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
我一边回想着来时姚瑶和我说的关于星魂的故事,一边思虑着,如果阴阳界、阴阳家和星魂之间真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会是什么样的联系?和我坠崖之后莫名其妙来到这个异世,会不会有所关联?
“姑娘…姑娘?”
正想得出神,忽听掌柜的在身边喊道。
“姑娘,还有什么需要的?”
“哦!没有了,就这些。”接着吩咐道,“劳烦掌柜将每个批次的数量和价格报给我。”
七件东西,一共走了六家店,总共十七个不同的价格,看来,有得头疼了。
将清单上的货物订购完,每个种类的数量、价格,以及所购店铺一一理顺并记于单片竹简上,再叮嘱了掌柜们将货物送往小圣贤庄之后,我便独自一人归庄了。然后直面张良给我出的难题——做账!
将片片竹简拿出,整齐地摆放在案几上,心算是不可能心算的,这个年代除了算筹,似乎没有其他的辅助计算的工具,就算有估计我也不会用。而那算筹,虽学过一点,但相当不熟练,于是拿出空白竹简准备用竖式进行演算。
只将每个批次以及价格和采购店铺等明细写好就可以了,计算过程应该不用了吧!
正在我算得埋头苦算,且焦头烂额之际,子盈在我旁边问起:“你在做账?为何不用你那日给我显摆的奇怪符号?那个简单多了啊!”
我只是扶额,“子盈,那个符号……呃~少让人知道。”
“为何?这么好用的表格和符号。”子盈一脸疑惑。
接着她又补充道,“那天下山为你抓药,路上偶遇三师公,他看了这个符号后,也称赞它简化明晰呢!”
我听了之后心下一惊,woc!张良早就看过阿拉伯数字了?
“三大…Pui!三师公还说了些什么?”我得弄清楚,早想对策说辞。
“他问我从哪学来的这计数之法,我便道是你教我的。。”
我只是有些欲哭无泪,我耗费了好几卷竹简在这用简字数字演算,结果人家早知道了。
所以今日让我记清单以及做账,本来就是一场考验?本想低调行事,结果反倒欲盖弥彰了。
那接下来我是不是该坦白从宽比较好?可是我有什么需要坦白的?
奇怪的文字已经让他心中起疑,再加上这奇怪的数字符号,如若子盈不告诉我张良已经看到了,或许明日看到我交给他的账册上使用的文字和符号与我平日里惯用的根本不是一种,他是不是会觉得我对他刻意隐瞒?
当前局势紧张,我这种人就越发显得可疑。
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桑海夜间的小巷,张良一袭黑衣,手执凌虚,剑不出鞘,敌人便毫无还手之力,那日的张良,在我眼里简直帅出天际。然而一想到,万一发现我真是前来打探情报的细作……我不仅瑟缩了一下脖子。
虽然,我根本就不打算给那位大叔任何有用的情报。
“你怎么了子清?”子盈将我从思绪中拉回。
“呃~没事。”没事才怪,你可把我给害惨了,要知道你这么聪明,过目不忘,打死我也不给你显摆了。
果然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盖,可目前为止,我好像没撒过谎呀,我们家是在楚地啊,我以往所学,确实为隶书,呃~与隶书类似的字!
但接下来,恐怕得真的要撒谎了。
将应对之策想好之后,我便执笔重新演算,不得不说,演算,阿拉伯数字和竖式更配哦!
我将竖式写得整整齐齐。已经知晓张良此次让我整理清单以及做账的目的,那我便得将准备工作做足了,如若明日他要考我,便就大大方方给他看就好了。
翌日早课后,我主动将做好的账目送到临风阁,也就是张良的住所。我抱着三卷竹简,一卷是账目,两卷是计算过程。
“三师公,昨日所购之物的账目详细子清已作整理,请师公过目。”我左手臂弯挽着两卷,右手将做好的账目毕恭毕敬地呈给张良。
“有劳子清!”张良浅笑着接过竹简翻开看了看,继而合上,目光指向我臂弯间的两卷,“那两卷是什么?”
“回三师公,是子清的做账过程。”此刻复又觉得自己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起初是欲盖弥彰,现在是不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但其实已经到这种地步,我如何做不重要,关键看张良如何想。
此时我已陷入被动。
张良合上竹简后,食指在竹简上摩挲了两下,登时觉得仿佛有什么在我的心上挠着,让人有些莫名的烦躁。
“子清如此心细,”张良侧身,示意我将手上的两卷置于屋内的案几之上,“为师自当过目。”
放下竹简,施礼作别之后,我便离开了,只是心下又忐忑,他会如何看待呢?
