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发问
原本以为给我包扎伤口让我换身干净衣服是为了带我去面见扶苏,本已做好的心理建设在被晾了一下午后又开始变得忐忑不安。直到哺食,两名侍者前来送餐我才算见到个把活人,尝试与其攀谈却是不得回应。
简言之就是,我被晾在这了。
说好的是扶苏点名要请我这位“恩人”呢?
想来许是这帝国的长公子,他有点忙?
但是说真的,此前的推测,他会不会是想以怀柔手段从我这打听一点关于天明的、荀夫子的或者几位师公的,总是之就是关于叛逆份……哦不,关于小圣贤庄的动向。
可现下看来他好像一点也不着急从我这打探点什么的样子。
倒是整得我心神不宁了起来。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常日受着某人的高压以致有些神经过敏。
所以,接下来命运又会怎么安排?
坦白说,如若扶苏真的想从我这里知晓点什么,有些事情我想我是不吝啬告知于他的。非是我墙头草,也并非背叛什么人。而是打心眼里觉得扶苏即便知晓,也不会像嬴政那样采取极端手段和措施。他更多会恩威并施,或设法招安或依势化解。
以及会更加深刻地反思当前帝国对诸子百家的围剿以及对百姓的压迫。
我知晓人性莫测,莫测到无法想象其底限。但若具象到真切的个体,人性便有了尺度。
所以,在某些方面,我是信任扶苏的。
那么问题便不是能不能说,而是如何去说。
然而,如何去说,也取决于扶苏如何提问。
氮素话说回来,我这算不算叛变?前几天还当着某人的面在扶苏跟前为小圣贤庄说话,现在却设想着如若扶苏问起,我一定坦言相告。
这般推演,心中若没有一丝自我质疑,是不可能的。
然而记忆回到那一晚,却又觉……如此才不枉他对我痛下狠手不是么。
想起他,心下不觉好奇,当看到白凤和赤练空手而归,他心下会作何想?知晓我落入扶苏之手,他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一定会心有不甘吧?
而于我来说,总归是痛快的。像他这么执拗的人,不把我抓起来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可能罢休?可这次我身在将军府,他能派人成功潜入一次不代表能成功第二次,况且这次可是一个大活人。
罢了,我想他干嘛!
当下这种境况,往极端了想也许我会死在这里;往积极方面想,跟着扶苏谋个暂时的差事应该也不错,而后见机而行,继续未完成的计划。
不论是以上哪一种,从今往后我与他张子房都再无瓜葛。
可就在不久以后我便会意识到,我与他之间的故事,远未结束。
当我见到扶苏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
朝食后,一位宫人模样,年纪稍长的侍者带着一位年纪稍轻些的,一前一后站在屋外的一侧,年纪稍长的在前,微微躬身,向着开门的我道,“公子有请。”
初秋的阳光灿烂柔和,微风清朗和煦。夜里冷硬尽显肃然之气的将军府在明媚日光的照耀下只令人觉得豪美华丽。那位年纪稍长的侍者领着我走在前,年纪轻些的走在后。一行三人沿着廊桥出了将军府的后门顺着石径一直走,石径两旁的茂密竹林不免让人想起小圣贤庄的日子。
下了一道蜿蜒石阶,视线越过长者随着步伐起伏晃动的肩头,我看到一个月白身影。一旁的侍者正为他解下披风,一身窄袖束腰骑射装显得他身形更加颀长挺拔。
原本以为像我这种布衣黔首草野之人,面见帝国长公子,那一定是他昂首颀立气度逼人,而我伏身跪拜小心谨慎。
未曾想,面见的地点却是——马场。
毕恭毕敬地跟在长者身后,及至他身侧不远处方才站定。
侍者恭谨一礼躬身向着那人的背影道,“公子,人已到。”
扶苏跟前,一名侍者双手端举托盘,微微垂首模样恭谨小心翼翼。许是方跑完马沁了些汗,他抬手拾起托盘中的湿巾,拭了拭额角的汗渍后又擦了擦手。
整个过程动作优雅缓慢。
站在一旁的我不觉想,虽说没有正式场合的伏跪叩拜环节,但这皇家贵族的架子一点也没少好不啦!
