粮,这份信任让刘备颇为欣喜。
郑平则是询问道:“刘治中,这十日各州可有重要消息传回?”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
郑平不希望被人抢了先机,因此往各州都派遣了大量的探子,收集记录重要情报。
刘惠点头,一边将几份挑选出来的情报递给郑平,一边说道:“幽州有些变故,七日前,冀州牧韩馥跟幽州牧刘使君大吵了一架。”
“韩馥甚至当众呵斥刘使君‘迂腐’‘鼠辈’,然后愤愤离去,此事在涿郡闹得沸沸扬扬。”
刘惠对韩馥心有不满,这称呼都是直呼其名。
“另外,袁绍在五日前大摆宴席,会见了清河国国相、河间国国相、安平国国相、中山国国相、钜鹿郡太守、常山国国相和赵国国相,名义是参加袁绍的幼子袁买的周岁礼,但具体商议的是什么打探不出。”
“四天前,兖州刺史刘岱向济北相崔言要粮,被崔言拒绝,恼怒的刘岱直接驱兵到了济北国,若非平原相出兵劝和,恐怕崔言已经被刘岱攻杀。”
“泰山太守应劭在险要隘口增设了兵马,对过往的行人都加强了盘查。”
“两天前,刘岱忽然兵指任城国,杀任城相郑遂。”
“另有南阳郡传来情报,袁术部将孙坚在鲁阳击败了董卓的部将胡轸,准备进攻洛阳。”
“会稽人周喁,乃是袁氏故吏,被袁绍以盟主身份表奏为豫州刺史,但目前动向不明。”() ()
“.”
刘备不由蹙眉:“先杀东郡太守乔瑁,再杀任城相郑遂,这刘公山是嫌兖州还不够乱吗?”
本想着,让卢植联络朱儁,聚兖州兵马钱粮再次讨董,借机来缓和刘岱跟诸郡国的矛盾,结果没想到刘岱居然会直接攻杀各郡。
郑平将情报放下,凝声道:“刘岱不自量力、擅自攻伐,他日必死于战场之上。”
“虽然东莱刘氏跟使君有渊源,但刘岱的事,使君切勿招惹,以免受到牵连。”
“反倒是这冀州,估计将有大事发生,使君需要多加注意。”
联想到刘岱攻杀任城相郑遂,刘备闻言一动:“显谋的意思,韩馥跟袁绍之间也要开始攻杀了吗?”
“韩馥庸才,若袁绍能替代韩馥,想必也是冀州之民的幸事。”
刘备对袁绍还是有好感的。
毕竟袁绍两度响应刘备的檄文,呼吁钱粮大户向青州运了不少的粮食。
而韩馥却是故意推诿、又轻慢贤士,自然不会让刘备有好感。
“使君真这么认为?”郑平轻笑一声。
袁绍是冀州之民的幸事?
一掌权就先跟公孙瓒干架,而不去解决侵扰大半个常山郡的黑山贼。
这若都能算冀州之民的幸事,那常山郡的士民只想对袁绍吐几口唾沫。
刘备点了点头:“袁绍能呼吁各郡国给青州运粮,自然是比韩馥更强一些。”
郑平轻轻摇头:“使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韩馥虽然是庸才,但他毕竟是朝廷亲自封的冀州牧,又没犯过大错。”
“韩馥跟焦和、刘岱是不一样的。”
“焦和是犯大错,让青州黄巾为祸州里;刘岱是刺史而不是州牧,没有任免各郡国的权力。”
“但韩馥是冀州牧,他有管辖冀州诸郡国的绝对权力。”
“所以,韩馥可以任免各州郡的太守、国相,而各州郡的太守、国相若是不尊,就是在无视朝廷法度的权威!”
“因此,若袁绍真跟韩馥起冲突了,使君需要公开支持韩馥!”