又是一整天的心神不宁,总觉得事情的发展已开始背离我的预期,其实起初自己是有一些玩心在里面的,毕竟从未想过要融入这个异世。
至于当细作什么的,也不过是我的权宜之计。
但现在,却让我和“谋圣”这样的大人物费心周旋,我着实吃不消。今日这番作为,就当是友好的示意了,脑海中浮现的小狗翻着肚皮的画面,让我浅叹了口气。
下午课下得比平日里早,庄内已开始有所动作了,本是被安排与众弟子一起参与整理各书院和艺馆。此时我正独自一人整理棋室,忽而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子清随我来。”温和且儒雅。
我却是低着头,不知如何回应,手上还有活要干呢,而且又不说是什么事,我心里很忐忑好吗?
“子清昨日帮我置物,还未曾答谢,今日散课早,正好寻着机会。”张良的表情温和,似很有诚心的样子啊,难不成,今日上午的那两卷竹简,起了作用?
心下有些愉悦,但嘴上还得客气下,“不过是举手之劳,三师公无须客气!”放下手上的活,我转身朝张良施了施礼,毕恭毕敬道。
见张良半天未作声,我便抬眼看了看,他仍是扬着唇不动声色地看着我。我浅咬了下唇,正欲说些什么,张良却开口道,“为师可还记得,昨日没能让子清还上那个人情,子清可很是不快。”
……
“三师公我……”本欲解释,又不知如何解释,怎么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如此,子清谢过三师公。”我现在好像已经有些习惯张良的高压了,一起吃饭似乎也没什么。
老地方。
此时我们坐在二楼的露台,极目之处,是水天相接的海平面。向着东方么?想起那日姚瑶所说,我们要一直向东走,到达这块陆地最东边的城市,位居东海之滨的桑海。那么桑海之东,是渤海还是黄海呢?想起现世中看过的世界地图上的标注。我们明明在同一块大陆,望着同一片海域,却是壁元相隔,恍若两世。
“子清可是想家了?”张良为我斟了茶,海风拂着他轻扬的发丝,发丝撩着他棱角分明的面庞。我从未认真端详过他的五官。如玉般莹琇的额下,眉若远山绵亘,山根纵起,笔挺而下。远山下眸光潋滟,似雨洗后的日光初照,朦胧又清明。
“子清为何一直看着我?”张良专注着手上煮茶的动作,未曾与我对视,便是任由我仔细端详着他的眉眼,只是我竟入了神。
此刻只好端起茶杯,抿着茶。想起《留侯世家》里太史公的那一笔“貌若妇人好女”,觉得甚是贴切,不禁闷笑了一声。
许是这一望无垠的海域,令人心绪放飞,“三师公生得好美。”想都没想,便从口出了。而后想咬掉自己的舌头,我这算不算是撩?
而张良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勾了勾唇,“子清就连夸人,都与众不同。”
此刻我只觉,这趟请客,似乎不仅仅是答谢这么简单。
张良专注着手下的动作,优雅纯熟。而我只是垂着头欣赏着。海风一阵阵袭来,一阵阵拂着。时光仿佛定格,一切静好。
“子清以往读过哪些史籍?”某人莫名地来了一句。
想了一下,自己在现世中未曾系统地读过史书,均是东看看西看看,杂乱得很。所以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均有涉猎,然信史未曾深入。”言下之意就是道听途说,不务正业。
“可知商君?”张良停下手中的动作,正了身,看着我说道。
“秦孝公时期,主持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史称‘商鞅变法’。”
想起不久前,不论是《书》还是《数》,自己都给张良留下了一个基础没打好的印象,感觉随时都可能被他打入积微班跟一帮小朋友一起上课。这可是难逢的显摆自己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于是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他的问题。
“商君入秦,颇为周折。”
“但有一人,甚是关键。”嘻嘻,这个我知道我知道。
“哦?何人?”张良执起竹勺,为我斟了茶。
“景监,此人曾扮商贾入魏,后遇卫鞅,并向秦孝公极力引荐。景监虽不是大才,但为人正直牢靠,是值得信赖的下属。”
“嗯,的确如此。”张良抿了一口茶,面容轻侧,望向海面,似漫不经心地说道。“我记得,令尊亦是商贾之人。”
!
所以你绕了一大圈,就是为了将话题引向我?我并握于膝的拳,紧了紧。
此时海风停了,只听得蝉鸣声声,却令人感到死寂。
“是,家父常年游商于各地。”我觉得自己此刻的声音,好似带着微微颤抖,却又平静得不像话。
“子清倒是颇得令尊真传。”所以,是什么真传?算账的本事吗?