正在我思索着是等他转过身来我再施礼呢,还是就这样对着他的侧身背影意思意思一下呢!不想他却转身朝着前方挪了两步,我方才注意到,这个场景里还有一个高大无比不可忽视的生物。
不知是紧张呢还是注意力全在扶苏身上,以致我丝毫没有察觉到旁边有一匹高大的白马。
只见扶苏抬手抚了抚马脖颈上的鬃毛,继而回头向我莞尔轻笑,“这马,照料得不错。”
我这才认出这可不就是那匹白马!昨日子晞骑着它送我去城外后,便让它与城外的马拖着马车并驾齐驱。后来遭遇了流沙、隐密卫、转魂灭魄和星魂,一群神仙打架我一介凡人慌得自顾不暇,马车被毁也就不知马儿去向何处。
不想竟又物归原主,回到了扶苏这里。
在那双漆黑明亮眼眸的注视下,正想着如何回应。扶苏的笑意加深,“都快跑不动了。”
……
我琢磨着以为是夸奖呢,没想到竟然是调侃。
呃?往深处想,该不会是问罪吧?
毕竟他的意思是,这马除了体重,速度耐力什么的好像都不如从前了?
那可不是?要是跑得快了还让能流沙从后头追上,隐密卫从前方拦路?
“渌常日伴于夫子左右,鲜少离苑,马亦终日栓养于厩中,不得锻炼,故而……是胖了些。”
见我措辞停顿,后又直白而言,扶苏笑意直达眼底,我忙又补充道,“此等宝马交于在下实乃暴殄天物,现下物归原主也算它与公子缘分未尽,渌还是将它交还于公子罢!”
“也好!”扶苏顿了片刻方才吐出俩字。转身的一瞬,眉目间的笑意敛去,松开执着缰绳的手负于身后,向前缓步而行。
不知他要往哪走,愣了须臾我才反应过来,周围一众低眉垂首的仆从是在等我。待我几个碎步跟上后,众人方才十分默契地向着扶苏的方向转身挪步紧随其后,整齐划一的动作像是曳地的大裙摆,受着主人步伐的牵引而逐渐收拢。
“昨日幸得章将军出手你才幸免一难,如此一来,我们算不算扯平了。”正在我疑惑着这是要去哪,冷不丁地扶苏开口了,貌似是疑问句可却不是发问的语气。
前半句虽是说多亏了章邯,可后半句的“我们”可不是意指救我的人是他。
虽然但是,可我并不觉得被带到这将军府是一种得救啊!
更何况,此时掰扯这救不救命扯不扯平的,是何用意?
“公子抬举了,渌实无甚作为不敢居功。倒是昨日那般凶险,幸得公子相救,在下万分感激。”
我还是谦虚一点比较妙的样子。毕竟即便救驾有辣么一点功劳,之前不是已经赏赐过了么?恐怕此番说词别有用意。
“我记得,彼时情势万分紧急,你从那名少年腰间取下那柄奇特的武器,少年才得以反攻。”余光中,扶苏面容轻侧向后,因着是侧颜,我也不敢贸然抬头观察,因而他是何神情我看不太真切。
话题突然引向天明,心间“咯噔”一下,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溅起水珠凌乱四落,心下开始不平静。
“据我所知,那柄剑来历不凡。”还不待我会话,扶苏开始CUE天明从墨家获得的神器——非攻。
“……”
我思忖了须臾张了张嘴发现并不知该如何接应,怎样接似乎都不合适。因着并非是问句且当他自言自语罢!
不想问句马上就来了——
“你师从荀子?”
许是这般闲聊一时半会并不能让他从我口中获得关于天明的信息,索性先来了解了解我罢?
