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君臣佐使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不止是红桥村,附近好几个村子的人都把家中的孩童送过来读书了,哪怕以后不能去考官能够写出来自己的名字出门不会被拍花子抓走了也比以前强啊。
本来还只是黎修平拿出那些租子的铜钱,加上附近大户们的投诚,可是在黎修平中了状元之后。
红桥学馆再一次在整个安顺县出名了,不仅有两位学识丰富只是运气不佳的落第秀才主动过来当了先生。
更有好多位乡绅富豪捐款捐物的,学馆里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安心读书了。
知道黎老头要进京去找他们家老三,许多村民主动送了粮食干货过来,让他们一定也帮忙带去给黎状元食用。
都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黎老头不好拒绝,所以行李才会整出那么多啊。
除此之外,第二高兴的自然是作为姻亲的同在红桥村的方家人了。
就是于大夫也很高兴,抚着花白的胡须哈哈大笑。
虽然他和状元娘子没有正式师徒的名分,但好歹也教过她一段时间,而方青青是个好性情的小娘子。
这一次可也托人送了礼物给老大夫呢,除了一支年份不短的人参还有一本手抄的医书,里面记载的好些方子于大夫闻所未闻。
仔细研读医书之后,于大夫却发现,这里面的方子都极妙。
那些君臣佐使,以前是他面对有些病症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
明明就是一些普通的药材,可是换一种搭配方式,能够诊治的病症却又不一样了。
这一刻,于大夫终于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实力和运气都是不同却无法去比较的。
就像是方青青在书信中告诉老大夫的,这本书是她无意中在一个旧书摊上找到的,其实对于她来说只是托词。
是从商城里面购买,然后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方青青在空间里抄写然后拿出来的。
然后现在于大夫就非常的羡慕了。
能够遇到这么一本书是运气好,能够全部读通而且还可以举一反三,这则是青青女郎的天赋了。
在这一点上,他家的子孙都是比不上的。
然后于大夫有非常的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让孙女与方家的大孙子定亲了。
方青青托人送回来的家书中还询问了爹娘关于大牛和于家小娘子的亲事,捎带了礼物回来。
不止是方家,于大夫也希望俩人可以快一点成亲。
到时候他和方青青也可以算是亲戚了,有疑难病症,彼此之间更可以正大光明的交流探讨。
因为高兴,黎老头难得这么好的兴致,说了好大的一通话。
等他说够了,旁边黎大郎才能插话,就问他娘:
“娘,京城这边热闹吗?老三中了状元是不是很多人上门来说恭喜啊?”
“那可不,举人老爷也就我们那里稀罕,京城里好多呢。状元却是不一样了,这一次考试的第一名,被皇上亲自召见了呢。”石氏喜滋滋的说着。
眉眼之间,全部是喜|色|,说起这个她比黎老头的话语更多。
而且那个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还比黎老头讲得更动听。() ()
“那个时候三郎中举了,我们还得意,结果京城百姓根本就不稀罕。不过等老三中了状元的时候,啧啧,那可就不一样了。”连说带比划的,石氏讲得比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也不差了。
而黎大嫂是个很好的捧哏对象:“娘,怎么个不一样法啊?”
“老三中了状元之后,穿了那个状元府游街,街道两旁挤满了人大家都去看新出炉的状元郎。许多人围着我道贺,说我生了个好儿郎。”石氏的脸啊,就跟那春天盛放的花朵一样。
黎老头就不屑的撇嘴:“不也是我儿子?”
“有本事你生一个给我看啊。”石氏双手叉腰,冲着老头子就吼了起来:“你也只能生出老大老二那样的,老三是随了我,聪明。”
黎老头瞠目结舌,难以想象,老太婆居然可以说出这么无耻的话来?
黎大郎黎二郎对视一眼,都很心塞,这会儿都有点不想做孝顺儿子了怎么办?
