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天南刚领了个前辈进厅,听宁为先吩咐他,便冲在座的人行了礼,对俞相无道:“俞姑娘同我来。”
他气质温和,说话时不紧不慢,很有几分如玉公子的感觉。
俞相无几年前曾同他交过手。
此人举止行事谦和,抱琴的时候却不一样。与俞相无对手时谈的一曲《破阵子》,险叫俞相无把自己耳朵戳聋。
其音气势磅礴,宛如瀑流自三千里奔涌而下,一人一曲可堪千军万马,音浪几乎可化作实形,搅得俞相无内息紊乱半月才好。
出了大厅没两步,俞相无伸手把自己的帷帽取下。
她身侧的宫天南稍顿住了步子,然后露出个笑。
“俞姑娘可是觉得闷热?”
俞相无点头,侧脸看了他几眼。
宫天南约摸比她高半个头,黑发松松挽在脑后。
他的眼很圆,眉角处有一颗漂亮的红痣,为他添上了些许风情。
和俞相无几年前见他时相比,面容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但不知为何,气质上多了几分旁人说不清道不明的阴柔之感。
俞相无落后宫天南半步,注意到他极力掩饰、却仍显迟滞的步伐。
她状似漫不经心开口道:“公子受伤了吗?”
宫天南不自觉地用拇指摩擦着自己的小指。
“是,一时不慎受的伤,俞姑娘见笑了。”
他引着俞相无绕过回廊,前方是皓歌郡内一处人工湖。
冬日的尾巴还没完全拖走,湖边寒意仍旧重。水中也没什么惹人眼的花和鱼,只有水流通的声音在低低地响。
宫天南和俞相无走了一段,主动开口道:“几年不见俞姑娘,俞姑娘风采依旧。”
他想起几年前和俞相无交手那一回。
那时俞相无接了一个杀人的单子,此人与皓歌郡的一个长老有些交情,便派他们去将这人平安接到皓歌郡。
行至皓歌郡外一处落脚驿站时,俞相无露面了。
她只有一个人,分明不敌他们,却带着破釜沉舟的疯劲,硬是捂着满耳朵的血把人杀了。
现下再看,那股疯劲仍隐隐能看见,更多了几分往日没有的坚定。
俞相无本就不爱讲这些客套话,有时不得不应付的二三句都显得干巴。她一面观察皓歌郡内的地形布置,一面抽空在脑子里捞几句能听的话,半晌才道:
“公子好眼力。”
宫天南先是无言,然后说:“这是自然,俞姑娘年纪轻轻有如此本事,是叫许多人都忘不了的。”
他们走到水渠拐弯的地方,未被寒意冻住的水自由灵活,越过水渠一声声打在青砖上。
宫天南又在这样的动静里说了句:“更何况,宫某记性向来好,该记住的故人一个都不会忘记的。”
俞相无本远远望着巡逻的弟子,想记一记这些人巡逻的路线。
闻言轻笑了一声,转过头,眼神落在宫天南眉角的红痣上。
她朝前走两步,倚在木桥的栏杆上。
从这里可以看见皓歌郡正大门上挂的门派旗帜,在风中高扬着。
真气派。
俞相无想。
她回首居高临下看着宫天南:“公子作为皓歌郡的首徒,江湖人送‘号钟’之称,前途不可限量,想必皓歌郡的掌门之位也不是不可以拿到。”
说着,俞相无抬起眸,眼里那簇火明明白白亮起来。
“这样的地位,就该把所有故人全忘了,一心一意向前看。”
她最后一句,又像是警告又像是提醒。
如果有别人在场,应都会觉得俞相无是在讲些不太动听的场面话。
但在宫天南眼里,却觉她言辞冷漠,与那双仿佛时刻都烧着火的双眼,一并炼成了把带满倒刺的刀。
直直刺进他的心口,把他胸前这块会跳的肉搅烂,随后大言不惭地拔出。
宫天南摩擦自己小指的动作愈发地快,脸上的笑脸依旧谦和,连眼神都不变化半分。
他道:“俞姑娘说的是。”
俞相无的目光在他手上一晃而过,淡声道:“号钟公子带路罢,在下想去歇息片刻。”
宫天南点头。
他的神情像是刻在石上一般,连眼神都不会有丝毫破绽的流露,比任何面具都更天衣无缝。
但身体动作却没办法伪装。
他步子凝滞得更厉害,走快起来几乎是一瘸一拐的样子。手更像是得了急病一样抽动不止。
俞相无看在眼里,却不再说话。
待宫天南把她带到收拾好的厢房里时,她只略点了点头,便关上了门。
夜间,皓歌郡布下款待宾客的宴席。
俞相无在席上捞了两瓶酒便走了出去。
每走几步就有一队的巡逻弟子,他们看见俞相无权当做没看见,擦着她的肩就走了。
俞相无随意瞎走,经过今日宫天南带她走过的木桥时,看见了本该在宴席上宴宾的主人。
宁为先听见动静回头,脸上本有淡淡的笑意也都收了起来。
“你不在宴上,出来做什么?”
