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等死
而这个时候,也才仅仅大年初五等于是才过完年的黎二郎准备回红桥村一趟。
他准备回去在村子里和邻近的村子买一些山货还有药材,然后找商队一起运到京城来。
一方面,是可以帮助乡亲们,让他们可以在种地之余多一分收成。
自己也可以从中赚差价,通过年前在京城以及附近的大街小巷的到处走访打听,黎二郎已经详细的了解了京城里的物价。
发现有许多东西,确确实实的比老家那边要贵,而且是贵许多。
特别是,因为读过书学问好于是比他懂得的东西多的老三还告诉他,物以稀为贵。
比方说,这南地和北地因为地理条件的差异气候的区别,产出的许多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时候,在南方遍地都是的东西,运到北方可能就很稀罕于是价钱上就会高出许多了。
反之亦然。
如果只是一两样东西,肯定不划算,南来北往耗时耗力而且沿途的路费吃食住宿等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如果运的东西多了,一车两车乃至三四车,那就不一样了。
黎修平根据黎二郎的物品报价再扣除沿路路上的花费人工费用等等,详细的计算过,中间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在红桥村那边收货黎二郎不担心,且不说他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虹桥人,回去之后有地利。
知道哪里的山货多而且便宜,方老四也在做着小生意,而且头脑灵活。
黎二郎知道之前方老四给弟妹写过信,提出过要出来见识一番的问题。
于是黎二郎就打算着,能不能和亲家哥哥合作?
以前送老三去府学读书、以及每次商队的人帮着他送信回家,黎二郎看着那些跑商的人就很眼热。
他不想一辈子都只能在地里刨食,可是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倒是家里开始做一些小买卖之后黎二郎就发现自己对跑商买卖什么的很感兴趣的。
可他还是胆小,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以前不敢有这样的想法的。
现在嘛,已经跟着老三到了京城,胆子练出来了一些。
而且在京城和安顺县两头都有熟人接应着,黎二郎更是心动了。
年后的这次义诊对黎二郎来说正是一个契机,因为县衙是从药铺购买了药材,再免费发给去看病的百姓们。
黎二郎则是在跟着老三一起帮忙的过程中发现,药方中的有两样药材,他们老家那边漫山遍野到处都是。
而且之前,老三媳妇教过家里人去山上采了新鲜的草药回来,如何的炮制。
都是山上野生的,老三媳妇还说过,其实自己也可以在山脚种的。
因为他们那些土地合适,所以很多,那个时候他们炮制好了药材卖给县里的保安堂也不过是十五——二十文一斤。
可是在京城的保安堂,掌柜的告诉他,如果炮制出来的那两样药材成|色|好他们可以给到五十文一斤。
整整五十文啊,黎二郎一下子就心动了。
已经让老三写信回去让亲家哥哥帮着去山上采草药,也可以在村里村外的收购,再统一让老方家的人帮着炮制。
等黎二郎从京城回去,快的话路上也要花费二十多天,正好家里的药材可以炮制出一批了。() ()
他就一起拉回京城,再带上其他东西,看看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之所以赶在这个时候,也是因为再过两月要开始春耕,村里的人也没功夫给他们上山找山货采草药啊。
他做事一贯如此,非常的有魄力,前个儿才写了信托人送回去。
这边因为准备着义诊,黎二郎看县衙一下子就从几个药铺购买了许多的药材,马上就决定明天出发回老家。
初六,黎二郎起了一个大早,准备出门。
于是黎老头石氏赶紧的准备了一些家里过年剩下的东西,想让黎二郎带回去;
黎大嫂则是一大早的起来给他做了馒头包子路上当干粮,还煎了几个肉饼。
“老二啊,回去之后去看看你的老舅,帮娘解释一番。等下次娘回去了,再去他们家看看。”
石氏娘家还有一个哥哥在,因为各种原因,两家关系并不算好。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两家来往的少。
也不知道咋回事,这出门了,居然还有点想他们?
“这天气大概能放两三天,路上加热了就能吃。不过到了宿头住店的话,还是要吃些热食才好。”
“二哥,我给你准备了一些常用药,你们在路上要小心一些。”
黎二郎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回去,带着二毛,而大毛则是留在食铺里继续当账房。
家里人的叮嘱,黎二郎和二毛都认真地听了,然后就挥手和家人道别了。
而今天方青青也起得很早,要去城外给人看病。
她是和黎修平还有大毛三毛四毛一起过去的,就连黎小妹都带着打下手。
留妞妞在家里陪着奶奶和娘,家里也有许多事要做的。
方青青还以为他们来的够早,结果发现到的时候,已经有许多人在医棚外排队等着看诊了。
不过排队的这些人中,妇人并不多,常见的女性也就老人和小孩。
年轻的妇人还有小娘子,几乎是没有。
哪怕早在一开始,方青青就已经预料到这话情况。
此刻,看到真实的现状还是忍不住心痛。
在这样的时代,难不成大部分的女人生病了都不会去看大夫,就只能空熬着等病好。
或者,等,死?
想到这里,方青青打了一个寒颤,愈发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她不仅仅是要自己学、学得好,还争取将所学到的医术尽可能多的传播出去。
黎修平到了地方之后,首先是去和县衙的人汇合,他这次打算出的是公差。
因为实际情况,于是干脆联合保安堂的人一起,说服了知县大人。
于是就特意派人在排队的百姓中去宣传游说,等到又过了一刻钟,方青青就看到在她的医棚前面排队的大部分都是妇人了。
只是原本排了老长的队伍,结果那些女人看到医棚中坐着的居然是一个小娘子,个个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咋回事?”
“大夫呢,这里咋没有大夫?”
