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主动找上门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这倒是不难的,京城有许多学院,论水平其实不比家里的县学差。虽然并不是官家办的,但是里面无论是教育质量还是师资水平也都是十分不错的,像当初挑选明德书院我也是比较走访过好几家书院的。
虽然难考一些,可能几个外甥的基础比不过三毛四毛,但是这些时间可以突击复习一下。
或者说,没有考上明德书院也可以去读其他的书院,读书主要是重在个人的努力程度。”
还有一点,黎修平没有明说的是,以前他读书完全是靠着自己一个人摸索。
最多,在村里求教老夫子。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他们黎家已经可以算是耕读之家,就算他不在家哪怕三毛四毛甚至大毛二毛教耿家的孩子也都是可以的。
再则就是,他现在在京城的文人士子中有一定的名声,实在不行他给明德书院的院长写一封推荐信也不是不可以的。
只是不想让孩子们养成依赖人的习惯,所以一开始黎修平没有明言。
想着,还是让他们先去考试试一下的。
可是对于耿大壮来说,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于是对于突兀的就带着媳妇孩子跟她娘家兄弟一起到了京城的事情,心中少了介意,更多的则是喜悦。
甚至还有一种,意外的好像是获得了新生的振奋感。
耿大壮隐隐觉得,是不是,以后他和媳妇真正可以当家做主了?
他们和孩子,可以真正的开始过自己的日子,不再考虑那么多了?
虽然这样的想法有些大逆不道,实在是被人欺压太厉害了,哪怕老实人也开始有了反抗的心理。
而且以往更因为在爹娘身边,耿大壮更容易受到影响,脑海里的“愚孝”思想根深蒂固。
反倒是现在,远离了那一切,他思考问题反而是会动脑筋了。
耿大壮十分的高兴,连忙问道:“甚好甚好,三郎啊,那什么时候可以去那个明德书院考试?”
“一般年后各个书院都已经开课了,这个时间已经算迟到,不过跟夫子讲讲情面应该是可以的。”
黎修平想了一下,就对大姐夫说道:
“读书的事情耽搁不得,反正家里头爹娘主持着我们也帮不了大忙,等你们稍事休息过两天我休沐就带几个孩子去报名。”
自然地这两天就让几个孩子跟着三毛四毛加强一些功课的复习,不过黎修平觉得,可以请青青抽时间辅导一下。
他早就发现了,之前青青给几个孩子讲课的时候都是因材施教,而且讲课内容灵活生动。
特别是针对考试的复习,她会抓题,提前跟孩子们探讨破题的方法。
也许对于长远的学习来说,基础知识没有学的那么扎实,但是应付考试是十分有利的。
用青青的话说,这叫考前“突击辅导”,专门的只讲重点。
吃过午食又稍微休息了一下,黎修平已经回去上职了,而黎老头则是昂首阔步的带领一众孩儿去参观新府邸。
别说耿大壮和黎大姐了,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宅院好大哪儿哪儿都好。
黎二郎先前却是跟他们一起住过租的那个院子,十分的拥挤,现在的这个大宅子好啊。() ()
三兄弟不用分开都可以住在一起,却又不需要挤在一个院子里,各有各的正门。
要是需要,各家可以各自在院子里自己动手搭建一个灶房,石氏说了想要自个儿做饭她也没意见。
反正每天公众的饭菜就那么多,生的熟的是一样的分配法,想要吃好的就自己拿钱出去开小灶呗。
这也是青青教她的,人多了不可能统一一样的方法管理,大体上吃的都差不多。
但是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财富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各人自己想要吃点好的也没关系,反正自己往外掏钱就行了。
这一两年来家里人都学着做小生意,其实各人手里都有一些钱财的,哪怕大毛二毛也拿过工钱。
哪几个小的抄书以及在书院里考试考得好也获得过奖励,别的不说,想要加餐给自己买点烤肉什么的还是可以掏出那几文钱的。
老黎家的几个孩子都还好,一开始来看这个宅院的时候,也是个个激动。
特别是搬家过来之后,得知他们可以每人选一个房间,当即在院子里翻起了筋斗。
现在嘛,学会了装|逼|,倒是一个个小大人似的跟耿家的表哥表弟介绍起大宅子了。
因为给耿大壮黎大姐住的是客房,几个孩子没有连在一起的一人一间房可以分配。
这个没有关系,三毛十分的大方:“表哥,你跟我住一间吧,晚上我们还可以一起看书。”
于是四毛邀请耿家的小点的那个表弟跟他在,看几个孩子自己都给安顿好了不需要老母亲操心。
黎大嫂黎二嫂也很开心,虽然大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已经不读书了,好歹识字会写自己的名字。
以后在铺子里做掌柜的做账房,那可都比在乡下种地强。
而小的还在读书,不指望他们比三郎聪明读书强,但是好歹读到参加考试的程度。
万一呢?