俞相无喝着酒,脾气却没醉。
“宁掌门既在做见不得人的事,在下避开就是了。”
她说着就要转身。
宁为先在她身后拂袖,“俞相无,我把你当座上宾一样对待,你亦要想清楚,答应我的事能不能做好。”
“否则,你进来容易,出去怕不知道是什么样了。”
俞相无又喝了一口酒,眼角泛着细细的红,打量着这位宁掌门。
都说“南琴北剑”并驾齐驱,两派的掌门人风评却不同。
相比葬剑山那位能把自己妻子气得回娘家、断绝情义就差一纸“和离书”,这位宁掌门在外人眼中可堪称完美。
身居高位又对下亲和,对自己的亡妻十年如一日的深情……外人把他传成圣人,又讲这位圣人有人情味。
俞相无人在屋檐下,讽刺得不能太放肆。
那点酒劲漫上来,她莫名就想起有次同秋径讲话。
那时她坐在戮云城的客栈里,桌上只有一盏昏暗的烛灯。
秋径坐在她对面,从女娲讲到伏羲、从孔子讲到小人,直把她念得打起瞌睡,最后还是峥言把她扛回房里的。
俞相无当时没听进几句话,现下居然能清晰地回忆起来。
她握着酒,扒拉了一句话出来对宁为先道:“宁掌门可小声些吧,难道没听说过‘君子不暗其室’吗?”
俞相无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缺胳膊少腿,也不知到底用对没有。但她看见宁为先冷笑一声。
“君子?”
“人有所求才做君子。”
周围巡逻的弟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全散了,这位宁掌门大抵也喝了些酒,站在木桥之上,用不高不低的声音道:
“君子都是窝囊废。”
他露出的侧脸阴沉,与平日里和善的样子判若两人。
俞相无自和他确定合作以来,已见过他这样子多次。
向来他们这个地位的人讲究喜怒不形于色,莫说是和俞相无这样随时会一拍两散的合作关系,就是稍微亲近的弟子朋友都不会显露太多。
宁为先却好像巴不得叫别人知道他是小人一样。
俞相无晃了晃手里空荡荡的酒瓶,懒得和宁为先多说什么,便道:“宁掌门放心,答应的事我会做到,在下这就告退了。”
她想折回宴厅里再摸一杯酒。
再到回廊时,一名戴着面纱的紫衣女子正迎面来。
她弯起眼朝俞相无笑了一下,“俞姑娘好。”
这女子露出的眉眼婉约,声音悦耳动人,宛若清泉叮咚般。
她道:“可是阿奎在宴上有招待不周之处,反让俞姑娘跑出来这样久?”
俞相无知道自己是个天生的棒槌,听不懂好赖话是常有的事。且酒意熏动下,更琢磨不明白这位宁为先的掌上明珠是什么意思,就直言:“有什么事吗?”
宁奎连连摆手,不经意间凑得俞相无近了些。
“俞姑娘是客人,怎么敢有事麻烦。”
“方才有师兄弟说见俞姑娘喝了酒出来,阿奎想俞姑娘对我皓歌郡应也不熟悉,担心姑娘,便来找一找罢了。”
俞相无点头,没费脑子想对方究竟是真怕她出事,还是因为不见了人,急着要监视她。
“嗯,这便回去了。”
宁奎又对她笑了一下,“阿奎多嘴,不是要逼姑娘回去。且宴厅上……如今诸位前辈都醉了,难免吵闹。不若我陪姑娘走走?”
她这话一说,俞相无便明白。
宴厅上喝多了的江湖英雄们估计“敞开心扉”,想到什么说什么,指不定骂到她哪个祖宗头上了。
俞相无一想,确实不必回去受这个气。
“不劳烦姑娘,我回房歇息。”
她虽然说着回房歇息,推脱了宁奎要送她的话,但还是故作不清醒,拎着空掉的酒瓶走过了皓歌郡的许多地方。
皓歌郡地广而阔,背靠了一座翠波山。
宁为先的这场寿宴极尽铺张,已经把宴一路铺上了翠波山上。
据说,翠波山虽与皓歌郡相连,但向来不许弟子与外头人进去,更不会把对外的酒宴摆上去。
俞相无望着与夜融为一体的翠波峰,伸手将空酒瓶抛在厢房外,进房后盘腿坐下,将九节鞭解在一旁,调起内息来。
他气质温和,说话时不紧不慢,很有几分如玉公子的感觉。
俞相无几年前曾同他交过手。
此人举止行事谦和,抱琴的时候却不一样。与俞相无对手时谈的一曲《破阵子》,险叫俞相无把自己耳朵戳聋。
其音气势磅礴,宛如瀑流自三千里奔涌而下,一人一曲可堪千军万马,音浪几乎可化作实形,搅得俞相无内息紊乱半月才好。
出了大厅没两步,俞相无伸手把自己的帷帽取下。
她身侧的宫天南稍顿住了步子,然后露出个笑。
“俞姑娘可是觉得闷热?”