“老三当官的那个地方叫做翰林院,青青给我讲了,那可是好地方。具体是啥我也不太懂,不过老三也说了,只是中了进士还需要选一下才能进去,而状元榜眼探花直接就在翰林院当官了。
哎,当官之后老三可忙了,只能住在官宅隔几天才回家一趟。
对了青青,老三也就是哄我们说在官宅吃的也不差,他一个人能吃着啥好东西。
上次休沐我看他就清减了许多,等过几天回来是要给他好好补一下了。”
方青青就暗暗发笑,果然是远香近臭,要知道黎状元原本不想一个人去住官宅还是被婆婆|逼|着去了。
这会儿,婆婆也知道心疼相公一个人在那边了?
“嗯,娘,您放心。我已经托人给三郎哥哥带话了,他可能今晚就会回来的,灶房那边鸡汤已经煨上了。”
石氏点头,“青青你做得好,咱们都在家也没啥事能帮三郎的,可不就得把他的身体给照顾好。”
婆媳俩有来有往的,其他人愣是都成了摆设。
幸好啊,没多大一会儿黎修平就回来了。
原本黎修平是没这么快下职的,甚至因为他一个人住在官宅反正回去也没啥事做,所以经常加班比别人晚一两个时辰才回去的。
因为知道今天黎老头来了,他特意去跟上官请假。
本来黎修平平日里就很勤勉表现良好在上官那里有着很好的印象分,他今天也只是请假提前一个时辰告退。
加之是因为他亲爹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来京了,黎编撰才请假早退回去拜见父亲大人。
这么正当的理由,上官当然要批准黎编撰的请假了。
甚至,上官还非常和善的问道:“明天要不要干脆休息一天,在家陪伴一下老父母?”
“这个倒不用,休沐的时候小子就可以多陪伴父亲母亲了。”
在翰林院,黎修平的年纪是最小的,平时大家看见他都当多了一个弟弟一般。
核心的重要事务不给他接触,做的都是一些订正错字之类的打杂的活计。
虽然都是干一些杂活,倒也平心静气的接受。
不止是红桥村,附近好几个村子的人都把家中的孩童送过来读书了,哪怕以后不能去考官能够写出来自己的名字出门不会被拍花子抓走了也比以前强啊。
本来还只是黎修平拿出那些租子的铜钱,加上附近大户们的投诚,可是在黎修平中了状元之后。
红桥学馆再一次在整个安顺县出名了,不仅有两位学识丰富只是运气不佳的落第秀才主动过来当了先生。
更有好多位乡绅富豪捐款捐物的,学馆里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安心读书了。
知道黎老头要进京去找他们家老三,许多村民主动送了粮食干货过来,让他们一定也帮忙带去给黎状元食用。
都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黎老头不好拒绝,所以行李才会整出那么多啊。
除此之外,第二高兴的自然是作为姻亲的同在红桥村的方家人了。
就是于大夫也很高兴,抚着花白的胡须哈哈大笑。
虽然他和状元娘子没有正式师徒的名分,但好歹也教过她一段时间,而方青青是个好性情的小娘子。
这一次可也托人送了礼物给老大夫呢,除了一支年份不短的人参还有一本手抄的医书,里面记载的好些方子于大夫闻所未闻。
仔细研读医书之后,于大夫却发现,这里面的方子都极妙。
那些君臣佐使,以前是他面对有些病症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
明明就是一些普通的药材,可是换一种搭配方式,能够诊治的病症却又不一样了。
这一刻,于大夫终于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实力和运气都是不同却无法去比较的。
就像是方青青在书信中告诉老大夫的,这本书是她无意中在一个旧书摊上找到的,其实对于她来说只是托词。
是从商城里面购买,然后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方青青在空间里抄写然后拿出来的。
然后现在于大夫就非常的羡慕了。
能够遇到这么一本书是运气好,能够全部读通而且还可以举一反三,这则是青青女郎的天赋了。
在这一点上,他家的子孙都是比不上的。
然后于大夫有非常的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让孙女与方家的大孙子定亲了。
方青青托人送回来的家书中还询问了爹娘关于大牛和于家小娘子的亲事,捎带了礼物回来。
不止是方家,于大夫也希望俩人可以快一点成亲。
到时候他和方青青也可以算是亲戚了,有疑难病症,彼此之间更可以正大光明的交流探讨。
因为高兴,黎老头难得这么好的兴致,说了好大的一通话。
等他说够了,旁边黎大郎才能插话,就问他娘:
“娘,京城这边热闹吗?老三中了状元是不是很多人上门来说恭喜啊?”