“数月前得师公引荐,渌有幸拜入荀夫子门下。”
一行人沿着马场驰道行了约百米后拐进一条与驰道相接的石板路。石板路尽头连着一座拱桥,拱桥的一端两旁栽了成片的青竹,另一端则是矮小的花丛。桥下的水道与驰道平行,婀娜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招摇,恬静的睡莲在水面悠悠徜徉。穿过约两米宽的拱桥,可见一处长亭。
显然,这是一处小憩之地。靠近驰道的竹林用来隔离灰尘,另一侧种些花花草草更添景致。
眼见扶苏行至一方茶几,一众仆从旋即散开,有的退到一旁听候差遣,有的则向着亭中小屋而去。想来是安排茶水去了。
扶苏抻了抻蔽膝跽坐下来。
这一出可给我整不会了……
我是…站在一旁垂首低眉听令比较好?还是说……
脑海中蓦地闪现出一个场景。那个午后,一方斜阳从窗棂照入落梅棋室的一角,他于案几旁端身跽坐,我立于一旁踖踧不安……
“如此说来,你的高师另有其人?”
唔?什么高师?
垂首立于一旁对于这突如其来没头没脑的发问有些措手不及,愣了须臾方才开始思忖这话锋怎会突变,转向我的过往求学经历。
毕竟之前的话题是关于天明,所以当他问起荀夫子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以为他是想打听有关于他二人。如今话锋指向我,莫不是觉得我也很可疑?
不知是见我久未应声还是见我犹疑不定,扶苏转头向我莞尔一笑,掌心向上抬手示意。
许是从我错愕的表情中读出了些什么,待我略带拘束地入了座,扶苏补充道,“数月前的辩合,我略有耳闻。”
……
看来他是对我的那些论点和观点感兴趣了?既然我这些知识不是来自于荀子的教导,于是便推测我的老师另有其人?
此时我又想起另一个人,当初他没向我提出这个问题,还真是对我手下留情了。
“你对诸子百家,似乎颇有研究。”扶苏略微倾身,一双星目澄澈清明。
看来这是余震!本以为这事过去了不想又传到了扶苏这里。猜想八成是藏书阁的那个意外之后,李斯向扶苏禀报说明,继而让扶苏产生了兴趣。
“公子过誉,渌不过略晓一二。”我尴尬地抿了抿唇,重新审视当初那个洗白计划给我带来的究竟是福是祸。
一声轻笑带着几分不以为然,“能贯通百家之言加以总结并一针见血指出名家之弊病,你太谦虚了。”
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方才他问我高师另有其人,想来就是想知道我这些观点从何而来。
所以,这个问题我该如何说明……
回想一下我当初的辩题,“飞矢不动”、“巫师之术”、以及最后把名家批判得体无完肤的上帝视角的论述。
那“飞矢不动”虽说是与春秋战国同属轴心时代的古希腊的哲学题,但此时东西方可没什么交流;“巫师之术”是后世“缸中之脑”悖论的化用产物;至于对名家的批判,那更是后世以上帝视角看历史总结出的结论。
直觉告诉我,扶苏对我的这些观点很感兴趣,而依着秦国百多年来的传统,他更多是对总结出这些观点的人才感兴趣。
“我比相国大人可怕吗?”
蓦地,朗润声色裹着几许调侃之意适时打断我的思路,本就凌乱的思绪此刻更加摸不着头脑,如此发问是何意?
正踟蹰着不知如何应答,两名侍从端举托盘从他身后缓步而来,毕恭毕敬地地摆上茶水,而后垂首退去了。
扶苏端起茶钵微微轻漾而后小啜了一口,“辩合之日在相国李斯跟前侃侃而谈,今日面见我,如何局促不安不发一语?”
原来是在责备我不接他的话……
不得不承认,辩合那日为了洗白自己我是蛮拼的。可那时除了有满满的求生欲驱使外,还有没有经历过剧情毒打的不知者无畏好迈?更遑论此前无法知悉其意图自然不能贸然开口,所以有些怂不是很正常么。
“公子说笑了,渌只是不知该说什么。”
“方才问你师从何人,还未回答。”
再一次的追问让我更加确信了方才的推测,他对我所述的观点是认同的,继而对总结出这些观点的人感兴趣。
可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啊!这是数千年以后的人们在经历了历史轮回变迁并从与华夏迥异的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更加科学的方法论之后对这朴素的古典哲学思想作出的总结和定义。
这是历史沉淀出的智慧。
这种智慧能出现在这个时代本来就是一种BUG。所以,我只能——
要么说是我自己总结的,要么就编出一个智者来。
既然是历史沉淀出的智慧,那我断然不能说是我总结出来的。这可和阿拉伯数字随便画几个符号不一样,这其中深奥的逻辑以及复杂的关系可不是随便能胡诌出来的。
主要是怕他不信……
毕竟我还太年轻!