俞相无点头,侧脸看了他几眼。
宫天南约摸比她高半个头,黑发松松挽在脑后。
他的眼很圆,眉角处有一颗漂亮的红痣,为他添上了些许风情。
和俞相无几年前见他时相比,面容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但不知为何,气质上多了几分旁人说不清道不明的阴柔之感。
俞相无落后宫天南半步,注意到他极力掩饰、却仍显迟滞的步伐。
她状似漫不经心开口道:“公子受伤了吗?”
宫天南不自觉地用拇指摩擦着自己的小指。
“是,一时不慎受的伤,俞姑娘见笑了。”
他引着俞相无绕过回廊,前方是皓歌郡内一处人工湖。
冬日的尾巴还没完全拖走,湖边寒意仍旧重。水中也没什么惹人眼的花和鱼,只有水流通的声音在低低地响。
宫天南和俞相无走了一段,主动开口道:“几年不见俞姑娘,俞姑娘风采依旧。”
他想起几年前和俞相无交手那一回。
那时俞相无接了一个杀人的单子,此人与皓歌郡的一个长老有些交情,便派他们去将这人平安接到皓歌郡。
行至皓歌郡外一处落脚驿站时,俞相无露面了。
她只有一个人,分明不敌他们,却带着破釜沉舟的疯劲,硬是捂着满耳朵的血把人杀了。
现下再看,那股疯劲仍隐隐能看见,更多了几分往日没有的坚定。
俞相无本就不爱讲这些客套话,有时不得不应付的二三句都显得干巴。她一面观察皓歌郡内的地形布置,一面抽空在脑子里捞几句能听的话,半晌才道:
“公子好眼力。”
宫天南先是无言,然后说:“这是自然,俞姑娘年纪轻轻有如此本事,是叫许多人都忘不了的。”
他们走到水渠拐弯的地方,未被寒意冻住的水自由灵活,越过水渠一声声打在青砖上。
宫天南又在这样的动静里说了句:“更何况,宫某记性向来好,该记住的故人一个都不会忘记的。”
俞相无本远远望着巡逻的弟子,想记一记这些人巡逻的路线。
闻言轻笑了一声,转过头,眼神落在宫天南眉角的红痣上。
她朝前走两步,倚在木桥的栏杆上。
从这里可以看见皓歌郡正大门上挂的门派旗帜,在风中高扬着。
真气派。
俞相无想。
她回首居高临下看着宫天南:“公子作为皓歌郡的首徒,江湖人送‘号钟’之称,前途不可限量,想必皓歌郡的掌门之位也不是不可以拿到。”
说着,俞相无抬起眸,眼里那簇火明明白白亮起来。
“这样的地位,就该把所有故人全忘了,一心一意向前看。”
她最后一句,又像是警告又像是提醒。
如果有别人在场,应都会觉得俞相无是在讲些不太动听的场面话。
但在宫天南眼里,却觉她言辞冷漠,与那双仿佛时刻都烧着火的双眼,一并炼成了把带满倒刺的刀。
直直刺进他的心口,把他胸前这块会跳的肉搅烂,随后大言不惭地拔出。
宫天南摩擦自己小指的动作愈发地快,脸上的笑脸依旧谦和,连眼神都不变化半分。
他道:“俞姑娘说的是。”
俞相无的目光在他手上一晃而过,淡声道:“号钟公子带路罢,在下想去歇息片刻。”
宫天南点头。
他的神情像是刻在石上一般,连眼神都不会有丝毫破绽的流露,比任何面具都更天衣无缝。
但身体动作却没办法伪装。
他步子凝滞得更厉害,走快起来几乎是一瘸一拐的样子。手更像是得了急病一样抽动不止。
俞相无看在眼里,却不再说话。
待宫天南把她带到收拾好的厢房里时,她只略点了点头,便关上了门。
夜间,皓歌郡布下款待宾客的宴席。
俞相无在席上捞了两瓶酒便走了出去。
每走几步就有一队的巡逻弟子,他们看见俞相无权当做没看见,擦着她的肩就走了。
俞相无随意瞎走,经过今日宫天南带她走过的木桥时,看见了本该在宴席上宴宾的主人。
宁为先听见动静回头,脸上本有淡淡的笑意也都收了起来。
“你不在宴上,出来做什么?”
