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虽说是剩的,实际上留着的都是好肉,也是村里办酒席的不成文的规矩。
之后,会把一些相对完好的鱼肉之类的拿给前来帮忙的,以及亲近的人家。
就着这个功夫,方青青将以后不再让几个哥哥去采草药的事情说了。
“这门生意,让我婆家大姑姐他们去做了,我婆婆觉得愧疚心里过意不去才让我带些东西过来给爹娘的。”
反正以后他们也会知道,与其从别人那里知道了,不如自己先说出来免得和家里人闹矛盾了。
在娘家人面前,除了事实之外,当然还要加一些说辞了。
“进山采药还要蒸煮晒干很辛苦的,也挣不到多少钱,可是四哥头脑灵活。他能帮着大哥大嫂把豆腐卖的比以前多生意比以前好,我觉得他就是那块料。
娘,咱家并不缺那个劳动力,地里的活儿完全有人去干。
也许读书人会瞧不起做买卖的,可是在我看来,买卖人也没什么不好的。
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填饱肚子,而且挣了钱家里人都跟着过好日子,有什么不可以的?”
在老方家待了足足一个时辰之后,方青青才离开的,跟着爹娘说了许多的话。
方老四时常去县城,倒是经常见面,方青青现在看家里人都过得还不错也就安心了。
等她回到黎家的时候就发现,黎大嫂黎二嫂已经非常积极地把东西都收拾好了,恨不得现在马上回去县城。
明儿个一早,铺子就能重新开张。
反正这些事情自有儿子儿媳妇们忙碌,再不济老头子三郎都可以在一旁帮忙,黎母就不管这些了。
就拉着跟她一样是最清闲的老三媳妇,说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方青青愕然,合着不管婆婆亲娘都把她当成了贴心小棉袄,有什么烦心事都喜欢找她解忧?
不过婆婆找她商讨的确实是大事,事关黎小妹的终身大事。
叹了大大的一口气,石氏才说道:“以前担心小妹嫁的不好没人上门提亲,这次倒是有些人来找我打听,却也让我犯愁啊。”
在这个节骨眼上打听小妹的亲事,而且明显是在他们一家人回乡办酒的时候,方青青心里就有了底。
却是一脸认真地闻着:“娘,那几户人家是什么样的情况,要不然你说出来我帮你参谋参谋?”
要说以前,在石氏心里最得意的当然是老大媳妇,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她都喜欢找黎大嫂商量的。
现在嘛,却是知道了,有些事情黎大嫂的见识还不一定能比得过的年纪小一些的老三媳妇。
最起码,青青读过了书且往省城里走过了一遭的,见过的人事物肯定比老大家的要多。
于是,石氏就把最近托人到她面前套话的那几户人家的情况,一一和方青青说明了。
这几户人家家庭情况都还不错,家里有田有地,其中一户人家在镇上还有一个铺子另外一户人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呢。
若是依照以前黎家的情况,随便一户人家对于黎小妹来说都是高攀。
小妹本来长得也只是一般性格平淡,而家里也没有什么钱财给她准备丰厚的嫁妆,哪怕只是镇上有铺子的想要向小妹提亲石氏都觉得是不错的人家了。() ()
现在嘛,倒不是说石氏的心气高了,是三郎亲口告诉她的:
谷龟
“娘,打从今日开始,我们黎家的门楣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做事情,需要考虑的更为周全。”
对于石氏来说,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小妹的终身大事了。
一个闺女已经不好了,她不想再耽误了另外一个闺女的一生幸福,始终是想要给她挑户好点的人家。
从表面上来看,家里有田有地钱财也不缺,算是好人家了吧?
同样作为女人,石氏却是懂得,嫁做人妇了就有许多地方跟在家做姑娘不一样。
有些大户人家做事,还不一定有小门小户的靠谱呢。
这几户人家透露出要求娶小妹的意思,那天晚上石氏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
结果,老头子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
“你想想那些人为什么这个时候想要求娶小妹,以前都干什么去了?”