人都可以有梦想,万一他们也考中了,即便不能中状元。
有个……
叫什么来着,进士出身?
对,同进士出身,有这样的成绩也是可以当官的。
当然了,这妯娌俩并不知道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属于不同等级的成绩,但是这也不妨碍她们看着自己的儿子乐呵呵。
依照原来的计划,是今年过往正月十五元宵节,黎老头就打算回乡的。
带着黎小妹还有老婆子,小闺女备嫁,家里肯定也是要准备一番的。
结果到了京城之后,他才知道三郎有这么大的一个计划,虽然依黎老头一贯节俭个性觉得没必要这么做——
再成亲一次,不纯属铺张浪费?
但是三郎想要这么做,老婆子也觉得好,黎老头就只能默默地不吭声了。
于是黎小妹也就跟着继续在这边住着了,反正她一直都守着规矩出门少,在家里绣嫁衣呢。
京城里有那种专门的成衣铺子,出售巧手的绣娘缝制好的嫁衣,但是哪里比得上自己亲手做的?
黎小妹的女红不错,而且自己绣也省钱。
只是她不出门,麻烦,却还是主动找上门了。
“这倒是不难的,京城有许多学院,论水平其实不比家里的县学差。虽然并不是官家办的,但是里面无论是教育质量还是师资水平也都是十分不错的,像当初挑选明德书院我也是比较走访过好几家书院的。
虽然难考一些,可能几个外甥的基础比不过三毛四毛,但是这些时间可以突击复习一下。
或者说,没有考上明德书院也可以去读其他的书院,读书主要是重在个人的努力程度。”
还有一点,黎修平没有明说的是,以前他读书完全是靠着自己一个人摸索。
最多,在村里求教老夫子。
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他们黎家已经可以算是耕读之家,就算他不在家哪怕三毛四毛甚至大毛二毛教耿家的孩子也都是可以的。
再则就是,他现在在京城的文人士子中有一定的名声,实在不行他给明德书院的院长写一封推荐信也不是不可以的。
只是不想让孩子们养成依赖人的习惯,所以一开始黎修平没有明言。
想着,还是让他们先去考试试一下的。
可是对于耿大壮来说,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于是对于突兀的就带着媳妇孩子跟她娘家兄弟一起到了京城的事情,心中少了介意,更多的则是喜悦。
甚至还有一种,意外的好像是获得了新生的振奋感。
耿大壮隐隐觉得,是不是,以后他和媳妇真正可以当家做主了?
他们和孩子,可以真正的开始过自己的日子,不再考虑那么多了?
虽然这样的想法有些大逆不道,实在是被人欺压太厉害了,哪怕老实人也开始有了反抗的心理。
而且以往更因为在爹娘身边,耿大壮更容易受到影响,脑海里的“愚孝”思想根深蒂固。
反倒是现在,远离了那一切,他思考问题反而是会动脑筋了。
耿大壮十分的高兴,连忙问道:“甚好甚好,三郎啊,那什么时候可以去那个明德书院考试?”