“早年父亲曾于百越地区经商,得百越一种表数量的奇怪符号,颇为简洁明了,于是便教于子清。”
既然这就是这餐饭的目的,我索性主动招来吧!
楚与扬越接壤,就说这是百越地区的人发明的好了。反正越远就越难考证。再说了,这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大概率也是从沿海地区传入的。这么一想我也不觉得是撒谎了。
“我观子清所书之字,所用之数,演算之法较中原都更为简洁实用。”所以呢?这是要表达什么意思?我懂得更先进的文字和算法,为何还要来小圣贤庄求学?
“文字,算数,只是工具,文字的繁复与否,不影响其所构筑的思想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子清自幼随父行万里路,然开阔的眼界,并不能决定思想的境界,所以,子清愿不远千里读这万卷书。”我不自觉地握了握拳,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此刻我的目光应是坚毅而真诚吧!
“子清倒颇有见地,”张良揽起阔袖,微倾身用竹铲拨弄着茶叶,“那应知,诸子百家,各有所长。”
张良啊张良,你是怎样地忖度人心,点到为止,任由我领会又不失你的风度是吗?这就是所谓的“阳谋家”?言下之意,仍是那,诸子百家各怀本领,为何独独选择儒家,选择小圣贤庄?
“子清不如三师公聪慧,精通一家之余,还能均有涉猎。”我勾唇笑了笑,已是微含愠怒和挑衅之意。凭什么总是你三番四次试探我威胁我,心中不坦荡的人,明明是你才对。
联合诸子百家,意图抗秦谋反,以为我不知道吗?
“子清对我,”张良拨弄的手顿了一下,勾了勾唇,将手上的竹铲搁下,“倒是颇有了解。”他加深那个笑容的同时,正身端坐,目光如炬地盯着我。
显然,我的挑衅暴露了自己,不过几日,且均是师生之间的相处,我怎可得知他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唯一的可能就是,我有调查过他,或者说我背后的势力调查过他。在他眼里,我这算得上是威胁了?
自己怎么这么沉不住气,他本身就对我多有猜疑,这下在他眼里,我怕是已经被套出了“话柄”,露出“小尾巴”了。咬了咬唇,胸中憋着一股闷气。
“姑娘…姑娘?”
正想得出神,忽听掌柜的在身边喊道。
“姑娘,还有什么需要的?”
“哦!没有了,就这些。”接着吩咐道,“劳烦掌柜将每个批次的数量和价格报给我。”
七件东西,一共走了六家店,总共十七个不同的价格,看来,有得头疼了。
将清单上的货物订购完,每个种类的数量、价格,以及所购店铺一一理顺并记于单片竹简上,再叮嘱了掌柜们将货物送往小圣贤庄之后,我便独自一人归庄了。然后直面张良给我出的难题——做账!
将片片竹简拿出,整齐地摆放在案几上,心算是不可能心算的,这个年代除了算筹,似乎没有其他的辅助计算的工具,就算有估计我也不会用。而那算筹,虽学过一点,但相当不熟练,于是拿出空白竹简准备用竖式进行演算。
只将每个批次以及价格和采购店铺等明细写好就可以了,计算过程应该不用了吧!
正在我算得埋头苦算,且焦头烂额之际,子盈在我旁边问起:“你在做账?为何不用你那日给我显摆的奇怪符号?那个简单多了啊!”
我只是扶额,“子盈,那个符号……呃~少让人知道。”
“为何?这么好用的表格和符号。”子盈一脸疑惑。
接着她又补充道,“那天下山为你抓药,路上偶遇三师公,他看了这个符号后,也称赞它简化明晰呢!”
我听了之后心下一惊,woc!张良早就看过阿拉伯数字了?
“三大…Pui!三师公还说了些什么?”我得弄清楚,早想对策说辞。
“他问我从哪学来的这计数之法,我便道是你教我的。。”
我只是有些欲哭无泪,我耗费了好几卷竹简在这用简字数字演算,结果人家早知道了。
所以今日让我记清单以及做账,本来就是一场考验?本想低调行事,结果反倒欲盖弥彰了。
那接下来我是不是该坦白从宽比较好?可是我有什么需要坦白的?
奇怪的文字已经让他心中起疑,再加上这奇怪的数字符号,如若子盈不告诉我张良已经看到了,或许明日看到我交给他的账册上使用的文字和符号与我平日里惯用的根本不是一种,他是不是会觉得我对他刻意隐瞒?