“不是说这个医棚看病的是女大夫?”
他准备回去在村子里和邻近的村子买一些山货还有药材,然后找商队一起运到京城来。
一方面,是可以帮助乡亲们,让他们可以在种地之余多一分收成。
自己也可以从中赚差价,通过年前在京城以及附近的大街小巷的到处走访打听,黎二郎已经详细的了解了京城里的物价。
发现有许多东西,确确实实的比老家那边要贵,而且是贵许多。
特别是,因为读过书学问好于是比他懂得的东西多的老三还告诉他,物以稀为贵。
比方说,这南地和北地因为地理条件的差异气候的区别,产出的许多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时候,在南方遍地都是的东西,运到北方可能就很稀罕于是价钱上就会高出许多了。
反之亦然。
如果只是一两样东西,肯定不划算,南来北往耗时耗力而且沿途的路费吃食住宿等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如果运的东西多了,一车两车乃至三四车,那就不一样了。
黎修平根据黎二郎的物品报价再扣除沿路路上的花费人工费用等等,详细的计算过,中间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在红桥村那边收货黎二郎不担心,且不说他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虹桥人,回去之后有地利。
知道哪里的山货多而且便宜,方老四也在做着小生意,而且头脑灵活。
黎二郎知道之前方老四给弟妹写过信,提出过要出来见识一番的问题。
于是黎二郎就打算着,能不能和亲家哥哥合作?
以前送老三去府学读书、以及每次商队的人帮着他送信回家,黎二郎看着那些跑商的人就很眼热。
他不想一辈子都只能在地里刨食,可是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倒是家里开始做一些小买卖之后黎二郎就发现自己对跑商买卖什么的很感兴趣的。
可他还是胆小,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以前不敢有这样的想法的。
现在嘛,已经跟着老三到了京城,胆子练出来了一些。
而且在京城和安顺县两头都有熟人接应着,黎二郎更是心动了。
年后的这次义诊对黎二郎来说正是一个契机,因为县衙是从药铺购买了药材,再免费发给去看病的百姓们。
黎二郎则是在跟着老三一起帮忙的过程中发现,药方中的有两样药材,他们老家那边漫山遍野到处都是。
而且之前,老三媳妇教过家里人去山上采了新鲜的草药回来,如何的炮制。
都是山上野生的,老三媳妇还说过,其实自己也可以在山脚种的。
因为他们那些土地合适,所以很多,那个时候他们炮制好了药材卖给县里的保安堂也不过是十五——二十文一斤。
可是在京城的保安堂,掌柜的告诉他,如果炮制出来的那两样药材成|色|好他们可以给到五十文一斤。
整整五十文啊,黎二郎一下子就心动了。
已经让老三写信回去让亲家哥哥帮着去山上采草药,也可以在村里村外的收购,再统一让老方家的人帮着炮制。
等黎二郎从京城回去,快的话路上也要花费二十多天,正好家里的药材可以炮制出一批了。() ()
他就一起拉回京城,再带上其他东西,看看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之所以赶在这个时候,也是因为再过两月要开始春耕,村里的人也没功夫给他们上山找山货采草药啊。
他做事一贯如此,非常的有魄力,前个儿才写了信托人送回去。
这边因为准备着义诊,黎二郎看县衙一下子就从几个药铺购买了许多的药材,马上就决定明天出发回老家。
初六,黎二郎起了一个大早,准备出门。
于是黎老头石氏赶紧的准备了一些家里过年剩下的东西,想让黎二郎带回去;
黎大嫂则是一大早的起来给他做了馒头包子路上当干粮,还煎了几个肉饼。
“老二啊,回去之后去看看你的老舅,帮娘解释一番。等下次娘回去了,再去他们家看看。”
石氏娘家还有一个哥哥在,因为各种原因,两家关系并不算好。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两家来往的少。
也不知道咋回事,这出门了,居然还有点想他们?
“这天气大概能放两三天,路上加热了就能吃。不过到了宿头住店的话,还是要吃些热食才好。”
“二哥,我给你准备了一些常用药,你们在路上要小心一些。”
黎二郎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回去,带着二毛,而大毛则是留在食铺里继续当账房。
家里人的叮嘱,黎二郎和二毛都认真地听了,然后就挥手和家人道别了。
而今天方青青也起得很早,要去城外给人看病。
她是和黎修平还有大毛三毛四毛一起过去的,就连黎小妹都带着打下手。
留妞妞在家里陪着奶奶和娘,家里也有许多事要做的。
方青青还以为他们来的够早,结果发现到的时候,已经有许多人在医棚外排队等着看诊了。
不过排队的这些人中,妇人并不多,常见的女性也就老人和小孩。
年轻的妇人还有小娘子,几乎是没有。
哪怕早在一开始,方青青就已经预料到这话情况。
此刻,看到真实的现状还是忍不住心痛。
在这样的时代,难不成大部分的女人生病了都不会去看大夫,就只能空熬着等病好。
或者,等,死?
想到这里,方青青打了一个寒颤,愈发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她不仅仅是要自己学、学得好,还争取将所学到的医术尽可能多的传播出去。
黎修平到了地方之后,首先是去和县衙的人汇合,他这次打算出的是公差。
因为实际情况,于是干脆联合保安堂的人一起,说服了知县大人。
于是就特意派人在排队的百姓中去宣传游说,等到又过了一刻钟,方青青就看到在她的医棚前面排队的大部分都是妇人了。
只是原本排了老长的队伍,结果那些女人看到医棚中坐着的居然是一个小娘子,个个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咋回事?”
“大夫呢,这里咋没有大夫?”
“不是说这个医棚看病的是女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