“一般年后各个书院都已经开课了,这个时间已经算迟到,不过跟夫子讲讲情面应该是可以的。”
黎修平想了一下,就对大姐夫说道:
“读书的事情耽搁不得,反正家里头爹娘主持着我们也帮不了大忙,等你们稍事休息过两天我休沐就带几个孩子去报名。”
自然地这两天就让几个孩子跟着三毛四毛加强一些功课的复习,不过黎修平觉得,可以请青青抽时间辅导一下。
他早就发现了,之前青青给几个孩子讲课的时候都是因材施教,而且讲课内容灵活生动。
特别是针对考试的复习,她会抓题,提前跟孩子们探讨破题的方法。
也许对于长远的学习来说,基础知识没有学的那么扎实,但是应付考试是十分有利的。
用青青的话说,这叫考前“突击辅导”,专门的只讲重点。
吃过午食又稍微休息了一下,黎修平已经回去上职了,而黎老头则是昂首阔步的带领一众孩儿去参观新府邸。
别说耿大壮和黎大姐了,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宅院好大哪儿哪儿都好。
黎二郎先前却是跟他们一起住过租的那个院子,十分的拥挤,现在的这个大宅子好啊。() ()
三兄弟不用分开都可以住在一起,却又不需要挤在一个院子里,各有各的正门。
要是需要,各家可以各自在院子里自己动手搭建一个灶房,石氏说了想要自个儿做饭她也没意见。
反正每天公众的饭菜就那么多,生的熟的是一样的分配法,想要吃好的就自己拿钱出去开小灶呗。
这也是青青教她的,人多了不可能统一一样的方法管理,大体上吃的都差不多。
但是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财富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各人自己想要吃点好的也没关系,反正自己往外掏钱就行了。
这一两年来家里人都学着做小生意,其实各人手里都有一些钱财的,哪怕大毛二毛也拿过工钱。
哪几个小的抄书以及在书院里考试考得好也获得过奖励,别的不说,想要加餐给自己买点烤肉什么的还是可以掏出那几文钱的。
老黎家的几个孩子都还好,一开始来看这个宅院的时候,也是个个激动。
特别是搬家过来之后,得知他们可以每人选一个房间,当即在院子里翻起了筋斗。
现在嘛,学会了装|逼|,倒是一个个小大人似的跟耿家的表哥表弟介绍起大宅子了。
因为给耿大壮黎大姐住的是客房,几个孩子没有连在一起的一人一间房可以分配。
这个没有关系,三毛十分的大方:“表哥,你跟我住一间吧,晚上我们还可以一起看书。”
于是四毛邀请耿家的小点的那个表弟跟他在,看几个孩子自己都给安顿好了不需要老母亲操心。
黎大嫂黎二嫂也很开心,虽然大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已经不读书了,好歹识字会写自己的名字。
以后在铺子里做掌柜的做账房,那可都比在乡下种地强。
而小的还在读书,不指望他们比三郎聪明读书强,但是好歹读到参加考试的程度。
万一呢?
人都可以有梦想,万一他们也考中了,即便不能中状元。
有个……
叫什么来着,进士出身?
对,同进士出身,有这样的成绩也是可以当官的。
当然了,这妯娌俩并不知道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属于不同等级的成绩,但是这也不妨碍她们看着自己的儿子乐呵呵。
依照原来的计划,是今年过往正月十五元宵节,黎老头就打算回乡的。
带着黎小妹还有老婆子,小闺女备嫁,家里肯定也是要准备一番的。
结果到了京城之后,他才知道三郎有这么大的一个计划,虽然依黎老头一贯节俭个性觉得没必要这么做——
再成亲一次,不纯属铺张浪费?
但是三郎想要这么做,老婆子也觉得好,黎老头就只能默默地不吭声了。
于是黎小妹也就跟着继续在这边住着了,反正她一直都守着规矩出门少,在家里绣嫁衣呢。
京城里有那种专门的成衣铺子,出售巧手的绣娘缝制好的嫁衣,但是哪里比得上自己亲手做的?
黎小妹的女红不错,而且自己绣也省钱。
只是她不出门,麻烦,却还是主动找上门了。