所以——
我只能编一个了。
可是,如果我随便编个像荀子这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以大秦求贤若渴的传统艺能,这扶苏铁定得刨根问底向我打听那个人姓甚名谁家居何处。
无他,从秦孝公x商鞅;秦惠文王x张仪;秦昭襄王x范睢;秦始皇x李斯,哪个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找了这么些能干的社会人当他们的相邦!
如今轮到长公子扶苏,恐怕他也会效仿先辈,先招揽些贤人志士作储备。
所以,避免扶苏因求贤若渴而刨根问底,我得编个全套。
忽而间,我又想起某人了。据说那个相当有传奇色彩的怪老头汜上授书便是某人为了日后隐退作打算而编出来的。
我何不效仿一下?
古有黄石公汜上授书;今有……青岩叟松下传道?
好吧按当下的时间线,两者前后顺序应当调换一下。
“公子是想问,渌在辩合之日所提的辩题以及相应的观点是出自何人教导么?”
“能通读百家之言,以更高的视角审视且结合时事背景,这绝非一个志学之龄的少年所能办到的。”一双星眸漆黑明亮,下眼睑些微下垂显得整个人亲和毫无攻击性。而上挑的眼尾与斜飞入鬓的眉却为他平添几许威严之气。这气质还真是矛盾呢!
我的预判果然没错,扶苏胸中已有定论。
那索性就说是一位神秘的老头儿教给我的吧!
可开口之际心间忽生一念,遂改口道,“昔日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寥寥数语便为秦国拿下十几座城池,官拜上卿。”
我顿了顿,“如此天才少年百年难得一遇,渌自叹弗如。诚如公子所言,渌所持见解论述,均是受一位长者启发。”
一双清亮双眸划过一丝惊诧,想来见我拿天才少年甘罗说事,大致以为我要说什么自古英雄出少年,所以我这么天才能悟出这些大道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我接下来的话听起来反倒是谦虚了。
这便是我所顾虑之事,若说我所持观念尽数拾人牙慧,岂非显得我过于庸才?我可以自愧弗如,但不可自我贬损,否则老者为何要予我启发?
何况知识学进脑子那便是自己的。只说是受人启发而后自我顿悟。把甘罗的事迹举例,大致也是加强下说服力,神童什么的,是真的会存在呀。而后再谦虚地表达一下自己实在不如他,自我抬高的同时倒也足够谦虚,方才显得我不卑不亢嘛。
而如此做的目的——无他,显得自己有用这件事,或可日后有用。
话音将落,扶苏眸中的惊愕敛去转扬浅浅笑意,清润声色含了几分赞许,“既然拿甘罗自比,又何来自愧弗如一说?”
语气虽带着几许不以为然的诘问之意,可从话里意思来看,他赞许的可不是我那狡黠的措辞?
“让公子见笑了!”略感有些难为情的抿了抿唇。毕竟聊得好好的突然CUE甘罗,这用意简直不要太明显!
“如此看来,荀夫子收你为徒,倒也不足为奇了。”
诶?没想到这个说法还有额外加成?若我资质平庸,何以让荀夫子收我为徒?
难道此前他猜测荀子收我为徒是因为别的什么缘故?
毕竟……那个时间点正好在辩合之后。
忽而感慨这个世界真的和我不兼容,处处是冲突。无论遇上谁都感觉对方似乎对我别有用心;无论谁遇上我都觉着我充满疑点的样子。
这不,正在感慨中呢,灵魂拷问又来了——
“既是普通的儒家弟子,罗网、星魂、流沙缘何会同时追捕你?”