俞相无喝着酒,脾气却没醉。
“宁掌门既在做见不得人的事,在下避开就是了。”
她说着就要转身。
宁为先在她身后拂袖,“俞相无,我把你当座上宾一样对待,你亦要想清楚,答应我的事能不能做好。”
“否则,你进来容易,出去怕不知道是什么样了。”
俞相无又喝了一口酒,眼角泛着细细的红,打量着这位宁掌门。
都说“南琴北剑”并驾齐驱,两派的掌门人风评却不同。
相比葬剑山那位能把自己妻子气得回娘家、断绝情义就差一纸“和离书”,这位宁掌门在外人眼中可堪称完美。
身居高位又对下亲和,对自己的亡妻十年如一日的深情……外人把他传成圣人,又讲这位圣人有人情味。
俞相无人在屋檐下,讽刺得不能太放肆。
那点酒劲漫上来,她莫名就想起有次同秋径讲话。
那时她坐在戮云城的客栈里,桌上只有一盏昏暗的烛灯。
秋径坐在她对面,从女娲讲到伏羲、从孔子讲到小人,直把她念得打起瞌睡,最后还是峥言把她扛回房里的。
俞相无当时没听进几句话,现下居然能清晰地回忆起来。
她握着酒,扒拉了一句话出来对宁为先道:“宁掌门可小声些吧,难道没听说过‘君子不暗其室’吗?”
俞相无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缺胳膊少腿,也不知到底用对没有。但她看见宁为先冷笑一声。
“君子?”
“人有所求才做君子。”
周围巡逻的弟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全散了,这位宁掌门大抵也喝了些酒,站在木桥之上,用不高不低的声音道:
“君子都是窝囊废。”
他露出的侧脸阴沉,与平日里和善的样子判若两人。
俞相无自和他确定合作以来,已见过他这样子多次。
向来他们这个地位的人讲究喜怒不形于色,莫说是和俞相无这样随时会一拍两散的合作关系,就是稍微亲近的弟子朋友都不会显露太多。
宁为先却好像巴不得叫别人知道他是小人一样。
俞相无晃了晃手里空荡荡的酒瓶,懒得和宁为先多说什么,便道:“宁掌门放心,答应的事我会做到,在下这就告退了。”
她想折回宴厅里再摸一杯酒。
再到回廊时,一名戴着面纱的紫衣女子正迎面来。
她弯起眼朝俞相无笑了一下,“俞姑娘好。”
这女子露出的眉眼婉约,声音悦耳动人,宛若清泉叮咚般。
她道:“可是阿奎在宴上有招待不周之处,反让俞姑娘跑出来这样久?”
俞相无知道自己是个天生的棒槌,听不懂好赖话是常有的事。且酒意熏动下,更琢磨不明白这位宁为先的掌上明珠是什么意思,就直言:“有什么事吗?”
宁奎连连摆手,不经意间凑得俞相无近了些。
“俞姑娘是客人,怎么敢有事麻烦。”
“方才有师兄弟说见俞姑娘喝了酒出来,阿奎想俞姑娘对我皓歌郡应也不熟悉,担心姑娘,便来找一找罢了。”
俞相无点头,没费脑子想对方究竟是真怕她出事,还是因为不见了人,急着要监视她。
“嗯,这便回去了。”
宁奎又对她笑了一下,“阿奎多嘴,不是要逼姑娘回去。且宴厅上……如今诸位前辈都醉了,难免吵闹。不若我陪姑娘走走?”
她这话一说,俞相无便明白。
宴厅上喝多了的江湖英雄们估计“敞开心扉”,想到什么说什么,指不定骂到她哪个祖宗头上了。
俞相无一想,确实不必回去受这个气。
“不劳烦姑娘,我回房歇息。”
她虽然说着回房歇息,推脱了宁奎要送她的话,但还是故作不清醒,拎着空掉的酒瓶走过了皓歌郡的许多地方。
皓歌郡地广而阔,背靠了一座翠波山。
宁为先的这场寿宴极尽铺张,已经把宴一路铺上了翠波山上。
据说,翠波山虽与皓歌郡相连,但向来不许弟子与外头人进去,更不会把对外的酒宴摆上去。
俞相无望着与夜融为一体的翠波峰,伸手将空酒瓶抛在厢房外,进房后盘腿坐下,将九节鞭解在一旁,调起内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