刘备顿时疑惑:“可若我支持韩馥了,袁绍肯定会恼怒,认为我忘恩负义。这冀州送往青州的钱粮也可能会因此而断掉。”
郑平洞若观火:“若袁绍当了冀州牧,使君以为,他还会需要赈济青州饥民这点名声吗?韩馥能用的借口,袁绍也能用。”
“相反,使君若支持韩馥,韩馥会因此而感激使君,这之前拒绝提供的钱粮也会送往青州。”
“而这个时候袁绍若是反悔,使君就可以跟韩馥一起布告谴责袁绍是在沽名钓誉、并非真的要赈济青州饥民。”
“这其中干系太大,稍有不慎,袁绍就会身败名裂,遭到冀州士人的唾弃,袁绍是不会这般愚蠢的!”
“要保证冀州送往青州的钱粮不会有疏漏,最佳的策略就是维持当前冀州的平衡。”
“谁妄想打破冀州的平衡,谁就是使君的敌人!”
“使君,切勿因私废公啊!”
刘备欣赏且感激袁绍,这是私情。
但保证青州饥民的粮食供应,这是公事。
若是因为一点私情就荒废公事,那就是对青州五十万饥民的不负责!
刘备醒悟。
毕竟袁绍帮青州也是为了自己,而不是真心的想要赈济青州饥民。
这若是当了冀州牧,那想要推辞拒绝的理由就会变得很多了。
青州饥民对袁绍没用了,袁绍又怎么还可能一直坚持给青州运粮?
有这粮食,去拉拢安抚冀州的饥民得到的名望不更直接吗?
刘惠也道:“使君,別驾言之有理。袁绍若跟刘岱一样,都无端攻伐,那他们在得了冀州和兖州之后,会不会想着再攻伐其他州郡呢?”
“我虽然深恨韩馥,但也不想因此让青州承受不该有的损失。”
“维持现状,是对青州最有利的。”
刘备见刘惠也同意郑平的观点,点头道:“我明白了,除非袁绍有朝廷的正式任命,否则我就不能支持他来当这个冀州牧,哪怕清河国国相、河间国国相、安平国国相、中山国国相、钜鹿郡太守、常山国国相和赵国国相都支持袁绍,我也要维护韩馥冀州牧的正统。”
“因为,他是朝廷册封的冀州牧,既然无大错,就不该被巧取豪夺。”
郑平知晓大势,也知晓袁绍的野心。
因此在谋划刘备的未来大势上,会尽可能的去削弱袁绍的大势。
袁绍想夺冀州,郑平便给袁绍增加阻碍。
袁绍想借赈济青州饥民得到的名望来让韩馥主动让位,郑平就让刘备以朝廷大义坚决拥护韩馥的冀州牧身份。
不仅是为了主宰未来的天下大势,也是为了保证冀州承诺的钱粮能持续的运往青州。
不论是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维护冀州目前的平衡都是必要的。
商议了对冀州的战略,郑平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十万乡民南下的事上。
毕竟自青州到东海国,光是花在路上的时间,至少都得一个月。
郑平必须要保证这些乡民在南下途中有足够的补给。
因为刘备在徐州的名气已经打响了,这陆陆续续的有贤士来投。
刘备应接不暇,又从北海国将孔融和王脩请到了临淄城助阵。
而这诸多贤士中,最优秀的,是琅琊人赵昱、字元达,彭城人张昭、字子布,广陵人张纮、字子纲。
其中又以张纮的才能最为全面。
采纳了郑平的意见,刘备任命张纮为东莱郡郡丞,辅佐张飞处理东莱郡政务。
张纮外柔内刚,正适合应付张飞这种脾气爆但又尊敬贤士的。
同时,刘备又分别任命赵昱和张昭为刺史府功曹从事和文学从事,兼领部分刺史府审批之责,协助分担郑平和刘惠的政务诸事。
有赵昱和张昭的加入,郑平和刘惠的压力也随之一轻。
而刘备定在元月一日的婚期,也日渐接近。
刺史府。
关羽和张飞都专程跑了回来,张飞更是兴高采烈,远远的呼道:
“大哥,俺给你带来了好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