……
这问题简直鲨人!可我倒想反问,你遣隐密卫截胡我,又是缘何?
简言之就是,我被晾在这了。
说好的是扶苏点名要请我这位“恩人”呢?
想来许是这帝国的长公子,他有点忙?
但是说真的,此前的推测,他会不会是想以怀柔手段从我这打听一点关于天明的、荀夫子的或者几位师公的,总是之就是关于叛逆份……哦不,关于小圣贤庄的动向。
可现下看来他好像一点也不着急从我这打探点什么的样子。
倒是整得我心神不宁了起来。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常日受着某人的高压以致有些神经过敏。
所以,接下来命运又会怎么安排?
坦白说,如若扶苏真的想从我这里知晓点什么,有些事情我想我是不吝啬告知于他的。非是我墙头草,也并非背叛什么人。而是打心眼里觉得扶苏即便知晓,也不会像嬴政那样采取极端手段和措施。他更多会恩威并施,或设法招安或依势化解。
以及会更加深刻地反思当前帝国对诸子百家的围剿以及对百姓的压迫。
我知晓人性莫测,莫测到无法想象其底限。但若具象到真切的个体,人性便有了尺度。
所以,在某些方面,我是信任扶苏的。
那么问题便不是能不能说,而是如何去说。
然而,如何去说,也取决于扶苏如何提问。
氮素话说回来,我这算不算叛变?前几天还当着某人的面在扶苏跟前为小圣贤庄说话,现在却设想着如若扶苏问起,我一定坦言相告。
这般推演,心中若没有一丝自我质疑,是不可能的。
然而记忆回到那一晚,却又觉……如此才不枉他对我痛下狠手不是么。
想起他,心下不觉好奇,当看到白凤和赤练空手而归,他心下会作何想?知晓我落入扶苏之手,他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一定会心有不甘吧?
而于我来说,总归是痛快的。像他这么执拗的人,不把我抓起来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可能罢休?可这次我身在将军府,他能派人成功潜入一次不代表能成功第二次,况且这次可是一个大活人。
罢了,我想他干嘛!
当下这种境况,往极端了想也许我会死在这里;往积极方面想,跟着扶苏谋个暂时的差事应该也不错,而后见机而行,继续未完成的计划。
不论是以上哪一种,从今往后我与他张子房都再无瓜葛。
可就在不久以后我便会意识到,我与他之间的故事,远未结束。
当我见到扶苏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
朝食后,一位宫人模样,年纪稍长的侍者带着一位年纪稍轻些的,一前一后站在屋外的一侧,年纪稍长的在前,微微躬身,向着开门的我道,“公子有请。”
初秋的阳光灿烂柔和,微风清朗和煦。夜里冷硬尽显肃然之气的将军府在明媚日光的照耀下只令人觉得豪美华丽。那位年纪稍长的侍者领着我走在前,年纪轻些的走在后。一行三人沿着廊桥出了将军府的后门顺着石径一直走,石径两旁的茂密竹林不免让人想起小圣贤庄的日子。
下了一道蜿蜒石阶,视线越过长者随着步伐起伏晃动的肩头,我看到一个月白身影。一旁的侍者正为他解下披风,一身窄袖束腰骑射装显得他身形更加颀长挺拔。
原本以为像我这种布衣黔首草野之人,面见帝国长公子,那一定是他昂首颀立气度逼人,而我伏身跪拜小心谨慎。
未曾想,面见的地点却是——马场。
毕恭毕敬地跟在长者身后,及至他身侧不远处方才站定。
侍者恭谨一礼躬身向着那人的背影道,“公子,人已到。”
扶苏跟前,一名侍者双手端举托盘,微微垂首模样恭谨小心翼翼。许是方跑完马沁了些汗,他抬手拾起托盘中的湿巾,拭了拭额角的汗渍后又擦了擦手。
整个过程动作优雅缓慢。
站在一旁的我不觉想,虽说没有正式场合的伏跪叩拜环节,但这皇家贵族的架子一点也没少好不啦!