是啊,为了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看他们家三郎中举了受到了县太爷的看重,这个时候想要和他们家结亲,是想要以后借三郎的势呢。
而这一点,在得知自己中举消息之后,黎修平已经非常慎重的和家里人叮嘱过了。
“我这次中举而且还是头名解元,许多人得知消息之后说不定还要到家里来送礼,爹娘可千万别收什么东西都不能收下。”
当时黎父黎母还都觉得奇怪,邻居们送些鱼啊肉啊的都收了,为什么有人送重礼过来反而是不能收了?
“爹娘你们想啊,无缘无故的,别人为什么要给你送礼?他们只是在造势,先把人情关系铺垫好。
现在我才中举,什么好处都无法给人许诺,明年儿子一定会进京参加春闱。
别的不说,儿子有自信可以在会试中考取名次,说不定还会当官。
届时,别人拿着曾经的礼单来找我办事,你们说我办还是不办?
收了人家的礼,总归是心虚的,哪怕不做杀人放火的坏事也会影响了儿子的前程。
所以爹娘,放心,以后儿子出息了会把你们接到京城去孝顺的。”
在这一点上,黎老头就比老太婆要看得长远了:
“他们根本就不看好小妹,只是想要和举人老爷结缘,才要结这门亲事。齐大非偶,就这样急匆匆的把小妹嫁过去,以后吃苦受罪的还是你闺女。”
老头子的话,吓得石氏后半夜也都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就把方青青拉到后院一边摘菜一边说小话了。
原原本本的,石氏就连老头子说过的话,都告诉了三儿媳妇。
却没有料到,方青青沉思了片刻,却是去把正在喂鸡的黎小妹叫了过来。
当着石氏的面,直接就问道:“小妹,这是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大事,你怎么看?”
石氏没想到方青青会这么做,自古以来说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哪有儿女自己做主的道理。
可是她又觉得,其实老三媳妇说的很对。
真正要嫁过去过日子的人是黎小妹自己,可不就应该问问小妹自己的意思?
虽说是剩的,实际上留着的都是好肉,也是村里办酒席的不成文的规矩。
之后,会把一些相对完好的鱼肉之类的拿给前来帮忙的,以及亲近的人家。
就着这个功夫,方青青将以后不再让几个哥哥去采草药的事情说了。
“这门生意,让我婆家大姑姐他们去做了,我婆婆觉得愧疚心里过意不去才让我带些东西过来给爹娘的。”
反正以后他们也会知道,与其从别人那里知道了,不如自己先说出来免得和家里人闹矛盾了。
在娘家人面前,除了事实之外,当然还要加一些说辞了。
“进山采药还要蒸煮晒干很辛苦的,也挣不到多少钱,可是四哥头脑灵活。他能帮着大哥大嫂把豆腐卖的比以前多生意比以前好,我觉得他就是那块料。
娘,咱家并不缺那个劳动力,地里的活儿完全有人去干。
也许读书人会瞧不起做买卖的,可是在我看来,买卖人也没什么不好的。
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填饱肚子,而且挣了钱家里人都跟着过好日子,有什么不可以的?”
在老方家待了足足一个时辰之后,方青青才离开的,跟着爹娘说了许多的话。
方老四时常去县城,倒是经常见面,方青青现在看家里人都过得还不错也就安心了。
等她回到黎家的时候就发现,黎大嫂黎二嫂已经非常积极地把东西都收拾好了,恨不得现在马上回去县城。
明儿个一早,铺子就能重新开张。
反正这些事情自有儿子儿媳妇们忙碌,再不济老头子三郎都可以在一旁帮忙,黎母就不管这些了。
就拉着跟她一样是最清闲的老三媳妇,说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方青青愕然,合着不管婆婆亲娘都把她当成了贴心小棉袄,有什么烦心事都喜欢找她解忧?