当前局势紧张,我这种人就越发显得可疑。
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桑海夜间的小巷,张良一袭黑衣,手执凌虚,剑不出鞘,敌人便毫无还手之力,那日的张良,在我眼里简直帅出天际。然而一想到,万一发现我真是前来打探情报的细作……我不仅瑟缩了一下脖子。
虽然,我根本就不打算给那位大叔任何有用的情报。
“你怎么了子清?”子盈将我从思绪中拉回。
“呃~没事。”没事才怪,你可把我给害惨了,要知道你这么聪明,过目不忘,打死我也不给你显摆了。
果然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盖,可目前为止,我好像没撒过谎呀,我们家是在楚地啊,我以往所学,确实为隶书,呃~与隶书类似的字!
但接下来,恐怕得真的要撒谎了。
将应对之策想好之后,我便执笔重新演算,不得不说,演算,阿拉伯数字和竖式更配哦!
我将竖式写得整整齐齐。已经知晓张良此次让我整理清单以及做账的目的,那我便得将准备工作做足了,如若明日他要考我,便就大大方方给他看就好了。
翌日早课后,我主动将做好的账目送到临风阁,也就是张良的住所。我抱着三卷竹简,一卷是账目,两卷是计算过程。
“三师公,昨日所购之物的账目详细子清已作整理,请师公过目。”我左手臂弯挽着两卷,右手将做好的账目毕恭毕敬地呈给张良。
“有劳子清!”张良浅笑着接过竹简翻开看了看,继而合上,目光指向我臂弯间的两卷,“那两卷是什么?”
“回三师公,是子清的做账过程。”此刻复又觉得自己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起初是欲盖弥彰,现在是不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但其实已经到这种地步,我如何做不重要,关键看张良如何想。
此时我已陷入被动。
张良合上竹简后,食指在竹简上摩挲了两下,登时觉得仿佛有什么在我的心上挠着,让人有些莫名的烦躁。
“子清如此心细,”张良侧身,示意我将手上的两卷置于屋内的案几之上,“为师自当过目。”
放下竹简,施礼作别之后,我便离开了,只是心下又忐忑,他会如何看待呢?
又是一整天的心神不宁,总觉得事情的发展已开始背离我的预期,其实起初自己是有一些玩心在里面的,毕竟从未想过要融入这个异世。
至于当细作什么的,也不过是我的权宜之计。
但现在,却让我和“谋圣”这样的大人物费心周旋,我着实吃不消。今日这番作为,就当是友好的示意了,脑海中浮现的小狗翻着肚皮的画面,让我浅叹了口气。
下午课下得比平日里早,庄内已开始有所动作了,本是被安排与众弟子一起参与整理各书院和艺馆。此时我正独自一人整理棋室,忽而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子清随我来。”温和且儒雅。
我却是低着头,不知如何回应,手上还有活要干呢,而且又不说是什么事,我心里很忐忑好吗?
“子清昨日帮我置物,还未曾答谢,今日散课早,正好寻着机会。”张良的表情温和,似很有诚心的样子啊,难不成,今日上午的那两卷竹简,起了作用?
心下有些愉悦,但嘴上还得客气下,“不过是举手之劳,三师公无须客气!”放下手上的活,我转身朝张良施了施礼,毕恭毕敬道。
见张良半天未作声,我便抬眼看了看,他仍是扬着唇不动声色地看着我。我浅咬了下唇,正欲说些什么,张良却开口道,“为师可还记得,昨日没能让子清还上那个人情,子清可很是不快。”
……
“三师公我……”本欲解释,又不知如何解释,怎么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如此,子清谢过三师公。”我现在好像已经有些习惯张良的高压了,一起吃饭似乎也没什么。
老地方。
此时我们坐在二楼的露台,极目之处,是水天相接的海平面。向着东方么?想起那日姚瑶所说,我们要一直向东走,到达这块陆地最东边的城市,位居东海之滨的桑海。那么桑海之东,是渤海还是黄海呢?想起现世中看过的世界地图上的标注。我们明明在同一块大陆,望着同一片海域,却是壁元相隔,恍若两世。
“子清可是想家了?”张良为我斟了茶,海风拂着他轻扬的发丝,发丝撩着他棱角分明的面庞。我从未认真端详过他的五官。如玉般莹琇的额下,眉若远山绵亘,山根纵起,笔挺而下。远山下眸光潋滟,似雨洗后的日光初照,朦胧又清明。
“子清为何一直看着我?”张良专注着手上煮茶的动作,未曾与我对视,便是任由我仔细端详着他的眉眼,只是我竟入了神。
此刻只好端起茶杯,抿着茶。想起《留侯世家》里太史公的那一笔“貌若妇人好女”,觉得甚是贴切,不禁闷笑了一声。
许是这一望无垠的海域,令人心绪放飞,“三师公生得好美。”想都没想,便从口出了。而后想咬掉自己的舌头,我这算不算是撩?