正在我思索着是等他转过身来我再施礼呢,还是就这样对着他的侧身背影意思意思一下呢!不想他却转身朝着前方挪了两步,我方才注意到,这个场景里还有一个高大无比不可忽视的生物。
不知是紧张呢还是注意力全在扶苏身上,以致我丝毫没有察觉到旁边有一匹高大的白马。
只见扶苏抬手抚了抚马脖颈上的鬃毛,继而回头向我莞尔轻笑,“这马,照料得不错。”
我这才认出这可不就是那匹白马!昨日子晞骑着它送我去城外后,便让它与城外的马拖着马车并驾齐驱。后来遭遇了流沙、隐密卫、转魂灭魄和星魂,一群神仙打架我一介凡人慌得自顾不暇,马车被毁也就不知马儿去向何处。
不想竟又物归原主,回到了扶苏这里。
在那双漆黑明亮眼眸的注视下,正想着如何回应。扶苏的笑意加深,“都快跑不动了。”
……
我琢磨着以为是夸奖呢,没想到竟然是调侃。
呃?往深处想,该不会是问罪吧?
毕竟他的意思是,这马除了体重,速度耐力什么的好像都不如从前了?
那可不是?要是跑得快了还让能流沙从后头追上,隐密卫从前方拦路?
“渌常日伴于夫子左右,鲜少离苑,马亦终日栓养于厩中,不得锻炼,故而……是胖了些。”
见我措辞停顿,后又直白而言,扶苏笑意直达眼底,我忙又补充道,“此等宝马交于在下实乃暴殄天物,现下物归原主也算它与公子缘分未尽,渌还是将它交还于公子罢!”
“也好!”扶苏顿了片刻方才吐出俩字。转身的一瞬,眉目间的笑意敛去,松开执着缰绳的手负于身后,向前缓步而行。
不知他要往哪走,愣了须臾我才反应过来,周围一众低眉垂首的仆从是在等我。待我几个碎步跟上后,众人方才十分默契地向着扶苏的方向转身挪步紧随其后,整齐划一的动作像是曳地的大裙摆,受着主人步伐的牵引而逐渐收拢。
“昨日幸得章将军出手你才幸免一难,如此一来,我们算不算扯平了。”正在我疑惑着这是要去哪,冷不丁地扶苏开口了,貌似是疑问句可却不是发问的语气。
前半句虽是说多亏了章邯,可后半句的“我们”可不是意指救我的人是他。
虽然但是,可我并不觉得被带到这将军府是一种得救啊!
更何况,此时掰扯这救不救命扯不扯平的,是何用意?
“公子抬举了,渌实无甚作为不敢居功。倒是昨日那般凶险,幸得公子相救,在下万分感激。”
我还是谦虚一点比较妙的样子。毕竟即便救驾有辣么一点功劳,之前不是已经赏赐过了么?恐怕此番说词别有用意。
“我记得,彼时情势万分紧急,你从那名少年腰间取下那柄奇特的武器,少年才得以反攻。”余光中,扶苏面容轻侧向后,因着是侧颜,我也不敢贸然抬头观察,因而他是何神情我看不太真切。
话题突然引向天明,心间“咯噔”一下,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溅起水珠凌乱四落,心下开始不平静。
“据我所知,那柄剑来历不凡。”还不待我会话,扶苏开始CUE天明从墨家获得的神器——非攻。
“……”
我思忖了须臾张了张嘴发现并不知该如何接应,怎样接似乎都不合适。因着并非是问句且当他自言自语罢!
不想问句马上就来了——
“你师从荀子?”
许是这般闲聊一时半会并不能让他从我口中获得关于天明的信息,索性先来了解了解我罢?