“那可不,举人老爷也就我们那里稀罕,京城里好多呢。状元却是不一样了,这一次考试的第一名,被皇上亲自召见了呢。”石氏喜滋滋的说着。
眉眼之间,全部是喜|色|,说起这个她比黎老头的话语更多。
而且那个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还比黎老头讲得更动听。() ()
“那个时候三郎中举了,我们还得意,结果京城百姓根本就不稀罕。不过等老三中了状元的时候,啧啧,那可就不一样了。”连说带比划的,石氏讲得比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也不差了。
而黎大嫂是个很好的捧哏对象:“娘,怎么个不一样法啊?”
“老三中了状元之后,穿了那个状元府游街,街道两旁挤满了人大家都去看新出炉的状元郎。许多人围着我道贺,说我生了个好儿郎。”石氏的脸啊,就跟那春天盛放的花朵一样。
黎老头就不屑的撇嘴:“不也是我儿子?”
“有本事你生一个给我看啊。”石氏双手叉腰,冲着老头子就吼了起来:“你也只能生出老大老二那样的,老三是随了我,聪明。”
黎老头瞠目结舌,难以想象,老太婆居然可以说出这么无耻的话来?
黎大郎黎二郎对视一眼,都很心塞,这会儿都有点不想做孝顺儿子了怎么办?
“老三当官的那个地方叫做翰林院,青青给我讲了,那可是好地方。具体是啥我也不太懂,不过老三也说了,只是中了进士还需要选一下才能进去,而状元榜眼探花直接就在翰林院当官了。
哎,当官之后老三可忙了,只能住在官宅隔几天才回家一趟。
对了青青,老三也就是哄我们说在官宅吃的也不差,他一个人能吃着啥好东西。
上次休沐我看他就清减了许多,等过几天回来是要给他好好补一下了。”
方青青就暗暗发笑,果然是远香近臭,要知道黎状元原本不想一个人去住官宅还是被婆婆|逼|着去了。
这会儿,婆婆也知道心疼相公一个人在那边了?
“嗯,娘,您放心。我已经托人给三郎哥哥带话了,他可能今晚就会回来的,灶房那边鸡汤已经煨上了。”
石氏点头,“青青你做得好,咱们都在家也没啥事能帮三郎的,可不就得把他的身体给照顾好。”
婆媳俩有来有往的,其他人愣是都成了摆设。
幸好啊,没多大一会儿黎修平就回来了。
原本黎修平是没这么快下职的,甚至因为他一个人住在官宅反正回去也没啥事做,所以经常加班比别人晚一两个时辰才回去的。
因为知道今天黎老头来了,他特意去跟上官请假。
本来黎修平平日里就很勤勉表现良好在上官那里有着很好的印象分,他今天也只是请假提前一个时辰告退。
加之是因为他亲爹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来京了,黎编撰才请假早退回去拜见父亲大人。
这么正当的理由,上官当然要批准黎编撰的请假了。
甚至,上官还非常和善的问道:“明天要不要干脆休息一天,在家陪伴一下老父母?”
“这个倒不用,休沐的时候小子就可以多陪伴父亲母亲了。”
在翰林院,黎修平的年纪是最小的,平时大家看见他都当多了一个弟弟一般。
核心的重要事务不给他接触,做的都是一些订正错字之类的打杂的活计。
虽然都是干一些杂活,倒也平心静气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