不过婆婆找她商讨的确实是大事,事关黎小妹的终身大事。
叹了大大的一口气,石氏才说道:“以前担心小妹嫁的不好没人上门提亲,这次倒是有些人来找我打听,却也让我犯愁啊。”
在这个节骨眼上打听小妹的亲事,而且明显是在他们一家人回乡办酒的时候,方青青心里就有了底。
却是一脸认真地闻着:“娘,那几户人家是什么样的情况,要不然你说出来我帮你参谋参谋?”
要说以前,在石氏心里最得意的当然是老大媳妇,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她都喜欢找黎大嫂商量的。
现在嘛,却是知道了,有些事情黎大嫂的见识还不一定能比得过的年纪小一些的老三媳妇。
最起码,青青读过了书且往省城里走过了一遭的,见过的人事物肯定比老大家的要多。
于是,石氏就把最近托人到她面前套话的那几户人家的情况,一一和方青青说明了。
这几户人家家庭情况都还不错,家里有田有地,其中一户人家在镇上还有一个铺子另外一户人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呢。
若是依照以前黎家的情况,随便一户人家对于黎小妹来说都是高攀。
小妹本来长得也只是一般性格平淡,而家里也没有什么钱财给她准备丰厚的嫁妆,哪怕只是镇上有铺子的想要向小妹提亲石氏都觉得是不错的人家了。() ()
现在嘛,倒不是说石氏的心气高了,是三郎亲口告诉她的:
谷龟
“娘,打从今日开始,我们黎家的门楣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做事情,需要考虑的更为周全。”
对于石氏来说,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小妹的终身大事了。
一个闺女已经不好了,她不想再耽误了另外一个闺女的一生幸福,始终是想要给她挑户好点的人家。
从表面上来看,家里有田有地钱财也不缺,算是好人家了吧?
同样作为女人,石氏却是懂得,嫁做人妇了就有许多地方跟在家做姑娘不一样。
有些大户人家做事,还不一定有小门小户的靠谱呢。
这几户人家透露出要求娶小妹的意思,那天晚上石氏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
结果,老头子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
“你想想那些人为什么这个时候想要求娶小妹,以前都干什么去了?”
是啊,为了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看他们家三郎中举了受到了县太爷的看重,这个时候想要和他们家结亲,是想要以后借三郎的势呢。
而这一点,在得知自己中举消息之后,黎修平已经非常慎重的和家里人叮嘱过了。
“我这次中举而且还是头名解元,许多人得知消息之后说不定还要到家里来送礼,爹娘可千万别收什么东西都不能收下。”
当时黎父黎母还都觉得奇怪,邻居们送些鱼啊肉啊的都收了,为什么有人送重礼过来反而是不能收了?
“爹娘你们想啊,无缘无故的,别人为什么要给你送礼?他们只是在造势,先把人情关系铺垫好。
现在我才中举,什么好处都无法给人许诺,明年儿子一定会进京参加春闱。
别的不说,儿子有自信可以在会试中考取名次,说不定还会当官。
届时,别人拿着曾经的礼单来找我办事,你们说我办还是不办?
收了人家的礼,总归是心虚的,哪怕不做杀人放火的坏事也会影响了儿子的前程。
所以爹娘,放心,以后儿子出息了会把你们接到京城去孝顺的。”
在这一点上,黎老头就比老太婆要看得长远了:
“他们根本就不看好小妹,只是想要和举人老爷结缘,才要结这门亲事。齐大非偶,就这样急匆匆的把小妹嫁过去,以后吃苦受罪的还是你闺女。”
老头子的话,吓得石氏后半夜也都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就把方青青拉到后院一边摘菜一边说小话了。
原原本本的,石氏就连老头子说过的话,都告诉了三儿媳妇。
却没有料到,方青青沉思了片刻,却是去把正在喂鸡的黎小妹叫了过来。
当着石氏的面,直接就问道:“小妹,这是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大事,你怎么看?”
石氏没想到方青青会这么做,自古以来说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哪有儿女自己做主的道理。
可是她又觉得,其实老三媳妇说的很对。
真正要嫁过去过日子的人是黎小妹自己,可不就应该问问小妹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