“数月前得师公引荐,渌有幸拜入荀夫子门下。”
一行人沿着马场驰道行了约百米后拐进一条与驰道相接的石板路。石板路尽头连着一座拱桥,拱桥的一端两旁栽了成片的青竹,另一端则是矮小的花丛。桥下的水道与驰道平行,婀娜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招摇,恬静的睡莲在水面悠悠徜徉。穿过约两米宽的拱桥,可见一处长亭。
显然,这是一处小憩之地。靠近驰道的竹林用来隔离灰尘,另一侧种些花花草草更添景致。
眼见扶苏行至一方茶几,一众仆从旋即散开,有的退到一旁听候差遣,有的则向着亭中小屋而去。想来是安排茶水去了。
扶苏抻了抻蔽膝跽坐下来。
这一出可给我整不会了……
我是…站在一旁垂首低眉听令比较好?还是说……
脑海中蓦地闪现出一个场景。那个午后,一方斜阳从窗棂照入落梅棋室的一角,他于案几旁端身跽坐,我立于一旁踖踧不安……
“如此说来,你的高师另有其人?”
唔?什么高师?
垂首立于一旁对于这突如其来没头没脑的发问有些措手不及,愣了须臾方才开始思忖这话锋怎会突变,转向我的过往求学经历。
毕竟之前的话题是关于天明,所以当他问起荀夫子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以为他是想打听有关于他二人。如今话锋指向我,莫不是觉得我也很可疑?
不知是见我久未应声还是见我犹疑不定,扶苏转头向我莞尔一笑,掌心向上抬手示意。
许是从我错愕的表情中读出了些什么,待我略带拘束地入了座,扶苏补充道,“数月前的辩合,我略有耳闻。”
……
看来他是对我的那些论点和观点感兴趣了?既然我这些知识不是来自于荀子的教导,于是便推测我的老师另有其人?
此时我又想起另一个人,当初他没向我提出这个问题,还真是对我手下留情了。
“你对诸子百家,似乎颇有研究。”扶苏略微倾身,一双星目澄澈清明。
看来这是余震!本以为这事过去了不想又传到了扶苏这里。猜想八成是藏书阁的那个意外之后,李斯向扶苏禀报说明,继而让扶苏产生了兴趣。
“公子过誉,渌不过略晓一二。”我尴尬地抿了抿唇,重新审视当初那个洗白计划给我带来的究竟是福是祸。
一声轻笑带着几分不以为然,“能贯通百家之言加以总结并一针见血指出名家之弊病,你太谦虚了。”
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方才他问我高师另有其人,想来就是想知道我这些观点从何而来。
所以,这个问题我该如何说明……
回想一下我当初的辩题,“飞矢不动”、“巫师之术”、以及最后把名家批判得体无完肤的上帝视角的论述。
那“飞矢不动”虽说是与春秋战国同属轴心时代的古希腊的哲学题,但此时东西方可没什么交流;“巫师之术”是后世“缸中之脑”悖论的化用产物;至于对名家的批判,那更是后世以上帝视角看历史总结出的结论。
直觉告诉我,扶苏对我的这些观点很感兴趣,而依着秦国百多年来的传统,他更多是对总结出这些观点的人才感兴趣。
“我比相国大人可怕吗?”
蓦地,朗润声色裹着几许调侃之意适时打断我的思路,本就凌乱的思绪此刻更加摸不着头脑,如此发问是何意?
正踟蹰着不知如何应答,两名侍从端举托盘从他身后缓步而来,毕恭毕敬地地摆上茶水,而后垂首退去了。
扶苏端起茶钵微微轻漾而后小啜了一口,“辩合之日在相国李斯跟前侃侃而谈,今日面见我,如何局促不安不发一语?”
原来是在责备我不接他的话……
不得不承认,辩合那日为了洗白自己我是蛮拼的。可那时除了有满满的求生欲驱使外,还有没有经历过剧情毒打的不知者无畏好迈?更遑论此前无法知悉其意图自然不能贸然开口,所以有些怂不是很正常么。
“公子说笑了,渌只是不知该说什么。”
“方才问你师从何人,还未回答。”
再一次的追问让我更加确信了方才的推测,他对我所述的观点是认同的,继而对总结出这些观点的人感兴趣。
可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啊!这是数千年以后的人们在经历了历史轮回变迁并从与华夏迥异的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更加科学的方法论之后对这朴素的古典哲学思想作出的总结和定义。
这是历史沉淀出的智慧。
这种智慧能出现在这个时代本来就是一种BUG。所以,我只能——
要么说是我自己总结的,要么就编出一个智者来。
既然是历史沉淀出的智慧,那我断然不能说是我总结出来的。这可和阿拉伯数字随便画几个符号不一样,这其中深奥的逻辑以及复杂的关系可不是随便能胡诌出来的。
主要是怕他不信……
毕竟我还太年轻!