而张良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勾了勾唇,“子清就连夸人,都与众不同。”
此刻我只觉,这趟请客,似乎不仅仅是答谢这么简单。
张良专注着手下的动作,优雅纯熟。而我只是垂着头欣赏着。海风一阵阵袭来,一阵阵拂着。时光仿佛定格,一切静好。
“子清以往读过哪些史籍?”某人莫名地来了一句。
想了一下,自己在现世中未曾系统地读过史书,均是东看看西看看,杂乱得很。所以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均有涉猎,然信史未曾深入。”言下之意就是道听途说,不务正业。
“可知商君?”张良停下手中的动作,正了身,看着我说道。
“秦孝公时期,主持变法,使秦由弱变强,史称‘商鞅变法’。”
想起不久前,不论是《书》还是《数》,自己都给张良留下了一个基础没打好的印象,感觉随时都可能被他打入积微班跟一帮小朋友一起上课。这可是难逢的显摆自己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于是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他的问题。
“商君入秦,颇为周折。”
“但有一人,甚是关键。”嘻嘻,这个我知道我知道。
“哦?何人?”张良执起竹勺,为我斟了茶。
“景监,此人曾扮商贾入魏,后遇卫鞅,并向秦孝公极力引荐。景监虽不是大才,但为人正直牢靠,是值得信赖的下属。”
“嗯,的确如此。”张良抿了一口茶,面容轻侧,望向海面,似漫不经心地说道。“我记得,令尊亦是商贾之人。”
!
所以你绕了一大圈,就是为了将话题引向我?我并握于膝的拳,紧了紧。
此时海风停了,只听得蝉鸣声声,却令人感到死寂。
“是,家父常年游商于各地。”我觉得自己此刻的声音,好似带着微微颤抖,却又平静得不像话。
“子清倒是颇得令尊真传。”所以,是什么真传?算账的本事吗?
“早年父亲曾于百越地区经商,得百越一种表数量的奇怪符号,颇为简洁明了,于是便教于子清。”
既然这就是这餐饭的目的,我索性主动招来吧!
楚与扬越接壤,就说这是百越地区的人发明的好了。反正越远就越难考证。再说了,这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大概率也是从沿海地区传入的。这么一想我也不觉得是撒谎了。
“我观子清所书之字,所用之数,演算之法较中原都更为简洁实用。”所以呢?这是要表达什么意思?我懂得更先进的文字和算法,为何还要来小圣贤庄求学?
“文字,算数,只是工具,文字的繁复与否,不影响其所构筑的思想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子清自幼随父行万里路,然开阔的眼界,并不能决定思想的境界,所以,子清愿不远千里读这万卷书。”我不自觉地握了握拳,抬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此刻我的目光应是坚毅而真诚吧!
“子清倒颇有见地,”张良揽起阔袖,微倾身用竹铲拨弄着茶叶,“那应知,诸子百家,各有所长。”
张良啊张良,你是怎样地忖度人心,点到为止,任由我领会又不失你的风度是吗?这就是所谓的“阳谋家”?言下之意,仍是那,诸子百家各怀本领,为何独独选择儒家,选择小圣贤庄?
“子清不如三师公聪慧,精通一家之余,还能均有涉猎。”我勾唇笑了笑,已是微含愠怒和挑衅之意。凭什么总是你三番四次试探我威胁我,心中不坦荡的人,明明是你才对。
联合诸子百家,意图抗秦谋反,以为我不知道吗?
“子清对我,”张良拨弄的手顿了一下,勾了勾唇,将手上的竹铲搁下,“倒是颇有了解。”他加深那个笑容的同时,正身端坐,目光如炬地盯着我。
显然,我的挑衅暴露了自己,不过几日,且均是师生之间的相处,我怎可得知他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唯一的可能就是,我有调查过他,或者说我背后的势力调查过他。在他眼里,我这算得上是威胁了?
自己怎么这么沉不住气,他本身就对我多有猜疑,这下在他眼里,我怕是已经被套出了“话柄”,露出“小尾巴”了。咬了咬唇,胸中憋着一股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