所以——
我只能编一个了。
可是,如果我随便编个像荀子这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以大秦求贤若渴的传统艺能,这扶苏铁定得刨根问底向我打听那个人姓甚名谁家居何处。
无他,从秦孝公x商鞅;秦惠文王x张仪;秦昭襄王x范睢;秦始皇x李斯,哪个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找了这么些能干的社会人当他们的相邦!
如今轮到长公子扶苏,恐怕他也会效仿先辈,先招揽些贤人志士作储备。
所以,避免扶苏因求贤若渴而刨根问底,我得编个全套。
忽而间,我又想起某人了。据说那个相当有传奇色彩的怪老头汜上授书便是某人为了日后隐退作打算而编出来的。
我何不效仿一下?
古有黄石公汜上授书;今有……青岩叟松下传道?
好吧按当下的时间线,两者前后顺序应当调换一下。
“公子是想问,渌在辩合之日所提的辩题以及相应的观点是出自何人教导么?”
“能通读百家之言,以更高的视角审视且结合时事背景,这绝非一个志学之龄的少年所能办到的。”一双星眸漆黑明亮,下眼睑些微下垂显得整个人亲和毫无攻击性。而上挑的眼尾与斜飞入鬓的眉却为他平添几许威严之气。这气质还真是矛盾呢!
我的预判果然没错,扶苏胸中已有定论。
那索性就说是一位神秘的老头儿教给我的吧!
可开口之际心间忽生一念,遂改口道,“昔日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寥寥数语便为秦国拿下十几座城池,官拜上卿。”
我顿了顿,“如此天才少年百年难得一遇,渌自叹弗如。诚如公子所言,渌所持见解论述,均是受一位长者启发。”
一双清亮双眸划过一丝惊诧,想来见我拿天才少年甘罗说事,大致以为我要说什么自古英雄出少年,所以我这么天才能悟出这些大道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我接下来的话听起来反倒是谦虚了。
这便是我所顾虑之事,若说我所持观念尽数拾人牙慧,岂非显得我过于庸才?我可以自愧弗如,但不可自我贬损,否则老者为何要予我启发?
何况知识学进脑子那便是自己的。只说是受人启发而后自我顿悟。把甘罗的事迹举例,大致也是加强下说服力,神童什么的,是真的会存在呀。而后再谦虚地表达一下自己实在不如他,自我抬高的同时倒也足够谦虚,方才显得我不卑不亢嘛。
而如此做的目的——无他,显得自己有用这件事,或可日后有用。
话音将落,扶苏眸中的惊愕敛去转扬浅浅笑意,清润声色含了几分赞许,“既然拿甘罗自比,又何来自愧弗如一说?”
语气虽带着几许不以为然的诘问之意,可从话里意思来看,他赞许的可不是我那狡黠的措辞?
“让公子见笑了!”略感有些难为情的抿了抿唇。毕竟聊得好好的突然CUE甘罗,这用意简直不要太明显!
“如此看来,荀夫子收你为徒,倒也不足为奇了。”
诶?没想到这个说法还有额外加成?若我资质平庸,何以让荀夫子收我为徒?
难道此前他猜测荀子收我为徒是因为别的什么缘故?
毕竟……那个时间点正好在辩合之后。
忽而感慨这个世界真的和我不兼容,处处是冲突。无论遇上谁都感觉对方似乎对我别有用心;无论谁遇上我都觉着我充满疑点的样子。
这不,正在感慨中呢,灵魂拷问又来了——
“既是普通的儒家弟子,罗网、星魂、流沙缘何会同时追捕你?”
……
这问题简直鲨人!可我倒想反问,你遣隐密卫截胡我,又是缘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